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他是发明家,因为他创造出了冬暖式蔬菜大棚,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新鲜蔬菜难的历史。
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因为他领导的这场蔬菜种植 “绿色革命”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
“我是一个农民”。诸多光环与名誉的背后,王乐义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
菜王真情
村里人都说王乐义是个少见的大孝子,母亲晚年就愿意跟这个儿子住在一起。跟母亲拉呱,王乐义总是笑吟吟的,说的话总能让老母亲开心。知道母亲也惦记其他的儿女,王乐义就把兄弟姐妹的电话号码写得核桃一样大小,放在老人的床头,老人想与哪个孩子说话,自己靠在床上就可以打电话。有时,他也劝母亲到其他兄弟姐妹家走一走。他说:“不是俺养不起你,你不到他们家里走走,影响俺兄弟姊妹的感情哩!”不管母亲在谁家,王乐义都会三天两头打电话问候,特别是老母亲过生日,再忙再累,他也要赶过去。
1996年,老人在女儿家过生日。打电话一问,王乐义正在聊城巡回讲课,当时还有两个县没去,考虑再三,王乐义对他们说:“明天是我老母亲生日,今天我务必得赶回去,剩下的两个县,我一定找时间补上。”就这样,他当天晚上7点多赶回寿光,买了生日礼物,叫上老伴匆匆去了母亲那里。
生活中的王乐义朴实随和,布满皱纹的脸上总带着诚意的微笑,给人以“邻家大叔”的感觉。在老少爷们眼里,他一直就是那个本分厚道、热心如常的王乐义。
有王乐义做当家人,村里的老人们很知足。只要是过年过节,王乐义都会看望老人们。以前是买点生活用品,可他看到这些东西老人们舍不得用,就改成直接给他们送钱。村里有个86岁的老人,乐义有了新鲜的水果、鱼肉,就时不时地送点过去;村民王万吉的老娘常年有病,家庭生活困难,每逢年节,王乐义都是过去看看,自己拿出钱让他们渡过难关。
西部传艺
1989年,仅有176户人家的三元朱村第一年种植大棚蔬菜就有了128万元的存款,这个奇迹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省市领导希望王乐义能把这项技术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农民受益。王乐义把这个事情一说,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咱们接着搞几年,等富起来再把技术传出去。”
但王乐义认为,一个村子富算不了什么,全国人民都富起来那才是富。在他的坚持下,寿光全县当年就建起了513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如今,寿光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4万公顷,冬暖式大棚2.7万公顷。
不仅在寿光市,王乐义还把大棚蔬菜技术传到了全省、全国。他先后到河北、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无偿传授技术行程几十万公里。到现在三元朱村还有14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全国20多个省市指导大棚蔬菜种植。
在王乐义的传艺图上,他跑得最远的是新疆,去得最多的也是新疆。
说起最初的新疆行,王乐义至今还感慨不已:“大西北风大沙多水又缺,栽棵小苗着实不容易。我这辈子能为那片土地上留下点什么,也就心满意足了。”从1993年在新疆建起第一个大棚开始,王乐义每年都要去一次,数不清的民族兄弟在王乐义的帮助下富裕起来。原本好客的他们富了更是不忘王乐义的恩情。每次去新疆,老乡们总想请他到家里吃一顿手抓羊肉。一次,盛情难却的王乐义去了一个维吾尔族老乡家。刚坐定,主人就牵出一只羊杀了。王乐义哪见过这种礼节,他为主人的破费感到浑身不安。
从此,再有老乡邀请,他都婉言谢绝。为了表达对王乐义的真诚谢意,2004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期间,“高空王子”阿迪力率新疆杂技团在寿光演出时,专程赶到“绿色源头”三元朱举行了精彩的演出,阿迪力动情地说:“我们是谢恩来了!”王乐义和乡亲们在家门口接受了这一“最高礼遇”。
品牌如人品
“品牌如人品,必须实实在在!”对“乐义”蔬菜品牌,王乐义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2001年7月,三元朱村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乐义”蔬菜。有了自己的品牌,王乐义没有忙着跑市场,而是埋头抓起质量。“当年春节前,就有700万箱的蔬菜订单,可我没敢接,只签了全部订单的1%,当时主要是怕砸了自己的牌子”。
这几年,“乐义”品牌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除了绿色蔬菜,还有复合肥、塑料薄膜等,合作单位多的给30%的股份,少的也不低于15%。专家们估算,仅这三大块,这个牌子的价值就过亿元。但王乐义不止一次地在大会上明确表态:“这个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部分给乡亲们!”
