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令高三师生头疼的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除了消除心理上的畏惧外,仔细研究高考真题,切实总结作答经验。“顺藤摸瓜问啥想啥”“踩点作答切题表述”,则不失为一种能快刀斩乱麻、有问必有答的有效训练策略。具体说来,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的作答中,需要考生树立两种意识,学会三种方法。“树立两种意识”,一是问啥想啥的意识,二是顺藤摸瓜的意识;“学会三种方法”,一是踩点作答的方法,二是切题表述的方法,三是组织语言的方法。这两种意识和三种方法简明扼要,操作性强,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的准确作答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考 古代诗歌 鉴赏 作答 技巧
令高三师生头疼的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有没有好的应试方法?除了消除心理上的畏惧外,仔细研究高考真题,切实总结作答经验,“顺藤摸瓜问啥想啥”“踩点作答切题表述”,则不失为一种能快刀斩乱麻、有问必有答的有效训练策略。具体说来,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的作答中,需要考生树立两种意识,学会三种方法。
一、树立两种意识
1.问啥想啥——看透题目中涵盖的考查点,问哪个方面则思考哪个方面。
如(1)题问诗中描写的素蝶的活动与描写的特殊之处,则顺藤摸瓜,思考这两个方面。(2)题问诗的含意、采用的手法,则顺藤摸瓜,探究它的含意及表现手法。
2.顺藤摸瓜——明确了问题中命题人潜在的对文本的理解指向,便顺着指向结合题目、注释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其高的艺术性,这与文学作品可以进行多向性解讀也有关系。也就是说,同一作品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文本,考生首先要抓住问题中潜在的命题人对文本理解的某种指向,结合题目、注释,理解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看这道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问题告诉我们: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蝶,咏蝶时具体描写了蝶的活动;咏蝶是有含意,且所“含”之意在表达上采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
明确了命题人的这些指向,再结合题目、注释、文本顺藤摸瓜:
题目——“咏素蝶诗”,可以看出诗的类别属咏物诗,与问题中的信息一致;
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由此可知,此诗作者虽“文名颇盛”,但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他是借咏“蝶”而喻“人”。当然,所咏之人就是他自己了。
文本——“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既然是在咏物,“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等诗句,当然是写“蝶”了。既然描写的是“蝶”的活动,那么“蝶”又是怎样活动的?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就可以理解:它随着蜂饶飞在绿蕙周围,躲避着雀儿藏在青薇里,在日光映照下争着飞起,借着风又一下子飞回,在花中叶间上下翻飞……关键是,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分析作者笔下的蝶的活动,不难发现,作者写蝶时并不是单一地写蝶,而是通过其他物和环境变化后的蝶的反应来有动有静地写蝶的活动:它与“蜂”相随,悄避雀儿,见日争飞,有风飞回……再联系注释,在文本中发现“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似蝶似人,“幸”的是“芳华勿谢”,“欲”的是“相依嘉树”。究竟是人“幸”还是蝶“幸”?究竟是人“欲”还是蝶“欲”?显然,借蝶写自己的期望之情已经跃然而出。对什么有所“期望”?当然是“嘉树”。对蝶来说是“嘉树”,那么,对作者来说呢?结合注释,就知道“仕途数起数伏”中的他向往和期待的是美好的生活。如此以来,顺着命题人的指向这条“藤”,我们就会摸到一个又一个“瓜”。
二、学会三种方法
1.踩点作答——单点作答、双点作答、三点作答。
踩点作答就是通过审题,把握作答要点,根据分值预判,按点分条作答。单点作答即根据作答需要仅答诗歌内容、情感、手法中的一个方面,主要看问题,看赋分,问什么答什么。
双点作答,即根据作答需要,答诗歌内容、情感、手法中的两个方面,主要分析问题涵盖的方面,看赋分,涵盖哪两个方面,答哪两个方面。
三点作答,即根据作答需要或在预判不准时,内容、情感、手法均答,主要是在拿不准作答方面的情况下,或者需要分条陈述时,三点都答,以免遗漏要点。
如(1)题问素蝶的活动与写法,需要抓住两点,分别从活动内容与描写方法两个方面来作答——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以及抓住动静态来描写的。
如(2)题问含意与手法,同样需要踩住两点,分别从诗歌所含的主要意义(从诗歌内容入手)与表意手法两个方面来作答——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
2.切题表述——按照题干要求,如“描述”“概述”“分析”“评价”等,选择恰切的表述方式,切合提干在作答表述上的要求进行作答。一般而言,表述方式有描述、概述、分析、评价等,但有时也不一定有这些字眼,需要我们准确审题,认真揣摩。
如“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回答时用描述性的语言比较好,格式是“这首咏物诗描写了……(具体描述)的活动”。如“是怎样描写的”,回答时用概述性的语言比较好,格式是“是……(抓住特点扼要概括)描写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进行概括性的表述。如需用分析性的或评价性的语言来表述时,则按要求去表述。
3.组织语言——在作答时,根据作答要点和题干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并在语言表述上讲究层次。一般而言,组织语言时,视问题而异,或一词一语,或分条陈述,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或先总后分再总。但需注意三点,一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二是在分条陈述时,把有把握的要点置于前,无把握的要点置于后,三是根据赋分计算要点(当然要以理解为准来确定要点数目)。
总之,针对高考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攻坚克难,选择典型试题,总结有效思考、作答策略,进行重点突破,就能有效提升高考考生古代诗歌的鉴赏水平和作答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敏.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出路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姜有荣.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亮点综述[J].语文建设,2011,(09).
