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那么怎样才能打造语文课堂的创造性呢?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而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怎样进行创造性的质疑呢,要利用好批判性质疑和探究性质疑。
批判性质疑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文本中的缺憾,生出这样说未必对,这样写未必好的疑问,以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不迷信权威,批判性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中,前文聂将军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而后面聂将军在信中写到:“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敌……”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吗?学生能质疑文中的内容,老师相机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战斗的对象不是个别的日本士兵,而是法西斯主义,这是至仁至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学生在质疑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见解。
打造批判性质疑的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做呢?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及时地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质疑、批判性思维进行激励和表扬性评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因此,提问比答案更为重要。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蕴含生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提问应该具有双向性,既有教师向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质疑。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事实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更能体现其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探究性。“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善问,学生敢疑,以教师的问来激活学生的问。并且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表扬,让学生大胆地问,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搭建平台。为逐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我们还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如先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在作业本上提问题,教师对一般问题作书面解答和评价,对典型性的问题作出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做当堂解答并再评价,或者让学生来解答并评价。教师在一堂的最后小结时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较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其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指导,能够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多彩的世界需要我们多角度审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问题的评价更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发挥其质疑思维的热情。
如果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特的想法,新奇的念头,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轻易的做出判断,就很容易触伤儿童的创造思维。任何压抑、干扰都是一种负面的评价,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这是千万要杜绝的。比如:在一次讲王维的诗《绝句》时,我向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诗的小常识,平仄,上声,去声等,有个学生就提出了“杜甫时有没有汉语拼音?如果没有,那么当时是怎样区分四声的?”这样的问题。每当学生能从课堂知识引发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些有创见的问题,我的心里都有无比的高兴。都要给以正面的表扬性评价。
二、激发学生开展对质疑、批判性思维互动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在分组交流和学习时,可以相互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交流探讨,然后评议出他们认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由提出问题的人来提到全班来供大家思考并用一句话对问题的价值作出评价。学生谁能不踊跃?在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探寻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不断地提出假设,不断质疑,不断评议,不断探求。教师和学校相互检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以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批判性思维讲究思维的独立性,对任何观点都不人云亦云,而是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辨别,得出自己的结论。
好的思考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格?国外的批判性思维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1.试图更好的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习惯问“为什么”,探求维护一种见解的理由。
4.思考问题集中,不脱离主题。
5.思路开阔,善于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6.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探究性质疑是指在研读课文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问题,以促进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写到:“它正要向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老师可启发学生质疑:为何白骨精要变作美貌的村姑,而不变其他的人物?要变成什么样美貌的村姑,才可达到白骨精的目的呢?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理解白骨精的奸诈。随后引导学生探究《西游记》原著中如何描写的,进一步鼓励学生品味原著的语言魅力。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品质。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 ,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设适宜的质疑情境。对学生的质疑要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学会质疑,乐于质疑。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应努力体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重视创设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就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冲动。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经验相结合,远离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生活的问题情境,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问题情境必须必含一个真正的问题,最好是开放性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但问题的提出不能单由教师发出,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发地提问和质疑。学生提问的设置,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渗透在其它教学环节中。
3.讨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接下来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现在,不仅要在备课教案中注意到了讨论的安排,还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题材或话题值得讨论。
4.设置自学和尝试答疑的环节。少数优秀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就能领会新知;大部分中等学生自己看书,借助同伴或教师的指点,也能弄懂新知;只有极少数学生才需要靠教师的精心讲解才能勉强弄懂新知。因此,对新知的学习来说,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尝试解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或样题,然后再观察了解学生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和答疑。
5.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新知的学习与巩固,自然离不开“应用”这个教学环节。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不值一谈。但恰恰在这一环节,许多教师做得并不够好。
