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确保其健康成长,在幼儿园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应运而生。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是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同时对提高幼儿独立性、自主性及自理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会使其受用终生,对于幼儿教育而言,重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不仅能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教育还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及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生活常规;建立;重视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处所谓“规矩”“方圆”即良好的行为规范,且犹如契约般被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在幼儿园里,幼儿过的是集体生活,幼儿园是幼儿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为了对幼儿一日生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幼儿一日教学和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实施,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维持幼儿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规章准则即生活常规随之产生。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安排变得精细化、规范化、固定化及制度化,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可或缺。
一、 目前幼兒园一日生活常规的现状
学前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常规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是贯穿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一日生活常规具有隐秘性、持久性等特性,故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意味着莫大的考验。若幼儿教师无法察觉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日生活常规,则班级管理的失控即随之而来。那么一日生活常规是如何一步一步失于掌控的呢?
(一)生活常规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学活动并非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很多教师无法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将课堂教学视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致使其经常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授幼儿何为生活常规而忽视了将教学内容归于实践当中。由此,教师每天的忙碌仅为完成教学任务,保育员的勤恳也仅为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及环境卫生。至此,教师和保育员之间对于幼儿一日常规的管理存在误区,致使幼儿的保育、教育未能得到很好地结合,生活常规未能得以建立。比如幼儿进餐时,保育老师只在乎幼儿是否吃得饱吃得多,很少注意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常规培养,忽视了在生活中学习的价值。
如,进餐这一生活活动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进餐前要求洗干净双手,中大班还有值日任务擦桌子;进餐时要坐好,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中大班使用筷子),安静地细嚼慢咽,独立进餐,不浪费食物,不挑食;进餐后,回收餐具,擦干净桌子,饭后漱口,擦嘴洗手……这些常规培养时机在生活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就拿安静就餐来说,看似容易的事情,对于幼儿的实施却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幼儿能够在老师的要求下安静进餐,但自控能力差,注意持续短的个别幼儿就需要老师提醒。幼儿没有具体的体验感受进餐的常规建立过程,没有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让幼儿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安静进餐,幼儿感受不到安静就餐的重要性,加之老师没有从旁提醒,帮助幼儿巩固常规。导致幼儿处于被动的遵守,一旦脱离老师的监管就会不断违规。
(二)生活常规教育方法单一枯燥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常规方法有自然后果法、儿歌强化法、行为巩固法、环境暗示法、榜样示范法、图标法等多种方法,它们是心理学原理在幼儿常规培养中的应用。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常规的教育质量。儿歌强化法和图标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幼儿利用儿歌和图画记忆,朗朗上口的儿歌告诉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环境暗示法,教师精心为幼儿设计各种环境,想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在洗手的地方张贴六步洗手法;在寝室张贴睡觉前的步骤;在区域张贴各种玩具摆放的位置等。
可是,目前幼儿教师在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说教法,枯燥地说教与命令,很难引起幼儿对常规的关注。
(三)生活常规教育无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生活常规教育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一起制定,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但目前幼儿园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比如每天都要进行多次的洗手活动,教师命令式地让幼儿饭前便后及手脏的时候要洗手,但很多幼儿只是把手弄湿随意洗一下,这样并没有达到洗手的效果,这种要求也是迫于教师的威严,教师在这过程中作为要求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让幼儿思考讨论怎样洗手、不洗手的后果、今后洗手怎么做等种种问题,然后再从这些问题中让幼儿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幼儿讨论的方法当作常规制定出来让幼儿共同遵守维护。最后在制定时还要考虑是否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引导幼儿制定符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常规。
二、 如何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失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故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探讨及解决方案的提出就显得尤为必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让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持续性,笔者就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途径学习,加深对生活常规教育的影响
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幼儿,如午睡这个生活活动就可以利用各种方法结合培养幼儿常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身边的事例来让幼儿知道午睡对身体的好处,并与幼儿一起说说午睡时怎样做才避免着凉,通过正确的睡姿图片来讨论正确睡姿的好处。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午睡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评价和表扬。另外,午睡前的准备工作,脱换衣服、鞋袜摆放的位置,怎样摆放才整齐。日常中,教师要坚持观察幼儿行为表现,思考其原因。其次,教师要正视幼儿出现的退步现象,反思原因在于教师近段时间的不重视还是幼儿本身属于这一发展阶段。了解个别幼儿午睡不好的原因,询问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自己睡得好的原因和方法。最后,通过一段时间,教师每天一开始就跟孩子说:“今天老师不提醒大家午睡时要怎么做,老师就观察有哪些小朋友自觉做到了哪些事情”。以上事例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图标法等方法针对幼儿午睡的生活活动进行教育,在这过程中幼儿既获得了生活常规的培养,教师又运用了适当的教育策略解决了幼儿午睡问题。 