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社会发展迅速,各行各业在发展浪潮中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要拥有综合实力强劲的人才,21世纪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育,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在面临新的竞争压力下如何实现新教法新教师育出新人才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新教法;新教师;新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谁拥有顶尖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21世纪人才成为一个热门名词。我国近年来推出人才强国战略,可见人才的强劲不仅仅对个人有好处,对企业有好处同时对国家的腾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培育出时代所需要的新时期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学过程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在社会上的价值实现,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上我们对待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新教法和新教师的调节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限制新人才培育的目标。
一、在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
1.固有观念根深蒂固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是能否培育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关键,老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学者同时也是对学生就业方向认真把握的研究者,但是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将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做好“传教,授业,解惑”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老师对教学的固有观念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
2.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的引导者,老师的素质水平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做到学业上的引导者同时也要做好生活中的榜样,老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但是现在老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有的老师对自己教授的课堂内容了解很深入,但是对于别的内容却是一窍不通,又或者老师在学习上带给学生很大的帮助,但是老师对学生的人生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学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好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学生根据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方案,而是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进行的教学方案的循环采纳,这样的教学方法或许度学生的知识吸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难免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支持,在新时期要培新的人才就要采纳新的教师采纳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培养新人才的办法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培养新型人才时首先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使得老师具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师资素质,老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很专业的把握,同时也要对社会对人才的结构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填充自己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老师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培育学生带来更加有利条件。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知识的运用是实践,但是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中要加大实践的成分,新时期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新时期培养新型人才要将实践内容放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3.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才和社会的融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力度,社会是一个公共的学堂,学生在社会上可以知道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同时学生与社会接触时间长了也会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学生和社会加强接触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三、结束语
人才,在21世纪不仅仅是对一个个人有重要意义,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对国家实力的增强都具有无比重要的分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激烈,同时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不管是国内企业之间还是国内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对人才的需求都十分强烈,在新时期谁掌握了更胜一筹的人才在竞争中就占据了赢得一大部分比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工作者的努力,同样也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采纳,只有将教师和教学方法武装成为新时期所需要的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 陕西师范大学,2009
[2]许 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 西南大学,2012
[3]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4]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5]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
[6]徐 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2
[7]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08
[8]张 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9]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新教法;新教师;新人才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增,谁拥有顶尖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21世纪人才成为一个热门名词。我国近年来推出人才强国战略,可见人才的强劲不仅仅对个人有好处,对企业有好处同时对国家的腾飞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培育出时代所需要的新时期人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教学过程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在社会上的价值实现,在新时期的发展机遇上我们对待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要求,但是在新教法和新教师的调节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限制新人才培育的目标。
一、在转型时期存在的问题
1.固有观念根深蒂固
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是否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是能否培育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关键,老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学者同时也是对学生就业方向认真把握的研究者,但是现在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只有将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做好“传教,授业,解惑”就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育社会需要的人才,老师对教学的固有观念对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
2.教师综合素质偏低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整体学习的引导者,老师的素质水平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做到学业上的引导者同时也要做好生活中的榜样,老师的言谈举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但是现在老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不高,有的老师对自己教授的课堂内容了解很深入,但是对于别的内容却是一窍不通,又或者老师在学习上带给学生很大的帮助,但是老师对学生的人生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对学生进行引导,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教学方法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好的教学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很多教学方法并不是学生根据教学实践活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方案,而是从事教学工作以来一直进行的教学方案的循环采纳,这样的教学方法或许度学生的知识吸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这种教学方法难免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支持,在新时期要培新的人才就要采纳新的教师采纳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培养新人才的办法
1.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的知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老师能力的体现,因此在培养新型人才时首先要加大对教师的培养,使得老师具备新时代的发展需要的师资素质,老师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很专业的把握,同时也要对社会对人才的结构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填充自己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因此,老师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培育学生带来更加有利条件。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知识的运用是实践,但是我国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对于新型人才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这就要求在教学方法中要加大实践的成分,新时期的人才不仅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动手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理论基础同时可以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新时期培养新型人才要将实践内容放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3.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
培养人才最终是为了实现人才和社会的融合,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力度,社会是一个公共的学堂,学生在社会上可以知道社会对人才需求类型,同时学生与社会接触时间长了也会发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学生和社会加强接触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做好了铺垫。
三、结束语
人才,在21世纪不仅仅是对一个个人有重要意义,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对国家实力的增强都具有无比重要的分量。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之间市场竞争激烈,同时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不管是国内企业之间还是国内和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中,对人才的需求都十分强烈,在新时期谁掌握了更胜一筹的人才在竞争中就占据了赢得一大部分比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工作者的努力,同样也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的采纳,只有将教师和教学方法武装成为新时期所需要的才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二军.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认同[D]. 陕西师范大学,2009
[2]许 楠.论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维度[D]. 西南大学,2012
[3]田腾飞.社会变革背景下南非的教师教育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4]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10
[5]黎志华.教师教育评价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1
[6]徐 红.新政策背景下专家型教师素质与行为标准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12
[7]秦立霞.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效应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2008
[8]张 翔.教师教育U-S共生性合作问题研究[D]. 西南大学,2012
[9]姜美玲.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