打出了自己的牌子后,乐义便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只要是会见客人或是到外地出发,他都是先把自己上下“拾掇”一番,虽不追求时尚,便必须整洁得体。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也是推介“乐义”品牌。
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后,王乐义特地订做了一身“仙霞”西服,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厚礼”:包装精美的新鲜蔬菜。回忆起这段往事,王乐义心里充满着自豪:“西服是我们寿光的服装厂生产的,蔬菜也是我们自己大棚里的,在开好会的同时也为家乡作点宣传,这也算是叫响品牌吧!”
建设新农村
现在的三元朱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9000元,不少农户盖起楼房,买上了轿车,百货超市、农资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但王乐义却不满足。2004年10月,第四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寿光召开。会上,王乐义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并举行了王乐义个性化邮票首发式。在跟吴仁宝、郭凤莲等“腕级”村官交流后,王乐义有了新的想法:“人家很多村的年收入都过亿元,什么时候我们村集体收入也过了亿元,户均存款也过了百万元,那才算是真正的富了。”
现在三元朱的村庄布局是1988年规划的,已明显滞后。王乐义说:“村子富了,我们农民不能再当‘窝囊财主’,里里外外要有个文明生态样。”村里专门从省城请来规划专家,设计了新村蓝图。按照规划,新村建设包括216座高标准楼房,有供水、供电、排水、路面硬化、村庄绿化等配套设施。新村的公益事业也一并建设,幼儿园、老年公寓、农民活动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乐义小学改造等,都纳入了一揽子计划。新村建设到2007年全部完工。
今年3月6日,王乐义书记结束全国巡回报告,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三元朱村的新村建设工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站在新的村庄规划图前,他兴奋地指点着一个个效果图:“2010年以前,这些蓝图就将全部从纸上落到地上,我们三元朱村‘十一五’就变为了现实。”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的方针,很对我们农民的心思,就是要照着这个路子走。”说到这,这位65岁的农民脸上露出了沉醉的笑容。
王乐义——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因为他领导的这场蔬菜种植 “绿色革命”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的风云人物。
“我是一个农民”。诸多光环与名誉的背后,王乐义始终保持着一个农民的“本色”。
菜王真情
村里人都说王乐义是个少见的大孝子,母亲晚年就愿意跟这个儿子住在一起。跟母亲拉呱,王乐义总是笑吟吟的,说的话总能让老母亲开心。知道母亲也惦记其他的儿女,王乐义就把兄弟姐妹的电话号码写得核桃一样大小,放在老人的床头,老人想与哪个孩子说话,自己靠在床上就可以打电话。有时,他也劝母亲到其他兄弟姐妹家走一走。他说:“不是俺养不起你,你不到他们家里走走,影响俺兄弟姊妹的感情哩!”不管母亲在谁家,王乐义都会三天两头打电话问候,特别是老母亲过生日,再忙再累,他也要赶过去。
1996年,老人在女儿家过生日。打电话一问,王乐义正在聊城巡回讲课,当时还有两个县没去,考虑再三,王乐义对他们说:“明天是我老母亲生日,今天我务必得赶回去,剩下的两个县,我一定找时间补上。”就这样,他当天晚上7点多赶回寿光,买了生日礼物,叫上老伴匆匆去了母亲那里。
生活中的王乐义朴实随和,布满皱纹的脸上总带着诚意的微笑,给人以“邻家大叔”的感觉。在老少爷们眼里,他一直就是那个本分厚道、热心如常的王乐义。
有王乐义做当家人,村里的老人们很知足。只要是过年过节,王乐义都会看望老人们。以前是买点生活用品,可他看到这些东西老人们舍不得用,就改成直接给他们送钱。村里有个86岁的老人,乐义有了新鲜的水果、鱼肉,就时不时地送点过去;村民王万吉的老娘常年有病,家庭生活困难,每逢年节,王乐义都是过去看看,自己拿出钱让他们渡过难关。
西部传艺
1989年,仅有176户人家的三元朱村第一年种植大棚蔬菜就有了128万元的存款,这个奇迹引起了各方的关注。省市领导希望王乐义能把这项技术推广开来,让更多的农民受益。王乐义把这个事情一说,遭到了全村人的反对:“咱们接着搞几年,等富起来再把技术传出去。”
