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子在《势篇》中讲,“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一个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把握、依靠、运用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这是孙子对领导艺术所做的高度精辟的概括和论述。深入领会孙子“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思想,对于学校管理者而言,有着深刻的意义和丰富的教益。
一、识势
“识势”是“求势”的前提,它要求我们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变化,要有超前认识的目光和谋断能力。
(一)识之于势,及时反思
案例:“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三好生’?”
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是每所学校的常规工作。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未被评为“三好学生”,心中忿忿不平。在他看来,他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却未能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肯定是老师心中存有偏见。临近放假,他气冲冲到校要与老师讨个说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与之沟通,但无法做通家长的工作。家长执意闹到了校长室,坚持认为是老师的不公与失职。清晰地记得家长的经典理由是:“你们的‘三好学生’标准是什么?如果我的孩子达不到‘三好学生’的标准,为何你们不与家长及时交流,好让家长在平时处处以‘三好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面对这位家长的执拗,老师们头疼不已,因为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一直一般,并不是让老师操心的学生,所以与家长的交流很少,家长的指责让老师无语。
静心思考,我们发现家长的这种表现,其实像镜子一样,折射出了我们管理中的不足,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致使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教师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家访与电话联系是常见的方式,但交流的面不广,而且表现一般的孩子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如何让每个家长定期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经过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我们设计了《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每月交流与期末总评,期末总评部分则将素质报告单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月交流包括“学生的话”“老师的话”“谈心记录”“家长的话”,“学生的话”既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又有对老师与家长的希望。“老师的话”与“谈心记录”中既有对学生一个月来表现的综合评定,又有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还有对孩子今后学习的指导。“家长的话”中既有家长对孩子在家表现的评价与希望,也有与老师的探讨交流等。每个月,老师、学生与家长都会在这本小册子中真诚地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的心灵,更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家长也通过它了解了孩子,更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鼓励,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与不易。我们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教育讲座,组织“课堂教学开放日”,很好地将家长领进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中,发挥出了校外教育的巨大功能,家校合一使得我们的教育更立体,更全面。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课程超市活动,从文艺类的舞蹈、合唱、书法,到体育类的篮球、足球、跆拳道,到学科类的演讲与朗诵、诗社等,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学期结束,除“三好学生”的评比外,我们还进行了“进步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好习惯标兵”“优秀播音员”“优秀旗手”等各级各类评比,学生获奖覆盖面达百分之五十左右。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
感悟:
当家长与学校之间出现矛盾时,一味地责怪家长,只会造成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激化。细思家长的“无理取闹”,其实正反映了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我们必须识之于势,敢于反思,善于改变。
(二)审时度势,因势而用
案例:“不管黑猫还是白猫,都是好猫。”
每年秋季开学,学校教师队伍都会增加不少新面孔,每一位新来的教师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这就是他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我校有一位教师在原来学校从来没有担任过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不被大家看好。作为管理者,我们认为,“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都是好猫”。我们相信当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并给予他充分发挥才能的位置时,他就会创造性地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教师的过去,而应该客观地、公平公正地为他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通过现在的工作实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根据他七、八年级的教学情况,以及在分析他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地让他上毕业班,结果教学效果还分外好。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个学校没人给你“贴标签”,只有团队中不断给你鼓劲的同事,经常与你“聊天”甚至是“开玩笑”的学校领导。“在这里工作,我有很大的压力,但我却很自信,努力之后,总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感悟: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常常抱怨教师积极性不高,业务水平一般,专业发展的愿望不强,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其实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审时度势,因势而变,而不是过分的苛责于人。
