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中学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探讨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ang198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中学生要“具有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说话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口语表达训练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软肋。
  说不清楚,讲不明白,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毛病,而对于我们最基层的农村初中生来说,问题则显得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语言干瘪,说不出几句话;二是思路不清,语无伦次,或者重复罗嗦,漫无中心;三是说话有气无力,根本听不到说话的声音;四是说话无轻重缓急,无抑扬顿挫;五是抓耳挠腮,面红耳赤;六是说话结结巴巴,断断续续,拖泥带水。
  出现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归根结底,是学生缺少讲话素养,缺乏“说”的严格训练。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几年来,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因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好课本中的范文是讲话训练的基础。教学中每一篇课文,笔者都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朗读时间,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朗读机会。在读的训练中,笔者注意了三个问题:
  一是要求明确。①口齿清楚,主要是从学生发音的技巧和部位指点起,帮助学生克服声音混浊、吐字不清的毛病;②声音洪亮,主要是从学生朗读的姿势纠正起,帮助学生克服低头哈腰、声音微弱的毛病;③快慢适宜,主要是从朗读的抑扬顿挫指导起,帮助学生克服劈劈啪啪放“机关枪”的毛病。
  二是方式多样。有默读(为大声朗读做准备),有试读(主要是发现问题),有自由读(让学生领会文章含义、体会文章感情),有齐读(主要是集体检查效果)等。对于一些精彩篇章,笔者还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或指导学生表情朗读。
  经过半年的训练,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一是同学们基本养成了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的良好习惯;二是同学们站起来面对大家朗读,不再害怕了;三是能够大声朗读,音量小的问题基本解决了。这样便为后面的说讲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注意书面语向口语的转化
  
  1,为了提高学生“讲话”的能力,教师要做好“朗读”和“讲话”之间的过渡,要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因为,朗读和讲话并不是一回事。朗读,只要求学生把指定的书面语言准确无误地读出来,不允许加一字、减一字、换一字;而讲话,则要求运用口语,把指定的内容亲切自然地表达出来,虽然要忠实于讲稿,但可以适当发挥,并不强求一字不变。朗读和讲话的差异,从内容来看也就是书面语和口头语的差异:前者是“写的语言”,它着眼于手写、眼看,写的人不能用手势或特殊语调之类的东西去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就需要一些能代替这些东西的非口语的词汇成分。又由于书面语言可以让人细读,所以有些地方,可以把句子写得长些;而口头语言,是“说的语言”,着眼于嘴说、耳听,说话的人可以用手势或特殊的语调,帮助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考虑到听者在眼前,因此,就无需运用书面语言所采用的代替手势之类的手段,语言自然要平易通俗一些,句子一般要简短些,带着表示感情的成分就会多—些。
  笔者常常遇到一些学生,读一段文章显得很流畅,但要他们用自己的话把这段文章的意思讲出来就不行了:结结巴巴、吞吞吐吐。在一些讨论会上,好多学生不能自如地讲,而是拿着讲稿在读。因此,把书面语言变成口头语言,需要一个转化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时候,千万不能忽视这个“转化”。
  2,教学中,笔者充分依据教材,围绕这个“转化”,从四个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讲述训练:①必须赋予一定的情感,也就是说,要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尽量人情;②语言必须通俗易懂,也就是要注意词汇的变化,尽量口语化;③态度要亲切自然,要注意语速的变换,尽量传神;④要合理想像,适当润色,要注意气氛的渲染。 例如,在讲《陈涉世家》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讲述“揭竿为旗”、“丹书鱼腹”、“篝火狐鸣”三个故事,着重训练学生变换词汇的能力;在讲《端午日》时,笔者又通过组织学生复述课文中“赛龙舟”和“追鸭子”的热闹场面,着重训练学生变换语速、合理想像、适当润色、渲染气氛、传神表达等方面的能力,等等。
  通过有计划的训练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把书面语转化成口语的过程中,都能注意到词汇、语速、语气和语调的表达变化,效果比较显著。
  