[3]万敏杰,王政,瞿涛,黄震,高雅玉.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语文大纲的新变化——如何做好高考语文复习备考[J],陕西教育,2010,(04).
[4]文娟兰.论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J].情感读本,2017,(26).
【关键词】高考 古代诗歌 鉴赏 作答 技巧
令高三师生头疼的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有没有好的应试方法?除了消除心理上的畏惧外,仔细研究高考真题,切实总结作答经验,“顺藤摸瓜问啥想啥”“踩点作答切题表述”,则不失为一种能快刀斩乱麻、有问必有答的有效训练策略。具体说来,在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的作答中,需要考生树立两种意识,学会三种方法。
一、树立两种意识
1.问啥想啥——看透题目中涵盖的考查点,问哪个方面则思考哪个方面。
如(1)题问诗中描写的素蝶的活动与描写的特殊之处,则顺藤摸瓜,思考这两个方面。(2)题问诗的含意、采用的手法,则顺藤摸瓜,探究它的含意及表现手法。
2.顺藤摸瓜——明确了问题中命题人潜在的对文本的理解指向,便顺着指向结合题目、注释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文学作品之所以有其高的艺术性,这与文学作品可以进行多向性解讀也有关系。也就是说,同一作品对于不同的人而言,可能就有不同的理解。因此,为了准确地理解文本,考生首先要抓住问题中潜在的命题人对文本理解的某种指向,结合题目、注释,理解文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
看这道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问题告诉我们: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之物是蝶,咏蝶时具体描写了蝶的活动;咏蝶是有含意,且所“含”之意在表达上采用了一定的表现手法。
明确了命题人的这些指向,再结合题目、注释、文本顺藤摸瓜:
题目——“咏素蝶诗”,可以看出诗的类别属咏物诗,与问题中的信息一致;
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由此可知,此诗作者虽“文名颇盛”,但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他是借咏“蝶”而喻“人”。当然,所咏之人就是他自己了。
文本——“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既然是在咏物,“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等诗句,当然是写“蝶”了。既然描写的是“蝶”的活动,那么“蝶”又是怎样活动的?抓住诗句中的动词就可以理解:它随着蜂饶飞在绿蕙周围,躲避着雀儿藏在青薇里,在日光映照下争着飞起,借着风又一下子飞回,在花中叶间上下翻飞……关键是,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分析作者笔下的蝶的活动,不难发现,作者写蝶时并不是单一地写蝶,而是通过其他物和环境变化后的蝶的反应来有动有静地写蝶的活动:它与“蜂”相随,悄避雀儿,见日争飞,有风飞回……再联系注释,在文本中发现“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似蝶似人,“幸”的是“芳华勿谢”,“欲”的是“相依嘉树”。究竟是人“幸”还是蝶“幸”?究竟是人“欲”还是蝶“欲”?显然,借蝶写自己的期望之情已经跃然而出。对什么有所“期望”?当然是“嘉树”。对蝶来说是“嘉树”,那么,对作者来说呢?结合注释,就知道“仕途数起数伏”中的他向往和期待的是美好的生活。如此以来,顺着命题人的指向这条“藤”,我们就会摸到一个又一个“瓜”。
二、学会三种方法
1.踩点作答——单点作答、双点作答、三点作答。
踩点作答就是通过审题,把握作答要点,根据分值预判,按点分条作答。单点作答即根据作答需要仅答诗歌内容、情感、手法中的一个方面,主要看问题,看赋分,问什么答什么。
双点作答,即根据作答需要,答诗歌内容、情感、手法中的两个方面,主要分析问题涵盖的方面,看赋分,涵盖哪两个方面,答哪两个方面。
三点作答,即根据作答需要或在预判不准时,内容、情感、手法均答,主要是在拿不准作答方面的情况下,或者需要分条陈述时,三点都答,以免遗漏要点。
如(1)题问素蝶的活动与写法,需要抓住两点,分别从活动内容与描写方法两个方面来作答——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以及抓住动静态来描写的。
如(2)题问含意与手法,同样需要踩住两点,分别从诗歌所含的主要意义(从诗歌内容入手)与表意手法两个方面来作答——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手法。
2.切题表述——按照题干要求,如“描述”“概述”“分析”“评价”等,选择恰切的表述方式,切合提干在作答表述上的要求进行作答。一般而言,表述方式有描述、概述、分析、评价等,但有时也不一定有这些字眼,需要我们准确审题,认真揣摩。
如“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回答时用描述性的语言比较好,格式是“这首咏物诗描写了……(具体描述)的活动”。如“是怎样描写的”,回答时用概述性的语言比较好,格式是“是……(抓住特点扼要概括)描写的”。“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要进行概括性的表述。如需用分析性的或评价性的语言来表述时,则按要求去表述。
3.组织语言——在作答时,根据作答要点和题干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并在语言表述上讲究层次。一般而言,组织语言时,视问题而异,或一词一语,或分条陈述,或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或先总后分再总。但需注意三点,一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二是在分条陈述时,把有把握的要点置于前,无把握的要点置于后,三是根据赋分计算要点(当然要以理解为准来确定要点数目)。
总之,针对高考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鉴赏问答题,攻坚克难,选择典型试题,总结有效思考、作答策略,进行重点突破,就能有效提升高考考生古代诗歌的鉴赏水平和作答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敏.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试题分析及出路探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7.
[2]姜有荣.2011年高考语文试卷亮点综述[J].语文建设,2011,(09).
[3]万敏杰,王政,瞿涛,黄震,高雅玉.2010年全国课改高考语文大纲的新变化——如何做好高考语文复习备考[J],陕西教育,2010,(04).
[4]文娟兰.论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J].情感读本,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