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为城市人文精神的打造指明了方向。传统的城市人文精神和价值观要应对新的形势下遇到的挑战,需要着力打造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深化完善、不断升华的新城市人文精神。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人文精神
深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努力构建当代城市人文精神,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市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新的提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文精神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提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社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人的需求层面上,“三个倡导”中的“民主”、“平等”、“公正”、“法治”、“文明”、“和谐”反映出个体对所处社会环境的需求;“自由”、“富强”反映出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需求;“诚信”、“友善”反映出社会个体对交往对象的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文精神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过程中,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城市社会文化更具特色,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更能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和相应,从而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实现城市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经济发展好的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往往也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文精神建设成果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明与和谐的核心,是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可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无穷动力,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和谐及其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力量。现代一些著名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在世界上有特殊的影响和地位,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还因为它们拥有丰盈的城市精神资源;即便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也因为它们特有的城市精神魅力,而可以在人类文明长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人文精神是现代化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体现
钢筋水泥结构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各地皆有,不足为奇。最能体现各个城市不同之处的,恰恰是深入骨髓的不尽相同的城市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城市历史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凝结,植根于历史、体现在当前、昭示着未来。外在表现在各地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社会风俗习惯、人们的思维定势等各方面。当下的发展论中,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水平,不能仅看当地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也要看城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唯GDP论发展的观念已经过时,为时代所不取,因为这种理念会造成物质文明现代化与精神文明现代化不相协调甚至失衡的现象。通过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现代城市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和人文精神打造所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个经济运行向市场化转变,出现了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的时代特征,这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一些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其中,长期以来形成并积累的一些背离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问题尤为突出,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和城市人文精神打造方面不可避免同样遇到挑战。如民主法治问题,物质主义泛滥,城市意识、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较差,群体性事件等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人文精神的张扬相互游离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注重个体价值,有助于培养人的个体意识,增强人的自尊自强精神。但是,也容易导致人们倾向于利己主义。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人们顾虑的更多的是个体利益。当前城市转型中出现了诸多有悖于人文精神理想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并有蔓延和感染的倾向。原来奉献、乐于助人等一些被普遍认可的好的精神、观念和行为,当下被认为是傻子或者自找麻烦的行为。导致人的生存意义失落,人类与环境紧张。人文精神意识的逐渐淡薄乃至消失,是的对于体现人文精神的智慧和终极关怀的追求失去了内在支撑力和深层次动力,造成金钱比终极关怀更加激动人心。这在一定意义上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张扬相互游离。
(二)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在城市人文精神中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追求速度,注重物化,却越来越少的地去挖掘城市人文精神,缺乏更多的耐心去研究凝练城市文化内涵。城市人文精神中更多地彰显了人们在近现代化过程中的十足干劲,而对历史人文精神的传承多有不足。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城市人文精神的具体措施
城市精神源于市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形成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挖掘历史人文精神传承,在历史发展脉络中寻找城市独特的精气神
传承是城市精神血脉的重要保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赶超,但每个地方不同的历史传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却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从品牌项目着手,进一步挖掘、凝练、提升和弘扬。
(二)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中赋予城市人文精神新内涵
当下,不断根据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不断赋予城市人文精神以新内涵。促进城市人文精神融入实际、融入城市生活。城市人文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城市人文精神始终和市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实现着新的价值追求,城市精神也随着不断得到丰富。在城市人文精神宣传和塑造实践中,要重视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做到“知晓真义”,挖掘城市人文精神核心,并对其加大立体式宣传阐释
以特色打造、树立典型为着力点,分创、建、知、行四步走,创立目标、创新模式,建立机制平台,使城市人文精神的普遍价值取向与鲜明地方特色相互交融,使城市人文精神的精神导向功能与行为规范功能互相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从人民群众的价值实践出发,着力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富有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地方鲜明特色、融入市民现实生活的当代城市人文精神。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目标、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城市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深化完善、不断升华。而这个目标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体现民意的、最接地气的,它不应该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只有通过有效的载体得到人们的认同并实践,才能发挥光芒、释放力量。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265
[2]张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意蕴[J],云南社会科学,2013(6)
作者简介:
韩芳勤,女,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法学、思政。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人文精神