但王乐义认为,一个村子富算不了什么,全国人民都富起来那才是富。在他的坚持下,寿光全县当年就建起了5130个冬暖式蔬菜大棚,直接经济效益6000多万元。如今,寿光市的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4万公顷,冬暖式大棚2.7万公顷。
不仅在寿光市,王乐义还把大棚蔬菜技术传到了全省、全国。他先后到河北、新疆等11个省市自治区无偿传授技术行程几十万公里。到现在三元朱村还有140多名农民技术员在全国20多个省市指导大棚蔬菜种植。
在王乐义的传艺图上,他跑得最远的是新疆,去得最多的也是新疆。
说起最初的新疆行,王乐义至今还感慨不已:“大西北风大沙多水又缺,栽棵小苗着实不容易。我这辈子能为那片土地上留下点什么,也就心满意足了。”从1993年在新疆建起第一个大棚开始,王乐义每年都要去一次,数不清的民族兄弟在王乐义的帮助下富裕起来。原本好客的他们富了更是不忘王乐义的恩情。每次去新疆,老乡们总想请他到家里吃一顿手抓羊肉。一次,盛情难却的王乐义去了一个维吾尔族老乡家。刚坐定,主人就牵出一只羊杀了。王乐义哪见过这种礼节,他为主人的破费感到浑身不安。
从此,再有老乡邀请,他都婉言谢绝。为了表达对王乐义的真诚谢意,2004年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期间,“高空王子”阿迪力率新疆杂技团在寿光演出时,专程赶到“绿色源头”三元朱举行了精彩的演出,阿迪力动情地说:“我们是谢恩来了!”王乐义和乡亲们在家门口接受了这一“最高礼遇”。
品牌如人品
“品牌如人品,必须实实在在!”对“乐义”蔬菜品牌,王乐义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2001年7月,三元朱村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乐义”蔬菜。有了自己的品牌,王乐义没有忙着跑市场,而是埋头抓起质量。“当年春节前,就有700万箱的蔬菜订单,可我没敢接,只签了全部订单的1%,当时主要是怕砸了自己的牌子”。
这几年,“乐义”品牌应用到了更多的领域,除了绿色蔬菜,还有复合肥、塑料薄膜等,合作单位多的给30%的股份,少的也不低于15%。专家们估算,仅这三大块,这个牌子的价值就过亿元。但王乐义不止一次地在大会上明确表态:“这个分红的钱我一分不拿,全部分给乡亲们!”
打出了自己的牌子后,乐义便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只要是会见客人或是到外地出发,他都是先把自己上下“拾掇”一番,虽不追求时尚,便必须整洁得体。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也是推介“乐义”品牌。
当选党的十六大代表后,王乐义特地订做了一身“仙霞”西服,并准备了一份特殊的“厚礼”:包装精美的新鲜蔬菜。回忆起这段往事,王乐义心里充满着自豪:“西服是我们寿光的服装厂生产的,蔬菜也是我们自己大棚里的,在开好会的同时也为家乡作点宣传,这也算是叫响品牌吧!”
建设新农村
现在的三元朱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9000元,不少农户盖起楼房,买上了轿车,百货超市、农资超市也开到了家门口。但王乐义却不满足。2004年10月,第四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寿光召开。会上,王乐义当选为中国十大杰出村官,并举行了王乐义个性化邮票首发式。在跟吴仁宝、郭凤莲等“腕级”村官交流后,王乐义有了新的想法:“人家很多村的年收入都过亿元,什么时候我们村集体收入也过了亿元,户均存款也过了百万元,那才算是真正的富了。”
现在三元朱的村庄布局是1988年规划的,已明显滞后。王乐义说:“村子富了,我们农民不能再当‘窝囊财主’,里里外外要有个文明生态样。”村里专门从省城请来规划专家,设计了新村蓝图。按照规划,新村建设包括216座高标准楼房,有供水、供电、排水、路面硬化、村庄绿化等配套设施。新村的公益事业也一并建设,幼儿园、老年公寓、农民活动中心、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和乐义小学改造等,都纳入了一揽子计划。新村建设到2007年全部完工。
今年3月6日,王乐义书记结束全国巡回报告,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到三元朱村的新村建设工地,查看工程进展情况。站在新的村庄规划图前,他兴奋地指点着一个个效果图:“2010年以前,这些蓝图就将全部从纸上落到地上,我们三元朱村‘十一五’就变为了现实。”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二十字的方针,很对我们农民的心思,就是要照着这个路子走。”说到这,这位65岁的农民脸上露出了沉醉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