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既是锻炼也是考验。本文对实习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强调要关注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过程中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通过社会、学校、教师、家庭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确保完成实习阶段的教育目标、提高实习的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习 心理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传授的理论与岗位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必要环节,是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关键步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问题是学生主观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心理方面的原因,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教育,从而有助于完成实习阶段的教育目标、提高实习的效果。
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进入岗位实习之初,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他们既要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又要处理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适应的情况,造成心理压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一)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最容易出现的是焦虑心理,他们对实习环节非常重视,希望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开一个好头,而实际上,他们往往为一时不能完全达到岗位职责的要求而感到工作任务过重、标准过高,尽管自己特别希望把任务完成得很完美却往往事与愿违,在自己的能力暂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得特别紧张、急躁甚至气急败坏;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可能经常产生冷漠心理甚至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往往对他们的实习工作不满意或对实习环节根本不重视,在实习岗位上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这同样是一种十分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在岗位上学习实践的精神状态。
(二)自我认知方面的心理问题。首先是自卑,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有的学生往往会意识到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去甚远,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处理事情谨小慎微、或过于胆怯、甚至认为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失去进取心;还有的学生不能克服自己的“骄娇二气”,他们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或家庭背景,完全能在更优越的环境中从事更好的工作,于是,对岗位实习根本不屑一顾,对实习教师或师傅不尊重,或者怕脏、怕累、怕苦,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会直接导致他们对事物作出不恰当的判断,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得时候也常常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怯懦心理,不敢与“生人”接触,在实习岗位上不知道如何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和同事交往,与人交往时往往表现得手足无措、局促不安,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甚至会逐渐封闭自己,离群索居。依赖心理,过度依靠老师、师傅、家长或朋友,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或不想独立承担任何责任,事事都要请示汇报,事事都要请别人帮忙;嫉妒心理,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自然有的学生表现得好,常常受到表扬,有的学生被分配的岗位好,可以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多,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得好,能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师傅打成一片,于是,有的学生就会因此对这些“得意”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这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害的负面心理;攀比心理,盲目的攀比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岗位实习中,有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条件和岗位责任的要求,而只是一味地与别人攀比,而攀比的结果往往是造成自己心理失衡,怨恨学校安排不周到或命运不公平;还有另外一种极端的形式也反映出学生心理不够健全,那就是有的学生把人际关系看得过于功利和庸俗,不是平等地与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是巴结奉承、拉帮结派等。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融入新的环境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实习效果。
二.实习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来自社会和实习单位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习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实习活动越来越不重视,能够并愿意接受岗位实习的单位越来越少。一方面,很多单位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他们把招工的对象提升到了高职或大学毕业生,从而拒绝中职学生进行岗位实习;另一方面,有些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往往会安排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实习条件和实习内容不能令学校和学生满意。
(二)学校的原因。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用工要求脱节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造成学校培养的技术工人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企业所需的人才学校没有能力培养。学校往往不具备先进的系统的实习实训的硬件设施,即使有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更别提培养一技之长的学生了。学校开设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或宽而浅,或专而窄,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发展不平衡,都会影响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进步的需求。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看,有的学校对实习环节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实习教育不够深入,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也不十分到位,这在客观上也使实习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效果。
(三)家庭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独立,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学生实习心理的影响包括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过分呵护,娇惯溺爱;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误导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如有的家长不重视子女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鼓励孩子巴结甚至贿赂实习单位的领导,误解了岗位实习与就业的关系,有的家长早已通过某些关系安排好了孩子未来的工作单位,学生把实习当作走过场,等等。
(四)个人的原因。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性格气质也不同,适应新环境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自然也存在差别。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合作互助、自立自强等方面往往会比较欠缺,他们社会经验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态不够平和等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三.解决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要重视实习教育环节,完善实习管理机制。首先,岗位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等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教育目标,因此学校在制定专业规划时就要考虑如何安排实习,并通过实习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学校还要重视实习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确保学生顺利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后,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进行岗位实习,减轻他们的焦虑感;其次,要完善实习管理机制,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在实习前,要让他们对实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做好实习前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在岗位实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实习评价的时候,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悉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社会尤其是企业应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是靠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要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经济发达地区和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分享其环境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而达到共赢。
(三)预防家庭对学生实习环节的负面影响。实习对学生学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职业前途对于他的家庭同样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实习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请家长密切注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共同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四)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学生要把这个阶段当作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一方面,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能力,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沟通和宣泄,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通过倾诉、交流、运动等方法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尝试着从多方面认识问题,掌握平和心态的技巧,不钻牛角尖,放下思想包袱,尽量减轻负面的心理的影响,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对于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的关注符合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实习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对于顺利完成实习教育甚至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职学生 实习 心理
