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教育,特别是亲子关系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作为学校和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家庭教育不断调整,构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情感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等问题,也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基础和关键。
一、初中阶段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水平也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 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发展进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引发各种问题行为。初中生表现为开始经常以审视和质疑的目光看待、甚至公开反抗父母的權威。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除了过问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成长;有些家长虽然试图与孩子沟通,但收效甚微;还有少数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利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选取我校七、八、九年级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14名;七年级76名,八年级72名,九年级68名。通过问卷考察了初中生对自己和父母沟通质量的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一)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
如表1,经常与父亲沟通的学生仅占41.2%,经常与母亲交流的学生也只有58.8%,可见,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从学生亲子沟通中的倾向程度来看,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优于与父亲的沟通。
(二)父母文化水平对亲子沟通水平影响显著
高中(中专)、大学学历的家长分别占23.2%、8.2%,亲子沟通水平较高,小学、初中学历的家长分占6.5%、62.1%,亲子沟通质量随父母文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越能接受新鲜事物,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便会增多,亲子沟通会更加顺畅。
(三)亲子沟通的质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
七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最好,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占总数的79.8%,在小升初期间,父母的关心与支持增加,家长更注意与子女进行交流;八年级时沟通质量开始下降,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有56.8%,这一时期学生独立的欲望更强烈,很容易对父母的管教不满,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九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最差,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仅占46.5%,由于中考的压力,亲子间的冲突可能就会进一步加剧。
(四)亲子沟通的最大障碍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过多干涉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过多干涉自己的占大多数,认为父母忽视自己的只有很少部分。
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喜欢与同龄朋友在一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父母的看法,就更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过多干涉自己。有些孩子觉得学习成绩比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还重要,所以很有可能会让彼此的关系日渐疏远。
(五)家庭教育方式对亲子沟通影响显著
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交流的有19.6%,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交流的高达92.5%,溺爱型的家庭为22.4%,放纵型的家庭为12.5%。可以看出,越是民主型家庭,亲子间的隔阂就相对较少,孩子乐于与父母交流沟通;反之,他们就越想挣脱父母的束缚,亲子沟通的频率下降,从而导致亲子沟通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沟通质量;放纵与溺爱的家庭也并未因家长的骄纵,提高亲子沟通质量。
另外,父母的期望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12.7%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期望难以实现;48.2%的学生认为压力比较大,期望比较难实现;29.4%的学生认为压力可以接受,期望能够实现;9.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压力。
可见,初中生阶段,父母的不理解、过多干涉、过高期待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在校时间长,学校对亲子关系的调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展良好亲子关系指导的占79.1%。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致力于“助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研究,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即如何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亲子之间有效沟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校助力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引领与疏导的作用,助力家庭教育,我们全面探究了促进亲子交往,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让家长懂得科学教子、正确施爱,让学生学会理解、感恩与责任。
(一)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1.举办讲座,普及亲子知识
我们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学校每学期为每个年级举办两次亲子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有“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引导”“预防孩子逆反心理”等。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避免依照自己的预设模式塑造孩子,无论是在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学业等方面,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
2.进行家访,搭建亲子桥梁
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而逆反。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看法和意愿。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家访能搭建一座心桥,及时沟通家长、孩子的思想感情,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发展情况,排除教育中消极的因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们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引导帮助父母全面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引导父母理解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解决他们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家长接受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对孩子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耐心真诚地与家长商讨家庭教育的失误,努力为每个家庭找到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家长积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一致性,提高了教育合力。 3.开通微信,拓宽亲子渠道
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分班级开通了微信群“亲子和谐工作坊”,开辟了家校互动的新渠道,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和家校教育的有效合作。七八年级班主任老师将学生的作业、优秀作文、美术和手工作品、竞赛答卷以及学生编排的文艺节目、奖状、课外活动、荣誉证书等信息,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及时发送展示给家长观看,让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常常考虑如何把事情干得更好、更有效果。九年级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升学压力。“亲子和谐工作坊”拉近了亲子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家校互动交流的频率,为家长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打开眼界。
