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中华第一城”确证五千年文明史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可称为“中华第一城”。其宫城-内城-外郭的三重结构,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其占地规模领先后世1500年,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我国世界遗址总数达到55处,位居世界第一。
  玉器:工艺已达中国史前文化最高峰
  1936年,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于杭州市余杭区境内,距今有5300至4300年的历史,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考古学家确认,良渚文化是直接继承太湖流域的马家浜-崧泽文化与浙东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晚期文化发展而成的长江下游土著文化,它的分布范围不限于“良渚”一隅,而是包括錢塘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与舟山群岛,其影响最远甚至达到长江北岸的海安与淮河以北的新沂。其中,长江三角洲(西起常州,东到上海)则是这一文化的核心地区。
  良渚在汉时称为“兰陵”,晋时改叫“梁诸”,到了南宋年间出书的《临安志》里又出现了“梁渚”的称谓。如今这个“良渚”的地名,按照民国年间《杭县志稿》的说法,也是源自宋代:“宋有良渚里”,相传当地旧时多“渚”,后垦为良田,故有此名,意为美丽的小洲。另外也有说法认为,“良渚”是以邻近的良山、渚山得名。各种说法,尚无定论。
  在遗址内发现了多座大型墓葬和祭坛,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如长期被视作“周汉之器”的琮、璧等。其玉器制作水平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之高峰,玉琮几乎成了良渚文化的标志。玉琮的形制有两种:一种是内外皆圆的圆筒形;另一种是外方内圆的方柱形,都有“饕餮纹”或“兽面纹”等纹饰。其中,“玉琮之王”上雕刻线条纤细如发丝,最精绝一处竟然在一毫米的宽度内刻出了四五条线来,制作技术如此高超,称得上是鬼斧神工。
  古城:标志中国迈进文明时期
  2007年,总面积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重现人间。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在实地考察之后明确指出,这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时代中国最大的城址,可称为“中华第一城”。
   此后,考古工作人员又相继发现了面积6.3平方公里的外郭城,并证实良渚古城是宫城-内城-外郭的三重结构。这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其占地规模领先后世1500年,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
  部分地段地表上还残余4米高的城墙,底宽40至60米,比西安现存的明代古城墙还宽三倍左右。而且砌法考究,墙体主要用黄土夯筑,底部铺垫石块为基础,地基以下再铺一层20厘米左右的胶泥(一种粘性极好的黄土)。
  城内核心区域——莫角山遗址曾是大规模建筑群,据推测可能是王的宫城和贵族的府邸,不远处就是反山遗址——贵族墓葬区。外围水网密布,连接着不同层次的聚落和千顷农田,墓葬、祭坛等散布其中。这些聚落、祭坛与古城一起形成了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城乡结构。
  像莫角山建筑群(土方量接近金字塔)这种大型的人工工程的实施,很显然是需要一定的社会复杂度和召集组织能力,这一切就建立在社会等级差异出现的基础上。简单来说,社会上出现了领导与被领导的不同阶层,“王”来领导和指挥“平民”,这是当时“国家”或是“政府”权利集中点存在的证明。
  如果说大量出土文物以及莫角山建筑群的发现代表了中华文明的曙光,相当于即将向文明迈进,不过还停留在临界点上,那么发现良渚古城遗址后,就可以认为它已经迈进了文明的时代。
  水利: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早1000多年
  天目山系是浙江省的暴雨中心之一,雨水充沛,夏季极易形成山洪,对地处下游平原的良渚遗址形成直接威胁。
  2009至2015年,考古工作者发现,为了预防山洪灾害,良渚先民在建设古城之初就统一规划了城外的水利系统,整个系统由山口高坝、山麓低坝和平原矮坝三部分共11条堤坝组成的,分工进行了分水与蓄水等抗洪措施。
  据考古研究推测,该水利系统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多方面功能,与良渚古城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通过该水利系统,夏季山洪暴发时,山口高坝所在山谷陡峻,将水蓄积起来,不至于对低洼处形成冲击;冬季干旱时可能断流,不具备行船条件,通过蓄水形成的库容,则可以形成连接多个山谷的水上交通运输网,方便运输。
  这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早1000多年,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拦洪水坝系统。
  消失:毁灭于上古时期的洪水
  遗憾的是,大约在4300年前,良渚文化突然消亡。上古环境科学研究表明,这是一次天灾。大约同一时期发生了一次全球降温事件,导致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了连年大洪水。长江三角洲变成了一片汪洋,大雨进一步引起海侵,人们只能向高处躲避或是逃奔外地,良渚文化的种种设施,顷刻便被摧毁,而良渚先民的农耕之地,更是常年淹没,再也无法以农为生了。位于余杭盆地的良渚古城从此销声匿迹。直到战国时期,这一地区才开始重新出现人类生活痕迹。
