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高中教育阶段中一门同时兼顾人文素养培养、学科素养培养功效的学科,历史的定位与价值十分特殊。高中历史教育在新课标的推进中,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实践中必须将学生人文素养、文化素养、历史素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学生除了要掌握与熟知历史知识以外,同时也要明确历史事件的内涵和历史事件的价值,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与历史义务。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应围绕学生的整体特色、需求、成长方向合理调整教学形式,确保学生能够更健康、茁壮地全面发展。
关键词素养培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53-01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阶段强调学生三观意识培养,此时的学生已经渐渐靠拢社会,即将走进社会迎接新的生活。所以高中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历史教育能够以此为基础,以史为鉴。高中历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深度挖掘材料落实人文教育
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认真地讲解教科书内容以外,同时也要做好对教科书内容资料的适度延伸,用旁征博引的方式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热情、学习兴趣,震撼并滋润学生心灵。
如学习“抗日战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抗日战争背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先辈会爆发出这种力量,先辈怀着怎样的心情喊出“誓死力争祖国山河”的口号。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白与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地道战》这部讲解抗日战争的电影。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见证历史,学习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的意识、爱国的态度。学生将会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仰。历史教材中有着很多这类的内容,教师可以酌情考虑与使用这些知识点、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文价值、人文理念、人文作用。通过拓展课外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身成长信念,将复兴中华民族作为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目标与方向。
二、以史为鉴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很多历史书中的内容、知识点往往都会包含许多关于地方历史的内容,这些地方历史资料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往往更适合拉近学生和书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于挖掘和考虑历史书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有目的的选择、渗透中切换教学内容,保障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最大化体现和启发。
如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点和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讲解书本当中的历史资料、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将全国各地的抗日故事、纪念馆与纪录片展现给学生。这些资料、影像往往能够更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抗日战争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意识与明白自己幸福的生活是在各位前辈、先烈不畏艱难、不畏困阻,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下换来的,对此学生自己所能做到的就是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更好地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该过程有助于让学生居安思危。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比如近些年很多抵制日货、反日活动、现象十分频繁,甚至有些民众在看到有人看日剧、听日本歌曲的时候嘲笑对方不爱国。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这种态度与行为实际上是文化的不自信,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日剧、听日本歌曲是因为我国强大了,对方开始服务我们了。随后教师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我国是如何强大的,我们要如何理性爱国。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日本的侵华事实,但要记住要理性爱国,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利益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十分正常。我们所要熟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发展祖国。如果一味地夹带仇恨情绪、敌对情绪,显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绝不能盲目地爱国,要形成正确历史观、三观信仰,这样祖国才能够继续繁荣昌盛。
三、积极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建立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有必要做好引导、做好组织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触历史魅力,领悟先辈优秀品质、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滋润和涵养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国民。
四、结语
历史是人类对于文明的记录,历史实际上也是人类自己的产物,历史能够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帮助人们积累学识,改变错误。高中历史教育不仅有着历史学科本身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有着人文信仰、三观思想的引导价值。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行为、人文、历史、道德等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主动带领学生学习与品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反馈的思想、品质和态度。教师要将这一行为、素养看作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与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人文思想、人文观念,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帮助突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谢品雷.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例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88-90.
[2]罗虹.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28-29.
关键词素养培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7-0053-01
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该阶段强调学生三观意识培养,此时的学生已经渐渐靠拢社会,即将走进社会迎接新的生活。所以高中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素养以及学科素养的培养。历史教育能够以此为基础,以史为鉴。高中历史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一、深度挖掘材料落实人文教育
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认真地讲解教科书内容以外,同时也要做好对教科书内容资料的适度延伸,用旁征博引的方式调动学生历史知识学习热情、学习兴趣,震撼并滋润学生心灵。
如学习“抗日战争”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介绍抗日战争背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先辈会爆发出这种力量,先辈怀着怎样的心情喊出“誓死力争祖国山河”的口号。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明白与形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如果条件允许,教师甚至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地道战》这部讲解抗日战争的电影。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见证历史,学习知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爱国的意识、爱国的态度。学生将会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仰。历史教材中有着很多这类的内容,教师可以酌情考虑与使用这些知识点、概念,帮助学生认识到人文价值、人文理念、人文作用。通过拓展课外知识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身成长信念,将复兴中华民族作为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目标与方向。
二、以史为鉴提升学生人文素质水平
很多历史书中的内容、知识点往往都会包含许多关于地方历史的内容,这些地方历史资料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往往更适合拉近学生和书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人文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着重于挖掘和考虑历史书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有目的的选择、渗透中切换教学内容,保障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最大化体现和启发。
如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知识点和内容的时候,教师不仅要讲解书本当中的历史资料、历史事件,同时也可以将全国各地的抗日故事、纪念馆与纪录片展现给学生。这些资料、影像往往能够更轻松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意识到抗日战争和自己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意识与明白自己幸福的生活是在各位前辈、先烈不畏艱难、不畏困阻,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下换来的,对此学生自己所能做到的就是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更好地建设祖国,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该过程有助于让学生居安思危。当然教师也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比如近些年很多抵制日货、反日活动、现象十分频繁,甚至有些民众在看到有人看日剧、听日本歌曲的时候嘲笑对方不爱国。教师要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白,这种态度与行为实际上是文化的不自信,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日剧、听日本歌曲是因为我国强大了,对方开始服务我们了。随后教师要让学生自行思考,我国是如何强大的,我们要如何理性爱国。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日本的侵华事实,但要记住要理性爱国,国与国之间更多的是利益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十分正常。我们所要熟记的是落后就要挨打,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就需要不断地努力,发展祖国。如果一味地夹带仇恨情绪、敌对情绪,显然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绝不能盲目地爱国,要形成正确历史观、三观信仰,这样祖国才能够继续繁荣昌盛。
三、积极开展活动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背景建立更为深刻的印象,教师有必要做好引导、做好组织活动,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亲身经历、亲身感触历史魅力,领悟先辈优秀品质、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滋润和涵养自己,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国民。
四、结语
历史是人类对于文明的记录,历史实际上也是人类自己的产物,历史能够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帮助人们积累学识,改变错误。高中历史教育不仅有着历史学科本身的教育作用,同时也有着人文信仰、三观思想的引导价值。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必须将学生的行为、人文、历史、道德等素养作为培养目标。主动带领学生学习与品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中反馈的思想、品质和态度。教师要将这一行为、素养看作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与目标,全方位提升学生人文思想、人文观念,这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帮助突出、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谢品雷.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校本教材开发例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04):88-90.
[2]罗虹.基于实践的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