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上流 尚品云集
它们凝聚智慧、席卷财富、见证世道、折射人心。它们可能是国际名品大腕,动辄上百年荣耀历史;它们可能是本土后起之秀,试图以中国人的智慧,融入世界时尚主流,表现不一样的奢侈精神。
1911年,英国豪华游轮“铁达尼号”沉没海底。当年从海底打捞上岸的一件LV硬型皮箱,竟然没有渗进半滴海水。不知LV因灾难而暴得大名的新闻是否当年流入中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奢侈品已经随着洋商与买办、富豪家庭闯入国门。甚至比这更早,譬如1891年,乱世名女赛金花随丈夫—清代状元洪钧从欧洲回国,途经香港时购买了一架钢琴。钢琴是由欧洲知名钢琴公司全手工制作而成的。钢琴在当年已是时髦之物,国内并无生产。
逾越阶层与时光
显然,在私有财产制度下,最早的奢侈品,囿于皇室等特权阶层使用。随着社会制度的开明与商人阶层的崛起,奢侈品,日益成了谋利的工具、权贵阶层的身份象征。创立于1854年的路易·威登,是法国专产高级奢华用品的品牌。创始人路易·威登的第一份职业是为名流贵族出游时收拾行李。当时出门远行,贵族需要带很多行李出门,常见的圆顶皮箱不易收纳行李,于是,路易·威登革命性地创制了平顶皮衣箱,并在巴黎开设了第一间店铺。为避免受抄袭,路易·威登的儿子乔治用父亲姓名中的简写L及V配合花朵图案设计。一百多年来,世界经历了诸多变化,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而改变,但路易·威登声誉卓然,而今仍保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成为当今中国上流社会的臂间至爱。凝聚着人类巧思的奢侈品,逾越阶层与时光,向人类诉说着设计之重量、人文之魅力。
奢侈品牌往往以己为荣,它们不断树立起个性化大旗,创造着自己的最高境界。“奔驰”追求着顶级质量,“劳斯莱斯”追求着手工打造,“法拉利”追求着运动速度,而“卡迪拉克”追求着豪华舒适。他们独具匠心,各显其能。正是因为商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而个性化以及它带来对个体权利的捍卫,正是社会由权贵走向平等、由大众的粗放迈向小众的精细的最重要的表征或推动力。
从奢侈消费到奢侈品牌,这是人类对稀有资源的商业开发。奢侈品,从集体的模糊认识,开始有了清晰定义,“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这是国际公认的奢侈品概念,非生活必需,但又引领着人类的欲望,创新着人类的生活。
制度演变,人心大变
20世纪初,欧陆大地空前繁荣。两次工业革命与几百年的海外拓殖,使得欧美国力强盛、民生改善,物质生活日益丰饶,奢侈品消费日渐成为有闲阶层的标配。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宽松了商业的枷锁,欧陆开明之风亦闯入国门。源自欧美的奢侈品牌跨洲过界,接踵进入中国。新生权贵与富有阶层堂而皇之地开始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
在以制度演变为纵坐标,以历史纪年为横坐标的大框架内,如果假定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是中国奢侈品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的中国当下,则是奢侈品在中国的百年时刻。尽管我们有过贫富割裂的民国与以富有为耻的不正常年代,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年车轮,滚滚向前。
奢侈品,凝聚人类智慧,无疑是人类品质生活的极致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不因离乱而遗失,因贫困而泯灭。那些国际知名奢侈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次第涌入中国。历二十多年,蔚成大观—中国现在已位居国际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
在奢侈品消费中,中西方最大的区别是,在西方,奢侈品消费方向中有一项是“心理健康投资”。而在我国,对奢侈品的理解主要还是集中在汽车、珠宝、房产等高消费物质上。这也不难看出国人对奢侈品消费的误读和局限。西方人更注重身心健康等生活品质,并把其作为很珍贵的投资。在这一点认知上,国人尚有差距。炫耀性消费虽然能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行头,但是,真正有杀伤力的消费是那种蔑视一切看待财富的态度,“比如把莫奈的名画挂在厕所里,或者像凯瑟琳·赫本一样,把奥斯卡小金人放在浴室门脚,抵住那扇门。”
这需要时间的积淀,因为只是部分阶层暴富;这需要制度的创新,因为我们的财富流向过于狭窄;关于财富的修养,没有达成一个社会共识。
共和百年,是物质日益丰盈,人心大变的百年。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随着时光推移,向上流动。我们开始追求奢侈的最本真境界—尊重多元,顺应自然。