深入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任务,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努力构建当代城市人文精神,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市民的综合素质得到新的提升。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文精神体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内容的科学提炼,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支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及遵循的根本原则,是这个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从社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的概括,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人的需求层面上,“三个倡导”中的“民主”、“平等”、“公正”、“法治”、“文明”、“和谐”反映出个体对所处社会环境的需求;“自由”、“富强”反映出社会个体生存状态的需求;“诚信”、“友善”反映出社会个体对交往对象的需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人文精神在城市发展中的意义
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过程中,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实际相结合,才能使城市社会文化更具特色,更具亲和力和说服力,更能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和相应,从而作为引领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实现城市科学发展新跨越。
(一)城市人文精神的培育,与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经济发展好的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往往也得到足够的重视。人文精神建设成果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领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文明与和谐的核心,是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可以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无穷动力,是现代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城市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发展与和谐及其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力量。现代一些著名城市,如纽约、伦敦、巴黎等在世界上有特殊的影响和地位,绝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拥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还因为它们拥有丰盈的城市精神资源;即便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市,也因为它们特有的城市精神魅力,而可以在人类文明长河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二)人文精神是现代化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体现
钢筋水泥结构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各地皆有,不足为奇。最能体现各个城市不同之处的,恰恰是深入骨髓的不尽相同的城市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不是一朝一夕铸就的,它是城市历史发展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的凝结,植根于历史、体现在当前、昭示着未来。外在表现在各地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社会风俗习惯、人们的思维定势等各方面。当下的发展论中,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水平,不能仅看当地经济发展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成绩,也要看城市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果。唯GDP论发展的观念已经过时,为时代所不取,因为这种理念会造成物质文明现代化与精神文明现代化不相协调甚至失衡的现象。通过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从而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现代城市核心价值观培育实践和人文精神打造所遇到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整个经济运行向市场化转变,出现了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新的时代特征,这也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价值观,一些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其中,长期以来形成并积累的一些背离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问题尤为突出,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践和城市人文精神打造方面不可避免同样遇到挑战。如民主法治问题,物质主义泛滥,城市意识、公德意识和劳动意识较差,群体性事件等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城市人文精神的张扬相互游离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注重个体价值,有助于培养人的个体意识,增强人的自尊自强精神。但是,也容易导致人们倾向于利己主义。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往往人们顾虑的更多的是个体利益。当前城市转型中出现了诸多有悖于人文精神理想的现象,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并有蔓延和感染的倾向。原来奉献、乐于助人等一些被普遍认可的好的精神、观念和行为,当下被认为是傻子或者自找麻烦的行为。导致人的生存意义失落,人类与环境紧张。人文精神意识的逐渐淡薄乃至消失,是的对于体现人文精神的智慧和终极关怀的追求失去了内在支撑力和深层次动力,造成金钱比终极关怀更加激动人心。这在一定意义上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人文精神的张扬相互游离。
(二)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在城市人文精神中没有得到较好体现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追求速度,注重物化,却越来越少的地去挖掘城市人文精神,缺乏更多的耐心去研究凝练城市文化内涵。城市人文精神中更多地彰显了人们在近现代化过程中的十足干劲,而对历史人文精神的传承多有不足。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城市人文精神的具体措施
城市精神源于市民的生活方式与精神追求。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形成城市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挖掘历史人文精神传承,在历史发展脉络中寻找城市独特的精气神
传承是城市精神血脉的重要保证。各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赶超,但每个地方不同的历史传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却是别的地方无法复制的。从品牌项目着手,进一步挖掘、凝练、提升和弘扬。
(二)核心价值观建设实践中赋予城市人文精神新内涵
当下,不断根据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不断赋予城市人文精神以新内涵。促进城市人文精神融入实际、融入城市生活。城市人文精神重在实践,贵在落实。城市人文精神始终和市民群众的生活实践融为一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实现着新的价值追求,城市精神也随着不断得到丰富。在城市人文精神宣传和塑造实践中,要重视人民主体作用的发挥。
(三)做到“知晓真义”,挖掘城市人文精神核心,并对其加大立体式宣传阐释
以特色打造、树立典型为着力点,分创、建、知、行四步走,创立目标、创新模式,建立机制平台,使城市人文精神的普遍价值取向与鲜明地方特色相互交融,使城市人文精神的精神导向功能与行为规范功能互相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从人民群众的价值实践出发,着力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富有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地方鲜明特色、融入市民现实生活的当代城市人文精神。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目标、环境和要求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城市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在新的形势下,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深化完善、不断升华。而这个目标的出发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体现民意的、最接地气的,它不应该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只有通过有效的载体得到人们的认同并实践,才能发挥光芒、释放力量。
参考文献:
[1]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P265
[2]张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意蕴[J],云南社会科学,2013(6)
作者简介:
韩芳勤,女,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研究生,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法学、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