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于1931、1932年先后两次,不畏艰险对海南岛黎族作田野调查,并写出了研究黎族的人类学名著《海南岛民族志》,在其书中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黎族织锦的情有独钟!所到之处,“狂”买黎族妇女的服装;对于服装艺术的描绘,笔触特别细腻动人。他称赞黎族“妇女服装在海南岛土著居民中,最有艺术性和最美丽的纺织与刺绣,技术特别发达。”他从研究人类学的角度,十分重视黎族妇女服饰中的创造艺术,认为黎锦是黎族写在服饰上无言的历史。
1932年史图博前往白沙峒考察时,对白沙峒黎(润方言)妇女的服装称赞不已,称赞“其美丽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他不断用“惊叹”一词来表达他见到美丽黎锦的观感,并用浓墨重彩尽力书写。
他指出,白沙峒黎裙子分上、中、下三幅的艺术结构。缝裙子的布是黎人自己用简单的织布机织的,她们织得非常的巧妙精缀,而且是多种多样的,具有颜色鲜艳的花纹,裙子的三幅布都各有不同的特色。
而最令人惊叹的是最下边的一幅裙子,色彩丰富多样、艺术上变化多端而且又深具多样化:“裙子最下边的一幅,色彩特别美丽,大花纹的布是特别是采的,喜欢用黑、白(银灰色)、红,有些地方有用黄的,青绿色用的最少,构成小花纹的那一样布的基调大抵是湿红色,其间还用黑色、银灰色,也有与红色并排用黄色作为基调,并以黑色和白色作为点缀,以黄色、灰色所组成的裙子也能见到,但极少。色彩的丰富多样如同花纹变化多端一样,是令人惊叹的。”
白沙峒黎族妇女宽衣的裁法实用又具艺术特点。“宽衣虽然不复杂,仍和裙子一样是实用而美观的。宽衣的布料是深蓝色的汉族棉织品,裁法十分独特,与汉式衣服完全不同。
宽衣的刺绣花纹也和裙子上织成的花纹一样,样式很多,在花纹的创造与色彩的调合方面,想象力是丰富的,其美丽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刺绣是用有光泽的丝线与未经漂白的棉纱线交替绣的,可惜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刺绣的装饰法亦与裙子的织法一样,其样式之多,是难于用语言来表达的。一般是把自然物的花纹与几何形花纹配合而成,对刺绣的花纹,究竟是把什么东西图案化了的呢?她们只能说出作为基础对象的种类而已;遗憾的是,当问她们那东西是什么时,回答一般是不清楚的,袖口的花纹如果不是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大概都是树木图案,在中间那块布的边上多数是树木、昆虫、鸟、人物和花纹,而两边的侧布却多数是鸟的花纹。
“双面绣”的技艺,是白沙峒独特的刺绣工艺,花纹色鲜艳绚丽,图案精美,表现了白沙峒黎族妇女的智慧。
“黎族虽是非常保守,但却把各个花纹的含义,都再三说明。例如,说明了在宽衣边的花纹理表示神像的轿,其它花纹表示荔枝花,以及蛙、蜥蜴、蝴蝶和不能明确具定的各种样的花卉,稻花以及表示云的东西等等。”史图博在考察白沙峒是的访问所获得的说明,肯定了她们在制作纺织物的过程中,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了然于心,可意会而无法言传,是一种原始式的原创艺术。
史氏对白沙峒(润方言)黎锦的考察,在惊叹之余又独具匠心,描述得十分详细,与笔者目前所能见到的相差无几。