其次,教师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教师要创造机会做到家园的良好沟通,如教师利用“家园交流会”向家长介绍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家长利用每天接送幼儿的间断主动向老师沟通幼儿近况,利用多媒体平台实时沟通等。此外,家园双方沟通要及时,就幼儿在培养常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家长需密切配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工作的实施,逐步实现家庭常规向幼儿园常规的靠拢,尽量同步化。如,为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幼儿园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样地,在家庭中对于幼儿力所能及之事家长要鼓励幼儿自行完成;睡眠对于幼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幼儿在幼儿园每天均要午睡,周末家长也要对幼儿做如是要求……在幼儿的教育上,家园应保持一致,但同时也需保持家庭的独立性,毕竟“家”“园”概念不能混淆而仍应有所区别,以促进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多途径进行,提高生活常规教育的效果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儿歌、音乐等材料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融合,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随时提示幼儿生活常规的要领,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与巩固具有积极作用,对提高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效果显著。由此,幼儿在掌握生活常规的同时也收获快乐,一举两得。
运用游戏形式和游戏口吻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規。游戏是学前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易于为幼儿接受的学习形式。将生活常规的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兴趣,还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儿歌类文学作品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儿歌、谜语富于节奏感与韵律美,具有朗朗上口、简单易记的特性,易于为幼儿所接受与习得。儿歌不仅能激发幼儿对于常规学习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示常规学习的要领,利于幼儿对常规的掌握。比如《洗手歌》:“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幼儿可结合歌词内容边洗边唱,洗手的常规便从儿歌中培养出来。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改编儿歌,让幼儿在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的儿歌陪伴下愉快地学习生活常规。幼儿对儿歌的记诵既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又促进幼儿良好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
运用音乐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音乐具有培养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和打动人类心灵的双重效果。让幼儿在音乐的带动下开展生活活动,可让幼儿在音乐特有的音色、节奏、旋律的帮助下建立反射,往后,每当幼儿接收到相同的音乐信号后即去开展相关的生活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收获音乐带来的熏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旦幼儿的生活常规与音乐建立了联系,相应的音乐即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良好助手。当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幼儿的教育,在音乐的选择上也需要老师独具慧眼。
(三)引导幼儿加入生活常规的制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制定中应积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引导幼儿加入生活常规的制定中。鼓励幼儿参与生活常规规则的制定,不仅让幼儿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还能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此举能极大地显示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也更容易让幼儿主动遵守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如,教师可让幼儿用绘画等形式将老师与自己共同制定的规则记录下来并挂在班级显眼的位置以让大家共同遵守,由此制定的规则能让幼儿烂熟于心、理解到位并能自觉遵守。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创造”规则解决遇到的难题。如,午睡前需要叠衣服,但椅子小,叠起来困难,有的孩子就在床上,地上叠衣服,这样很不卫生。老师就可以抓住矛盾重点,组织幼儿讨论关于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这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他们会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主动要求到前面示范。鼓励幼儿参与制定规则,激发幼儿思考,益处颇多,幼儿也收获颇丰。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具有反复性强、挑战性大、精细度高等特性。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自律能力、减少幼儿对未知世界的不安。故幼教工作者应当给予科学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以足够的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幼教工作者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各类形式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充分发挥幼儿园各类活动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源秋,韦凌云,刘揖建.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李明喜.谈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J].父母必读,1988.
[3]孔晓梅.加强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C].中国会议,2011.
[4]梁文玉.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分析记策略研究[J].家教世界,2013.
[5]马媛.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策略新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4).
[6]任丽.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4.
作者简介:
邓远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生活常规;建立;重视
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此处所谓“规矩”“方圆”即良好的行为规范,且犹如契约般被社会大多数人所认可。在幼儿园里,幼儿过的是集体生活,幼儿园是幼儿逐渐成长为社会人的第一步。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为了对幼儿一日生活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保证幼儿一日教学和生活活动得以顺利实施,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维持幼儿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规章准则即生活常规随之产生。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使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安排变得精细化、规范化、固定化及制度化,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可或缺。
一、 目前幼兒园一日生活常规的现状
学前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一日生活常规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是贯穿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的一条主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一日生活常规具有隐秘性、持久性等特性,故对于幼教工作者而言意味着莫大的考验。若幼儿教师无法察觉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一日生活常规,则班级管理的失控即随之而来。那么一日生活常规是如何一步一步失于掌控的呢?
