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日志中绽放的绘画智慧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ow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学年悄然而过,着手整理孩子们的物品,来到运动主题墙前,不禁放慢了脚步,开始驻足,细细品味着孩子们一幅幅绘画式的运动日志。感叹线条画的魔力,在日志中孩子们运用线条这一绘画语言诠释着自己的感受和经历。线条也成了一种神奇的符号,他们任由孩子支配,随着孩子的心意时而跳跃时而文静。“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而线条正好能作为这样一种媒介,成为深奥的孩子绘画语言,是绘画的基础之一。在整个绘画运动日志的过程中,我结合、渗透了日常美术教学的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教学分成三个环节:
  一、认识线——通过“看”“摸”的方式感受线条的美,培养观察力
  场景一:在教学活动《运动中周边的线条》中,我问孩子们哪些东西上有线条?孩子们踊跃发言。随后我请孩子们来找找图片中物体上的线条,头发、毛线、蜘蛛网等,还有依附于物体上的线条如:门窗边沿、建筑物的边沿等。孩子们睁大眼睛仔细看着每一张图片上的物体,寻找其中的线条。再请孩子去室外找找你所看见的东西都是由什么线条组成的。
  场景二:《会跳舞的运动弹簧人》教学活动伊始,我没有急着请孩子们动笔,只是请孩子们认识铅丝和弹簧。先从外貌上对比两样东西有什么不同?然后请孩子来摸一摸铅丝和弹簧,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孩子说:“铅丝是细细的、长长的,摸着滑滑的”“弹簧是粗粗的、卷卷的,摸着硬硬的”。
  俗话说:“儿童智慧的火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真切的触碰、揉捏,即有形有色的直接体验形成的感受对于审美经验的形成和表现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帮助作用。孩子通过眼睛“看”,手“摸”,感知各种线条的特征,从而能把这种体验迁移进线条的绘画中。生活中的线条无处不在,关键是要让孩子拥有一双会发现线条的眼睛。
  二、体会线——增强绘画自信心,提高表现美的能力
  场景三:《开汽车》教学活动后,我让孩子们动笔绘画。孩子们兴奋地下笔,长线、短线、转弯的线、乱七八糟的线,跃然纸上。在赞赏孩子表现的同时,我也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大作”进行想象和客观揭示,提示这些线譬如可以构成运动中的草地、树、人物、器械等事物,让他们在“涂鸦”中思维更活跃,手更灵活。
  保罗·克里说过:“一根线条可以成为一幅画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可以有它自己的一种生命,一种表现力,以及它自己的个性特征。”可见线条是富有情感的。当绘画运动日志时回忆起刚刚的情形,孩子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就让他们的情绪赋予到线条上来表现运动的情景。我在教孩子画线条时,给各种线条取了好听的带有感情色彩的名字,如:自由轻松的线慢慢散步;一点一点的线像雨滴;一高一低的线像波浪;飞快跳舞的是螺旋线等。这样,孩子能迅速记住每种线的特征,自己什么样的体验就画出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示。那样画面会变得充实,不会再是寥寥几个线条孤零零留在那里。
  三、运用线——尝试运用多种造型的线条精心绘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场景四:每一次孩子记录日志,都告诉我今天想画自己玩圈的样子或是小伙伴玩圈的样子。这就涉及人物的绘画,有了画圆的基础,我请孩子用两个圆来组合,表现人物的身体。孩子创造性地将两个圆组合在一起,有的是上下组合,表现站着玩圈的小人;有的是左右组合,表现趴在地上玩圈的样子。添上表情后,即刻给两个圆赋予了生命感。手和脚,孩子简单运用到了折线,或是手举着圈,或是套着圈,具有动感。而最能施展孩子创造能力的地方是小人的头发,男孩子普遍给小人理了个“板寸头”(小短线,密密竖在头顶),有的女孩子給小人烫了个波浪卷(一条条波浪线蜿蜒而下),有的小人简单扎了个马尾(两道弧线结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孩子还创造出三角形的身体,两个细线条腿,两个线条胳膊,然后添画出衣服花纹。接着,为了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我建议大家把五官变变样子。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吃惊,他们把嘴巴变成了花的形状,眼睛、鼻子、耳朵更是出现了各种形状。以这种非常态的形式,去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我的收效是可观的。
  线与线能够随意组合创造出心中的事物,孩子是有创造线条组合潜能的,这是与生俱来、客观存在的,只是缺少发掘,教育的作用就是喚醒与培养。许多孩子总是说自己不会画,实际上是由于心理障碍而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我们只要在练习时设置坡度,循序渐进,就能够让孩子创造性地运用线条,绘画出精彩的运动日志。
  儿童绘画好比是一扇窗,打开了孩子眼中的世界;好比是一道光,照亮了孩子智慧的萌发之路;好比是一个个音符,表达了孩子的情感。线条绘画是孩子绘画活动中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在随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需要我们老师不懈探索,根据孩子的表现,从而加以改进,使之形成一套更实用的美术教学方法,为孩子以后的绘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就教学而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悠扬宛转的乐曲,“曲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缭绕。其“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导入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兴趣盎然或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
