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团支部作为高校共青团最基层的组织,其活力关系到团组织对团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本文以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护理学院为例展开团支部活力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团员学业压力大、团日活动特色不足、团支部职责不明确等因素导致我院团支部活力不足。因此提出用好网络新媒体,创新工作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打造品牌项目;注重考评,发挥团支部职能等对策从而提升团支部活力。
关键词: 新形势 基层团支部 活力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因此,加强高校团组织的活力建设,提高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为更好地诊断我院基层团支部的活力状况,笔者在我院在校的18个团支部、824名团员中开展问卷调查。具体方法为每个团支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半数的团员参与调研,18个团支部共412人参加调研。本次调研采用在课堂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12份,回收412份,回收率为100%。本次调研内容包括对本班团支部工作的总体评价、参加团支部活动的情况、团员希望团支部开展哪些活动、团支部侧重开展哪些活动、团支部活力的影响因素等。
二、调查统计和结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
在412名团员中,从统计数据可得到以下几点:1.在性别分布上,女多男少,女生的比例多达92.23%,7.77%为男生,符合护理学专业女多男少的特点。2.在年级分布上,一年级团员人数为138人,二年级团员人数为132人,三年级团员人数为142人,分别占总团员数的33.50%,32.04%及34.46%。3.在团干部任职上,28人任团干部,比例为6.80%,其余93.20%的团员没有任团干部。
(二)团支部活力分析。
1.团员参与活力分析
团员积极参与是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有力保障,团员参与度高,团支部就能有效覆盖和凝聚青年,增强凝聚力和活力。關于团员的参与活力主要是根据团员参加团总支组织活动的情况来分析,调研结果如表1显示11.65%的团员近一年来经常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68.93%的团员近一年来偶尔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19.42%的团员近一年来没有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团员参与团支部活动热情不足。
2.工作开展活力分析
团支部活动对象是青年,在开展活动中考虑青年的特点、意愿有助于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调研“团支部侧重开展的活动”和“团员希望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发现,团支部开展的活动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学习,其次是文体娱乐活动,再是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而团员最希望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是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其次是文体娱乐活动,再到思想政治学习。团员的“需求”与团支部的“供给”有差距,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并不是青年团员愿意参加的活动,使得团支部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3.组织运行活力分析
影响组织运行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团支部委员与班级委员的关系尤为突出,二者职责明确更有利于提升团支部活力。关于“班级委员与团支部委员的关系”,调研结果如表2显示,27.18%的团员认为班级委员与团支部委员相互交叉合作,不能辨别,10.19%的团员选择班级委员和团支部委员各执一派,泾渭分明,20.15%的团员认为班委主日常班级事务,团委主思想政治教育,多达42.48%的团员认为班级委员指导团支部委员。由此可见在日常班团活动中,团支部委员话语权不多,直接影响团支部运行活力。
三、制约团支部活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学业压力大。
护理学是我院唯一的专业,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根据课表统计,目前一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6节课,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每天8节课是常态,最多的时候甚至高达10节课,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团支部的活动。在参与调研中,68.93%的团员选择近一年来偶尔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19.42%的团员选择近一年来没有参加过团支部活动。团支部活动变成是团干部和少数活跃分子的事情,团员数量的参与不足直接降低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另外,在学业压力的重担下,团干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般被动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缺乏创新性,更不存在竞争意识,有些活动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团日活动特色不足。
现阶段高校基层团支部成员主要由“95后”大学生组成,这部分群体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切实走进青年,讲青年话、解青年难、带青年“玩”[1]。不过目前我院各团支部举办的团日活动多以思想政治学习类为主,一般通过主题演讲、学习会或者讲座的形式做思想引领工作,由于缺乏创新性和主题比较雷同,对部分青年没有吸引力。另外部分团日活动虽然结合专业特色,但在实际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健康宣教,仅仅是给老人量血压、按摩,更多的是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这种简单的偏向娱乐性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教育性,活动效果导致团支部的建设缺乏应有的特色。