  三、反复训练“说”
  
  朗读是说、讲的基础,“转化”的练习为说、讲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但是,真正能让学生思维敏捷、思路清晰、出口成章,而且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说话传神,还需要进行专门“说”的训练。笔者在课内训练的主要方式是:
  1,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当堂回答,重点训练学生的口头对答能力。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语。启发学生口头组话、组文,着重训练学生口头遣词联句的能力。
  2,联系学生实际,拟定题目,要求学生当堂口头作文,着重训练学生的口头综合表达能力。例如,在教《父母的心》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联系实际,口述他们的父母亲关爱自己的故事,并要求叙述生动感人。这样做,对培养学生敏捷的文思,有很大好处。
  3,抓住课文中的疑点难点,发动学生展开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敏捷的日头辩论能力。例如,在学习《社戏》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那夜看的戏真的很好看吗?”“那夜吃的豆也真的很好吃吗?”问题一出,同学们都在积极思索,随后纷纷举手发言。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辩,最后大家才明白了文章的主题。组织争辩,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说、讲的兴趣。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说、讲的冲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敏捷思维,切实提高学生说讲的能力。
  4,组织专题故事会、演讲会,进行综合训练,全面提高说、讲能力。在组织这类活动的时候,大致分六个步骤进行:①提出要求(包括提出标准、布置内容);②个人准备(这一步主要是学生活动,如拟讲稿、熟悉讲稿、考虑讲法。教师重点是督促检查、个别指导);③小组试讲(目的是给每个同学提供讲台、组织听众、给予实践的机会);④小组评议(实际上是发动同学对每个人的说讲进行鉴定,并在此基础上推选代表,参加全班的比赛);⑤对全班讲(这带有示范的性质);⑥总结提高。
  通过经常性的反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确实有了显著提高。笔者班45人中,有44人能够对着讲稿,用清楚的语言、洪亮的声音。面对全班同学从容讲话了。其中,有21人能脱离讲稿,按照简单的提纲发言。基本上能做到讲四五分钟话没有语病。
  口语训练确实是一项难度很大的训练,要完成好这项任务。单靠课内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孤立地抓“说和讲”也是不行的,必须坚持全面规划与分段要求相结合;坚持集体讲评和个别辅导相结合;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坚持昕、说、读、写相结合。总之,教师只有把口语训练贯穿于学生的全部活动中。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其他文献
儿童的生长自有规律,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的天性,教育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教育者对学习发生机制的正确认知能极大程度上促进儿童学习的进步。  虽然教师都知道儿童与成人有着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教师要将儿童培育好,就一定要走进儿童的世界。可当教师要同时面对教室里坐得满满当当的四五十个儿童时,恐怕真的没有能力和精力去仔细观察每一个儿童,也真的提不起兴致把每一个儿童的成长过程当做浪漫的教育
摘 要:有些学生在数学计算中比较粗心,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本文对学生粗心的原因及如何纠正,做了着重分析。  关键词:数学计算;粗心;原因;解决办法  翻开学生的作业本或者试卷,出错的地方多半是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题目,甚至还有漏题。尽管教师对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矫正,但学生丝毫没有改变,这令很多教师头疼。那么,学生粗心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们又该怎样纠正这一问题呢?  一、学生粗心的原因  (一)注意
近几年无论是从不断出现的水利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原因分析,还是从水利工程质量客观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存在整体水平不尽人意的状况,暴露出我国现行水利建设项目质量管
村庄要怎么绿起来呢?多种树,找好树苗子,树要好好种,水要按时浇上,种树要种对地方,才能种出一个绿绿的村庄。
通过对两种不同覆盖物的各生育期、生物学性状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综合性状表现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是很明显.白色纺布膜覆盖各生育期都是最晚,整
面对新形势下农机工作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机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就我县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