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科十分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运算能力,而学生的计算错误可以直观体现出数学学习水平的优劣,因此计算能力成为数学学科考核的重点。优秀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技能,同时也是推动其学习数学的前提及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基础,学生如果计算经常出错,很难开展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影响学生的解题效率,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为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地解决。
一、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
(一)不良计算习惯导致计算错误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若学生缺乏正确的计算习惯,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屡次犯同样的计算错误,长此如此会导致后期难以纠正。通过分析观察发现,学生在习题计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计算习惯包括:错误格式书写、计算不打草稿、审题不清、抄数错误、计算后缺乏验算步骤等,因此在考核时学生所犯的计算错误并不是未掌握的知识点,更多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而导致。
(二)概念不清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分数计算题中,学生经常混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如的计算题中,有的学生就会写成,多个知识点融合到同一个题目里,就造成了知识混淆,错误理解数学概念,造成了计算错误的“高发区”。
二、减少小学生计算题出错率的策略
(一)加强习题练习,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计算习惯是从接触数学学科时开始养成的,而小学阶段作为学习习惯的重要塑造时期,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习惯,并及时予以纠正。比如对于审题、抄题方面的计算问题,应当培养学生提取题目重点的能力,在日常习题训练中引导其用记号笔重点标记,由此提升解题效率,降低计算错误的概率;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草稿纸进行预算的习惯,由此更为清晰地整理解题和计算思路,在日常习题训练中可以对学生提出规范列出计算草稿的要求,并在课后进行抽查,由此养成正确书写草稿的习惯;在计算过程中,降低错误概率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算后检验,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验算思维,在得到运算结果之后结合草稿上的计算步骤快速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良好的检验能力也是提升计算水平的重要基础。
(二)理清概念算理,培养乐于思考习惯
运算算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太过抽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软件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现算理的具象化,让学生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由易到难地学习算理。其次,教师可利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为学生的运算降低难度。教会学生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能够较好地为学生学习提供途径,让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联系新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最后,学生不仅要理解运算算法,还要掌握准确的运算法则,这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和运算能力。学生对法则的掌握过程也是学生加快运算时间的学习过程,这能帮助学生压缩思维过程,省略运算步骤,使其高效、迅速地得出正确答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正确率。
(三)重视错题整理
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对题目错误的理解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这会把学生带入一个错误的思路中,对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如下面这道例题——有一个游泳池,长10米,宽5米,高2米,瓷砖铺设的面积为多少?游泳池瓷砖面积铺设问题是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理解性错误题型。这就需要学生思考清楚游泳池铺设的面积包括哪些,本质上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学生在理解题意时需要考虑到游泳池没有顶,所以并不能完全按照长方体表面积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学生如果能够在第一次出错时就将其整理到错题本上,平时多拿出来反思一下,就能够大概率地减少重复错误。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当前学生理解性计算错误还是时有发生,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强化动机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积极性直接影响计算题的计算准确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积极性,那么他就会专注于试题计算,出错率也就非常低;如果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比较差,那么他们就想着快速完成试题,在做完以后也不愿意检查,出错率肯定很高。许多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数学课程中较为简单的题目,因此从内心里产生了懈怠情感,在做计算题时心不在焉,积极性不高,倦怠基础计算解答。为此,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将其转化为内在动力,这样他们就会“爱上”计算,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计算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错误频发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作为教师更应当对学生在此阶段的计算习惯、心理状态、算理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和引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共同提升。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的一种重要核心素养,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运算是一件需要数学教师用心优化的教学重点工作,值得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良燕.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新课程,2021(24):82.
[2]王小芳.唯有找准病根方能对症下藥——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知识文库,2019(08):80.