(三)团支部的职责不明确。
团支部委员与班级委员分工明确有利于团支部职能的发挥,但在传统“班级建团”模式下,班团活动的组织者以班干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削若了团支部的功能[2]。以我院的常规类的“新华好青年”评比、创新创业类大赛及为了迎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的活动为例,这类全校性质的活动常常与班级文体活动合二为一,在活动的具体落实中,一般由班级委员特别是班长牵头,团干部成了班长的助手。在调研中,多达42.48%的团员认为在日常工作中班级委员指导团支部委员,仅有20.15%的团员认为班委主日常班级事务,团委主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团支部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其话语权不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制约了团支部活力的释放,而且降低了团员对团支部的认可。
四、提升团支部活力的对策
(一)用好网络新媒体,创新工作方式。
针对团员学业压力大,课程紧凑的现状及“95后”大学生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应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阵地。在基础团务工作方面,如团费收缴、登记、团员推优、公示等可网络化;在对团员的思想引领方面,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微博、论坛等资源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拓展支部阵地;另外“智慧团建”、“青年之声”、“1 100”等工作更是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调动线上线下资源,做好服务青年工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打造品牌项目。
团日活动是最具有“团味”的活动,在开展团日活动前要倾听青年发声,结合青年的特点、时事热点、专业特点开展活动[3]。目前护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成功打造了“护梦队”等志愿服务队,这些团队改变过去简单的偏重娱乐性的活动形式,侧重利用专业特长,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对服务对象保持跟进,注重持续性。这类型的团日活动激发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注重考评,发挥团支部的职能作用。
传统的“班级建团”模式影响了团支部职能的发挥,因此要转变成“以团促建”的方式。在班团活动中团支部委员既要与班级委员合作,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突出团支部的职能,强化团支部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3]。另外,要注重考核评比,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团支部要给予表扬,形成示范效应,不仅有利于提高团干部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各团支部加强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红晓.新时期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的路径探讨[J].河南教育(高教),2017(06):55-56.
[2]季迪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6(02):255.
[3]叶汝秋.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235-236.
关键词: 新形势 基层团支部 活力提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15〕4号)指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因此,加强高校团组织的活力建设,提高团组织对广大青年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为更好地诊断我院基层团支部的活力状况,笔者在我院在校的18个团支部、824名团员中开展问卷调查。具体方法为每个团支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半数的团员参与调研,18个团支部共412人参加调研。本次调研采用在课堂发放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412份,回收412份,回收率为100%。本次调研内容包括对本班团支部工作的总体评价、参加团支部活动的情况、团员希望团支部开展哪些活动、团支部侧重开展哪些活动、团支部活力的影响因素等。
二、调查统计和结果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
在412名团员中,从统计数据可得到以下几点:1.在性别分布上,女多男少,女生的比例多达92.23%,7.77%为男生,符合护理学专业女多男少的特点。2.在年级分布上,一年级团员人数为138人,二年级团员人数为132人,三年级团员人数为142人,分别占总团员数的33.50%,32.04%及34.46%。3.在团干部任职上,28人任团干部,比例为6.80%,其余93.20%的团员没有任团干部。
(二)团支部活力分析。
1.团员参与活力分析
团员积极参与是提升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有力保障,团员参与度高,团支部就能有效覆盖和凝聚青年,增强凝聚力和活力。關于团员的参与活力主要是根据团员参加团总支组织活动的情况来分析,调研结果如表1显示11.65%的团员近一年来经常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68.93%的团员近一年来偶尔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19.42%的团员近一年来没有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由此可见,大部分团员参与团支部活动热情不足。
2.工作开展活力分析