摘 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领会教材的编排意图,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究规律产生的科学依据,寻找规律间的内在联系,完整建构学生知识体系,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完整建构;高效课堂;课堂回顾  在高效课堂的研讨活动中,本人执教了“找次品”一课,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
摘 要:阐述了新常态下和谐课堂实施的策略、实质和意义,得出结论:新常态下,立足英语语言双重性,打造和谐课堂,方能取得教学双赢。  关键词:新常态;小学英语教学;和谐课堂  新常态(New Normal)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小学英语教育,也进入了“新常态”——除了培养学生基本
摘 要: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这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让教师自主设计一种教法,进行反复的试教。教师要对本轮磨课进行反思,而听课者进行讨论,并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终找出问题所在并解决。如此在不断的磨练中,教师自然会深切地感悟到: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关键词:反复磨课;学号小人;教学活动  一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实质是一种轻过程、重结果的教学法,学生都是被动写作,缺乏主动的探究精神。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利用好课本资源,过分重视结果教学,而忽视了过程教学,学生缺少体验写作的过程。教学过程如下:  一、写前:通过图片导入,在情境中学会词汇,利用例句,进行造句练习  教学片段1:  上课伊始,笔者先给学生呈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随后通过PPT展示本课要学的生词(以句
《九色鹿》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九色鹿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落水的调达。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但在重金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最终受到了惩罚。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是一篇公认的“浅文”。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文章,感受九色鹿的形象特点时,往往有美丽、善良、勇敢、智慧一说,这都不难掌握。由“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自然感受到九色鹿
摘 要:从教多年,发现上课专注力好的学生,学习效率比较高,成绩比较好。上课小动作不断的学生,作业错误率高,甚至讲评过的题目依旧一错再错。小学阶段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就能为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打好基础。专注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开端。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比较容易分散,培养小学生的专注力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是每一位小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主要进行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以文本为依托,进行有效的识字教学,做到识字、读文两不误呢?  学校的教学中,有幸听到孙霞老师执教的“识字7”。孙老师的识字教学以文本为依托展开,学文与识字紧密结合,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原则。  一、文本与图画结合,激发识字兴趣  在“识字7”的教学中,孙老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字配“画”,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关键。消除孩子对习作的敌意,引导孩子们进行习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就平时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谈四点体会。  关键词:激发兴趣;内容真实;想象合理;巧用修辞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是决定语文成绩的关键所在。消除孩子对习作的敌意,引导孩子们进行习作并达到一定的效果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并解决的问题。下面结合平时
摘 要:在幼儿的日常教学中,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沟通交流方式是教师与幼儿的对话沟通,而在交流对话过程中又以教师的有效提问为主要的体现方式。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探索的提问意识,是幼儿自主活动中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在幼儿自主活动中,教师的提问过程是与幼儿的互动过程,通过双向接触,能够达到活跃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开发思维潜力的目的。结合在幼儿探究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提问对话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