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抽象性和形象性、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学习方式的探索性和接受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考虑数学学习特点的客观制约性,教学要从学习内容的组织、学习过程的安排和学习方式的选用等方面去适应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要求,全面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数学启蒙者,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当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特点概述
(一)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数学是充满着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其中包含着多种数量关系以及各种空间形态,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其有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简单地运用。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还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小学数学教材将抽象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地生动化和形象化,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课本里的知识。
(二)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来实现。自主探索即小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再次发现和创造转变为自己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另外教师引导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小学生主要是依靠课堂上教师以及教材的引导来获取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教材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接受性也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
(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只有在教学中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并且加以完善,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数学学科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一个大的知识点里就包含着很多小知识点,要学完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会花上几个课时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渐进性是相互结合的。
二、学习特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抽象性和形象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既要形象直观又要突出数学的本质。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要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去呈现数学知识,彰显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体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切实获得所学数学知识的表象;另一方面又要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强调学习内容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属性。要努力减少那种缺少数学内涵的数学知识表现形式,切实避免因对学习内容表现形式的过度渲染而导致数学知识科学性和抽象性缺失、数学学习思考性严重削弱的做法,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内容上保证学生的数学思考。二是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小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具体例子理解其内容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在字面上准确表达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数学原理的特定规律,更不要去急于将所学数学知识符号化,小学数学教学要避免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陷入徒有其表的符号把握局面。
(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很强的制约性,要求教师按照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确保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高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去满足这一特点对教学的要求:①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科书上的内容顺序。编者要严格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顺序,通过这两种顺序的结合,明确教材编写的目的,找出一条最适合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学习顺序进行教材的编写;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设计、分散实施的工程,教师在授课中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系统与分散的关系,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建立在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微观上保证每堂课、每项教学活动甚至每个知识点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
(三)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上。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数学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通过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机配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引导学生搞好多種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小学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放弃所谓最优教学方式的追求,就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言,并不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最优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数学,尤其要搞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与接受教师讲授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准确判断问题中哪些内容是可以由学生探究发现的、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授,然后根据这种判断去选择教与学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如“比例的意义”教学,如果引导学生以测量竹竿的长度和它们影子的长度为素材进行学习,那么竹竿的长度和竹竿影子长度的数据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去获得;而其中核心的内容“同一时刻不同竹竿的长度和它们影子长度的比的比值相等”的规律,则应由学生通过计算自己测量的数据去探究发现;最后比例的定义特别是比例中内项和外项的名称则应由教师作必要的讲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内化即可。二是教师的讲授一定要给学生的探究发现留下空间。三是切实避免用直观演示代替学生数学思考的做法。
三、结论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
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数学启蒙者,对于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结合当前小学生学习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本文针对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学习特点概述
(一)数学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数学是充满着逻辑性与抽象性的学科,其中包含着多种数量关系以及各种空间形态,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对其有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够简单地运用。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到数学,还不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考虑到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小学数学教材将抽象的内容尽最大可能地生动化和形象化,以便让小学生更加容易掌握课本里的知识。
(二)数学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自主探索和教师引导来实现。自主探索即小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再次发现和创造转变为自己的数学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方法上具有探索性的特点;另外教师引导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方式,小学生主要是依靠课堂上教师以及教材的引导来获取知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接受教材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因此接受性也是小学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之一。
(三)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点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只有在教学中构建一个系统性的教学知识体系,并且加以完善,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然而数学学科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一个大的知识点里就包含着很多小知识点,要学完整个知识体系,可能会花上几个课时的时间。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系统性和渐进性是相互结合的。
二、学习特点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抽象性和形象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一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既要形象直观又要突出数学的本质。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一方面要尽可能用生动形象的情景去呈现数学知识,彰显小学数学学习内容具体形象的特点,让学生切实获得所学数学知识的表象;另一方面又要突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强调学习内容科学性和抽象性的属性。要努力减少那种缺少数学内涵的数学知识表现形式,切实避免因对学习内容表现形式的过度渲染而导致数学知识科学性和抽象性缺失、数学学习思考性严重削弱的做法,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内容上保证学生的数学思考。二是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实质的理解。小学生在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原理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结合具体例子理解其内容的实质,而不仅仅是在字面上准确表达数学概念的定义和数学原理的特定规律,更不要去急于将所学数学知识符号化,小学数学教学要避免学生在数学知识的理解上陷入徒有其表的符号把握局面。
(二)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教学的影响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很强的制约性,要求教师按照系统性和渐进性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确保小学数学学习过程的高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去满足这一特点对教学的要求:①准确把握小学数学教科书上的内容顺序。编者要严格按照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写,同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顺序,通过这两种顺序的结合,明确教材编写的目的,找出一条最适合小学生数学认知的学习顺序进行教材的编写;②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教学过程的合理设计。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项系统设计、分散实施的工程,教师在授课中要帮助学生处理好系统与分散的关系,这就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学过程要建立在系统整体性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整体目标;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微观上保证每堂课、每项教学活动甚至每个知识点的有效性,确保学生真正学到数学知识。
(三)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
探索性和接受性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方式的选择和应用上。它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教数学知识的性质特点和学生理解这些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学习数学,通过学习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机配合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优化,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获得最佳效果。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引导学生搞好多種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小学数学教学要彻底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单一的局面,放弃所谓最优教学方式的追求,就单一的教学方式而言,并不存在具有普遍意义的最优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数学,尤其要搞好学生独立思考与同伴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与接受教师讲授的有机结合。首先,教师要准确判断问题中哪些内容是可以由学生探究发现的、哪些内容需要教师讲授,然后根据这种判断去选择教与学的方式,组织教学过程。如“比例的意义”教学,如果引导学生以测量竹竿的长度和它们影子的长度为素材进行学习,那么竹竿的长度和竹竿影子长度的数据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去获得;而其中核心的内容“同一时刻不同竹竿的长度和它们影子长度的比的比值相等”的规律,则应由学生通过计算自己测量的数据去探究发现;最后比例的定义特别是比例中内项和外项的名称则应由教师作必要的讲授,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内化即可。二是教师的讲授一定要给学生的探究发现留下空间。三是切实避免用直观演示代替学生数学思考的做法。
三、结论
小学数学的学习特点对教学过程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素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