二、取势
“求势”的根本出发点是“取势”, 只有充分把握、利用势态的发展变化,才能实现管理者的目标。
(一)因势利导,帮扶培养
案例:关爱、尊重、维护、培养
在我校初中部,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达50﹪。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有一次,某班有一位同学因屡次违犯学校纪律,年轻的班主任狠狠批评了他,结果家长闹到学校,气愤地要找班主任算账。我们不是立即批评指责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不当,而是在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一起沟通交心,指出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班主任批评你的孩子是关心他,是为了他能够健康成长,出发点是正确的,动机是好的,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方法还有待改进。你责难班主任无疑在告诉孩子他是对的,你是在滋长孩子的坏习惯。这样宠爱孩子,将来会害了孩子。家长也感到有些愧疚,最终向班主任致歉。在家长的道歉声中,年轻的班主任感受到了学校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尊重和爱护,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迸发工作的热情。此时,学校又趁热打铁,利用师徒结对、班主任例会教给他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其班主任工作能力。 感悟:
每位班主任都有一个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出差错,难免有不尽如意的地方,难免出现与学校要求有差距的时候,作为校领导,不能一味批评,而应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利用活生生的案例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想出对策,树立信心。
(二)逆势思考,另辟蹊径
案例:“请孩子回家去”与“请家长进校来”
老师最头痛的就是面对问题学生。如今的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导致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更让老师揪心的是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不光不支持反而对老师的某些做法一味抵制。有一个孩子特调皮,严重缺乏自控能力,上课时经常莫名其妙地大叫大嚷,在教室中乱窜,不停骚扰周边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甚至与老师大打出手,哭闹不息。下课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还常常躲在学校的某个角落中不上课,害得老师满校园找他。孩子们躲着他,老师们更是整日提心吊胆,时时担心他闯祸。与家长沟通无数次,却不被家长理解,始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致使这个孩子的表现越来越糟。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曾想让家长带回家教育,教育好了再来上学,但家长坚决不肯耽误孩子的学习,坚决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此难以应付的家长与孩子,着实让我们痛苦。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有好几个,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们的信念。既然家长不肯带孩子回家教育,那么我们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不是简单的沟通,而是让家长陪同自己的孩子经历一天的学习生活,让他自己看孩子在校表现。从进校开始,家长坐在教室中,与孩子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做操,一起吃饭……只半天时间,家长就忍无可忍,不停地教训自己的孩子,甚至出手就揍。此时他才深刻了解老师的艰辛,感觉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当家长焦急地找老师沟通时,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转变。家长再不护短,而是积极与老师探讨教育的方法,双管齐下,共同承担起教育与转变孩子的重任。一个学期后,这个孩子渐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故意捣乱的情况明显减少。看着孩子不断进步,老师与家长都特别欣喜。
请家长陪同学生共同经历一天的学习生活,这种方式拓宽了我们的教育管理之路,也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感悟:
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与其埋怨家长教子无方,不如想方设法请家长参与教育。若我们面对困难时,能另辟蹊径,巧妙破解,那学生就成了拓展学校管理方法的灵感源泉。
三、酿势
在识之于势,取之于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以势酿势,这样才能“用力至微,而成功甚博也”。
(一)顺势造势,民主决策
案例:让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迎刃而解