[3]陈秋银.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19(07):79+83.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较强的计算能力是基础,学生如果计算经常出错,很难开展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影响学生的解题效率,从而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自信心。为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学数学计算题常见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针对性地解决。
一、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
(一)不良计算习惯导致计算错误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若学生缺乏正确的计算习惯,则极有可能导致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屡次犯同样的计算错误,长此如此会导致后期难以纠正。通过分析观察发现,学生在习题计算过程中较为常见的计算习惯包括:错误格式书写、计算不打草稿、审题不清、抄数错误、计算后缺乏验算步骤等,因此在考核时学生所犯的计算错误并不是未掌握的知识点,更多的情况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而导致。
(二)概念不清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分数计算题中,学生经常混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如的计算题中,有的学生就会写成,多个知识点融合到同一个题目里,就造成了知识混淆,错误理解数学概念,造成了计算错误的“高发区”。
二、减少小学生计算题出错率的策略
(一)加强习题练习,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其计算习惯是从接触数学学科时开始养成的,而小学阶段作为学习习惯的重要塑造时期,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所出现的不良习惯,并及时予以纠正。比如对于审题、抄题方面的计算问题,应当培养学生提取题目重点的能力,在日常习题训练中引导其用记号笔重点标记,由此提升解题效率,降低计算错误的概率;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使用草稿纸进行预算的习惯,由此更为清晰地整理解题和计算思路,在日常习题训练中可以对学生提出规范列出计算草稿的要求,并在课后进行抽查,由此养成正确书写草稿的习惯;在计算过程中,降低错误概率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算后检验,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验算思维,在得到运算结果之后结合草稿上的计算步骤快速检验,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良好的检验能力也是提升计算水平的重要基础。
(二)理清概念算理,培养乐于思考习惯
运算算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而言太过抽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借助多种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辅助软件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实现算理的具象化,让学生在生活实例的引领下,由易到难地学习算理。其次,教师可利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为学生的运算降低难度。教会学生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能够较好地为学生学习提供途径,让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联系新知,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最后,学生不仅要理解运算算法,还要掌握准确的运算法则,这能更快地提高学生的运算正确率和运算能力。学生对法则的掌握过程也是学生加快运算时间的学习过程,这能帮助学生压缩思维过程,省略运算步骤,使其高效、迅速地得出正确答案,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正确率。
(三)重视错题整理
学生在解题时由于对题目错误的理解也是造成计算错误的常见原因,这会把学生带入一个错误的思路中,对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提升都会造成一定的阻碍。如下面这道例题——有一个游泳池,长10米,宽5米,高2米,瓷砖铺设的面积为多少?游泳池瓷砖面积铺设问题是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理解性错误题型。这就需要学生思考清楚游泳池铺设的面积包括哪些,本质上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但是学生在理解题意时需要考虑到游泳池没有顶,所以并不能完全按照长方体表面积的方式来进行计算。学生如果能够在第一次出错时就将其整理到错题本上,平时多拿出来反思一下,就能够大概率地减少重复错误。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错题整理的习惯,当前学生理解性计算错误还是时有发生,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强化动机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积极性直接影响计算题的计算准确性。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积极性,那么他就会专注于试题计算,出错率也就非常低;如果学生的计算积极性比较差,那么他们就想着快速完成试题,在做完以后也不愿意检查,出错率肯定很高。许多学生认为计算题是数学课程中较为简单的题目,因此从内心里产生了懈怠情感,在做计算题时心不在焉,积极性不高,倦怠基础计算解答。为此,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计算积极性,通过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将其转化为内在动力,这样他们就会“爱上”计算,从而更高效地完成计算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数学计算错误频发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作为教师更应当对学生在此阶段的计算习惯、心理状态、算理基础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和引导,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共同提升。数学运算是数学学科的一种重要核心素养,加强小学生的数学运算是一件需要数学教师用心优化的教学重点工作,值得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黄良燕.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及对策的研究[J].新课程,2021(24):82.
[2]王小芳.唯有找准病根方能对症下藥——小学中高年级计算错误的成因分析及教学对策[J].知识文库,2019(08):80.
[3]陈秋银.小学高年级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知识文库,2019(07):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