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瓜傻式教学、自主探索式教学、合作学习式教学、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等五个方面论述职业学校模具课程教学中的优选与创新。
关键词: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诊断性;形成性
一、教学模式的优选与创新
1.瓜傻式教学
这是一种将模具课程中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模具制造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模具教学演绎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解“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高效的集成环境来表述,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展示二维和三维模具结构图介绍模板功用,同时采用模具动画素材、生产视频教学并结合具体案例、模具结构拆装实训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双分型面模具的基本结构、动作原理和结构功能,学会单分型面模具结构与双分型面模具结构的分析与比较,并能够根据壳类塑件几何形状和材料正确选用模具结构类型。
2.自主探索式教学
自主探索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在具体的模具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合作學习式教学
合作学习式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和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例如:在讲解“冲模制作”章节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出任务,根据制件图纸设计冲模并制作一副冲模。要求:模具结构合理,模具选材合理具有经济性,各零件加工容易,模具冲出的制件尺寸合格。其次是将全班学生按五人一组,分成几个组。分组时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得各个组在理论知识和动手技能均衡。各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各组分工收集有关的信息。制件图纸、制件的生产数量、学校现有冲压设备的型号、学校实训车间现有的用于模具制作钢材的品种规格、现有的模具加工设备以及各种资料、工具书、计算器等。再之是各组根据项目任务和收集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各组员的创造力,拟出几套设计、加工方案。接着在小组内经过讨论确定一个小组最佳方案。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人,采用卡片、图片、表格等方式阐述小组所制定的设计加工方案和计划,重点阐述模具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材料制造,加工工艺等。各组可互相就对方的计划方案提出质疑,分析,比较。最后各小组确定最终方案,列出计划及实施时间表。最后是各小组根据计划分工合作,按照图纸设计、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试生产的顺序分步实施计划,对于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先由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分析、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由老师组织全班各组将此问题有作为一个小的项目任务,经过讨论、分析得到最终解决方案并完成计划。
二、教学评价的优选与创新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模具课程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主要是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和适当安置学生。例如:在“成型工艺编制”、“塑料模设计”、“塑料模装配及安装调试”等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环节各小组项目成绩占30%、小组内成员答辩表现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30%,以及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占10%的比例,即3∶3∶3∶1的比例,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综合学习效果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仅避免了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新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模具课程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首先是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期次是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最后是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高分子成型测绘”和“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首先是先学过程。包括规定了自学时间,学生能严守自学纪律;合作学习时组长的职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秩序井然;每个小组都能严格按照三类任务的合作流程操作,每个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其次是后教过程。包括小组内部互帮互教的氛围浓烈,能在小组内部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邻近的小组之间能相互帮教,相互探讨;课堂上能有机收集各小组的问题,发动全体同学帮助解决。最后是当堂训练过程。包括:学生之间能相互出题相互练重要知识点、难点讲解之后能及时练;训练形式多样,采用了口述、背诵、默写、实验、集中练、分散练等其中的形式;训练效果反馈及时,错误的地方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强化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小萍.团队组织在高职模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6.
[2]郑玉忠.浅析中职学校模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
关键词: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诊断性;形成性
一、教学模式的优选与创新
1.瓜傻式教学
这是一种将模具课程中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模具制造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模具教学演绎变得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解“双分型面注射模结构”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文本、图像、动画等多媒体高效的集成环境来表述,运用PPT多媒体课件,展示二维和三维模具结构图介绍模板功用,同时采用模具动画素材、生产视频教学并结合具体案例、模具结构拆装实训的实践内容,使学生充分了解双分型面模具的基本结构、动作原理和结构功能,学会单分型面模具结构与双分型面模具结构的分析与比较,并能够根据壳类塑件几何形状和材料正确选用模具结构类型。
2.自主探索式教学
自主探索式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在具体的模具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3.合作學习式教学
合作学习式是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和系统的学习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例如:在讲解“冲模制作”章节时,教师可以首先给出任务,根据制件图纸设计冲模并制作一副冲模。要求:模具结构合理,模具选材合理具有经济性,各零件加工容易,模具冲出的制件尺寸合格。其次是将全班学生按五人一组,分成几个组。分组时注意各个学生的特点,尽量做得各个组在理论知识和动手技能均衡。各组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分工协作。各组分工收集有关的信息。制件图纸、制件的生产数量、学校现有冲压设备的型号、学校实训车间现有的用于模具制作钢材的品种规格、现有的模具加工设备以及各种资料、工具书、计算器等。再之是各组根据项目任务和收集的信息资料,充分发挥各组员的创造力,拟出几套设计、加工方案。接着在小组内经过讨论确定一个小组最佳方案。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发言人,采用卡片、图片、表格等方式阐述小组所制定的设计加工方案和计划,重点阐述模具采用什么结构,用什么材料制造,加工工艺等。各组可互相就对方的计划方案提出质疑,分析,比较。最后各小组确定最终方案,列出计划及实施时间表。最后是各小组根据计划分工合作,按照图纸设计、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试模、试生产的顺序分步实施计划,对于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先由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在组内讨论、分析、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由老师组织全班各组将此问题有作为一个小的项目任务,经过讨论、分析得到最终解决方案并完成计划。
二、教学评价的优选与创新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模具课程教学活动开始前,对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做出鉴定,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教学计划顺利、有效实施而进行的测定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实施时间一般在课程、学期、学年开始或教学过程中需要的时候,主要是定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和适当安置学生。例如:在“成型工艺编制”、“塑料模设计”、“塑料模装配及安装调试”等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按照教学环节各小组项目成绩占30%、小组内成员答辩表现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30%,以及平时作业和出勤情况占10%的比例,即3∶3∶3∶1的比例,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综合学习效果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式不仅避免了出现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且可以鼓励学生深入课程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创新设计思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模具课程教学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而进行的确定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是改进、完善教学过程,首先是确定形成性学习单元的目标和内容,分析其包含要点和各要点的层次关系。期次是实施形成性测试。测试包括所测单元的所有重点,测试进行后教师要及时分析结果,和学生一起改进、巩固教学。最后是实施平行性测试。其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确保掌握并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高分子成型测绘”和“模具材料的选用与热处理”章节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评价。首先是先学过程。包括规定了自学时间,学生能严守自学纪律;合作学习时组长的职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秩序井然;每个小组都能严格按照三类任务的合作流程操作,每个同学都能自觉遵守。其次是后教过程。包括小组内部互帮互教的氛围浓烈,能在小组内部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邻近的小组之间能相互帮教,相互探讨;课堂上能有机收集各小组的问题,发动全体同学帮助解决。最后是当堂训练过程。包括:学生之间能相互出题相互练重要知识点、难点讲解之后能及时练;训练形式多样,采用了口述、背诵、默写、实验、集中练、分散练等其中的形式;训练效果反馈及时,错误的地方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强化等等。
参考文献
[1]王小萍.团队组织在高职模具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装备制造技术,2016.
[2]郑玉忠.浅析中职学校模具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