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命里因为有了诗,日子变得幸福而饱满!唤醒孩子心中的诗意,从文本开始。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范本性;乐章性;表达性
我们生命里因为有了诗,哪怕物质再匮乏,日子也是幸福而饱满的!可是今天的孩子焦躁、功利,甚至势利。他们直接、肤浅,甚至苍白。生活里、学习中,他们更喜欢读些什么呢?漫画,快餐文化,各种直达考点的教学辅助资料。致命的是,他们还为获取的一知半解而感觉自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们的生活里、骨子里,还缺少一种原汁原味的诗意!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他们心中的诗意呢?
一、认识语文的“人文性”,丰富语文的认知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你是否问过自己,语文是什么?
今天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被过分自我、简单、粗暴地解读了,显现出当前文化追求的功利性、苍白感。作为扎根基层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们认识语文的“人文性”,为传承祖国优秀灿烂传统文化躬身向前。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南山,语文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东坡浩然,语文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简单,语文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感慨,语文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走进“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校园,语文是一草一木的书卷气,一隅一角的向心力!
这是江西宜春市袁州学校龙燕老师对于“语文”的理解。我有幸读到这一段精彩的文字,不禁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来,语文是这样宽广、深邃,又不乏浅白和质朴。它是“人文”的盛宴,生活的再现!
二、开发语文的“范本性”,提供语文的脚本
文本引領的是我们的风向标,为孩子提供“范本性”的经典美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阅读经典,编发校本教材,给诗意语文以校本储备是不错的选择。
一是校本教材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要充分挖掘地方潜在的课程资源,把地方人文、地理、民俗等特色文化融入教材中去,传承先辈文化遗产,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二是有严谨的课程编排体系和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动态性。编写校本教材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选编那些身边的、看得见的、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另外,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对教材研究的深入,适当时机要补充更新教材内容,體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发展的需要,使其更加完善。
三、奏响语文的“乐章性”,更添校园琅琅读书声
读书,是乐章的开始。读,诵读,有感情地朗读,把无声的书面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语言,有利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意义和情味,有助于形成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朗朗成韵的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更是全方位感受和体会语感的一个基本方式。
读课本,读教材,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篇目,读专家、学者为我们选的典型文章,比课外汪洋大海中去批量阅读高效得多,不可轻视。
读名著,这是常规性阅读。语文老师要有一份长远的读书计划,每学期、每月、每个阶段要有检测,要有激励性措施,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读自选,这是挖掘性阅读,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向性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因阅读而陶醉,因阅读而成长。说不定,就在自选阅读中,读出一个法布尔,读出一个鲁迅文学奖。
四、成就语文的“表达性”,让心灵在诗意阅读中悄然成长
阅读是兴趣的培养。读得多了,读得久了,诵读成习,习而有文,表达就如源头活水,汩汩不绝!
坚持写读书笔记,有利于记忆、积累素材、思考生活。这是语文积累最寻常却也最要紧的功夫。一句话,阅读汲取百家精华,成就一家之大成。
阅读活动形式要多样,经常举办校园讲座、论坛、竞赛以促学。
举办专题讲座论坛,以点带面促学。可搞大厅讲座、电视讲座,让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的师生展示语文学习的收获,成就语文的表达性,树立语文学习的榜样。
可以创办校园语文报、校园文学社、班级语文墙报等语文阅读、写作刊物。由校园优秀语文教师收集、选编、印发(至少两周一期),开创校园文学的新篇章。
可请有专长的教师,或请校外专家,举办各类语文专题讲座。
可组织师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研究,开题、结题等。
可举办专题知识竞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赛以及举办趣味语文活动——如搜集谚语,写对联,写诗文歌词名句,玩成语接龙,猜字谜,撰写中国好人榜颁奖词等竞赛。
语文教学是诗一样的事业。让我们通过阅读,去触摸语文诗一样的文字,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语文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的无穷魅力,将是我们诗意生活的不竭源泉,让我们在诗意阅读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川.教育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02.
