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实验基础、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在学生智能结构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将怎样改革?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笔者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功能,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见解;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10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笔者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互助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物理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观察、独立操作、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探索,笔者在此总结几点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一、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笔者把中学物理的学生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时,借助水蒸气让学生看到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三、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五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五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的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
四、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新、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五、把课程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笔者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抓住了以上几点,学生的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校,除了考试的平均成绩比其他学校要高以外,在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茅台中学 564501)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见解;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110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笔者始终以全体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互助作用,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共同合作、共同探索的过程,整个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自觉动手、动脑。我们还把课内和课外融为一体,把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统筹安排,把小制作、小发明、实验竞赛适时调整。在实验内容上把物理知识、生活知识全面考虑、互相渗透,把获取知识、观察、独立操作、发挥聪明才智安排于合理的结构中,充分发挥各部分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功能。
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学探索,笔者在此总结几点比较优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一、抓好课堂内的实验教学,寓实验课改革于趣味之中
实验教学能否达到最优目的,系统各部分能否协调运转,关键的问题是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起学生较大的兴趣。如果学生对实验感到乏味,那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兴趣的培养必须是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笔者把中学物理的学生演示实验逐一研究,在揭示物理规律的原则下,每一个实验都做一些趣味性改进。如在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酒精灯加热使水沸腾时,借助水蒸气让学生看到折射光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演示实验时,我们吸收少数学生参加演示实验,为做学生实验时培养了一批骨干。这样在演示实验时,同学们观察十分认真,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以学生实验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
通过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跃跃欲试,但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吸收少数参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学生实验就非常重视了。我们除了让学生做完课本上的学生实验外,还通过制做教具、学具,把许多演示实验也改成学生实验,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如演示浮力的大小,电流强度跟电压的关系等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做好实验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这是将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认真检查学生的实验报告,促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理解原理,明确实验目的,认真设计步骤,详细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特别是一些实验出现了误差后,要求学生认真讨论,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风。
三、进行多项实验活动,建立立体交叉体系
如前所述,物理实验教学总的效果并不等于各个要素效果的机械总和。物理实验教学的各个要素分为由课内到课外,由演示实验到学生自制教具和学具等五个方面。在实验中,我们把这五个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课堂教学、学生实验、教具学具的制作、小发明和小创造、实验竞赛、专题讲座六个要素组成的实验教学系统的总功能不是各个部门各自直接地、单独地体现出来的。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特殊联系间接地、综合地表现出来。例如,在《浮力》这一章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制学具——一个茶水杯,几块形状不相同的木块,一块铁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演示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并根据教学进度,不断提出问题,如:形状不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吗?铁皮放在水里,它一定会沉入水底吗?同一个物体分别放在水里、煤油里,它露在液面上的体积相同吗?等等。课堂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自制的学具在课外活动分小组进行实验,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正确的结论,兴趣很高,增添了学生积极进行实验的信心。在学完了这一章以后,教师还进一步提出,浮力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有哪些?一公斤的水能浮起二公斤的物体吗?装在船里的石头,卸一部分在水池子里,水面会上升吗?等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或自己动手回答问题。这样,通过课内、课外,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有机联系,学生既学到了物理知识,又会运用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利用物理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效果只有通过整体结构这个实验教学体系才能取得。单靠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有限的时间内是难以达到的。
四、引导学生自制学具、教具,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创造型人才
引导学生进行发明创造,参加自制学具、教具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内实验所学的知识和初步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大胆设想认真设计,精心操作,这是传统的教学过程无法达到的。每学年开始,在各个教学班成立自学小组,进行超前预习,引导他们自做学具、教具,鼓励他们创新。在这一活动中,应始终坚持真、新、美,在整个活动中自然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并由一批骨干队伍带动,发展到全班学生纷纷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特别是当学生用自制的学具演示物理规律时,态度十分认真,对仪器特别爱护,这很自然地使学生进入了“科学家的角色”,同时,一反往常过去那些实验纪律换散,操作马虎,敷衍了事,随意乱放仪器和损坏仪器的现象大大地减少了。
五、把课程外活动纳入实验教学的范围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为了从多方面培养学生做物理实验的兴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实验技能后,应按统一计划,组织好课外活动,配合课堂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一是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的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的内容。做到既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保证两课的内在联系。二是抓好落实,一学期的实验内容要事先确定,建立活动小组,以保证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在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这样把课内和课外内容衔接好,课内课外就能相互补充。
笔者在中学物理实验中抓住了以上几点,学生的物理成绩明显优于其他学校,除了考试的平均成绩比其他学校要高以外,在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茅台中学 56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