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生成: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学租一辆车太浪费了,能不能给8名同学租一辆座位少点的车呢?
师:可以吗?
生4:可以,我也觉得租一辆30座的车太浪费了。
生5:我觉得去息烽集中营参观的可能还有其他游客,可以让8名同学和其他游客合租一辆车,租金由30人均摊就可以了。
师:这个方法也可以。
生6:去息烽集中营参观的同学肯定有个子大的和个子小的,将个子比较小的8名同学分到各辆车去,这样租5辆车就够了。
生7:“限载乘客30人”,指的是成人还是小孩呢?
师:我觉得应该是成人吧!
生7:如果这样,我觉得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也可行。
生8:我觉得不行,那样就超载了,再说车上肯定没有多余的座位。
师:如果开车的司机同意他的方案,谁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呢?(有很多名学生举起了手)
生9:同学们也可以轮流坐,哪能让一个人总站着呢?(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
……
感悟:
1.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白除法估算时,数据什么时候该估计大些,什么时候该估计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因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学生活动,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习活动的多边性,使得教学活动有时不能按预设的轨道进行。因此,面对学生思维的岔道口,教师应与学生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在本次课堂讨论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热情、探究的兴趣以及严密的思维,犹如阵阵清风吹进了课堂。
2.反思问题讨论得以精彩生成,与问题的提问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类问题在以前,一般会这样问:“需要几辆车?”把学生的探索活动压缩在单纯的解题训练这一狭窄的思维胡同中,造成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隔离。但在新课程理念下,问题的提出变成了“怎样……更合适”,这样就把权力和机会给了学生,学生的探索空间变大,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现实生活问题。对解决问题合理性的分析、解释充满了挑战性,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才能确定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层次向纵深发展。
3.精彩的预设强调教师通过理解教材与了解学生来反思和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精彩的生成来自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感悟、理解、体验及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当精彩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相遇时,课堂教学智慧就产生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随之提升了。
为此,教师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重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把握学生总体的思维动向,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的思考有深度、有意义,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诸多成长的感悟。在教学内容上,不仅重视静止的教材文本,也重视动态的“人”的文本;在教学过程中,不抑制学生的奇思妙想,及时引导那些“旁逸斜出”的东西为教学服务,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具体到教学中,教师要反思教学环节中的一切细节,小到学生交流,汲取可反思的东西及利用反思的结果进行再反思,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具体分析,并结合教育教学智慧,确定有开发价值的问题生长点,合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责编蓝天)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学租一辆车太浪费了,能不能给8名同学租一辆座位少点的车呢?
师:可以吗?
生4:可以,我也觉得租一辆30座的车太浪费了。
生5:我觉得去息烽集中营参观的可能还有其他游客,可以让8名同学和其他游客合租一辆车,租金由30人均摊就可以了。
师:这个方法也可以。
生6:去息烽集中营参观的同学肯定有个子大的和个子小的,将个子比较小的8名同学分到各辆车去,这样租5辆车就够了。
生7:“限载乘客30人”,指的是成人还是小孩呢?
师:我觉得应该是成人吧!
生7:如果这样,我觉得刚才那位同学的方法也可行。
生8:我觉得不行,那样就超载了,再说车上肯定没有多余的座位。
师:如果开车的司机同意他的方案,谁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别人呢?(有很多名学生举起了手)
生9:同学们也可以轮流坐,哪能让一个人总站着呢?(学生们都会意地笑了)
……
感悟:
1.本节课的能力目标是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明白除法估算时,数据什么时候该估计大些,什么时候该估计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因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课堂生成。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根据预设的教学流程,开展学生活动,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学习活动的多边性,使得教学活动有时不能按预设的轨道进行。因此,面对学生思维的岔道口,教师应与学生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在本次课堂讨论中,学生所表现出的解决问题的热情、探究的兴趣以及严密的思维,犹如阵阵清风吹进了课堂。
2.反思问题讨论得以精彩生成,与问题的提问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这类问题在以前,一般会这样问:“需要几辆车?”把学生的探索活动压缩在单纯的解题训练这一狭窄的思维胡同中,造成数学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隔离。但在新课程理念下,问题的提出变成了“怎样……更合适”,这样就把权力和机会给了学生,学生的探索空间变大,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现实生活问题。对解决问题合理性的分析、解释充满了挑战性,需要学生在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才能确定解决方案,从而有效地推动学生的思维层次向纵深发展。
3.精彩的预设强调教师通过理解教材与了解学生来反思和设计自己的教学设计,精彩的生成来自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感悟、理解、体验及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当精彩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相遇时,课堂教学智慧就产生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随之提升了。
为此,教师在教学目标上,要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重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应把握学生总体的思维动向,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使学生的思考有深度、有意义,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诸多成长的感悟。在教学内容上,不仅重视静止的教材文本,也重视动态的“人”的文本;在教学过程中,不抑制学生的奇思妙想,及时引导那些“旁逸斜出”的东西为教学服务,更有效地促进教学。具体到教学中,教师要反思教学环节中的一切细节,小到学生交流,汲取可反思的东西及利用反思的结果进行再反思,对学生的奇思妙想具体分析,并结合教育教学智慧,确定有开发价值的问题生长点,合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