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者谈了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实施。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15-02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我省又制定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和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出现,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依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结合现场实际,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二、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中职教育专家一起,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能力,按照当前铁路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借鉴国外先进课程开发技术,按照国内铁路施工与养护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具有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特色、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铁路施工项目为载体,开发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重点建设《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内业资料管理》《桥涵构造与识图》《铁路线路修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铁路轨道》《桥涵施工》形成11门(其中《铁路线路修理》既是核心课又是校级精品课;《桥涵构造与识图》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隧道工程》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与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制定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建立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按照省、校二级课程建设体系,建成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校本教材8部。
三、课程体系特色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之中。
2.充分体现职业工种培训要求:紧密结合铁路职业工种培训要求,以工种培训的通用技能模块和特种技能模块为依据,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课程,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合,以技能特色课程为载体,强化铁路施工技能的培养。
3.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特色鲜明:以工学结合的铁路施工项目为导向、以施工过程为基础,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4.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加大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比例;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及措施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见图1
2.课程体系构建
以铁路施工与养护生产过程为依据,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聘请铁路行业专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全面分析铁路工程测量、实验检测、工程预算、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等环节,以铁路施工项目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见图2)。按照铁路施工与养护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此设计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四段三结合”的“3122”人才培养模式,技能递进式组织教学,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习惯。
五、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建设
按照铁路施工建设项目对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按照铁路职业资格标准,以施工项目为载体,按照铁路施工过程,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领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文化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本专业主要学习领域为基础,重点建设《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内业资料管理》《桥涵构造与识图》《铁路线路修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铁路轨道》《桥涵施工》形成11门(其中《铁路线路修理》既是核心课又是校级精品课;《桥涵构造与识图》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隧道工程》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与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准确把握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实训车间或实训工区,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铁路施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情境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专业课程;开放各实训工区和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训随时可以进行,丰富学生自主学习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借助现实教学和网络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
校企联合成立课程考核小组,根据课程性质,基于工作过程,对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从态度、认知感、协作精神、操作要领、技能水平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知识点考核与操作考核各占不同比重,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
2.课程评价
由教务科牵头,成立课程评价工作组,建立具有中职特色的“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质量和课程学习两个层面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构建、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学校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学习评价方面,按照工作过程,注重对课程的效果评价。按照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对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对课程进行评价。采取公开、公正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参评的方法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在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评”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和调控;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企业采用“评分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以此来衡量社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是评价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
八、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通过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形成研究报告。开展“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报告。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项目牵动计划重大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QDA1211005,子课题项目“示范校建设策略在“3122”和“21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研究”。编号:XMKT-SF-005.
[关键词]基于工作过程 课程体系 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5-0115-02
一、课程改革的目的
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制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我省又制定了《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这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随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和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新技术、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出现,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优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我校依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结合现场实际,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二、课程建设思路与目标
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聘请的企业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中职教育专家一起,共同研讨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职业能力,按照当前铁路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借鉴国外先进课程开发技术,按照国内铁路施工与养护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具有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特色、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以铁路施工项目为载体,开发行动导向的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重点建设《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内业资料管理》《桥涵构造与识图》《铁路线路修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铁路轨道》《桥涵施工》形成11门(其中《铁路线路修理》既是核心课又是校级精品课;《桥涵构造与识图》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隧道工程》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与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目标,制定突出职业能力的课程标准,建立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按照省、校二级课程建设体系,建成工学结合的省级精品课程4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编写校本教材8部。
三、课程体系特色
1.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之中。
2.充分体现职业工种培训要求:紧密结合铁路职业工种培训要求,以工种培训的通用技能模块和特种技能模块为依据,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技能训练课程,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融合,以技能特色课程为载体,强化铁路施工技能的培养。
3.行动导向、工学结合特色鲜明:以工学结合的铁路施工项目为导向、以施工过程为基础,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以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4.强化职业素质培养:加大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比例;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责任意识,强化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开发流程及措施
课程体系开发流程见图1
2.课程体系构建
以铁路施工与养护生产过程为依据,通过行业企业调研,聘请铁路行业专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全面分析铁路工程测量、实验检测、工程预算、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等环节,以铁路施工项目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见图2)。按照铁路施工与养护过程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依此设计课程内容,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工学结合,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四段三结合”的“3122”人才培养模式,技能递进式组织教学,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的内容,将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安全意识等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校内生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职业习惯。
五、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建设
按照铁路施工建设项目对岗位职业技能要求,按照铁路职业资格标准,以施工项目为载体,按照铁路施工过程,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每个学习领域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融合文化基础知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本专业主要学习领域为基础,重点建设《隧道工程》《施工组织与概预算》《内业资料管理》《桥涵构造与识图》《铁路线路修理》《工程制图》《工程测量》《铁路轨道》《桥涵施工》形成11门(其中《铁路线路修理》既是核心课又是校级精品课;《桥涵构造与识图》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隧道工程》既是校级精品课又是省级精品课)与实践技能培养紧密相关的工学结合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优化教学内容,使技能训练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准确把握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实训车间或实训工区,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铁路施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情境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学生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自主学习专业课程;开放各实训工区和实训室,使学生的实训随时可以进行,丰富学生自主学习手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借助现实教学和网络完成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
校企联合成立课程考核小组,根据课程性质,基于工作过程,对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从态度、认知感、协作精神、操作要领、技能水平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知识点考核与操作考核各占不同比重,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
2.课程评价
由教务科牵头,成立课程评价工作组,建立具有中职特色的“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质量和课程学习两个层面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构建、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学校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学习评价方面,按照工作过程,注重对课程的效果评价。按照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对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对课程进行评价。采取公开、公正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参评的方法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在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评”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和调控;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企业采用“评分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以此来衡量社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是评价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
八、教学研究
积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教学改革研究,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丰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模块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实践一体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
通过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完成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形成研究报告。开展“铁道施工与养护专业整体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工作,形成研究报告。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项目牵动计划重大项目课题《黑龙江省中职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QDA1211005,子课题项目“示范校建设策略在“3122”和“212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实践研究”。编号:XMKT-SF-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