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
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人文精华,理解和吸收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和结尾,如何运用语言等写作技巧,特别是一些写作技巧运用得很典型的文章,更不容错过,一定要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能在同一篇课文中得到借鉴和提高。同时,要充分利用美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内容上、情感上、写法语言上、结构上等方面的创新。
例如,教学第九册《彩票》一课时,在学生深入了解了主人公林海燕在大奖面前毫无贪念的崇高美德后,我再次出示名人晏殊诚实守信的故事、盛顿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砍了爸爸最心爱的樱桃树,由于勇于承认,爸爸没有批评他,而且还赞扬了他高尚的情操。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想对这些名人说些什么呢?”水到渠成地由“读”过渡到了“写”。根据当堂的反馈看,效果确实比将这个问题放在课后完成好多了。
二、立足生活,表现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相融的,是人的现实生活间接的反映。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入生活、创造生活,实实在在地描述生活、评价生活,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素材。郭沫若先生讲过要“写所知”。写作素材只有贴近孩子们生活,孩子们才会感兴趣。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将生活与孩子写作联系起来。
1. 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思。所见所闻者有赖于观察,如果不重视观察,不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便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获得生活里广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如我在教学第八册一次习作《一次调查报告》时,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并且填好如下表格:
这时的学生处于主动探求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对习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起来自然就下笔如有神,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惯。”
2. 热爱生活,加深作文立意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之重要。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感悟生活至深,才能使文章立意深远。如文天祥能写出《过零丁洋》这样的千古绝唱,是跟他的亲身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感受分不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通过写作关,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生惯养,形成自私蛮横的性格;有些留守子女,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变得孤僻、麻木。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同情善良之心的麻木不仁的人,能写出感情真挚,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章吗?
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启发引导,还应创设让学生在有益活动中锻炼的机会。比如在进行主题班会时,教学生分辨是非黑白,学会扬善惩恶;也可以举办感恩教育会,请家长来参与,让学生懂得家长的艰辛和养育之恩,从而慢慢懂得感恩;还可以带学生走出社会,亲身体验劳动的滋味。
责任编辑黄日暖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当然,以读促写是需要时间的,因为阅读是一个采集零琼碎玉、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但磨刀不误砍柴功,厚积而后薄发正是我们语文学习的特点。
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理解和吸收文章的人文精华,理解和吸收文章如何选材,如何布局谋篇,如何开头和结尾,如何运用语言等写作技巧,特别是一些写作技巧运用得很典型的文章,更不容错过,一定要将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让阅读和写作能力都能在同一篇课文中得到借鉴和提高。同时,要充分利用美文的学习资源进行内容上、情感上、写法语言上、结构上等方面的创新。
例如,教学第九册《彩票》一课时,在学生深入了解了主人公林海燕在大奖面前毫无贪念的崇高美德后,我再次出示名人晏殊诚实守信的故事、盛顿樱桃树的故事:华盛顿砍了爸爸最心爱的樱桃树,由于勇于承认,爸爸没有批评他,而且还赞扬了他高尚的情操。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想对这些名人说些什么呢?”水到渠成地由“读”过渡到了“写”。根据当堂的反馈看,效果确实比将这个问题放在课后完成好多了。
二、立足生活,表现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作文与生活是相融的,是人的现实生活间接的反映。在新课程指导下的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积极地深入生活、创造生活,实实在在地描述生活、评价生活,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去挖掘取之不尽的素材。郭沫若先生讲过要“写所知”。写作素材只有贴近孩子们生活,孩子们才会感兴趣。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进行写作,就如无米之饮,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要努力把学生引向多姿多彩的生活,将生活与孩子写作联系起来。
1. 观察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和所思。所见所闻者有赖于观察,如果不重视观察,不注意观察能力的培养,便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就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获得生活里广泛、丰富的感性知识和写作素材,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如我在教学第八册一次习作《一次调查报告》时,课前要求学生进行调查活动并且填好如下表格:
这时的学生处于主动探求之中,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对习作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写作起来自然就下笔如有神,写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惯。”
2. 热爱生活,加深作文立意
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可见立意之重要。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感悟生活至深,才能使文章立意深远。如文天祥能写出《过零丁洋》这样的千古绝唱,是跟他的亲身经历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感受分不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通过写作关,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
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娇生惯养,形成自私蛮横的性格;有些留守子女,由于缺少父母关爱,变得孤僻、麻木。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同情善良之心的麻木不仁的人,能写出感情真挚,具有深远意义的文章吗?
要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启发引导,还应创设让学生在有益活动中锻炼的机会。比如在进行主题班会时,教学生分辨是非黑白,学会扬善惩恶;也可以举办感恩教育会,请家长来参与,让学生懂得家长的艰辛和养育之恩,从而慢慢懂得感恩;还可以带学生走出社会,亲身体验劳动的滋味。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