美孚妇女服装以长花桶为特色,一般花桶繁杂多样,从色彩上可分为三节,上节为灰白色,由简单些线纹和几何纹组成。中间一节是主要刺绣地方,色彩多样,有华丽感。下面一节花纹图式比上节多些,但仍显布帛原色,即灰白色。
美孚方言的织锦注重均衡对称之美,如骑鹿纹、人纹、鱼纹、器物纹均以对称手法绣出。文字纹则用汉字,几何纹则互相勾连,对称简朴。织绣图案以点线构图,黑白对比,繁而不乱。彩色图案一般夹在中间一层,缬染和织绣有机结合,色彩斑斓,对比强烈,具有美孚效果。
史图博把歧黎分为三种,即生铁黎、红毛峒黎,布配黎,这三种都属于岐方言区的黎族,但其分布地域较广,风俗习俗也有异同。
生铁黎
生铁黎所处区域范围较大,其服饰应是岐黎的代表,在这三种岐黎的服装特点上,它具有普遍性。
关于岐黎妇女的服装,史图博也作了细微的描写:“裙子(Iin)是由染成深蓝色的野生麻粗布裁成。它是由三幅布条构成,比白沙峒黎的长些而比美孚黎的短些,大约到脚膝边,长48-58厘米左右。最上面的那一幅下端织有四条简单的白色或蓝色细条纹,下面那一幅也只有条纹,但条纹比上面的稍多,窄条纹是白色、红色或褐色的(2-10毫米),而宽条纹(20毫米左右)是以多彩的锦线刺绣的,宽条纹的主要颜色为红色或褐色,而有更窄更多的白色、黄色、蓝色或红色的横线。各条的间隔是0.5厘米至1厘米,中间那一幅布条的装饰最多,那是以很简单的各种颜色锦线全面刺绣着几何形图案,一般地说颜色较淡,比如是白、褐或浅蓝色等。
上衣服饰各地不同,不过大同小异,一般在衣背下半部才刺绣,袖口有10厘米袖口装饰,领口,对襟衣边由白布作花边,上衣下边及侧边也用白布条作花边。前部下段也有刺绣,成25厘米花边带。刺绣用有光泽棉线,喜用红色和白色的。衣背刺绣上还缝有0.5-1.5厘米直径园形有光泽小布片。花纹为人纹、鸟纹和作为族系标志的长柱花(人祖纹)。
刺绣图案用几何形图案,并反映出自然物象,袖口用蓝、黄、红线交叉线,宽只1厘米布边。由于对胸无扣,故常用贴身五角形胸挂(相当于汉族的“纹胸”)。制法剪去方布上角,即成五边形,横对角处缝上小环,扎上带子二套,一条用来挂在颈上,一条用来扎紧在背,使胸挂紧贴在身上。
一般花桶由三块布横向缝合成,桶头一块,下端有四条白色或蓝细纹带,中部一块是刺绣各种图案主体,下面一幅也是条纹为主,较多和较密,以白色条带或红色、褐色,宽约2-10毫米,宽条带可达20毫米,用多彩色锦线绣成,主色亦以红色或褐色。较狭色带以白、黄、蓝、红色为主,间成多彩的色线,各色线间距为0.5-1厘米。中间一块是刺绣图式的中心,各样几何图像集中在这一块布上,用各种色线全面地刺绣出来,有白、褐、浅蓝色等等。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绣上红、淡黄、白、深蓝等显眼色线,形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其中尤以五指山区水满峒花桶,特别花丽。 大岐黎妇女最有特点的装饰是她们的大头巾(在布不列叫Fe,在南大叫Pe),头巾的宽度20-25厘米,长度145-180厘米,是染成深蓝色的粗布。在纵侧另附有红花边。纵侧还有两条宽1厘米左右的条纹,是由红、黄和蓝色的线构成,头巾两端有非常显眼但是简单的几何图案,是以红棉纱织成的,图案的长度有18厘米左右。头巾的末端有15-20厘米长的粗流苏,其它在图案和扎着流苏的边之间有窄(0.5厘米)而粗的棉纱横条纹,颜色是褐色或玫瑰色。头巾是卷在头上,所以从前面看起来装饰是横向的,而长流苏卷在后面。
红毛峒黎
