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分析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gypf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鼻侧切开和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手术的微创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手术两者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手术后面部外形及正常鼻腔结构的保护方面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微创效果明显优于鼻侧切开术式;对病变切除的彻底性与鼻侧切开具有等同的效果
   【关键词】 鼻侧切开;鼻内窥镜;内翻性乳头状瘤;微创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其中男性24人,女性16人,均为单侧鼻腔鼻窦发病。其中T1病人15例;T2病人13例,;T3病人12例;T4病人0例。1.1 Krouse分级:
   T1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鼻腔内
   T2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筛窦、上颌窦内侧及上部
   T3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波及于上颌窦外、下、前壁及后壁,蝶窦及额窦。
   T4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超出鼻腔鼻窦或肿瘤恶变。
  1.2 手术器械为:德国storz鼻内窥镜手术系统,镜,瑞士产(彼岸)耳显微外科电钻,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3 手术方法
  1.3.1 初期采用鼻侧切开配合电钻切除鼻腔鼻窦内乳头状瘤手术18例,后期行鼻内窥镜配合电钻手术22例,其中有3例T3病人因累及双侧额窦请上级医院专家行Draf III型额窦手术。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鼻内窥镜及增强CT扫描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鼻部外形和鼻腔功能进行对照研究。
  2 术后随访结果
   鼻侧切开18例,随访到术后两年,复发4例,复发率22.2/%;鼻内窥镜配合电钻手术22例,随访到术后两年,复发5例,复发率22.7/%。鼻侧切开术后面部遗留明显瘢痕,影响患者面容并使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社交恐惧,抑郁、焦虑,经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出现心理疾病几率达64.3%;而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患者出现心理疾病仅为7.1%。
  3 讨论
   鼻腔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其特点为局部呈破坏性生长、发展快、如果第一次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病变甚至是基地附着部位的骨质都会导致乳头状瘤复发,少数可出现恶变等。迄今为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对疾病进行分期、术前术中准确估计疾病累及范围、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评价各种手术方法的效果都将至关重要。
   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式有两大优点:一是彻底性二是微创性,其中微创性主要表现在对患者面部外形的保护和一些正常鼻腔结构的保留上。
   尽管两种手术方式都有约22% 的术后复发率,但复发出现时间与手术中切除病变范围有直接关系。目前我们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范围及术式的选择依据肿瘤范围、基底部位置,及术前活检或术中快速病理有无恶变。其中肿瘤范围、基底部位置等依靠影像学包括CT显示的骨质破坏,MRI平扫+增强显示的软组织影估计的病变范围,并结合术中所见及快速病理来进一步明确肿瘤范围,从而制定手术切除的范围。手术中定位出肿瘤的基底部至关重要,这是能否切除干净肿瘤组织的关键。切除肿瘤后将其基底部软组织去除干净,常规用耳显微外科电钻,将其基底部骨质以金刚石钻头进行抛光处理,对于附着于眶纸板并破坏严重的将受累区域骨质全部去除,术中肿瘤边缘的正常组织多次送快速病理,尽可能保证其边缘组织的安全性。但术中要十分仔細,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除的最主要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附着部位的粘膜,并对肿瘤基底部的骨质以电钻进行部分磨除。尤其重要的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附着点及范围的评估,CT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CT对于骨性结构显示较好, CT以外,MR也是常用的术前估计肿瘤范围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T2相上,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中等信号,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周边的炎症表现为高信号。CT结合MR检查对于肿瘤范围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许庚,李源,史剑波等.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4):237-239.
  [3]金斌,董频.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0,57.
  [4]李秀国,王秀云等,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7),779-781.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思密达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口腔科门诊从2009年8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24例小儿口腔溃疡患者。本组患儿均给予思密达药物,患儿家长将思密达用温开水进行调拌成糊状,于饭后涂于小儿创面上。如果患儿的溃疡面比较接近咽部或者溃疡部位过多,可以将思密达溶于凉开水中进行含漱,含温后再吐出,尽量使溶解药物与溃疡面有充分的接触。结果 本组病例中,显效病例有18例,占7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16例患者被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治疗组)和甲钴胺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宫宁颗粒联合安宫黄体酮治疗放环后出血疗效。方法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月经第16天开始服用安宫黄体酮4mg,每天2次,连续服用10天。观察组患者服用宫宁颗粒和安宫黄体酮:从月经第一天开始服用宫宁颗粒(每包10g),每次1包,每天3次,连续服用5天;在月经第16天开腹服用安宫黄体酮4mg,每天2次,连续服用10天。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
期刊
【关键词】 六神丸;麦粒肿   筆者自2006年6月—2011年6月用六神丸与异烟肼(INH)联合治疗麦粒肿248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8例,其中内麦粒肿120例,外麦粒肿128例,男性135例,女性113例,年龄10-65岁。  2 治疗方法   六神丸(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口服,一日3次,温开水吞服,10-14岁每次服5粒,15岁以上每次服10粒。异烟肼(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78例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验室诊断、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例患者因合并呼吸衰竭死亡,其余患者临床症状缓解,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吸收好转,出院后继续行抗结核治疗,未见复发。结论:应加强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合并肺结核的早期诊断,避免结核病的误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工作经验,为今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份于我院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内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异,在统计学上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4月于我院就診要求终止妊娠的62例患者,入选患者孕周在10-16周。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辅助清宫术,观察患者妊娠物娩出时间、流产情况、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以及用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用药后患者平均妊娠物的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有效流产率高,用药的不良反应发生较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康复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07月至2011年07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针刺配合康复技术治疗)和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组各20例患者。于治疗前、治治疗28天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的比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和中风脑功能障碍评
期刊
【关键词】 彩超;阑尾炎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源于我院2000年10月~2011年8月住院患者,其中男550例,女450例,年龄最小者3岁,最大者81岁,病程3 小时至15天。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  2 方法 采用韩国麦迪逊SA800GX彩色超声诊断仪,高频探头频率为7~10 MHz(腹部探头频率为3.5 MHz)。患者取仰卧位或者左侧卧位,首先用探头频率为3.5 MHz行常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胃肠道间质瘤的双排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为单发,22例为恶性,8例为良性。CT平扫肿块呈均匀等密度10例,肿块呈类圆形;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心为大小不一的低密度20例。CT值为15-41HU。CT增强病灶动静脉期均呈明显均匀强化10例,其中良性8例,恶性2例;动脉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