编辑 温雪莲
关键词:语文;人文性;范本性;乐章性;表达性
我们生命里因为有了诗,哪怕物质再匮乏,日子也是幸福而饱满的!可是今天的孩子焦躁、功利,甚至势利。他们直接、肤浅,甚至苍白。生活里、学习中,他们更喜欢读些什么呢?漫画,快餐文化,各种直达考点的教学辅助资料。致命的是,他们还为获取的一知半解而感觉自己“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他们的生活里、骨子里,还缺少一种原汁原味的诗意!我们还能不能够唤醒他们心中的诗意呢?
一、认识语文的“人文性”,丰富语文的认知
行走在语文教学的路上,你是否问过自己,语文是什么?
今天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被过分自我、简单、粗暴地解读了,显现出当前文化追求的功利性、苍白感。作为扎根基层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有责任引导孩子们认识语文的“人文性”,为传承祖国优秀灿烂传统文化躬身向前。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采菊东篱下”的悠然南山,语文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东坡浩然,语文是“醉里吴音相媚好”的简单,语文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感慨,语文是“忙趁东风放纸鸢”的快乐……走进“最是书香能致远”的校园,语文是一草一木的书卷气,一隅一角的向心力!
这是江西宜春市袁州学校龙燕老师对于“语文”的理解。我有幸读到这一段精彩的文字,不禁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原来,语文是这样宽广、深邃,又不乏浅白和质朴。它是“人文”的盛宴,生活的再现!
二、开发语文的“范本性”,提供语文的脚本
文本引領的是我们的风向标,为孩子提供“范本性”的经典美文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阅读经典,编发校本教材,给诗意语文以校本储备是不错的选择。
一是校本教材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要充分挖掘地方潜在的课程资源,把地方人文、地理、民俗等特色文化融入教材中去,传承先辈文化遗产,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二是有严谨的课程编排体系和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动态性。编写校本教材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爱好兴趣出发,选编那些身边的、看得见的、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另外,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对教材研究的深入,适当时机要补充更新教材内容,體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适应发展的需要,使其更加完善。
三、奏响语文的“乐章性”,更添校园琅琅读书声
读书,是乐章的开始。读,诵读,有感情地朗读,把无声的书面文字符号变成有声的语言,有利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意义和情味,有助于形成语音感、语法感、语义感。朗朗成韵的朗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也更是全方位感受和体会语感的一个基本方式。
读课本,读教材,这是最基本的阅读篇目,读专家、学者为我们选的典型文章,比课外汪洋大海中去批量阅读高效得多,不可轻视。
读名著,这是常规性阅读。语文老师要有一份长远的读书计划,每学期、每月、每个阶段要有检测,要有激励性措施,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读自选,这是挖掘性阅读,重点培养学生的倾向性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因阅读而陶醉,因阅读而成长。说不定,就在自选阅读中,读出一个法布尔,读出一个鲁迅文学奖。
四、成就语文的“表达性”,让心灵在诗意阅读中悄然成长
阅读是兴趣的培养。读得多了,读得久了,诵读成习,习而有文,表达就如源头活水,汩汩不绝!
坚持写读书笔记,有利于记忆、积累素材、思考生活。这是语文积累最寻常却也最要紧的功夫。一句话,阅读汲取百家精华,成就一家之大成。
阅读活动形式要多样,经常举办校园讲座、论坛、竞赛以促学。
举办专题讲座论坛,以点带面促学。可搞大厅讲座、电视讲座,让学有所长、学有所得的师生展示语文学习的收获,成就语文的表达性,树立语文学习的榜样。
可以创办校园语文报、校园文学社、班级语文墙报等语文阅读、写作刊物。由校园优秀语文教师收集、选编、印发(至少两周一期),开创校园文学的新篇章。
可请有专长的教师,或请校外专家,举办各类语文专题讲座。
可组织师生进行语文研究性学习,选题、研究,开题、结题等。
可举办专题知识竞赛、写作比赛、辩论会、故事会、知识抢答赛以及举办趣味语文活动——如搜集谚语,写对联,写诗文歌词名句,玩成语接龙,猜字谜,撰写中国好人榜颁奖词等竞赛。
语文教学是诗一样的事业。让我们通过阅读,去触摸语文诗一样的文字,感悟文本的意义,直指作者的心灵,进而唤醒学生的心灵。语文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语文的无穷魅力,将是我们诗意生活的不竭源泉,让我们在诗意阅读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肖川.教育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02.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