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粤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2.独立搜集、整理资料,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当代局部战争、局部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体味战争给人心灵上造成的伤害。
2.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局部战争方面的资料(如海湾战争、卢旺达内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
2.寻找身边和战争有关的信息。
3.准备一些活动用品(如和平鸽剪纸、心愿卡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核武器、生化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威胁。二战结束了,有人说,战争离我们当代中国的小学生很远,我们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那么,战争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有没有必要关注战争呢?请先看下面的这组图片。
2.课件演示一组图片:由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过渡到战争中儿童的画面。
3.交流:现在,你认为战争离我们远吗?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呢?
4.小结:同学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从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二、感受战争
活动一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灾难
1.走近战火中的儿童:你我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走在那热闹繁华的都市大街之上,吃着父母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时,可能感受不到,和我们同龄的伊拉克孩子,他们在经历着什么?(课件出示课本第52页的图片“伊拉克小女孩哭着离开家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这样伤心?
2.了解战争前后的伊拉克(课件出示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对比图片):战前的伊拉克,国家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战后,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战争让那个小女孩离开了家乡,战争让伊拉克成为一片废墟……(留白三秒后过渡)战争还留下了哪些后遗症呢?
3.初步了解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课件出示影像,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到“战争双方都是受害者”)
4.小结,过渡:战争意味着苦难的生活,战争意味着文物被毁坏,战争意味着环境被破坏。战争所造成的物质灾难,还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然而战争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将久久难以平复。
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给人类心灵上的伤害
1.课件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反映战争带给人类心灵上的创伤。交流:谁来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
过渡:我看到了遍地的尸体,我看到了活着的人们悲痛欲绝。下面,让我们直接聆听战火中人们的心声。
2.阅读课本53页“战火中的阿富汗儿童”,谈谈感受。
3.出示一张儿童哭泣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孩子现在的状况怎样?他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感到恐惧、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更多的人。
4.出示一组战火中的老人、儿童、妇女的画面,请同学们就画面谈感想,感受战火中人们的痛苦。
过渡:和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战争中人们的痛苦。下面我们来进入角色深入地体验和感受。
5.出示“假如你是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这张图片,请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图中的男孩,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你可能在做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引导:让我把你们说的连成一个故事,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我在废墟里寻找着,希望找到些和我有关的东西。天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黑得像是要掉下来一样。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可找到的却只是一段粉红色布条和早已没有镜片的老花镜。我哭着,我大声地喊着,却没有一个人理我,望着这瓢泼大雨,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将我的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希望尝到这雨水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苦涩……
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假如你是这次轰炸的唯一幸存者,那么你将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
6.出示“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学生阅读信后讨论:这孩子在呼唤什么?这封信里让你最感动的是哪句话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引导:读这封信时让老师最感动是孩子的署名,“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你有爸爸,我也有爸爸,是谁让这个孩子失去了爸爸?(战争)对!是战争,是战争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失去了父亲,是战争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不要战争,要和平!让我们一起来说:不要战争,要和平!(学生多次齐呼,师板书:不要战争,要和平!)
7.再次讨论:战争离我们还远吗?
三、感受和平
1.交流:有这样一个雕塑,它放在联合国总部门口,名为“铸剑为犁”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愿望呢?
2.读读特里萨修女名言(课件出示):
印度特里萨修女在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时如是说:“将爱传播到整个世界,让战争远离我们。如此,那些待出生的婴儿就会欢叫着来到人间。”
3.教师感言: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愿意与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建立邦交。(回顾中日战争,简单介绍对日本人的宽容)
4.介绍课本“故事园”中《止戈为武》的故事,小结:其实我们古代的先人就知道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出示和平世界的美好图片)
四、祈求和平
1.师生诵读课本中的《和平颂》,深入体味和平的美好。
2.学生制作心愿卡,贴和平鸽,为橄榄枝贴上橄榄叶,表达和平祝愿。(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3.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4.结束语:最后让这只和平鸽带着我们的祝福飞向仍然处于战火中的人们,愿世界充满爱,愿世界永远和平!
评析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注重学情分析,通过以“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悟学习,以设疑的方式导入,为学生留足思考、内省的空间;借用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触发师生情感的共鸣,与教学主题同步;最后,通过师生一起合作制作“心愿卡”、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将“和平”这一主题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得到宣泄。看似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话题,却能让学生在一组组图片、一个个画面中逐渐深入地加强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教学目标得以达成,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作者单位: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
广东湛江524022)
责任编辑李红霞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的巨大破坏力,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深重灾难,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2.独立搜集、整理资料,提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当代局部战争、局部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体味战争给人心灵上造成的伤害。
2.拉近战争与儿童生活的距离,让儿童感悟战争带来的灾难,尤其是心灵上的伤害。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局部战争方面的资料(如海湾战争、卢旺达内战、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等)。
2.寻找身边和战争有关的信息。
3.准备一些活动用品(如和平鸽剪纸、心愿卡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引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性和核武器、生化武器给人类造成的威胁。二战结束了,有人说,战争离我们当代中国的小学生很远,我们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那么,战争到底离我们有多远?我们有没有必要关注战争呢?请先看下面的这组图片。
2.课件演示一组图片:由宁静、祥和的生活画面过渡到战争中儿童的画面。
3.交流:现在,你认为战争离我们远吗?我们有没有必要去关注战争呢?