综上所诉,创造性的语文课堂要通过批判性质疑和探究性质疑互相结合,挖掘文本的内在核心价值,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批判性质疑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文本中的缺憾,生出这样说未必对,这样写未必好的疑问,以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不迷信权威,批判性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一课中,前文聂将军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的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而后面聂将军在信中写到:“中国人民决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为敌……”这难道不是前后矛盾吗?学生能质疑文中的内容,老师相机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我们战斗的对象不是个别的日本士兵,而是法西斯主义,这是至仁至义的国际主义精神,学生在质疑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内容,创造性地提出了见解。
打造批判性质疑的语文课堂,应该怎样做呢?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已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势,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问题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及时地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质疑、批判性思维进行激励和表扬性评价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习之端”。因此,提问比答案更为重要。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指出:提问是课堂教学中蕴含生命力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提问应该具有双向性,既有教师向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质疑。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前者而忽视了后者。事实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更能体现其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的探究性。“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善问,学生敢疑,以教师的问来激活学生的问。并且能够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表扬,让学生大胆地问,为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搭建平台。为逐步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我们还采用多种激励方法:如先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在作业本上提问题,教师对一般问题作书面解答和评价,对典型性的问题作出激励性和指导性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教师做当堂解答并再评价,或者让学生来解答并评价。教师在一堂的最后小结时实验证明,这种方法较能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其积极性,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对提出的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指导,能够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多彩的世界需要我们多角度审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问题的评价更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发挥其质疑思维的热情。
如果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奇特的想法,新奇的念头,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轻易的做出判断,就很容易触伤儿童的创造思维。任何压抑、干扰都是一种负面的评价,都将使创造的心灵受损。这是千万要杜绝的。比如:在一次讲王维的诗《绝句》时,我向学生讲了一些有关诗的小常识,平仄,上声,去声等,有个学生就提出了“杜甫时有没有汉语拼音?如果没有,那么当时是怎样区分四声的?”这样的问题。每当学生能从课堂知识引发自己的想象,提出一些有创见的问题,我的心里都有无比的高兴。都要给以正面的表扬性评价。
二、激发学生开展对质疑、批判性思维互动评价
在课堂上,学生在分组交流和学习时,可以相互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交流探讨,然后评议出他们认为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由提出问题的人来提到全班来供大家思考并用一句话对问题的价值作出评价。学生谁能不踊跃?在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为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探寻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不断地提出假设,不断质疑,不断评议,不断探求。教师和学校相互检测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批判地接受其他小组的研究结果,以发展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批判性思维讲究思维的独立性,对任何观点都不人云亦云,而是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辨别,得出自己的结论。
好的思考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思维品格?国外的批判性思维的专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1.试图更好的了解世界的好奇心。
2.能提出创造性的问题。
3.习惯问“为什么”,探求维护一种见解的理由。
4.思考问题集中,不脱离主题。
5.思路开阔,善于寻找其他可选择的方案。
6.使用由可靠的信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资料。
探究性质疑是指在研读课文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深层次问题,以促进对文本更深刻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三打白骨精》一文中,写到:“它正要向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老师可启发学生质疑:为何白骨精要变作美貌的村姑,而不变其他的人物?要变成什么样美貌的村姑,才可达到白骨精的目的呢?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理解白骨精的奸诈。随后引导学生探究《西游记》原著中如何描写的,进一步鼓励学生品味原著的语言魅力。
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 品质。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疑,敢于发问 ,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造的火花。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创设适宜的质疑情境。对学生的质疑要及时给予评价,表扬、鼓励为主,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同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学会质疑,乐于质疑。
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应努力体现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重视创设情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学习,就必须创设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与冲动。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及经验相结合,远离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生活的问题情境,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二是问题情境必须必含一个真正的问题,最好是开放性的、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
2.鼓励学生提问。“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方向。但问题的提出不能单由教师发出,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发地提问和质疑。学生提问的设置,既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环节,也可以渗透在其它教学环节中。
3.讨论有价值的问题。有了问题,接下来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讨论。现在,不仅要在备课教案中注意到了讨论的安排,还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题材或话题值得讨论。
4.设置自学和尝试答疑的环节。少数优秀学生根本不需要教师的讲解就能领会新知;大部分中等学生自己看书,借助同伴或教师的指点,也能弄懂新知;只有极少数学生才需要靠教师的精心讲解才能勉强弄懂新知。因此,对新知的学习来说,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尝试解答教师提出的疑问或样题,然后再观察了解学生的反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和答疑。
5.重视知识的应用与迁移。新知的学习与巩固,自然离不开“应用”这个教学环节。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不值一谈。但恰恰在这一环节,许多教师做得并不够好。
综上所诉,创造性的语文课堂要通过批判性质疑和探究性质疑互相结合,挖掘文本的内在核心价值,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和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