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提供了可行举措。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好一个指导思想,坚守好三条原则,强化九大举措。
关键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09-0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现代职业教育是在传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基础上生成的。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育的现代化、体系化、社会化、国际化以及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平台上,中等职业教育要发挥好基础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转型发展,从外延走向内涵,从规模走向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转型发展,巩固基础,提高质量指明了路径。笔者学习《决定》后深刻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的关键在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内涵的强化、基础的巩固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认真学习、把握《决定》精神的基础上,以内涵为重心,以质量为重点,遵循好一个指导思想,坚守好三项基本原则,落实好九大举措。
一、遵循一个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任何发展都是在思想指导下的自觉作为。没有科学思想作指导,发展可能会出现曲折、反复,或者误入歧途,甚至夭折。《决定》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确定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等职业教育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平台上巩固提高,必须认真学习落实好这一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心突出、目标明确,内容具有整体性、举措具有针对性、发展具有系统性。这一思想以质量为中心,强化内涵,着眼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巩固提高来说,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重点落实好三个“坚持”,自觉做到三个“适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一切教育的宗旨,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核心能力和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超越;“服务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在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满足为民生服务要求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要求,更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必须围绕就业展开。
“适应技术进步”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所决定的,任何技术都存有生命周期,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依据技术进步及时变革教学内容;适应“生产方式变革”,是职业教育使命所在,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自觉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公共服务”,是教育公益性原则的体现,更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特质的具体表现。
中等职业学校只有落实好三个“坚持”,自觉做到三个“适应”,才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和着力点;才能真正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要求,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走出事实上以招生为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促动来改变自身生存的被动状态,通过内涵的强化、质量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守三条原则
《决定》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架构,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政府与学校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必须重点坚守好三条原则。
(一)坚守好“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原则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入工作体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职业教育是横跨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现代与未来的跨界、跨时空教育。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职业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技能培训,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技术推广,都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航标,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决定》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五个“对接”的要求,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五个“对接”是职业教育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使命的体现,彰显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可行路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巩固提高的目的,必须以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二)坚守好“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原则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必须坚守好“产教融合”原则。“产教融合”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新形势下产教如何融合,其着力点是什么?《决定》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即“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前两点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最后一点是对职业学校的要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巩固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恪守产教融合原则,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自觉衔接、自觉配套是必由之路。
特色是职业学校保持旺盛、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突出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教育迥然不同的办学特色。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就是教育性与职业性的有机融合,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协同育人。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从职业教育的特质出发,努力激活自己的职业特性、产业属性,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培训人才,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推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体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11-0009-04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现代职业教育是在传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基础上生成的。现代职业教育要求教育的现代化、体系化、社会化、国际化以及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平台上,中等职业教育要发挥好基础作用,首要的一条就是转型发展,从外延走向内涵,从规模走向质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下简称《决定》),对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转型发展,巩固基础,提高质量指明了路径。笔者学习《决定》后深刻认识到,中等职业教育巩固提高的关键在于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内涵的强化、基础的巩固和办学质量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在认真学习、把握《决定》精神的基础上,以内涵为重心,以质量为重点,遵循好一个指导思想,坚守好三项基本原则,落实好九大举措。
一、遵循一个指导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任何发展都是在思想指导下的自觉作为。没有科学思想作指导,发展可能会出现曲折、反复,或者误入歧途,甚至夭折。《决定》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加快发展确定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等职业教育要在现代职业教育平台上巩固提高,必须认真学习落实好这一指导思想。
《决定》提出的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中心突出、目标明确,内容具有整体性、举措具有针对性、发展具有系统性。这一思想以质量为中心,强化内涵,着眼发展。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巩固提高来说,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重点落实好三个“坚持”,自觉做到三个“适应”,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立德树人”是新时期一切教育的宗旨,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首要职责。现代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学生核心能力和现代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文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与超越;“服务发展”是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在满足国家发展需求、满足为民生服务要求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就业”是职业教育的要求,更是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目标所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都必须围绕就业展开。
“适应技术进步”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所决定的,任何技术都存有生命周期,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依据技术进步及时变革教学内容;适应“生产方式变革”,是职业教育使命所在,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升级换代、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壮大,都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之相适应,自觉实现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公共服务”,是教育公益性原则的体现,更是中等职业教育与时俱进特质的具体表现。
中等职业学校只有落实好三个“坚持”,自觉做到三个“适应”,才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找到自己的方位和着力点;才能真正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时代要求,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走出事实上以招生为中心,通过自上而下的政策促动来改变自身生存的被动状态,通过内涵的强化、质量的提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坚守三条原则
《决定》围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整体架构,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一般与个别、政府与学校相统一的角度,提出了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必须重点坚守好三条原则。
(一)坚守好“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原则
职业教育是将学生导入工作体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职业教育是横跨教育与职业、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现代与未来的跨界、跨时空教育。职业教育的属性要求职业教育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技能培训,无论是技术研发还是技术推广,都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航标,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就业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决定》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视角出发,提出了五个“对接”的要求,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这五个“对接”是职业教育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转变使命的体现,彰显了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为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可行路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中等职业教育要实现巩固提高的目的,必须以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
(二)坚守好“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原则
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必须坚守好“产教融合”原则。“产教融合”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精心设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基础和路径选择。新形势下产教如何融合,其着力点是什么?《决定》对深化产教融合进行了顶层设计,即“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前两点是对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最后一点是对职业学校的要求。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巩固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恪守产教融合原则,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自觉衔接、自觉配套是必由之路。
特色是职业学校保持旺盛、持久生命力的根本。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按职业教育规律办学,突出职业教育在办学形式、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与普通教育迥然不同的办学特色。职业学校办学的最大特色,就是教育性与职业性的有机融合,实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校企协同育人。为此,中等职业学校必须从职业教育的特质出发,努力激活自己的职业特性、产业属性,积极吸引行业企业及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开发教育资源,共同培养培训人才,在竞争中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推进自身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