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学期报名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立体评教”活动,在活动中因为被评为优秀,所以前几天迎接了县教育局进行的第二轮复查。根据教学进度,我选的内容是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为了把课上好,我选好课文后就开始精心的准备起来,不但对教材认真的研读了多遍,同时上网搜集学习了很多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就在搜集的过程中我意外地找到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这一课的教学实录,欣喜之余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品悟于老师的课堂教学高超之处,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和于老师比一比”,想通过同一节课的对比,寻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自己和名师的距离究竟在哪里。于是在作了充分的准备后,我围绕着“看、说、读、写”四大环节精心的设计了教案,做好了课件,并预设了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为了便于对比寻找差距,还请同事在听课的过程中进行了录像,详细的记录了我的课堂教学全过程。课上完后尽管大家的反映都不错,但是我自己知道,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节上得比较完整的课,一节没有出现问题的课,一节较好的完成了自己预设教案的课,但绝不能称作一节好课。因为和于老师的课进行对比后,我发现自己和名师的距离相差实在甚远。
一、功利意识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
我反复的观看了自己的课堂实录,寻找着自己和名师的差距。尽管我的课堂教学流程感觉比较完美,好像找不出有问题的地方,可是细细品味却又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小家子气的感觉。再整体对比,我突然发现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上课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在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时完全是被功利思想所左右,因为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接检查,是为了希望得到优秀,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把课堂的主角更多的时候定位在教师本人,不敢也不允许有任何地方出现差错,是为了让课完美而完美。想想其实平时的课堂何尝不也一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平时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分数,为了自己的饭碗,为了获得更多的名誉等。这样必然导致教学中仅仅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很多时候不能从学生长远受益的角度去设计,缺少了对学生小学阶段发展的全盘考虑,忽略了点面结合、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整合,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巧妙融合等。而于老师的课堂之所以给人以大气的感觉,就是因为于老师在上课以前对目标的定位不存在功利意识。他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位,课是为学生而上、是为了每个学生的进步而上,所以整个课堂才能够始终充满了快乐。我在上课以前对教学目标定位狭窄,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教师本身的发展,失去了很多和学生自由碰撞的机会。所以我想要想拉近自己和名师的距离,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存在功利意识,都不能让课堂成为满足自己功利欲望的场所,应该始终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应该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放在首位。
二、牵起的手始终放不下
每次观看于老师的教学实录,都会被于老师课堂上那种自然而然的情境教学氛围所吸引,总是让人觉得此时的教室已经不仅仅是课堂,而是师生“聊天”交流、情感碰撞、思维放飞之所。此时的老师就像是学生的同伴、一个最佳领路人,丝毫没有教师把学生强拉入网的感觉。整个课堂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汹涌的瀑布,有时如和风细雨,有时又犹如浪涛翻滚,而不论何种变化,师生却全都能够融入其中,其乐融融。可是再看我的课堂,却总有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虽然学生一次次被带入课文情境中,虽然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碰撞,情感一次次被激发,可是总也摆脱不了被教师拽着走的感觉,课堂始终好像处于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之中,学生始终无法尽情的让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维自由翱翔在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而教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的片断尤为明显:
师: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你摸到的是怎样的云雾?此时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我摸到了软软的云雾,感觉舒服极了。
生:我摸到了凉丝丝的云雾,云雾飘到了脸上,仿佛在给我洗脸呢。
生:我漫步山道,不时的有云雾飘来,有的落到了我的嘴角,甜甜的,真像大白兔奶糖呢。
生:我在山上游览,一会儿好像摸到了一只正在吃草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好像摸到了一只刚出生的毛茸茸的小鸡,真好玩。
生:我摸到了软绵绵的云雾,好像腾云驾雾来到了人间仙境,感觉自己飘飘悠悠的飞了起来。
生:我漫步山道,刚刚看见了一片森林,转眼间又变成了一片海洋,我好像来到了天堂,马上就能见到孙悟空了。