2009年《丹徒实验学校在岗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的通过给我校教职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关系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此时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有建议。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建议是合理的,是应该的。面对那些无法实施的、显然是不合理的建议,我们如果直接加以批评只会造成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对立,不如让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迎刃而解。接受提案后,在教代会筹备期间,工会就将征求意见稿发放到全体教职工手中,让教职工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各代表团代表整理团里教师意见,填写“教代会代表意见反馈表”。与此同时,做到拓宽渠道,广纳众言,设立校长邮箱,向全体教职工公布;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与教职工交流与沟通,充分听取其意见。一轮下来,广大教职工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诸多疑问,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将反馈意见进行了仔细分析、汇总,召开了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就征求意见二稿展开了讨论。代表们在讨论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对部分不合理建议进行了剖析。二稿发放,各代表深入教师群体,耐心答疑,同时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心声,再次收集反馈意见。接着是三稿、四稿。本次绩效方案的出台,我们三次会议,四易其稿,最后,在所有教职工确认的情况下,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顺利通过了教代会的决议。
感悟:
无论何时,我们都必须肯定教师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想法是合理的,我们应顺应民意,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提供民主决策的平台,让教师在互相讨论、评议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懂得以集体利益为前提的个人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二)以势酿势,诱发动因
案例:我们是优秀教研组
又是一个学期末,又到教研组考核时,教务处带领所有的教研组长开始了教研组考核工作。教研组长们在进行着自查和互查,翻看他们的考核表,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教研组自评分都为满分,互评分也没有多少差距。这样的考核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考核本身的意义,想要加以批评又怕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校教研组长述职制的出台让教研组的考核真正落到了实处。既然每个教研组长都认为自己的教研组是优秀的,那就让每个组长上台讲讲自己工作的优秀。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长在学期末进行述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一学期的工作与成果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公开展示。学校则组织全体教师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填写测评表。为了能让自己的述职精彩纷呈,组长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并努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最好成绩。只有这样,述职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气。面对全体教师,面对自己的组员,每一位组长的发言来不得半点虚构,他们的所述都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工作。
结合教研组长述职制,我们还出台了《教研组长月工作跟踪考核制》,要求教研组长将学期计划细化成月工作计划,并对其实施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考核。这两种考核制,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引进“戒勉谈话制”,及时向教研组长反馈情况,“知不足,明方向”,帮助教研组长不断提升自己。
感悟:
我们允许每一位教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我们更鼓励每一位教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对于教师的这种“自诩”,我们应给予信任、赞美和期待,它将变成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师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调动起全部的工作潜能,最终达到学校期望的目标。
总之,“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有势则事半功倍,无势则事倍功半,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一、识势
“识势”是“求势”的前提,它要求我们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变化,要有超前认识的目光和谋断能力。
(一)识之于势,及时反思
案例:“我的孩子为什么不是‘三好生’?”
学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是每所学校的常规工作。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未被评为“三好学生”,心中忿忿不平。在他看来,他的孩子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却未能获得“三好学生”的称号,肯定是老师心中存有偏见。临近放假,他气冲冲到校要与老师讨个说法。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分别与之沟通,但无法做通家长的工作。家长执意闹到了校长室,坚持认为是老师的不公与失职。清晰地记得家长的经典理由是:“你们的‘三好学生’标准是什么?如果我的孩子达不到‘三好学生’的标准,为何你们不与家长及时交流,好让家长在平时处处以‘三好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面对这位家长的执拗,老师们头疼不已,因为这个孩子平时的表现一直一般,并不是让老师操心的学生,所以与家长的交流很少,家长的指责让老师无语。
