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课教学中要多应用兴趣教学的尝试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关键词:地理 教学 兴趣 尝试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好之、乐之,其实指的就是兴趣了。特别是地理科目发展到今天,地理的地位不是很高,学生难以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激起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以趣激疑,以趣引思,那么学生学习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乐此不疲。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与程度将会大大提高。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觉得在地理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几点。
  一、第一节课就要点燃兴趣的火焰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讲每一章节的第一节课时,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个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讲好第一节课,这是学生对该章地理内容是否有兴趣的第一束火花。教师可有的放矢地提出一些趣味性强易引起学生思考与联想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兴趣。我在讲高一新教材的第一节课时,我是让学生假设他们自己是城镇规划师,让他们规划一个小镇的道路、桥梁、工业区以及居住区等。并让学生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布局,并让同学讨论并展开辩论。这样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这些现象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是学生有兴趣并渴望知道的东西,因而能使学生觉得学习地理能增长见识,真切有用。
  二、尽可能多的运用趣味语言
  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地理教师教学能力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水平的高低。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表达准确,精练通俗的语言固然重要,但如果再适当运用一些趣味语言,那么就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妙趣横生,满堂生辉。
  1.谚语的妙用。
  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大陆性气候时,我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锋面雨时我用“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云过山坡湿,雨过山头明”来描写锋面雨,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2.用谜语来调剂学生的情绪。
  谜语是我国的国粹,在教学中能适当运用,则可启发学生思维,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我在讲授长江流经的省市自治区时,末尾我出了这样一个谜语“船出长江口”(猜一个城市名),让学生猜,这一谜语的提出,前面学习的疲劳一扫而空,猜到的学生,自然享受胜利的喜悦,没猜到的学生,也从别人的答案中获得启示;这则谜语,不仅记住了上海的位置——长江口,。最好让谜语在教完一个内容后出现,最多一两条,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生的学习情绪。
  3.巧借古诗文教学
  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时,我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来讲述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的下降,因而山上的气候比山下的气候迟了一个月,使学生回味无穷,也使地理课增添了一番风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歌曲的借用
  在课堂中适时引入歌曲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引起学生的思考。如在江长江之前,让学生听一首充满深情的《长江之歌》,这时学生的心中就仿佛流淌着一条汹涌的大江,因而想多了解她的知识。接下来就顺着歌曲的歌词讲下去:“你从雪山走来。”那么雪山是指那座山呢?学生的兴趣全部都调动起来了。而一组慷慨激昂的《黄河大合唱》又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黄河岸边去探究“母亲之河”的奥秘。
  三、不可或缺的资料补充
  现在地理教材中,精美的地理景观图片少,与时事结合得也不够紧密。课上可展示与教材内容联系密切的精美地理景观图片、时事新闻图片、资料。如对初中地理《中国的交通》的教学,笔者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加入与本地息息相关的时事赣龙铁路、京九线、海西号的开通等新闻,甚至是从本地到北京沿途经过的铁路干线、站点、时刻表、车票价格等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剪辑。加入了2005年10月青藏铁路全线铺通、2006年7月1日开通客运列车、青藏铁路建设历史、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三大难题等。教学中,通过感性认识潜移默化,让学生感受到交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意义。这样,既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直观教学鼓动学生求知欲
  要使学生始终精神奕奕,教师就要针对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心理特征,上课要多利用形象直观的挂图、模型、板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1.多运用电化教育手段。
  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具体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中的彩图。
  在讲纬度影响气候时,让学生对比地图册中冬季的东北与海南。并描述冬季的东北,人们穿着棉衣棉裤,戴着棉帽围着围巾,从头到脚除了脸都裹了起来。而冬季海南岛,人们都是穿着泳衣,在水中尽情畅游。形象生动的画面,再加上详尽活泼的语言描述,给学生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3.充分利用地理挂图,地理教学需要大量挂图,学校里面也有大量挂图提供,但是这些挂图五彩斑谰,学生反映看不懂,因而兴趣不大,达不到挂图应有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地、能动地、自觉地从事学习,而且能起着开发学生潜能的作用。通过教师的激发,引导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此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兴趣是激活地理课堂永恒的主题,有兴趣才能有效、更好地提高地理教学的目的。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 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中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将课堂教学、数学学科教学、教学过程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实施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心理学表明创新能力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开展能动思维,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
期刊
关爱是教育的基础,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工作始终要把学生的进步成长放在首位,用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赋以真诚的情感和尊重,用关爱去点亮学生的心灵。教育的成功来源于热爱学生,只有以爱为先导,再加以适当的方法,才能做到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意志砥砺意志,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详细阐述如何用关爱点亮学生的心灵。  一、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  现在提倡构
期刊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审视传统的教育,我们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  资深物理专家指出:高中物理是高中理科(自然科学)基础科目之一。  1.知识深度,理解加深。  高中物理,要加深对重要物理知识的理解,有些将由定性讨论进入定量计算,如力和运动的关系、动能概念、电磁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并得到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上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材观念与形式、课堂教学结构、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都发生了变革。网络教育主要是指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计算机发展到今天,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现实。在网上实现了跨时空、跨地域的,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式教学形式。与传统教育相比,网络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媒
期刊
导数在现行的高中数学教材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是联系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的纽带,是高中数学知识的一个重要交汇点,是联系多个章节内容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工具。  一、导数在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的地位  高中数学课程是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的。必修课程是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基础,选修课程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希望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修。导数在选修课程里,是函数学习的进一
期刊
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要想使学生在物理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平时就必须注重学生物理思变能力的培养,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以下几个方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一供大家参考商讨。  一、使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我们说“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无知便无能”。当然没有物理知识做基础,也就谈不上物理思路变迁能力。物理知识是由一系列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的,而规律又总是反映着一些概念间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并且,在提高国民基本素养、科学认知基础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因此,化学课在中学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化学》通常是在九年级才开设,诚然,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九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达到了一定的阶段,可以直面《化学》;但是,有一点我们通过近几年的课堂实践发现:有部分八年级的学生,若对他们进行简单的化学启蒙,他们的理
期刊
从高考命题角度来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高考命题已经非常稳定,非常成熟,其特点是“起点非常高(综合性强)而落点非常低(考查双基)”,一方面试题素材情境新颖,一般与新材料、新科技、新物质作为命题的情境素材;另一方面试题呈现方式一般是以物质合成路线或流程及相关官能团转化等新信息为载体;三是试题考查点一般落脚在:结构考查,如官能团的判断、物质结构简式书写等;性质考查,如反应类型判断、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物
期刊
数学新课标上说:“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应该拥有一双“慧眼”,应善于从生活中、周围环境中、各种媒体中捕捉数学知识,从小处、平常处着眼,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联系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结合一些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
期刊
从中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编排总体来看,是呈“射线”型的,即较低年级段学过的知识,较高年级段的教材中不再重复学习.但是,有许多知识却是以前所学知识的拓展延续,前后知识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具有许多可比拟之处.或是定义形式相同,或是知识结构类似,或者是运算方法相仿,或者是性质特征有可比之处.在学习新知识或复习总结单元知识的过程中,只要留心观察,积极思考,不难发现前后各部分知识间的有机联系与可比拟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