  与长江三角洲的良渚文化一样被这场大洪水摧毁的,还有山东的大汶口文化与湖北的屈家岭文化。为了躲避洪水,这些地区的部族可能开始向北方的陕西、山西、河南一带迁移。与此同时,长城以北的红山文化区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环境的恶化或许也促使了这一地区的部族向南迁移。陕西、山西、河南一带海拔较高,受大洪水影响较小,且属于旱地农业区,当地的农作物耐寒,相比之下更适合人类生存,于是四方部族与此地原住民融合在一起。在四方的新石器文化相继凋零之后,中华文明终于在中原地区进入了王朝时代。
  但是,在此之前,“良渚文化”才是“满天星斗”中最为耀眼的那一颗星。
其他文献
第一次涟水战役后,张灵甫故意造谣说:“这次涟水战役,共产党军队之所以打得顽强,因为有六百名日本战俘替他们守城。”以致该师一七二团二营营长胡力奋被俘后,还向解放军提出要看看日本人,可见对于欺骗宣传中毒之深。  1947年5月16日孟良崮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七十四师3万余人,中将师长张灵甫被击毙。  战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等领导,指示华野政治部联络部抽调20多名得力干部,向
期刊
不只是打仗的顶尖高手,还有几样拿手的“绝活”。罕见的游泳高手,还教会了不少高徒;能倒骑马背,还照样办事;超一流的开车技术,常常抢着和司机开车……甚至还有高超的演讲才气。原来你是这样的粟裕。  粟裕不只是打仗的顶尖高手,他还有几样拿手的“绝活”。对骑马、开车、游泳、划船乃至修理收音机等小兵的“活儿”都很有兴趣,而且样样精通。  游泳高手、倒骑马背  粟裕游泳是罕见的高手,能在水中自由来去。南方三年游
期刊
孔某酒后让代驾开车送其回家,因代驾着急回家,孔某就让他在其家附近下车,孔某继续开车回家。但酒驾的孔某被陈某、卢某盯上,二人驾车故意制造了剐蹭事件,并利用他酒驾不敢报警的心理,要求孔某支付8000元的修车费。孔某酒醒后报案。法院终审判决,认定陈某、卢某二人犯敲诈勒索罪,均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
期刊
“狗咬狗,咬死狗,人打狗,被刑拘。”6月24日早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保利上城小区内,一条未拴绳子的贵宾犬突然冲向一只金毛犬,金毛犬将贵宾犬咬死。随后,贵宾犬的主人何某民先后用扳手、木棍等将金毛犬“殴打致死”。金毛犬主人的父母也在此过程中受伤住院。  6月29日凌晨,顺德公安发布通报:经初步调查,何某民交代因自家贵宾犬被同小区的金毛犬咬死,而动手将金毛犬打死的事实。  目前,何某民已被依法刑
期刊
如果毛泽东不改变态度,坚持要审蒋、罢蒋,可以预料,在西安的周恩来有足够的能力说服张学良,最终置蒋介石于死地。对于这一点,蒋介石心里是很清楚的,兵谏之后,他对周恩来另眼相待,足以显示出其间的意味。  西安事变,用外国史学家的话讲,“影响了一个大国的整个历史走向”,属于中国命运接续存亡的一个转折点,涉及中华民族诸多阶层何去何从的前途和命运。正如毛泽东1937年所说的那样,没有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中国
期刊
6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引用一些诗词典故。它们不仅彰显了大国领导人执古御今、持经达变的大视野、大气魄、大胸怀,也折射出习近平对于治国理政的深邃思考和宏大韬略,以及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明和智慧。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原句: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契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诉求。中国人讲:“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谁都无法阻挡
期刊
在访问彭清云将军时,他一个一个地数了断臂将军们的名字:有彭绍辉、贺炳炎、余秋里、晏福生……他说:“授将军军衔的至少有十位。我军第一位独臂将军是彭绍辉上将。当时三次手术都反复感染,没能治愈弹伤,只好截肢保住性命。这年他27岁。”  “我要是退下来,就意味着失败!我就忍着,死拼”  那是在抗日烽火中。1938年10月,彭清云所在的八路军三五九旅得到消息,日军一名高级将领,将由张家口经广灵到灵丘前线督战
期刊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60岁,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熬”到了退休的年龄,审视自己的人生时,总会对曾经的岁月多一些总结和感慨,却往往忽视了去好好规划未来几十年的生活。年轻时憧憬过的很多梦想,开始慢慢冷却;曾经引以为豪的坚持,也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还总爱抱怨有些事情来不及做了。年龄,真的是横在梦想路上的一道坎吗?  不!答案是很肯定的。  美国西雅图一名叫威廉姆森的高龄老人,列了一个梦想清单,想在有生之
期刊
在中国史学史上,有两个姓司马的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是写了《史记》的司马迁,另一个因为儿时砸缸的机智举动被人熟知,他就是编写了《资治通鉴》的司马光。这两部著作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双峰。  《资治通鉴》有多神  說起《资治通鉴》,可能有99%的人知道,但若问起《资治通鉴》的内容,也许只有1%的人知道。这部千古巨著,共294卷,洋洋洒洒300余万字。  司马光带领刘恕、刘攽、范祖等人,历时19年才完成。
期刊
“保” : 保持大脑的活力 大脑用进废退,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   “活”: 活动手指 俗话说心灵手巧,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  “参”: 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 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促进疲劳消除,体质增强。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