静心思考,我们发现家长的这种表现,其实像镜子一样,折射出了我们管理中的不足,与家长的沟通不及时,不到位,致使家长不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教师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家访与电话联系是常见的方式,但交流的面不广,而且表现一般的孩子往往最容易被忽视。如何让每个家长定期了解孩子在校情况,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经过深入的思考与探讨,我们设计了《成长的足迹》,内容包括每月交流与期末总评,期末总评部分则将素质报告单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月交流包括“学生的话”“老师的话”“谈心记录”“家长的话”,“学生的话”既有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又有对老师与家长的希望。“老师的话”与“谈心记录”中既有对学生一个月来表现的综合评定,又有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还有对孩子今后学习的指导。“家长的话”中既有家长对孩子在家表现的评价与希望,也有与老师的探讨交流等。每个月,老师、学生与家长都会在这本小册子中真诚地交流,不仅拉近了师生的心灵,更拉近了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家长也通过它了解了孩子,更感受到了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与鼓励,理解了老师工作的辛苦与不易。我们还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办教育讲座,组织“课堂教学开放日”,很好地将家长领进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中,发挥出了校外教育的巨大功能,家校合一使得我们的教育更立体,更全面。
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课程超市活动,从文艺类的舞蹈、合唱、书法,到体育类的篮球、足球、跆拳道,到学科类的演讲与朗诵、诗社等,内容丰富多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学期结束,除“三好学生”的评比外,我们还进行了“进步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好习惯标兵”“优秀播音员”“优秀旗手”等各级各类评比,学生获奖覆盖面达百分之五十左右。一系列措施得到了家长的充分肯定。
感悟:
当家长与学校之间出现矛盾时,一味地责怪家长,只会造成学校与家长之间的矛盾激化。细思家长的“无理取闹”,其实正反映了学校管理制度的缺失。我们必须识之于势,敢于反思,善于改变。
(二)审时度势,因势而用
案例:“不管黑猫还是白猫,都是好猫。”
每年秋季开学,学校教师队伍都会增加不少新面孔,每一位新来的教师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这就是他努力工作的“动力源”。我校有一位教师在原来学校从来没有担任过毕业班的教学工作,教学能力不被大家看好。作为管理者,我们认为,“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都是好猫”。我们相信当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并给予他充分发挥才能的位置时,他就会创造性地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我们不应过多地关注教师的过去,而应该客观地、公平公正地为他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通过现在的工作实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们根据他七、八年级的教学情况,以及在分析他个人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大胆地让他上毕业班,结果教学效果还分外好。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个学校没人给你“贴标签”,只有团队中不断给你鼓劲的同事,经常与你“聊天”甚至是“开玩笑”的学校领导。“在这里工作,我有很大的压力,但我却很自信,努力之后,总能感觉到自己在不断进步。”
感悟: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常常抱怨教师积极性不高,业务水平一般,专业发展的愿望不强,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其实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审时度势,因势而变,而不是过分的苛责于人。
二、取势
“求势”的根本出发点是“取势”, 只有充分把握、利用势态的发展变化,才能实现管理者的目标。
(一)因势利导,帮扶培养
案例:关爱、尊重、维护、培养
在我校初中部,工作5年以内的青年教师达50﹪。这些教师大部分都担任了班主任工作。有一次,某班有一位同学因屡次违犯学校纪律,年轻的班主任狠狠批评了他,结果家长闹到学校,气愤地要找班主任算账。我们不是立即批评指责班主任的工作方式不当,而是在了解情况后,与家长一起沟通交心,指出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班主任批评你的孩子是关心他,是为了他能够健康成长,出发点是正确的,动机是好的,可能由于经验不足,方法还有待改进。你责难班主任无疑在告诉孩子他是对的,你是在滋长孩子的坏习惯。这样宠爱孩子,将来会害了孩子。家长也感到有些愧疚,最终向班主任致歉。在家长的道歉声中,年轻的班主任感受到了学校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尊重和爱护,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迸发工作的热情。此时,学校又趁热打铁,利用师徒结对、班主任例会教给他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了其班主任工作能力。 感悟:
每位班主任都有一个学习、锻炼、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难免出差错,难免有不尽如意的地方,难免出现与学校要求有差距的时候,作为校领导,不能一味批评,而应尊重他们,爱护他们,利用活生生的案例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想出对策,树立信心。
(二)逆势思考,另辟蹊径
案例:“请孩子回家去”与“请家长进校来”
