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un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性是现在讨论的热点,是课改反思中的一个焦点。因为我们知道: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教学实践模式。无论教学如何改革,“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我们永恒的追求。每一节只有40分钟,一定要有情景吗?一定要探究吗?一定要小组合作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么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更有效?这一直是我在参与课题研究几年中存在的困惑和思考的问题。
  
  一、 教学有效性的内涵
  
  对于教学有效性人们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台湾专家林文生校长认为有效的教学课堂必须有:生活布题;营造互动的情景;忽略策略;分布策略。中国民族大学孙晓天博士认为:有效性是指学习投入时间、精力与收获之间的关系,并有长效与短效之分。如何取得长效,即“后劲”?就是要有机会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化;在过程中积淀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供学生喜欢的数学,持续拉动他们学习数学的思想;有助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实现。总之,教学有效性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
  
  二、 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 加强教材的解读、做好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度、全面、系统的解读。比如本单元在数学领域的编排意图,本节课在本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又怎样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准备。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像教材中的主题图所蕴涵的启示,例题中的提示语言等。特别是新教材中很多是看不到知识点,比如,可能性的大小、确定位置等,那么像这样的教材怎么上?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真正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吃透教材的精神,也才能实现对教材的必要超越,有效教学也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曾在《人民教育》中看到这么一个案例: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通常是先出示:
  3×4=  5×6=   9×7=
  3×40=  5×60=  9×70=
  学生会根据原有的计算活动经验,正确写出每题的得数,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一组数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设计思考性不强,开放的空间不大。假如我们把9×70改为:()×( ),那么这就必须逼迫学生思考,并主动观察前面两个式子,努力发现规律,建立模型,进而将模型应用到新的知识中来,实现知识的迁移。从后面文章的实录可以看出,这一教材处理的确带给学生“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2. 课前做好必要的学情分析。曾听过一位教师在执教“7的乘法口诀”的导入环节时,选用一星期有7天,两星期呢?三星期呢?……并通过填表呈现1~7个星期的天数,继而提问: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几个7相加得28?……以此为新知作铺垫。可是上课时,孩子们却未能对老师自以为是的生活素材感兴趣。反思后我们认为:我们成人认可的事情,儿童未必认同。我们不能一相情愿用成人的眼光来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假如改成7个小矮人的故事作背景不是更贴切吗?建构主义理论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不是知识的简单接受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基于自身原有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认识学生,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已经成为我们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前提。
  3. 注重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纵观现在的不少公开、观摩、比武课,是“无情境不入课堂”,在为寻找素材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同时,却忽视了现实情境背后所隐含的数学问题,一节数学课没有了数学味,那么即使所创设的情境再吸引人,也很难说是成功的。一位教师在上“运白菜”导入环节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中国最大的瀑布在哪里吗?它叫什么名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演示3分钟),黄果树是中国最大的瀑布,它怎样的美,正当我们以为他在作什么宣传广告时,接着就听到老师继续说:五一迎来了很多的游客,宾馆的工作人员在运什么呢?(课件演示运白菜的情境图)最后板书课题,大约用时10分钟。原来执教的教师来自贵州,那么这样的情景有意义吗?让我们在质疑的同时,觉得情境的创设应该为数学教学服务,数学内容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现实的原型(即横向数学化的过程),并且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情境就是合适的、有价值的。比如,台湾专家吕玉英大师在执教“分数的大小”一课的引入环节,就是直接问学生1/4和1/3谁大?你是怎么判断的?能用什么方法直观表示出来吗?像这样从数学知识本身直接引入新知(纵向数学化),不是更简洁明了吗?
  4. 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目前,一些数学课堂过分追求“观摩示范味”,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似乎少了这些就没有落实新课改,没有理解新理念。在课堂上,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一些优等生独霸“江山”,而内向的学生则冷眼观战。从表面上看,课堂风风火火,从实际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并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小组合作时要注意:(1)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2)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尊重别人的意见。同时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前几天在晋江听到厦门的一位教师在执教“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时,教师让学习小组用提供的纸条摆三角形,再让他们量出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的长度,填在表内,看看哪一小组最先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样一来,量的量,记的记,让我们听课的老师都觉得这确实需要合作,是必须而有效的。
  记得刘坚教授曾说过:没有困惑、苦恼说明改革未起航;没有问题挑战说明改革还留在表面;没有争论、反对声说明还未能触及问题要害。随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了一个战略性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固然存在许多无奈,但我们有信心潜心钻研,勇于探索,坚持正确观点并付诸实践;有勇气摒弃错误言论并走出误区,最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鄂榭府崩溃记》中的多样化叙事特征受到学界关注,但其声音叙事却遗憾的“失声”。爱伦·坡在此小说中大量使用声音元素,评估男主人公疯癫的“精神状态”。小说还依托“
研究者在元话语的界定上存在不同看法,狭义元话语关注元话语的反身性,广义元话语关注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不同的元话语分类模式和研究范式也基于此产生。元话语所具有的修
鲁迅的《野草》以迷离恍惚、神奇怪诞著称,这种艺术效果与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术中原型意象的调用紧密相关。《野草》的诸多诗性想象以“原型”意象为生发点和文
叹词一般被认为是表达性而非陈述性的,只包含情感意义。概念论者基于NSM理论,认为叹词有一些概念上的负荷,叹词具有指示性和规约性特点,能够传递概念内容。关联论者基于关联
从研发投资的动机、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等方面总结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存在几点不足之处:(1)现有文献尚未以宏观经济政策为分析起点,考察后者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
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力得以改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中心课题,也是摆在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的任务。    一、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初中数学的目的,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更要提高他们全面发展的志趣、特长。教师要创设条件,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证明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城乡情感粘性、生活粘性和工作粘性,证明新市民对城乡一体化具有“三个反哺”和“四个带动”的催化促进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监察法》)首次以法律概念的形式将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相提并论,不仅为职务违法调查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将职务违法提高到与行政违法、民
榫卯所建构的物质空间一直是建筑力学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其物质空间所体现的历史的“空间性”却长期被人们忽略。众所周知,榫卯是木构器物的一种传统连接方式,这一工艺传统
唐代河洛文人群体的唱和诗作为河洛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不同时期唱和活动的兴衰、丰富的唱和内容、不同的唱和关系及文人的宦海沉浮,成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