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防止德宏新闻媒体新闻侵权问题的思考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sun_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闻侵权现象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随着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现在新闻侵权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本文就德宏当地新闻媒体行业结合新闻法体系对新闻侵权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针对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侵权提出了相应措施。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侵权;措施
  1 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侵权的必要性
  1.1 新闻侵权的概念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媒介发表的作品或播出的内容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违法行为,即新闻侵权报道。
  1.2 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的必要性
  德宏州的报纸出现新闻侵权在全国是较早的一家,曾有过沉痛的教训,事情发生在1987年。
  1987年9月3日,德宏州某报刊登了盈江县一位通讯员的来稿,标题是:《旧袋装冰水——节资;冰水损健康——缺德》。文中说:“最近,盈江县商业局服务公司冰棒室回收冰水袋,重新装上冰水卖,谓之曰:‘节约投资’。对于这种做法,卫生部门不但不检查、禁止,反而说是‘节资’的好办法……”就是这么一篇不起眼的短文,给报社闯下了大祸,盈江县人民法院受理了这一案件。经调查核实,盈江县确实有收购丢弃的塑料袋再次装饮料出售的单位,但并不是该服务公司冰棒室所为。报社不加以核实就刊登了这条消息,不仅侵害了该冰棒室的名誉权,同时给该冰棒室造成了经济损失。法院最后判决报社赔偿该冰棒室1700多元。之后,虽然德宏的新闻媒体没有再“吃新闻官司”,但新闻媒体侵权现象依然存在。
  德宏新闻媒体在新闻传播活动中隐藏着的新闻侵权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2.1 侵害了名誉权。在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具体的事物和人物,一方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记者对这些事物和人物的报道可能并不完全准确,存在不同程度的失实,从而会给被报道者的名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存在记者故意歪曲事实,诽谤和侮辱被采访者的可能。再一方面,还存在由于报道中个别用语使用不当而引发的侵权。
  1.2.2 是侵害了隐私权。我们的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容易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①私闯民宅。这主要表现为记者在未经被采访者同意的情况下进入非公共场所,私闯民宅是侵犯被采访者隐私权最典型的行为。这种行为除了构成民事侵权外,如果情节严重,还构成犯罪。因此,记者在进入被采访者的生活环境时,应取得被采访者的同意。②窃听或偷拍他人的谈话或行为。当被采访者拒绝采访时,或者为了得到公开采访时难以得到的信息时,有的就选择了窃听或偷拍他人谈话(行为)的方式,包括在房间里安装窃听器、摄像头等。如果把属于当事人的隐私公开了,尽管没有失实,但也还是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2 德宏新闻媒体报道中出现新闻侵权的原因
  德宏新闻媒体在新闻宣传报道中为什么存在新闻侵权现象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德宏州经济不发达,信息不灵通 德宏州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民族自治洲,不同的民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不相适应,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些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老百姓,长期信息闭塞,信息不灵通,思想观念落后,必然给新闻侵权创造了条件。
  2.2 新闻从业者法律意识淡薄 德宏新闻媒体、记者法律意识淡薄,存在新闻侵权问题不仅是因为法律自身的欠缺,笔者认为,更主要应归结于新闻媒体及记者自身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新闻媒体为追求实效性,在报道中常常因为抢新闻,盲目追求“快”,容易造成新闻侵权。另一方面,在新闻报道时,法律依据使用不当,妄加评论以致造成新闻侵权。同时,记者的法制观念淡薄,对一些敏感的法律用语概念模糊,易造成侵权。
  3 德宏新闻媒体防止新闻侵权的措施
  随着德宏州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各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人格尊严在不断增强,防止新闻侵权已成为德宏新闻媒体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避免新闻侵权,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3.1 要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德宏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州内居住着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僳、汉等民族。各民族有着自己不同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活动中首先要注意尊重各民族的习俗和宗教信仰,大力营造民族团结、和睦的舆论氛围。
  3.2 要学会公正评论 要摆正位置,谦虚谨慎。新闻媒体是舆论机关,不是权力机关。新闻媒体时提供传播信息的工具,本身不能发号施令。新闻工作者不能以“无冕之王”自居,也不能越俎代庖充当“执法人”、“救世主”。写批评报道要客观公正,不偏离法律轨道。写批评报道一定都要严格地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切不可粗心大意,把道听途说写进文章中,褒贬不当,用词不准,也会引起诉讼纠纷。
  3.3 要正确行使特权 要深入调查,事实就是,正确行使特权。新闻的力量在于真实。事实准确是避免新闻诉讼的关键。新闻工作者采写稿件一定要深入调查,养成不到现场不写,不核准事实不发稿的作风。不歪曲事实;对于所采写事实,还要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与法相悖者统统舍除。
  4 结束语
  总之,新闻媒体和记者要从树立法制观念的高度来领会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所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防止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侵权,更好地担负起“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魏永征.新闻法新论[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2]刘斌,李矗.法制新闻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1日出版.
  [3]李矗.法制新闻报道说[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4]云南广播电视局内部刊物.云岭声屏[J].2007(2).
  [5]广东电视台内部刊物.南方电视学刊[J].2006(2).
  [6]顾理平.新闻法学[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王宁葵,1968年生,女,云南芒市人,2007年中央党校法律专业函授毕业,编辑。
其他文献
多年来,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全国各地各等级公路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对我们的工程管理,特别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考验。但近年来,我们的
我校顺应时势,推崇创新教育理念,重点发展科技教育。学校创新性地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两个方面着眼,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入手,以开发创造力为重点,以参与、动手为基本点,以创新思维训练、科技实践为亮点,多渠道、全方位、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措施  (一)抓重点、固基点、燃亮点,营造浓厚的科学课程文化氛围  1. 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是我们的重点。  我们的重点是
在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的背景下,和学生日益追求新知识的要求下,广告专业的教学已经有别于传统我们所熟知的课堂讲授式教学,一种独具风格的启发式教学已经在我们的课堂中起着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环境恶化这个现代化进程的幽灵,已成为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解决环境问题,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已成为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学思想政治课通过传播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的过程。所以,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环保材料,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环保材料,善于挖掘教材蕴含的环保因素
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学生教育者的班主任,该如何在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组织班内几十名性格迥异、爱好不同、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的学生去完成、实现这一目标和任务呢?我认为,班主任不仅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智能素质、教育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而且应具有“三心”,即爱心、责任心和恒心,用“心”去渗透引导,用“心”去实现。  一、倾注爱心,感染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该文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例,针对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重形式、轻实质等现象,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效果和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建议,并为其
从学生的写作心理过程分析,一般说学生看到题目,相关的材料呈现于脑际,然后将材料归类疏理,根据题意分清主次,从中立意后决定取舍,形成提纲,才动笔写作。但囿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不多,许多人往往无法根据题意广泛联想,去回顾和选取平时生活中的材料,从而感到自己想写却苦于言之无物,难以广泛联想,于是感到害怕,激不起作文兴趣。可见,平时关于广撷博采,重视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是学生增强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随着高等级公路的飞速发展.公路.等级不断提高,软土路基处理方案越来越接近施工现场地质的实际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程投资.而且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满足设计要求。特殊路基处理.设
一直以来,“缺重少轻”是对我国卡车行业最形象的描述。虽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也有一些大吨位的汽车不断出产,但缺少真正意义上的重卡一直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软肋。直到2005年开
结合工程实例,针对矿区供暖热网水力平衡失调,住户冷热不均,供热成本高等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