这时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此时完全可以直接带学生进入下面的课文,让学生的思维、情感继续漫游于庐山的云雾中,进一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字合二为一。我想如果这样教学,学生的身心愉悦一定已经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了。可教学中我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被打断,为了完成预设好的教案,还是进入了下面的环节:
师:是啊,此时我们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我们都成神仙了,这种感觉太美了,能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吗?(齐读课文)
正是由于教师牵起学生的手始终放不下,才一步步的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同时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所以从这一次次的课堂观察中,我终于懂得自己和名师的最大差距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不能放弃:要能够放弃心灵的功利欲望,放弃课堂上掌控全局的欲望,放弃“师者为尊”的霸权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理想、放飞梦想的自由的天空。
一、功利意识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
我反复的观看了自己的课堂实录,寻找着自己和名师的差距。尽管我的课堂教学流程感觉比较完美,好像找不出有问题的地方,可是细细品味却又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小家子气的感觉。再整体对比,我突然发现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于上课的目的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在进行课堂设计和教学时完全是被功利思想所左右,因为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迎接检查,是为了希望得到优秀,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把课堂的主角更多的时候定位在教师本人,不敢也不允许有任何地方出现差错,是为了让课完美而完美。想想其实平时的课堂何尝不也一样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只不过平时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分数,为了自己的饭碗,为了获得更多的名誉等。这样必然导致教学中仅仅是为了上课而上课,很多时候不能从学生长远受益的角度去设计,缺少了对学生小学阶段发展的全盘考虑,忽略了点面结合、阶段目标与长远目标的整合,忽略了学生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巧妙融合等。而于老师的课堂之所以给人以大气的感觉,就是因为于老师在上课以前对目标的定位不存在功利意识。他是把学生的发展放在了首位,课是为学生而上、是为了每个学生的进步而上,所以整个课堂才能够始终充满了快乐。我在上课以前对教学目标定位狭窄,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发展,同时也限制了教师本身的发展,失去了很多和学生自由碰撞的机会。所以我想要想拉近自己和名师的距离,要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优秀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存在功利意识,都不能让课堂成为满足自己功利欲望的场所,应该始终时刻把学生放在首位,应该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放在首位。
二、牵起的手始终放不下
每次观看于老师的教学实录,都会被于老师课堂上那种自然而然的情境教学氛围所吸引,总是让人觉得此时的教室已经不仅仅是课堂,而是师生“聊天”交流、情感碰撞、思维放飞之所。此时的老师就像是学生的同伴、一个最佳领路人,丝毫没有教师把学生强拉入网的感觉。整个课堂有时如涓涓细流,有时如汹涌的瀑布,有时如和风细雨,有时又犹如浪涛翻滚,而不论何种变化,师生却全都能够融入其中,其乐融融。可是再看我的课堂,却总有一种不够真实的感觉。虽然学生一次次被带入课文情境中,虽然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碰撞,情感一次次被激发,可是总也摆脱不了被教师拽着走的感觉,课堂始终好像处于一张密不透风的网之中,学生始终无法尽情的让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维自由翱翔在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而教学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眼想象的片断尤为明显:
师: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你摸到的是怎样的云雾?此时你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我摸到了软软的云雾,感觉舒服极了。
生:我摸到了凉丝丝的云雾,云雾飘到了脸上,仿佛在给我洗脸呢。
生:我漫步山道,不时的有云雾飘来,有的落到了我的嘴角,甜甜的,真像大白兔奶糖呢。
生:我在山上游览,一会儿好像摸到了一只正在吃草的小白兔,一会儿又好像摸到了一只刚出生的毛茸茸的小鸡,真好玩。
生:我摸到了软绵绵的云雾,好像腾云驾雾来到了人间仙境,感觉自己飘飘悠悠的飞了起来。
生:我漫步山道,刚刚看见了一片森林,转眼间又变成了一片海洋,我好像来到了天堂,马上就能见到孙悟空了。
这时学生在自己的想象中已经完全进入了情境,此时完全可以直接带学生进入下面的课文,让学生的思维、情感继续漫游于庐山的云雾中,进一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并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让学生的情感与文字合二为一。我想如果这样教学,学生的身心愉悦一定已经不是用语言可以表达的了。可教学中我为了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被打断,为了完成预设好的教案,还是进入了下面的环节:
师:是啊,此时我们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我们都成神仙了,这种感觉太美了,能把你的这种感觉读出来吗?(齐读课文)
正是由于教师牵起学生的手始终放不下,才一步步的局限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同时也限制了教师自身的发展。所以从这一次次的课堂观察中,我终于懂得自己和名师的最大差距不在于能力,而在于不能放弃:要能够放弃心灵的功利欲望,放弃课堂上掌控全局的欲望,放弃“师者为尊”的霸权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放飞理想、放飞梦想的自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