4.小结:同学们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没关系,让我们一起来从这节课中寻找答案。
二、感受战争
活动一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物质灾难
1.走近战火中的儿童:你我坐在这宽敞明亮的教室内,走在那热闹繁华的都市大街之上,吃着父母做的美味可口的饭菜时,可能感受不到,和我们同龄的伊拉克孩子,他们在经历着什么?(课件出示课本第52页的图片“伊拉克小女孩哭着离开家园”)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这样伤心?
2.了解战争前后的伊拉克(课件出示伊拉克战争前后的对比图片):战前的伊拉克,国家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战后,这里只剩下……一片废墟。战争让那个小女孩离开了家乡,战争让伊拉克成为一片废墟……(留白三秒后过渡)战争还留下了哪些后遗症呢?
3.初步了解战争留下的后遗症。
(课件出示影像,引导学生交流,教师启发学生认识到“战争双方都是受害者”)
4.小结,过渡:战争意味着苦难的生活,战争意味着文物被毁坏,战争意味着环境被破坏。战争所造成的物质灾难,还可以通过重建来补回,然而战争给人们心灵上的创伤,将久久难以平复。
活动二深入探讨战争给人类心灵上的伤害
1.课件播放战争影片片段,反映战争带给人类心灵上的创伤。交流:谁来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画面?
过渡:我看到了遍地的尸体,我看到了活着的人们悲痛欲绝。下面,让我们直接聆听战火中人们的心声。
2.阅读课本53页“战火中的阿富汗儿童”,谈谈感受。
3.出示一张儿童哭泣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这个孩子现在的状况怎样?他在想些什么呢?
过渡:感到恐惧、无助的不仅仅是孩子,还有更多的人。
4.出示一组战火中的老人、儿童、妇女的画面,请同学们就画面谈感想,感受战火中人们的痛苦。
过渡:和他们有着同样遭遇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战争中人们的痛苦。下面我们来进入角色深入地体验和感受。
5.出示“假如你是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这张图片,请学生设想一下:假如你是图中的男孩,这次轰炸中唯一的幸存者,你可能在做什么呢?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引导:让我把你们说的连成一个故事,请大家闭上眼睛聆听。我在废墟里寻找着,希望找到些和我有关的东西。天开始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黑得像是要掉下来一样。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可找到的却只是一段粉红色布条和早已没有镜片的老花镜。我哭着,我大声地喊着,却没有一个人理我,望着这瓢泼大雨,我所能做的也只有将我的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希望尝到这雨水的人们能够感受到它的苦涩……
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假如你是这次轰炸的唯一幸存者,那么你将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
6.出示“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请学生阅读信后讨论:这孩子在呼唤什么?这封信里让你最感动的是哪句话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引导:读这封信时让老师最感动是孩子的署名,“一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你有爸爸,我也有爸爸,是谁让这个孩子失去了爸爸?(战争)对!是战争,是战争让千千万万个孩子失去了父亲,是战争让千千万万个家庭支离破碎。不要战争,要和平!让我们一起来说:不要战争,要和平!(学生多次齐呼,师板书:不要战争,要和平!)
7.再次讨论:战争离我们还远吗?
三、感受和平
1.交流:有这样一个雕塑,它放在联合国总部门口,名为“铸剑为犁” (出示图片),谁来说说它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愿望呢?
2.读读特里萨修女名言(课件出示):
印度特里萨修女在领取诺贝尔和平奖时如是说:“将爱传播到整个世界,让战争远离我们。如此,那些待出生的婴儿就会欢叫着来到人间。”
3.教师感言:我们中国也是世界上热爱和平的国家。我们愿意与世界上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建立邦交。(回顾中日战争,简单介绍对日本人的宽容)
4.介绍课本“故事园”中《止戈为武》的故事,小结:其实我们古代的先人就知道和平的世界才是美好的。(出示和平世界的美好图片)
四、祈求和平
1.师生诵读课本中的《和平颂》,深入体味和平的美好。
2.学生制作心愿卡,贴和平鸽,为橄榄枝贴上橄榄叶,表达和平祝愿。(配乐:《让世界充满爱》)
3.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4.结束语:最后让这只和平鸽带着我们的祝福飞向仍然处于战火中的人们,愿世界充满爱,愿世界永远和平!
评析
在本课设计中,教师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注重学情分析,通过以“感受—体验—表现”为主线的体悟学习,以设疑的方式导入,为学生留足思考、内省的空间;借用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触发师生情感的共鸣,与教学主题同步;最后,通过师生一起合作制作“心愿卡”、合唱《让世界充满爱》,将“和平”这一主题推向高潮,同时也让学生对战争的憎恨之情得到宣泄。看似离我们生活很远的话题,却能让学生在一组组图片、一个个画面中逐渐深入地加强感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中,教学目标得以达成,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作者单位:湛江市二中海东小学
广东湛江524022)
责任编辑李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