老师最头痛的就是面对问题学生。如今的家长一味溺爱孩子,导致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更让老师揪心的是家长并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不光不支持反而对老师的某些做法一味抵制。有一个孩子特调皮,严重缺乏自控能力,上课时经常莫名其妙地大叫大嚷,在教室中乱窜,不停骚扰周边的孩子,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甚至与老师大打出手,哭闹不息。下课时常与同学发生矛盾,还常常躲在学校的某个角落中不上课,害得老师满校园找他。孩子们躲着他,老师们更是整日提心吊胆,时时担心他闯祸。与家长沟通无数次,却不被家长理解,始终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致使这个孩子的表现越来越糟。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曾想让家长带回家教育,教育好了再来上学,但家长坚决不肯耽误孩子的学习,坚决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此难以应付的家长与孩子,着实让我们痛苦。其实这样的孩子不止一个,有好几个,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办法总比困难多,这是我们的信念。既然家长不肯带孩子回家教育,那么我们就把家长请到学校来,不是简单的沟通,而是让家长陪同自己的孩子经历一天的学习生活,让他自己看孩子在校表现。从进校开始,家长坐在教室中,与孩子一起上课,一起下课,一起做操,一起吃饭……只半天时间,家长就忍无可忍,不停地教训自己的孩子,甚至出手就揍。此时他才深刻了解老师的艰辛,感觉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当家长焦急地找老师沟通时,我们的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转变。家长再不护短,而是积极与老师探讨教育的方法,双管齐下,共同承担起教育与转变孩子的重任。一个学期后,这个孩子渐渐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故意捣乱的情况明显减少。看着孩子不断进步,老师与家长都特别欣喜。
请家长陪同学生共同经历一天的学习生活,这种方式拓宽了我们的教育管理之路,也为我们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感悟:
庄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让家长正视自己孩子的问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与其埋怨家长教子无方,不如想方设法请家长参与教育。若我们面对困难时,能另辟蹊径,巧妙破解,那学生就成了拓展学校管理方法的灵感源泉。
三、酿势
在识之于势,取之于势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学会以势酿势,这样才能“用力至微,而成功甚博也”。
(一)顺势造势,民主决策
案例:让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迎刃而解
2009年《丹徒实验学校在岗教职工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方案》的通过给我校教职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关系到每个教师的切身利益,此时人人都有想法,人人都有建议。每个教师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都认为自己的想法、建议是合理的,是应该的。面对那些无法实施的、显然是不合理的建议,我们如果直接加以批评只会造成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对立,不如让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迎刃而解。接受提案后,在教代会筹备期间,工会就将征求意见稿发放到全体教职工手中,让教职工展开讨论、充分发表意见。各代表团代表整理团里教师意见,填写“教代会代表意见反馈表”。与此同时,做到拓宽渠道,广纳众言,设立校长邮箱,向全体教职工公布;领导班子成员主动与教职工交流与沟通,充分听取其意见。一轮下来,广大教职工对征求意见稿提出了诸多疑问,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们将反馈意见进行了仔细分析、汇总,召开了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就征求意见二稿展开了讨论。代表们在讨论中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问,对部分不合理建议进行了剖析。二稿发放,各代表深入教师群体,耐心答疑,同时倾听广大教职工的心声,再次收集反馈意见。接着是三稿、四稿。本次绩效方案的出台,我们三次会议,四易其稿,最后,在所有教职工确认的情况下,以无记名投票表决方式顺利通过了教代会的决议。
感悟:
无论何时,我们都必须肯定教师争取自己合法权益的想法是合理的,我们应顺应民意,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提供民主决策的平台,让教师在互相讨论、评议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懂得以集体利益为前提的个人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二)以势酿势,诱发动因
案例:我们是优秀教研组
又是一个学期末,又到教研组考核时,教务处带领所有的教研组长开始了教研组考核工作。教研组长们在进行着自查和互查,翻看他们的考核表,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教研组自评分都为满分,互评分也没有多少差距。这样的考核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失去了考核本身的意义,想要加以批评又怕挫伤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我校教研组长述职制的出台让教研组的考核真正落到了实处。既然每个教研组长都认为自己的教研组是优秀的,那就让每个组长上台讲讲自己工作的优秀。我们要求每个教研组长在学期末进行述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一学期的工作与成果在全校教师会上进行公开展示。学校则组织全体教师对其工作进行全面考评,填写测评表。为了能让自己的述职精彩纷呈,组长们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活动,并努力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得最好成绩。只有这样,述职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气。面对全体教师,面对自己的组员,每一位组长的发言来不得半点虚构,他们的所述都是他们实实在在的工作。
结合教研组长述职制,我们还出台了《教研组长月工作跟踪考核制》,要求教研组长将学期计划细化成月工作计划,并对其实施情况不断进行跟踪考核。这两种考核制,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还引进“戒勉谈话制”,及时向教研组长反馈情况,“知不足,明方向”,帮助教研组长不断提升自己。
感悟:
我们允许每一位教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我们更鼓励每一位教师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对于教师的这种“自诩”,我们应给予信任、赞美和期待,它将变成一种巨大的能量,使教师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调动起全部的工作潜能,最终达到学校期望的目标。
总之,“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有势则事半功倍,无势则事倍功半,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