史图博写道:裙(Iia)较长一直遮到膝盖,同一般的海南岛黎族相同,由三条布构成。中间的一条是宽度仅有6厘米的细长布片,上面的一条比下面的一条长出数厘米,而同其它支系一样,这一条最为简单,是由木棉(Gossampins malabarica Merril)或野生麻的粗布作成。这条布是以印度蓝染成,上下成对而中间织上宽3毫米的变色(褐、红或黄)条纹。其它的布是用特殊的“依加特”(Ikatt)染色法染成,即在染色前织上涂蜡的经纱。因此,这块布有不规则的好像是融雪状的白团。中间那一条是粗糙的没有染色的布,刺绣着简单的几何图案,它主要是深蓝的布底在布边上描划着各种各样的正方形连锁图案而以细红色和蓝色条纹围绕着。图案是以各种颜色的棉线平绣出来的,除了深蓝色和红色之外正方形的中间喜欢使用深绿色或黄色。这一条的刺绣很像布配黎裙子的绣法。下面一条和最上面的一条同样是深蓝色的粗布,在它上面往往织上暗褐色的纵条纹而条纹有宽有窄。这些条纹好像白沙峒黎或元门峒黎裙子的装饰,描划着丰富多彩的图案。这些图案要比本来的岐裙子更多,但没有白沙峒黎的那么美,那是简单的几何图案,也是自然物图案化的占多数,配色很显眼。
同本来的岐妇女完全一样,红毛峒黎的妇女也挂着暗蓝色棉布的胸罩(dam-dse)。往往在胸罩上面缝有口袋,口袋是由各样的窄布条构成即中间有窄棉布条,两侧有两块不着色的“拉兹”布的方形布片。
这三块窄布片有几何图案的装饰,没有染色的布片花纹是织上去的,而汉族蓝棉布上的花纹是刺绣上去的。
布配黎
史图博认为布配黎是岐黎当中最古老的支系。
在亚旺(A-wan)村里,他买到了婚礼用的裙子之外也买到了宽衣(WO djuk)。这件宽衣是深蓝色的汉族棉织品,裁法和其它岐黎宽衣完全一样简单,但有圆形的开领,有同一种蓝色棉布做成的、宽1.5厘米左右的领,在领上缝着两条红线。
布配黎宽衣的特征是它的刺绣,那完全是岐黎特有的刺绣法;背部下面几乎全面绣满图案,相反,上面是仅在中间线条的两侧稍微绣 上一些。除了这种配置法以外,刺绣的技术,图案和着色,都同其它黎族有很大的差别。布配黎宽衣的背面装饰不是简单的蓝色棉线刺绣,而是背面的中间部分剪掉长40厘米,宽13厘米,在这空缺处补上特别的布,这条补布同作裙子而有很多装饰的白底粗布相同,同裙子一样,这一块布也织有蓝色图案而在布条中间由上到下织有宽8厘米左右的较简单的几何图案,它的两侧有红、蓝的白色的宽2.5厘米左右的简单的卐纹,在它中间织上去的图案上面,使用带微光的红黄两色线缝成菱形图案而很显眼。其它在这一块补布的边上也同样以微光的线完整地围着,而中间又有从上到下的发光的线条,分成左右完全平衡的两个部分。
杞黎的刺绣图案想象力强,色泽清新和谐,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生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美感。
史图博称为侾黎即哈方言,分布的地区最广。他认为这一支系来源东南亚及太平洋一带。由于侾(哈)黎分布地方广,各支系妇女服装所绣的花纹也有侧重,衣服的式样也有所差别。
潘阳妇女的裙子(Lien)是由同宽(18厘米左右)的3幅布条构成,裙子的周长是80-100厘米,布料是黑地上以不同的间隔织上茶红色的细条纹。在这一些纵向条纹中间织上很简单的茶红色或白色的星形图案,裙子的装饰就是这么少。保扣(Bau-Kau)地区的裙子也是由三幅布条构成。最上面的一条是宽10厘米左右的窄带子,其它两条的宽度约25厘米,布的底色是深蓝色或蓝黑色,仅仅在带子的部分有纵或横的黑色条纹是没有染色的野生麻布(暗黄色,茶红色)。我在保扣买到四条裙子当中,构成裙子主要部分的两幅布条的装饰各不相同,这种裙子织有许多细条纹,这些条纹不仅有茶红色,也有白色、黄色和青色,而各条纹的间隔是毫无规则的。