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课外文言文,恐怕是初中学生最头疼的,因为古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区别,导致文言文的阅读成为中学生普遍的一大难题。但是新课改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言文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教会学生掌握学习课外文言文技巧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从兴趣入手,加强朗读,自主疏通文意,注重积累,注意知识迁移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言文才是首要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不同,自然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因此,要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文言文篇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激情朗读,结合文学故事,联系现代生活,肯定和鼓励学生等所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讲《鱼我所欲也》时,“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此处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当代社会一些贪官污吏本也是清洁廉明,但禁受不住诱惑而一步步走向深渊。通过具体事例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然也就理解了“失本心”的含义。
二、加强文言文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才能理解文章内容。读得多了自然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语感,句读读得通了,句子读得流利了,文章的大概也就在于心了。但读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随意的读,它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首先,大聲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大意。其次,找学生读。在同学读的过程中进行品评与学习:他读的对不对,断句是否正确,我哪里读错了,我哪里断句断错了。文言文的理解是在读的基础上的,没有会读就没有理解。第三,齐读。学生齐读,在前两次读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进行联想与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我讲解文言文时,总会找学生读。在读《弈喻》“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被点名的学生读成“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在品评时,一学生指正说应读“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这样读意思才能说得通:我能看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在这一过程中,读的学生知道了自己错的原因,也知道了正确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全班同学都理解了这句话。当然不同形式的文章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文章。
三、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这一环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初中生弄懂文言文的内容主要借助文内的注解及查工具书。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一方面,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循着文章正确的方向去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教师的提示边学习边理解。这一过程中,要抓住人物形象这一线索。因为初中的课外文言文还比较浅显易懂,大多数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掌握了人物的形象,也就理解了文章的框架。例如《晏子御者》中“御者”的形象,教师提示:其妻子在门缝间窥见什么?学生回答:“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教师问:“意气洋洋”、“自得”是什么意思那?学生回答:得意。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得意?学生回答:给丞相这个大官赶马车,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得意,也就是骄傲。通过教师这一过程的引导,学生知道御者得意、骄傲。其中“骄傲”在此处是一个贬义词,学生自然也就能理解这篇文章是要贬斥御者的,在疏通文意时自然顺着这一想法,文章也就易于理解了。
四、注重课内外的积累
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是课外文言文学习的跳板,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巩固。无论课内外的文言文学习,都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积累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句式,积累文言语法,积累文言文化常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积累重点字、词、句并进行品味。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是文章内容的理解重要一步。积累到本子上只是个形式,最主要的是积累到头脑里,形成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学生定期复习,这不是单纯的头脑记忆,背下字词,背下句式,背下文章还不够,复习时必须将文言知识回归到原文,联系文章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
五、注意知识迁移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停留在知识记忆基础上,那还称不上是一种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必须注意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新的语言现象,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知识。同时,学生也要有意识的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课外文言知识尽量联系以前积累的文言常识,这样易于理解文言内容。例如《楚王好细腰》“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中“期”的解释。联想到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进者”“期”的解释,“满一年”,那么这句话就能翻译通顺了:一年后,上朝的大臣们……。通过知识迁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自然在头脑中构建了知识系统,课外文言文也就不再令学生望而生畏了。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大意,在合作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积累的道路上巩固自己的文言素养,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克服我们的文言教学难题,解除学生文言学习的恐惧。授学生以渔,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文言文才是首要的。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不同,自然学习效果也就不同。因此,要增强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阅读兴趣至关重要。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方式上多下功夫,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根据文言文篇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激情朗读,结合文学故事,联系现代生活,肯定和鼓励学生等所有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讲《鱼我所欲也》时,“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此处教师可以联系现实生活,当代社会一些贪官污吏本也是清洁廉明,但禁受不住诱惑而一步步走向深渊。通过具体事例学生兴趣大增,积极参与到教学中,自然也就理解了“失本心”的含义。
二、加强文言文朗读训练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引导学生多多朗读文言文,才能理解文章内容。读得多了自然也就对文言文产生了语感,句读读得通了,句子读得流利了,文章的大概也就在于心了。但读也是有方法的,并不是随意的读,它是一步步,循序渐进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首先,大聲的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大意。其次,找学生读。在同学读的过程中进行品评与学习:他读的对不对,断句是否正确,我哪里读错了,我哪里断句断错了。文言文的理解是在读的基础上的,没有会读就没有理解。第三,齐读。学生齐读,在前两次读的基础上,一边读一边进行联想与思考,理解文章的内容。在我讲解文言文时,总会找学生读。在读《弈喻》“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被点名的学生读成“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在品评时,一学生指正说应读“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这样读意思才能说得通:我能看到别人的过失,却看不到自己的过失。在这一过程中,读的学生知道了自己错的原因,也知道了正确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全班同学都理解了这句话。当然不同形式的文章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引导学生朗读和理解文章。
三、引导学生疏通文意
这一环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初中生弄懂文言文的内容主要借助文内的注解及查工具书。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一方面,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循着文章正确的方向去理解,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教师的提示边学习边理解。这一过程中,要抓住人物形象这一线索。因为初中的课外文言文还比较浅显易懂,大多数是以人物为中心展开故事情节的,掌握了人物的形象,也就理解了文章的框架。例如《晏子御者》中“御者”的形象,教师提示:其妻子在门缝间窥见什么?学生回答:“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洋洋,甚自得也”。教师问:“意气洋洋”、“自得”是什么意思那?学生回答:得意。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得意?学生回答:给丞相这个大官赶马车,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得意,也就是骄傲。通过教师这一过程的引导,学生知道御者得意、骄傲。其中“骄傲”在此处是一个贬义词,学生自然也就能理解这篇文章是要贬斥御者的,在疏通文意时自然顺着这一想法,文章也就易于理解了。
四、注重课内外的积累
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是课外文言文学习的跳板,课外文言文的学习是课内文言文学习的巩固。无论课内外的文言文学习,都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积累文言字词,积累文言句式,积累文言语法,积累文言文化常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的过程,积累重点字、词、句并进行品味。这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是文章内容的理解重要一步。积累到本子上只是个形式,最主要的是积累到头脑里,形成知识体系,这就需要学生定期复习,这不是单纯的头脑记忆,背下字词,背下句式,背下文章还不够,复习时必须将文言知识回归到原文,联系文章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知识。
五、注意知识迁移
学习文言文如果只是停留在知识记忆基础上,那还称不上是一种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必须注意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需要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联系原有的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去推断新的语言现象,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会了新知识。同时,学生也要有意识的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对于课外文言知识尽量联系以前积累的文言常识,这样易于理解文言内容。例如《楚王好细腰》“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中“期”的解释。联想到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而无可进者”“期”的解释,“满一年”,那么这句话就能翻译通顺了:一年后,上朝的大臣们……。通过知识迁移,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自然在头脑中构建了知识系统,课外文言文也就不再令学生望而生畏了。
总之,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将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灵活运用教学方式,使学生愿学、会学、乐学。在朗读中体会文章大意,在合作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积累的道路上巩固自己的文言素养,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达到触类旁通。克服我们的文言教学难题,解除学生文言学习的恐惧。授学生以渔,培养并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