(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引导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6.5%的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工作非常辛苦,生活压力大,应该理解并回报父母。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认为,感恩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必须具备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回馈和责任的心。20世纪以来,更多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感恩心理进行研究,基本认同感恩对个人的积极作用,认为感恩是对受到恩惠的积极认知的结果。
学校推出感恩系列主题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体察父母的爱心,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我们要求学生当看到妈妈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知道爸爸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时,把对父母的赞美表达出来;在节日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问候与祝福,这些做法让爸爸妈妈们激动不已。然后,引导学生把对父母的爱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料理个人生活,并努力承担一些家务活,为父母分忧。每天起床、外出、回家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替忙碌中的父母泡一杯茶,替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用餐时,为父母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等。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学会感恩,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感恩教育促进了亲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进了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举办亲子对话活动,促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敏感、易于冲动,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化解这种亲子矛盾。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亲子训练对完善孩子各方面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明显的效果。学校倡导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桥梁,组织亲子对话活动,促成亲子感情交流。
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同享受阅读快乐。学校推荐书目,在读书后,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写下感想。他们说,“一同学习,一道成长。相互交流,既沟通了感情,又从书中受益”。
开展“书信传亲情”活动。利用家长会召开的时机,学校发动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针对自己学业、习惯养成、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倡导家长给学生回信,使他们能相互表达出生活中不会轻易表达出的情感。
举行“让生命充满爱”演讲。学校邀请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做“让生命充满爱”感恩专题演讲。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道理触动了在場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向父母行九十度鞠躬礼谢父母恩”“拥抱父母”等环节,点燃了家长和师生的内心情感,家长感慨:“爱的教育将使他们受用一生!”在亲子专家的引导下,孩子们眼里充盈着感动的泪水,拉起父母的手,满怀感激之情投进父母爱的怀抱。
亲子对话是传递爱的桥梁,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亲情互动和心灵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使孩子产生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为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家庭教育,特别是亲子关系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作为学校和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家庭教育不断调整,构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吴先东,山东德州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家庭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对青少年心理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亲子关系是人一生中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一切社会情感的基础。亲子关系直接影响孩子自我意识的建立、身心个性的健康发展,以及孩子的学业成绩等问题,也影响着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模式。亲子关系是否融洽、亲子沟通是否顺利,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基础和关键。
一、初中阶段亲子关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发育接近成熟,心理发展水平也处于从幼稚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期, 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发展进入独立性、批判性和逻辑性为主要特征的形式运算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容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矛盾,引发各种问题行为。初中生表现为开始经常以审视和质疑的目光看待、甚至公开反抗父母的權威。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发现,部分家长不重视家庭教育,除了过问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状况和心理成长;有些家长虽然试图与孩子沟通,但收效甚微;还有少数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的过失,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利用青少年亲子沟通心理问卷,选取我校七、八、九年级2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02名,女生114名;七年级76名,八年级72名,九年级68名。通过问卷考察了初中生对自己和父母沟通质量的评价,得出如下结果。
(一)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
如表1,经常与父亲沟通的学生仅占41.2%,经常与母亲交流的学生也只有58.8%,可见,亲子沟通的频率亟待增强;从学生亲子沟通中的倾向程度来看,初中生与母亲的沟通优于与父亲的沟通。
(二)父母文化水平对亲子沟通水平影响显著
高中(中专)、大学学历的家长分别占23.2%、8.2%,亲子沟通水平较高,小学、初中学历的家长分占6.5%、62.1%,亲子沟通质量随父母文化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父母的文化水平越高,越能接受新鲜事物,与孩子之间的共同话题便会增多,亲子沟通会更加顺畅。
(三)亲子沟通的质量随年级增长呈下降趋势
七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最好,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占总数的79.8%,在小升初期间,父母的关心与支持增加,家长更注意与子女进行交流;八年级时沟通质量开始下降,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有56.8%,这一时期学生独立的欲望更强烈,很容易对父母的管教不满,引发亲子之间的冲突;九年级学生的沟通质量最差,认为与家长容易交流的学生仅占46.5%,由于中考的压力,亲子间的冲突可能就会进一步加剧。
(四)亲子沟通的最大障碍是父母的不理解和过多干涉
从表2中可以看出,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过多干涉自己的占大多数,认为父母忽视自己的只有很少部分。
学生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喜欢与同龄朋友在一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父母的看法,就更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甚至过多干涉自己。有些孩子觉得学习成绩比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还重要,所以很有可能会让彼此的关系日渐疏远。
(五)家庭教育方式对亲子沟通影响显著