其中的一条蓝色裙子里除了这些条纹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把经纱以“伊加特”(Ikatt)式染法染成乳白色。纵向的白条纹之间配有很疏的图案,这种图案好像是树形的几何图案,有时这种装饰图案是以小方形围着。有的是在两条细纹中间饰以小方形的简单几何图案,而宽的蓝条纹就没有任何装饰。有的装饰图案是织上去的而有的是绣上去的。同其它黎族比起来,刺绣和布料都是粗糙的,但彩色很优雅。他们很喜欢使用有光泽的捻线,比如红色,鲜黄色或青绿色等。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的有心人,史图博每经一地,随处搜集黎族织锦,视为宝物,在仔细研究之后,写出他的田野调查结果,为我们留下一笔真实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
1932年史图博前往白沙峒考察时,对白沙峒黎(润方言)妇女的服装称赞不已,称赞“其美丽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他不断用“惊叹”一词来表达他见到美丽黎锦的观感,并用浓墨重彩尽力书写。
他指出,白沙峒黎裙子分上、中、下三幅的艺术结构。缝裙子的布是黎人自己用简单的织布机织的,她们织得非常的巧妙精缀,而且是多种多样的,具有颜色鲜艳的花纹,裙子的三幅布都各有不同的特色。
而最令人惊叹的是最下边的一幅裙子,色彩丰富多样、艺术上变化多端而且又深具多样化:“裙子最下边的一幅,色彩特别美丽,大花纹的布是特别是采的,喜欢用黑、白(银灰色)、红,有些地方有用黄的,青绿色用的最少,构成小花纹的那一样布的基调大抵是湿红色,其间还用黑色、银灰色,也有与红色并排用黄色作为基调,并以黑色和白色作为点缀,以黄色、灰色所组成的裙子也能见到,但极少。色彩的丰富多样如同花纹变化多端一样,是令人惊叹的。”
白沙峒黎族妇女宽衣的裁法实用又具艺术特点。“宽衣虽然不复杂,仍和裙子一样是实用而美观的。宽衣的布料是深蓝色的汉族棉织品,裁法十分独特,与汉式衣服完全不同。
宽衣的刺绣花纹也和裙子上织成的花纹一样,样式很多,在花纹的创造与色彩的调合方面,想象力是丰富的,其美丽达到令人惊叹的程度,刺绣是用有光泽的丝线与未经漂白的棉纱线交替绣的,可惜已经渐渐失去了原来的色彩。刺绣的装饰法亦与裙子的织法一样,其样式之多,是难于用语言来表达的。一般是把自然物的花纹与几何形花纹配合而成,对刺绣的花纹,究竟是把什么东西图案化了的呢?她们只能说出作为基础对象的种类而已;遗憾的是,当问她们那东西是什么时,回答一般是不清楚的,袖口的花纹如果不是简单的几何纹装饰,大概都是树木图案,在中间那块布的边上多数是树木、昆虫、鸟、人物和花纹,而两边的侧布却多数是鸟的花纹。
“双面绣”的技艺,是白沙峒独特的刺绣工艺,花纹色鲜艳绚丽,图案精美,表现了白沙峒黎族妇女的智慧。
“黎族虽是非常保守,但却把各个花纹的含义,都再三说明。例如,说明了在宽衣边的花纹理表示神像的轿,其它花纹表示荔枝花,以及蛙、蜥蜴、蝴蝶和不能明确具定的各种样的花卉,稻花以及表示云的东西等等。”史图博在考察白沙峒是的访问所获得的说明,肯定了她们在制作纺织物的过程中,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对自然界的动植物了然于心,可意会而无法言传,是一种原始式的原创艺术。
史氏对白沙峒(润方言)黎锦的考察,在惊叹之余又独具匠心,描述得十分详细,与笔者目前所能见到的相差无几。