岗位实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传授的理论与岗位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必要环节,是学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和岗位要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关键步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岗位实习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有一部分问题是学生主观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分析心理方面的原因,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教育,从而有助于完成实习阶段的教育目标、提高实习的效果。
一.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在进入岗位实习之初,学生在新的环境中,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实践,他们既要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和要求,又要处理相对陌生的人际关系,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适应的情况,造成心理压力,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典型情况:
(一)情绪方面的心理问题。最容易出现的是焦虑心理,他们对实习环节非常重视,希望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开一个好头,而实际上,他们往往为一时不能完全达到岗位职责的要求而感到工作任务过重、标准过高,尽管自己特别希望把任务完成得很完美却往往事与愿违,在自己的能力暂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得特别紧张、急躁甚至气急败坏;还有一部分学生则可能经常产生冷漠心理甚至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往往对他们的实习工作不满意或对实习环节根本不重视,在实习岗位上不愿意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实践,这同样是一种十分消极的心理状态,会影响到他们在岗位上学习实践的精神状态。
(二)自我认知方面的心理问题。首先是自卑,他们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难免会遇到挫折,这时有的学生往往会意识到学校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去甚远,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处理事情谨小慎微、或过于胆怯、甚至认为自己无能而自暴自弃,失去进取心;还有的学生不能克服自己的“骄娇二气”,他们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或家庭背景,完全能在更优越的环境中从事更好的工作,于是,对岗位实习根本不屑一顾,对实习教师或师傅不尊重,或者怕脏、怕累、怕苦,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会直接导致他们对事物作出不恰当的判断,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三)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的学习环境中往往缺乏安全感,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得时候也常常暴露出一些明显的问题,比如:怯懦心理,不敢与“生人”接触,在实习岗位上不知道如何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师傅和同事交往,与人交往时往往表现得手足无措、局促不安,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甚至会逐渐封闭自己,离群索居。依赖心理,过度依靠老师、师傅、家长或朋友,没有独立判断的能力或不想独立承担任何责任,事事都要请示汇报,事事都要请别人帮忙;嫉妒心理,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自然有的学生表现得好,常常受到表扬,有的学生被分配的岗位好,可以学习和表现的机会多,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处理得好,能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和师傅打成一片,于是,有的学生就会因此对这些“得意”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这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都有害的负面心理;攀比心理,盲目的攀比也会造成不良影响,在岗位实习中,有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条件和岗位责任的要求,而只是一味地与别人攀比,而攀比的结果往往是造成自己心理失衡,怨恨学校安排不周到或命运不公平;还有另外一种极端的形式也反映出学生心理不够健全,那就是有的学生把人际关系看得过于功利和庸俗,不是平等地与实习单位的人员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而是巴结奉承、拉帮结派等。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问题对于学生融入新的环境至关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必然会影响实习效果。
二.实习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一)来自社会和实习单位的原因。随着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实习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实习活动越来越不重视,能够并愿意接受岗位实习的单位越来越少。一方面,很多单位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他们把招工的对象提升到了高职或大学毕业生,从而拒绝中职学生进行岗位实习;另一方面,有些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的单位往往会安排学生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他们的实习条件和实习内容不能令学校和学生满意。
(二)学校的原因。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教育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与经济发展和企业用工要求脱节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造成学校培养的技术工人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生产,企业所需的人才学校没有能力培养。学校往往不具备先进的系统的实习实训的硬件设施,即使有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又可能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更别提培养一技之长的学生了。学校开设的专业及其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或宽而浅,或专而窄,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发展不平衡,都会影响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培养的人才规格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和发展进步的需求。从具体操作层面上看,有的学校对实习环节不够重视,对学生的实习教育不够深入,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也不十分到位,这在客观上也使实习工作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效果。
(三)家庭的原因。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没有完全独立,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对实习岗位和工作岗位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家庭的影响。家庭对学生实习心理的影响包括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过分呵护,娇惯溺爱;根据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误导学生对实习的认识,如有的家长不重视子女职业能力的培养,而是鼓励孩子巴结甚至贿赂实习单位的领导,误解了岗位实习与就业的关系,有的家长早已通过某些关系安排好了孩子未来的工作单位,学生把实习当作走过场,等等。
(四)个人的原因。每个学生的自身条件和成长背景不同,他们的性格气质也不同,适应新环境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能力自然也存在差别。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艰苦奋斗、知难而进、合作互助、自立自强等方面往往会比较欠缺,他们社会经验不多、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心态不够平和等等,这些都很容易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
三.解决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学校要重视实习教育环节,完善实习管理机制。首先,岗位实习是职业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实习才能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等职业技能劳动者的教育目标,因此学校在制定专业规划时就要考虑如何安排实习,并通过实习实践活动,不断完善课程设置。学校还要重视实习实验设备的更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确保学生顺利适应实习岗位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的储备后,学生才能满怀信心地进行岗位实习,减轻他们的焦虑感;其次,要完善实习管理机制,加强领导、周密安排。在实习前,要让他们对实习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有正确的认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规定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还要做好实习前的心理辅导,引导他们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在岗位实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岗位实习过程中,要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加强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进行实习评价的时候,要以正面的引导和激励为主,悉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社会尤其是企业应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专业技术人才是靠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企业要承担起这份社会责任。经济发达地区和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分享其环境资源、设施资源、人力资源而达到共赢。
(三)预防家庭对学生实习环节的负面影响。实习对学生学业和未来的职业生涯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的职业前途对于他的家庭同样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使家长对学校的实习教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要请家长密切注意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共同关心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
(四)学生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学生要把这个阶段当作一个锻炼和提高的机会,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一方面,学生要有意识地提高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能力,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敢于面对挫折,勇于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学生要学会沟通和宣泄,鼓励他们参加一些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通过倾诉、交流、运动等方法使紧张的情绪得以缓解,尝试着从多方面认识问题,掌握平和心态的技巧,不钻牛角尖,放下思想包袱,尽量减轻负面的心理的影响,变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对于心理状态和心理发展的关注符合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实习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引导,对于顺利完成实习教育甚至对于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