团支部活动对象是青年,在开展活动中考虑青年的特点、意愿有助于团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调研“团支部侧重开展的活动”和“团员希望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发现,团支部开展的活动主要侧重于思想政治学习,其次是文体娱乐活动,再是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而团员最希望团支部开展的活动是专业学习和技能培训,其次是文体娱乐活动,再到思想政治学习。团员的“需求”与团支部的“供给”有差距,团支部开展的活动并不是青年团员愿意参加的活动,使得团支部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3.组织运行活力分析
影响组织运行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团支部委员与班级委员的关系尤为突出,二者职责明确更有利于提升团支部活力。关于“班级委员与团支部委员的关系”,调研结果如表2显示,27.18%的团员认为班级委员与团支部委员相互交叉合作,不能辨别,10.19%的团员选择班级委员和团支部委员各执一派,泾渭分明,20.15%的团员认为班委主日常班级事务,团委主思想政治教育,多达42.48%的团员认为班级委员指导团支部委员。由此可见在日常班团活动中,团支部委员话语权不多,直接影响团支部运行活力。
三、制约团支部活力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学业压力大。
护理学是我院唯一的专业,也是我校的特色专业,学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根据课表统计,目前一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6节课,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每天8节课是常态,最多的时候甚至高达10节课,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挤出时间参加团支部的活动。在参与调研中,68.93%的团员选择近一年来偶尔参加团支部组织的活动,19.42%的团员选择近一年来没有参加过团支部活动。团支部活动变成是团干部和少数活跃分子的事情,团员数量的参与不足直接降低了团支部的凝聚力和活力。另外,在学业压力的重担下,团干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一般被动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缺乏创新性,更不存在竞争意识,有些活动甚至流于形式,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团日活动特色不足。
现阶段高校基层团支部成员主要由“95后”大学生组成,这部分群体思维活跃、个性张扬,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切实走进青年,讲青年话、解青年难、带青年“玩”[1]。不过目前我院各团支部举办的团日活动多以思想政治学习类为主,一般通过主题演讲、学习会或者讲座的形式做思想引领工作,由于缺乏创新性和主题比较雷同,对部分青年没有吸引力。另外部分团日活动虽然结合专业特色,但在实际活动中缺乏深入的健康宣教,仅仅是给老人量血压、按摩,更多的是给老人表演节目,与老人谈心。这种简单的偏向娱乐性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和教育性,活动效果导致团支部的建设缺乏应有的特色。
(三)团支部的职责不明确。
团支部委员与班级委员分工明确有利于团支部职能的发挥,但在传统“班级建团”模式下,班团活动的组织者以班干部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削若了团支部的功能[2]。以我院的常规类的“新华好青年”评比、创新创业类大赛及为了迎合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的活动为例,这类全校性质的活动常常与班级文体活动合二为一,在活动的具体落实中,一般由班级委员特别是班长牵头,团干部成了班长的助手。在调研中,多达42.48%的团员认为在日常工作中班级委员指导团支部委员,仅有20.15%的团员认为班委主日常班级事务,团委主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团支部的职责不明确,导致其话语权不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仅制约了团支部活力的释放,而且降低了团员对团支部的认可。
四、提升团支部活力的对策
(一)用好网络新媒体,创新工作方式。
针对团员学业压力大,课程紧凑的现状及“95后”大学生的特点,在日常工作中应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好网络新媒体阵地。在基础团务工作方面,如团费收缴、登记、团员推优、公示等可网络化;在对团员的思想引领方面,可通过微信群、公众号、微博、论坛等资源弘扬正能量,进一步拓展支部阵地;另外“智慧团建”、“青年之声”、“1 100”等工作更是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调动线上线下资源,做好服务青年工作。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团日活动,打造品牌项目。
团日活动是最具有“团味”的活动,在开展团日活动前要倾听青年发声,结合青年的特点、时事热点、专业特点开展活动[3]。目前护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成功打造了“护梦队”等志愿服务队,这些团队改变过去简单的偏重娱乐性的活动形式,侧重利用专业特长,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对患者提供心理护理等志愿服务活动,并对服务对象保持跟进,注重持续性。这类型的团日活动激发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注重考评,发挥团支部的职能作用。
传统的“班级建团”模式影响了团支部职能的发挥,因此要转变成“以团促建”的方式。在班团活动中团支部委员既要与班级委员合作,又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建设等方面突出团支部的职能,强化团支部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3]。另外,要注重考核评比,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团支部要给予表扬,形成示范效应,不仅有利于提高团干部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各团支部加强自身建设。
参考文献:
[1]王红晓.新时期共青团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设的路径探讨[J].河南教育(高教),2017(06):55-56.
[2]季迪非.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建设[J].中外企业家,2016(02):255.
[3]叶汝秋.提升高职院校基层团支部活力的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03):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