美孚妇女服装以长花桶为特色,一般花桶繁杂多样,从色彩上可分为三节,上节为灰白色,由简单些线纹和几何纹组成。中间一节是主要刺绣地方,色彩多样,有华丽感。下面一节花纹图式比上节多些,但仍显布帛原色,即灰白色。
美孚方言的织锦注重均衡对称之美,如骑鹿纹、人纹、鱼纹、器物纹均以对称手法绣出。文字纹则用汉字,几何纹则互相勾连,对称简朴。织绣图案以点线构图,黑白对比,繁而不乱。彩色图案一般夹在中间一层,缬染和织绣有机结合,色彩斑斓,对比强烈,具有美孚效果。
史图博把歧黎分为三种,即生铁黎、红毛峒黎,布配黎,这三种都属于岐方言区的黎族,但其分布地域较广,风俗习俗也有异同。
生铁黎
生铁黎所处区域范围较大,其服饰应是岐黎的代表,在这三种岐黎的服装特点上,它具有普遍性。
关于岐黎妇女的服装,史图博也作了细微的描写:“裙子(Iin)是由染成深蓝色的野生麻粗布裁成。它是由三幅布条构成,比白沙峒黎的长些而比美孚黎的短些,大约到脚膝边,长48-58厘米左右。最上面的那一幅下端织有四条简单的白色或蓝色细条纹,下面那一幅也只有条纹,但条纹比上面的稍多,窄条纹是白色、红色或褐色的(2-10毫米),而宽条纹(20毫米左右)是以多彩的锦线刺绣的,宽条纹的主要颜色为红色或褐色,而有更窄更多的白色、黄色、蓝色或红色的横线。各条的间隔是0.5厘米至1厘米,中间那一幅布条的装饰最多,那是以很简单的各种颜色锦线全面刺绣着几何形图案,一般地说颜色较淡,比如是白、褐或浅蓝色等。
上衣服饰各地不同,不过大同小异,一般在衣背下半部才刺绣,袖口有10厘米袖口装饰,领口,对襟衣边由白布作花边,上衣下边及侧边也用白布条作花边。前部下段也有刺绣,成25厘米花边带。刺绣用有光泽棉线,喜用红色和白色的。衣背刺绣上还缝有0.5-1.5厘米直径园形有光泽小布片。花纹为人纹、鸟纹和作为族系标志的长柱花(人祖纹)。
刺绣图案用几何形图案,并反映出自然物象,袖口用蓝、黄、红线交叉线,宽只1厘米布边。由于对胸无扣,故常用贴身五角形胸挂(相当于汉族的“纹胸”)。制法剪去方布上角,即成五边形,横对角处缝上小环,扎上带子二套,一条用来挂在颈上,一条用来扎紧在背,使胸挂紧贴在身上。
一般花桶由三块布横向缝合成,桶头一块,下端有四条白色或蓝细纹带,中部一块是刺绣各种图案主体,下面一幅也是条纹为主,较多和较密,以白色条带或红色、褐色,宽约2-10毫米,宽条带可达20毫米,用多彩色锦线绣成,主色亦以红色或褐色。较狭色带以白、黄、蓝、红色为主,间成多彩的色线,各色线间距为0.5-1厘米。中间一块是刺绣图式的中心,各样几何图像集中在这一块布上,用各种色线全面地刺绣出来,有白、褐、浅蓝色等等。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绣上红、淡黄、白、深蓝等显眼色线,形成美丽的图案花纹,其中尤以五指山区水满峒花桶,特别花丽。 大岐黎妇女最有特点的装饰是她们的大头巾(在布不列叫Fe,在南大叫Pe),头巾的宽度20-25厘米,长度145-180厘米,是染成深蓝色的粗布。在纵侧另附有红花边。纵侧还有两条宽1厘米左右的条纹,是由红、黄和蓝色的线构成,头巾两端有非常显眼但是简单的几何图案,是以红棉纱织成的,图案的长度有18厘米左右。头巾的末端有15-20厘米长的粗流苏,其它在图案和扎着流苏的边之间有窄(0.5厘米)而粗的棉纱横条纹,颜色是褐色或玫瑰色。头巾是卷在头上,所以从前面看起来装饰是横向的,而长流苏卷在后面。
红毛峒黎