(一)生活常规教育没有得到重视
教学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但于幼儿教育而言,教学活动并非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动。很多教师无法正确认识到这一点而将课堂教学视为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致使其经常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教授幼儿何为生活常规而忽视了将教学内容归于实践当中。由此,教师每天的忙碌仅为完成教学任务,保育员的勤恳也仅为负责幼儿的吃喝拉撒及环境卫生。至此,教师和保育员之间对于幼儿一日常规的管理存在误区,致使幼儿的保育、教育未能得到很好地结合,生活常规未能得以建立。比如幼儿进餐时,保育老师只在乎幼儿是否吃得饱吃得多,很少注意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常规培养,忽视了在生活中学习的价值。
如,进餐这一生活活动还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进餐前要求洗干净双手,中大班还有值日任务擦桌子;进餐时要坐好,一手扶碗,一手拿勺(中大班使用筷子),安静地细嚼慢咽,独立进餐,不浪费食物,不挑食;进餐后,回收餐具,擦干净桌子,饭后漱口,擦嘴洗手……这些常规培养时机在生活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就拿安静就餐来说,看似容易的事情,对于幼儿的实施却存在一定的难度。许多幼儿能够在老师的要求下安静进餐,但自控能力差,注意持续短的个别幼儿就需要老师提醒。幼儿没有具体的体验感受进餐的常规建立过程,没有通过具体的生活体验让幼儿讨论思考为什么要安静进餐,幼儿感受不到安静就餐的重要性,加之老师没有从旁提醒,帮助幼儿巩固常规。导致幼儿处于被动的遵守,一旦脱离老师的监管就会不断违规。
(二)生活常规教育方法单一枯燥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常规方法有自然后果法、儿歌强化法、行为巩固法、环境暗示法、榜样示范法、图标法等多种方法,它们是心理学原理在幼儿常规培养中的应用。综合应用这些方法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生活常规的教育质量。儿歌强化法和图标法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幼儿利用儿歌和图画记忆,朗朗上口的儿歌告诉幼儿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例如环境暗示法,教师精心为幼儿设计各种环境,想让幼儿在环境中学习,在洗手的地方张贴六步洗手法;在寝室张贴睡觉前的步骤;在区域张贴各种玩具摆放的位置等。
可是,目前幼儿教师在生活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大多采用说教法,枯燥地说教与命令,很难引起幼儿对常规的关注。
(三)生活常规教育无法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生活常规教育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一起制定,发挥幼儿的主体性,逐渐培养良好的习惯,但目前幼儿园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欠缺。比如每天都要进行多次的洗手活动,教师命令式地让幼儿饭前便后及手脏的时候要洗手,但很多幼儿只是把手弄湿随意洗一下,这样并没有达到洗手的效果,这种要求也是迫于教师的威严,教师在这过程中作为要求的制定者和监督者,忽视幼儿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教师也没有让幼儿思考讨论怎样洗手、不洗手的后果、今后洗手怎么做等种种问题,然后再从这些问题中让幼儿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幼儿讨论的方法当作常规制定出来让幼儿共同遵守维护。最后在制定时还要考虑是否在幼儿的能力范围内,引导幼儿制定符合自己接受能力的常规。
二、 如何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失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故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探讨及解决方案的提出就显得尤为必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为让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更具有现实性和可持续性,笔者就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多途径学习,加深对生活常规教育的影响
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幼儿,如午睡这个生活活动就可以利用各种方法结合培养幼儿常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故事或身边的事例来让幼儿知道午睡对身体的好处,并与幼儿一起说说午睡时怎样做才避免着凉,通过正确的睡姿图片来讨论正确睡姿的好处。教师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午睡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评价和表扬。另外,午睡前的准备工作,脱换衣服、鞋袜摆放的位置,怎样摆放才整齐。日常中,教师要坚持观察幼儿行为表现,思考其原因。其次,教师要正视幼儿出现的退步现象,反思原因在于教师近段时间的不重视还是幼儿本身属于这一发展阶段。了解个别幼儿午睡不好的原因,询问幼儿的想法,鼓励幼儿与老师和同伴分享自己睡得好的原因和方法。最后,通过一段时间,教师每天一开始就跟孩子说:“今天老师不提醒大家午睡时要怎么做,老师就观察有哪些小朋友自觉做到了哪些事情”。以上事例通过运用故事教学法、谈话法、观察法、图标法等方法针对幼儿午睡的生活活动进行教育,在这过程中幼儿既获得了生活常规的培养,教师又运用了适当的教育策略解决了幼儿午睡问题。 其次,教师还要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教师要创造机会做到家园的良好沟通,如教师利用“家园交流会”向家长介绍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内容,家长利用每天接送幼儿的间断主动向老师沟通幼儿近况,利用多媒体平台实时沟通等。此外,家园双方沟通要及时,就幼儿在培养常规方面出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家长需密切配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工作的实施,逐步实现家庭常规向幼儿园常规的靠拢,尽量同步化。