在“世家”里,我们通过国际奢侈品牌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努力,展现百年来中国人渐变的财富修养。共和百年,一部中国与奢侈物质的历史,折射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解放史、心灵的蜕变史。
它们凝聚智慧、席卷财富、见证世道、折射人心。它们可能是国际名品大腕,动辄上百年荣耀历史;它们可能是本土后起之秀,试图以中国人的智慧,融入世界时尚主流,表现不一样的奢侈精神。
1911年,英国豪华游轮“铁达尼号”沉没海底。当年从海底打捞上岸的一件LV硬型皮箱,竟然没有渗进半滴海水。不知LV因灾难而暴得大名的新闻是否当年流入中国,但可以肯定的是,奢侈品已经随着洋商与买办、富豪家庭闯入国门。甚至比这更早,譬如1891年,乱世名女赛金花随丈夫—清代状元洪钧从欧洲回国,途经香港时购买了一架钢琴。钢琴是由欧洲知名钢琴公司全手工制作而成的。钢琴在当年已是时髦之物,国内并无生产。
逾越阶层与时光
显然,在私有财产制度下,最早的奢侈品,囿于皇室等特权阶层使用。随着社会制度的开明与商人阶层的崛起,奢侈品,日益成了谋利的工具、权贵阶层的身份象征。创立于1854年的路易·威登,是法国专产高级奢华用品的品牌。创始人路易·威登的第一份职业是为名流贵族出游时收拾行李。当时出门远行,贵族需要带很多行李出门,常见的圆顶皮箱不易收纳行李,于是,路易·威登革命性地创制了平顶皮衣箱,并在巴黎开设了第一间店铺。为避免受抄袭,路易·威登的儿子乔治用父亲姓名中的简写L及V配合花朵图案设计。一百多年来,世界经历了诸多变化,人们的追求和审美观念也随之而改变,但路易·威登声誉卓然,而今仍保持着无与伦比的魅力,成为当今中国上流社会的臂间至爱。凝聚着人类巧思的奢侈品,逾越阶层与时光,向人类诉说着设计之重量、人文之魅力。
奢侈品牌往往以己为荣,它们不断树立起个性化大旗,创造着自己的最高境界。“奔驰”追求着顶级质量,“劳斯莱斯”追求着手工打造,“法拉利”追求着运动速度,而“卡迪拉克”追求着豪华舒适。他们独具匠心,各显其能。正是因为商品的个性化,才为人们的购买创造了理由。而个性化以及它带来对个体权利的捍卫,正是社会由权贵走向平等、由大众的粗放迈向小众的精细的最重要的表征或推动力。
从奢侈消费到奢侈品牌,这是人类对稀有资源的商业开发。奢侈品,从集体的模糊认识,开始有了清晰定义,“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这是国际公认的奢侈品概念,非生活必需,但又引领着人类的欲望,创新着人类的生活。
制度演变,人心大变
20世纪初,欧陆大地空前繁荣。两次工业革命与几百年的海外拓殖,使得欧美国力强盛、民生改善,物质生活日益丰饶,奢侈品消费日渐成为有闲阶层的标配。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宽松了商业的枷锁,欧陆开明之风亦闯入国门。源自欧美的奢侈品牌跨洲过界,接踵进入中国。新生权贵与富有阶层堂而皇之地开始享受更好的物质生活。
在以制度演变为纵坐标,以历史纪年为横坐标的大框架内,如果假定辛亥革命爆发的1911年是中国奢侈品元年的话,那么2011年的中国当下,则是奢侈品在中国的百年时刻。尽管我们有过贫富割裂的民国与以富有为耻的不正常年代,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百年车轮,滚滚向前。
奢侈品,凝聚人类智慧,无疑是人类品质生活的极致代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不因离乱而遗失,因贫困而泯灭。那些国际知名奢侈品牌,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次第涌入中国。历二十多年,蔚成大观—中国现在已位居国际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
在奢侈品消费中,中西方最大的区别是,在西方,奢侈品消费方向中有一项是“心理健康投资”。而在我国,对奢侈品的理解主要还是集中在汽车、珠宝、房产等高消费物质上。这也不难看出国人对奢侈品消费的误读和局限。西方人更注重身心健康等生活品质,并把其作为很珍贵的投资。在这一点认知上,国人尚有差距。炫耀性消费虽然能够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的行头,但是,真正有杀伤力的消费是那种蔑视一切看待财富的态度,“比如把莫奈的名画挂在厕所里,或者像凯瑟琳·赫本一样,把奥斯卡小金人放在浴室门脚,抵住那扇门。”
这需要时间的积淀,因为只是部分阶层暴富;这需要制度的创新,因为我们的财富流向过于狭窄;关于财富的修养,没有达成一个社会共识。
共和百年,是物质日益丰盈,人心大变的百年。中国人对奢侈品的态度,随着时光推移,向上流动。我们开始追求奢侈的最本真境界—尊重多元,顺应自然。
在“世家”里,我们通过国际奢侈品牌的中国故事与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努力,展现百年来中国人渐变的财富修养。共和百年,一部中国与奢侈物质的历史,折射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解放史、心灵的蜕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