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鼻侧切开和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疗效的比较。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病变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手术的微创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手术两者在术后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手术后面部外形及正常鼻腔结构的保护方面鼻内窥镜手术具有明显优势。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微创效果明显优于鼻侧切开术式;对病变切除的彻底性与鼻侧切开具有等同的效果
【关键词】 鼻侧切开;鼻内窥镜;内翻性乳头状瘤;微创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其中男性24人,女性16人,均为单侧鼻腔鼻窦发病。其中T1病人15例;T2病人13例,;T3病人12例;T4病人0例。1.1 Krouse分级:
T1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鼻腔内
T2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筛窦、上颌窦内侧及上部
T3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波及于上颌窦外、下、前壁及后壁,蝶窦及额窦。
T4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超出鼻腔鼻窦或肿瘤恶变。
1.2 手术器械为:德国storz鼻内窥镜手术系统,镜,瑞士产(彼岸)耳显微外科电钻,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3 手术方法
1.3.1 初期采用鼻侧切开配合电钻切除鼻腔鼻窦内乳头状瘤手术18例,后期行鼻内窥镜配合电钻手术22例,其中有3例T3病人因累及双侧额窦请上级医院专家行Draf III型额窦手术。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鼻内窥镜及增强CT扫描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鼻部外形和鼻腔功能进行对照研究。
2 术后随访结果
鼻侧切开18例,随访到术后两年,复发4例,复发率22.2/%;鼻内窥镜配合电钻手术22例,随访到术后两年,复发5例,复发率22.7/%。鼻侧切开术后面部遗留明显瘢痕,影响患者面容并使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社交恐惧,抑郁、焦虑,经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出现心理疾病几率达64.3%;而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患者出现心理疾病仅为7.1%。
3 讨论
鼻腔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其特点为局部呈破坏性生长、发展快、如果第一次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病变甚至是基地附着部位的骨质都会导致乳头状瘤复发,少数可出现恶变等。迄今为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对疾病进行分期、术前术中准确估计疾病累及范围、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评价各种手术方法的效果都将至关重要。
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式有两大优点:一是彻底性二是微创性,其中微创性主要表现在对患者面部外形的保护和一些正常鼻腔结构的保留上。
尽管两种手术方式都有约22% 的术后复发率,但复发出现时间与手术中切除病变范围有直接关系。目前我们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范围及术式的选择依据肿瘤范围、基底部位置,及术前活检或术中快速病理有无恶变。其中肿瘤范围、基底部位置等依靠影像学包括CT显示的骨质破坏,MRI平扫+增强显示的软组织影估计的病变范围,并结合术中所见及快速病理来进一步明确肿瘤范围,从而制定手术切除的范围。手术中定位出肿瘤的基底部至关重要,这是能否切除干净肿瘤组织的关键。切除肿瘤后将其基底部软组织去除干净,常规用耳显微外科电钻,将其基底部骨质以金刚石钻头进行抛光处理,对于附着于眶纸板并破坏严重的将受累区域骨质全部去除,术中肿瘤边缘的正常组织多次送快速病理,尽可能保证其边缘组织的安全性。但术中要十分仔細,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除的最主要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附着部位的粘膜,并对肿瘤基底部的骨质以电钻进行部分磨除。尤其重要的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附着点及范围的评估,CT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CT对于骨性结构显示较好, CT以外,MR也是常用的术前估计肿瘤范围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T2相上,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中等信号,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周边的炎症表现为高信号。CT结合MR检查对于肿瘤范围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许庚,李源,史剑波等.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4):237-239.
[3]金斌,董频.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0,57.
[4]李秀国,王秀云等,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7),779-781.
【关键词】 鼻侧切开;鼻内窥镜;内翻性乳头状瘤;微创
1 资料与方法
病例资料: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到-2009年10月6年内确诊的因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来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并随访病人40例,其中男性24人,女性16人,均为单侧鼻腔鼻窦发病。其中T1病人15例;T2病人13例,;T3病人12例;T4病人0例。1.1 Krouse分级:
T1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鼻腔内
T2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局限于筛窦、上颌窦内侧及上部
T3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波及于上颌窦外、下、前壁及后壁,蝶窦及额窦。
T4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超出鼻腔鼻窦或肿瘤恶变。
1.2 手术器械为:德国storz鼻内窥镜手术系统,镜,瑞士产(彼岸)耳显微外科电钻,手术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3 手术方法
1.3.1 初期采用鼻侧切开配合电钻切除鼻腔鼻窦内乳头状瘤手术18例,后期行鼻内窥镜配合电钻手术22例,其中有3例T3病人因累及双侧额窦请上级医院专家行Draf III型额窦手术。
所有病例均在术后半年、一年、两年进行鼻内窥镜及增强CT扫描随访复查。将鼻侧切开与鼻内窥镜下切除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从复发率、鼻部外形和鼻腔功能进行对照研究。
2 术后随访结果
鼻侧切开18例,随访到术后两年,复发4例,复发率22.2/%;鼻内窥镜配合电钻手术22例,随访到术后两年,复发5例,复发率22.7/%。鼻侧切开术后面部遗留明显瘢痕,影响患者面容并使患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社交恐惧,抑郁、焦虑,经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出现心理疾病几率达64.3%;而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患者出现心理疾病仅为7.1%。
3 讨论
鼻腔鼻窭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IP)是鼻腔鼻窦的良性病变,其特点为局部呈破坏性生长、发展快、如果第一次手术未能彻底切除病变甚至是基地附着部位的骨质都会导致乳头状瘤复发,少数可出现恶变等。迄今为止,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对疾病进行分期、术前术中准确估计疾病累及范围、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以及评价各种手术方法的效果都将至关重要。
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式有两大优点:一是彻底性二是微创性,其中微创性主要表现在对患者面部外形的保护和一些正常鼻腔结构的保留上。
尽管两种手术方式都有约22% 的术后复发率,但复发出现时间与手术中切除病变范围有直接关系。目前我们鼻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的范围及术式的选择依据肿瘤范围、基底部位置,及术前活检或术中快速病理有无恶变。其中肿瘤范围、基底部位置等依靠影像学包括CT显示的骨质破坏,MRI平扫+增强显示的软组织影估计的病变范围,并结合术中所见及快速病理来进一步明确肿瘤范围,从而制定手术切除的范围。手术中定位出肿瘤的基底部至关重要,这是能否切除干净肿瘤组织的关键。切除肿瘤后将其基底部软组织去除干净,常规用耳显微外科电钻,将其基底部骨质以金刚石钻头进行抛光处理,对于附着于眶纸板并破坏严重的将受累区域骨质全部去除,术中肿瘤边缘的正常组织多次送快速病理,尽可能保证其边缘组织的安全性。但术中要十分仔細,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切除的最主要原则是彻底切除肿瘤附着部位的粘膜,并对肿瘤基底部的骨质以电钻进行部分磨除。尤其重要的是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附着点及范围的评估,CT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CT对于骨性结构显示较好, CT以外,MR也是常用的术前估计肿瘤范围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在T2相上,鼻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中等信号,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周边的炎症表现为高信号。CT结合MR检查对于肿瘤范围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 许庚,李源,史剑波等.经鼻内镜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31(4):237-239.
[3]金斌,董频.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5,10,57.
[4]李秀国,王秀云等,内镜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切除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19(17),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