权威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中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交流的有19.6%,民主型家庭的孩子愿意与父母主动交流的高达92.5%,溺爱型的家庭为22.4%,放纵型的家庭为12.5%。可以看出,越是民主型家庭,亲子间的隔阂就相对较少,孩子乐于与父母交流沟通;反之,他们就越想挣脱父母的束缚,亲子沟通的频率下降,从而导致亲子沟通无法顺利进行,影响沟通质量;放纵与溺爱的家庭也并未因家长的骄纵,提高亲子沟通质量。
另外,父母的期望也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12.7%的学生认为压力很大,期望难以实现;48.2%的学生认为压力比较大,期望比较难实现;29.4%的学生认为压力可以接受,期望能够实现;9.7%的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压力。
可见,初中生阶段,父母的不理解、过多干涉、过高期待和亲子沟通的方式不当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初中生在校时间长,学校对亲子关系的调节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开展良好亲子关系指导的占79.1%。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致力于“助力家庭教育,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研究,着重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纽带作用,即如何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促使亲子之间有效沟通,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学校助力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引领与疏导的作用,助力家庭教育,我们全面探究了促进亲子交往,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具体策略。通过家长学校、学生主题班会等多种途径,让家长懂得科学教子、正确施爱,让学生学会理解、感恩与责任。
(一)指导家长科学教子,助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1.举办讲座,普及亲子知识
我们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学校每学期为每个年级举办两次亲子知识讲座。内容主要有“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关注孩子青春期的引导”“预防孩子逆反心理”等。引导家长认识到孩子是一个逐渐成长和完善的个体,避免依照自己的预设模式塑造孩子,无论是在家务劳动、消费隐私方面,还是在交友、学业等方面,都应当转变传统的家长制观念,尊重孩子的独立性,以平等的态度和身份与子女相处。
2.进行家访,搭建亲子桥梁
被父母拒绝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而逆反。在亲子交往中不少父母没有耐心倾听子女说话,发生冲突时,更加不会倾听子女的看法和意愿。父母要善于倾听子女的倾诉,与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家访能搭建一座心桥,及时沟通家长、孩子的思想感情,帮助家长掌握孩子发展情况,排除教育中消极的因素,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们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家访引导帮助父母全面观察了解孩子的苦恼、困难和想法,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引导父母理解并帮助孩子摆脱烦恼,解决他们的问题。班主任帮助家长接受孩子的不成熟或缺点,对孩子不是批评指责,而是一起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并耐心真诚地与家长商讨家庭教育的失误,努力为每个家庭找到成长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家长积极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增强家长与教师的教育一致性,提高了教育合力。 3.开通微信,拓宽亲子渠道
网络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学校分班级开通了微信群“亲子和谐工作坊”,开辟了家校互动的新渠道,为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促进了亲子关系的有效沟通和家校教育的有效合作。七八年级班主任老师将学生的作业、优秀作文、美术和手工作品、竞赛答卷以及学生编排的文艺节目、奖状、课外活动、荣誉证书等信息,以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及时发送展示给家长观看,让家长和学生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正是这种成就感,使他们常常考虑如何把事情干得更好、更有效果。九年级班主任老师,通过微信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正确面对升学压力。“亲子和谐工作坊”拉近了亲子距离,极大地增强了家校互动交流的频率,为家长拓宽家庭教育途径打开眼界。
(二)加强学生感恩教育,引导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仅有46.5%的学生认识到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了,工作非常辛苦,生活压力大,应该理解并回报父母。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认为,感恩教育的目的便是培养绅士必须具备的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四种品质,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回馈和责任的心。20世纪以来,更多的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感恩心理进行研究,基本认同感恩对个人的积极作用,认为感恩是对受到恩惠的积极认知的结果。
学校推出感恩系列主题活动。首先,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体察父母的爱心,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恩。我们要求学生当看到妈妈做了一桌子的好菜,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知道爸爸在工作上取得成绩时,把对父母的赞美表达出来;在节日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表达对他们的问候与祝福,这些做法让爸爸妈妈们激动不已。然后,引导学生把对父母的爱通过实际行动表现出来。我们要求学生学会料理个人生活,并努力承担一些家务活,为父母分忧。每天起床、外出、回家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替忙碌中的父母泡一杯茶,替劳累了一天的父母捶捶背;用餐时,为父母盛饭,饭后主动收拾碗筷等。通过长期坚持,学生学会感恩,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习惯。感恩教育促进了亲子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促进了和谐亲子关系的建立。
(三)举办亲子对话活动,促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情感交流是两代人沟通并加深互爱的动力。弗洛伊德认为,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敏感、易于冲动,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和化解这种亲子矛盾。国外一些研究表明,亲子训练对完善孩子各方面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明显的效果。学校倡导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作为桥梁,组织亲子对话活动,促成亲子感情交流。
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倡导家长以身作则,和孩子一同享受阅读快乐。学校推荐书目,在读书后,要求家长与学生共同写下感想。他们说,“一同学习,一道成长。相互交流,既沟通了感情,又从书中受益”。
开展“书信传亲情”活动。利用家长会召开的时机,学校发动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针对自己学业、习惯养成、心理困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同时倡导家长给学生回信,使他们能相互表达出生活中不会轻易表达出的情感。
举行“让生命充满爱”演讲。学校邀请知名亲子教育专家、国家级心理咨询师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做“让生命充满爱”感恩专题演讲。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的道理触动了在場每一位观众的内心。“向父母行九十度鞠躬礼谢父母恩”“拥抱父母”等环节,点燃了家长和师生的内心情感,家长感慨:“爱的教育将使他们受用一生!”在亲子专家的引导下,孩子们眼里充盈着感动的泪水,拉起父母的手,满怀感激之情投进父母爱的怀抱。
亲子对话是传递爱的桥梁,促进了孩子与家长亲情互动和心灵的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使孩子产生了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为家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家庭教育,特别是亲子关系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作为学校和教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帮助家庭教育不断调整,构建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才能使学生获得心理的健康发展,营造校园和谐氛围。
【吴先东,山东德州宁津县第二实验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秦 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