如,为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动性,幼儿园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同样地,在家庭中对于幼儿力所能及之事家长要鼓励幼儿自行完成;睡眠对于幼儿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幼儿在幼儿园每天均要午睡,周末家长也要对幼儿做如是要求……在幼儿的教育上,家园应保持一致,但同时也需保持家庭的独立性,毕竟“家”“园”概念不能混淆而仍应有所区别,以促进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多途径进行,提高生活常规教育的效果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儿歌、音乐等材料与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培养的融合,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生活常规的积极性、主动性,还能随时提示幼儿生活常规的要领,对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与巩固具有积极作用,对提高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教育效果显著。由此,幼儿在掌握生活常规的同时也收获快乐,一举两得。
运用游戏形式和游戏口吻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規。游戏是学前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易于为幼儿接受的学习形式。将生活常规的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不仅能激发幼儿学习常规的兴趣,还能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用儿歌类文学作品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儿歌、谜语富于节奏感与韵律美,具有朗朗上口、简单易记的特性,易于为幼儿所接受与习得。儿歌不仅能激发幼儿对于常规学习的兴趣,还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示常规学习的要领,利于幼儿对常规的掌握。比如《洗手歌》:“洗手心,洗手背,洗手缝,洗手腕”,幼儿可结合歌词内容边洗边唱,洗手的常规便从儿歌中培养出来。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改编儿歌,让幼儿在朗朗上口、饶有趣味的儿歌陪伴下愉快地学习生活常规。幼儿对儿歌的记诵既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又促进幼儿良好一日生活常规的养成。
运用音乐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音乐具有培养人类对于美的感受和打动人类心灵的双重效果。让幼儿在音乐的带动下开展生活活动,可让幼儿在音乐特有的音色、节奏、旋律的帮助下建立反射,往后,每当幼儿接收到相同的音乐信号后即去开展相关的生活活动。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收获音乐带来的熏陶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一旦幼儿的生活常规与音乐建立了联系,相应的音乐即能成为教师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良好助手。当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幼儿的教育,在音乐的选择上也需要老师独具慧眼。
(三)引导幼儿加入生活常规的制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制定中应积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引导幼儿加入生活常规的制定中。鼓励幼儿参与生活常规规则的制定,不仅让幼儿从规则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接受,还能激发幼儿主动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此举能极大地显示教师对幼儿的尊重,也更容易让幼儿主动遵守自己所制定的规则。如,教师可让幼儿用绘画等形式将老师与自己共同制定的规则记录下来并挂在班级显眼的位置以让大家共同遵守,由此制定的规则能让幼儿烂熟于心、理解到位并能自觉遵守。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创造”规则解决遇到的难题。如,午睡前需要叠衣服,但椅子小,叠起来困难,有的孩子就在床上,地上叠衣服,这样很不卫生。老师就可以抓住矛盾重点,组织幼儿讨论关于应该在哪里叠?怎样叠?由于这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他们会纷纷出主意想办法,并主动要求到前面示范。鼓励幼儿参与制定规则,激发幼儿思考,益处颇多,幼儿也收获颇丰。
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具有反复性强、挑战性大、精细度高等特性。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自律能力、减少幼儿对未知世界的不安。故幼教工作者应当给予科学建立幼儿一日生活常规以足够的重视,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幼教工作者要善于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各类形式对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充分发挥幼儿园各类活动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莫源秋,韦凌云,刘揖建.幼儿常规教育指导手册[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李明喜.谈谈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J].父母必读,1988.
[3]孔晓梅.加强幼儿生活常规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C].中国会议,2011.
[4]梁文玉.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中的问题分析记策略研究[J].家教世界,2013.
[5]马媛.优化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的策略新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5(4).
[6]任丽.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重要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4.
作者简介:
邓远超,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宁市林里桥中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