史图博写道:裙(Iia)较长一直遮到膝盖,同一般的海南岛黎族相同,由三条布构成。中间的一条是宽度仅有6厘米的细长布片,上面的一条比下面的一条长出数厘米,而同其它支系一样,这一条最为简单,是由木棉(Gossampins malabarica Merril)或野生麻的粗布作成。这条布是以印度蓝染成,上下成对而中间织上宽3毫米的变色(褐、红或黄)条纹。其它的布是用特殊的“依加特”(Ikatt)染色法染成,即在染色前织上涂蜡的经纱。因此,这块布有不规则的好像是融雪状的白团。中间那一条是粗糙的没有染色的布,刺绣着简单的几何图案,它主要是深蓝的布底在布边上描划着各种各样的正方形连锁图案而以细红色和蓝色条纹围绕着。图案是以各种颜色的棉线平绣出来的,除了深蓝色和红色之外正方形的中间喜欢使用深绿色或黄色。这一条的刺绣很像布配黎裙子的绣法。下面一条和最上面的一条同样是深蓝色的粗布,在它上面往往织上暗褐色的纵条纹而条纹有宽有窄。这些条纹好像白沙峒黎或元门峒黎裙子的装饰,描划着丰富多彩的图案。这些图案要比本来的岐裙子更多,但没有白沙峒黎的那么美,那是简单的几何图案,也是自然物图案化的占多数,配色很显眼。
同本来的岐妇女完全一样,红毛峒黎的妇女也挂着暗蓝色棉布的胸罩(dam-dse)。往往在胸罩上面缝有口袋,口袋是由各样的窄布条构成即中间有窄棉布条,两侧有两块不着色的“拉兹”布的方形布片。
这三块窄布片有几何图案的装饰,没有染色的布片花纹是织上去的,而汉族蓝棉布上的花纹是刺绣上去的。
布配黎
史图博认为布配黎是岐黎当中最古老的支系。
在亚旺(A-wan)村里,他买到了婚礼用的裙子之外也买到了宽衣(WO djuk)。这件宽衣是深蓝色的汉族棉织品,裁法和其它岐黎宽衣完全一样简单,但有圆形的开领,有同一种蓝色棉布做成的、宽1.5厘米左右的领,在领上缝着两条红线。
布配黎宽衣的特征是它的刺绣,那完全是岐黎特有的刺绣法;背部下面几乎全面绣满图案,相反,上面是仅在中间线条的两侧稍微绣 上一些。除了这种配置法以外,刺绣的技术,图案和着色,都同其它黎族有很大的差别。布配黎宽衣的背面装饰不是简单的蓝色棉线刺绣,而是背面的中间部分剪掉长40厘米,宽13厘米,在这空缺处补上特别的布,这条补布同作裙子而有很多装饰的白底粗布相同,同裙子一样,这一块布也织有蓝色图案而在布条中间由上到下织有宽8厘米左右的较简单的几何图案,它的两侧有红、蓝的白色的宽2.5厘米左右的简单的卐纹,在它中间织上去的图案上面,使用带微光的红黄两色线缝成菱形图案而很显眼。其它在这一块补布的边上也同样以微光的线完整地围着,而中间又有从上到下的发光的线条,分成左右完全平衡的两个部分。
杞黎的刺绣图案想象力强,色泽清新和谐,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生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美感。
史图博称为侾黎即哈方言,分布的地区最广。他认为这一支系来源东南亚及太平洋一带。由于侾(哈)黎分布地方广,各支系妇女服装所绣的花纹也有侧重,衣服的式样也有所差别。
潘阳妇女的裙子(Lien)是由同宽(18厘米左右)的3幅布条构成,裙子的周长是80-100厘米,布料是黑地上以不同的间隔织上茶红色的细条纹。在这一些纵向条纹中间织上很简单的茶红色或白色的星形图案,裙子的装饰就是这么少。保扣(Bau-Kau)地区的裙子也是由三幅布条构成。最上面的一条是宽10厘米左右的窄带子,其它两条的宽度约25厘米,布的底色是深蓝色或蓝黑色,仅仅在带子的部分有纵或横的黑色条纹是没有染色的野生麻布(暗黄色,茶红色)。我在保扣买到四条裙子当中,构成裙子主要部分的两幅布条的装饰各不相同,这种裙子织有许多细条纹,这些条纹不仅有茶红色,也有白色、黄色和青色,而各条纹的间隔是毫无规则的。其中的一条蓝色裙子里除了这些条纹之外还有一部分是把经纱以“伊加特”(Ikatt)式染法染成乳白色。纵向的白条纹之间配有很疏的图案,这种图案好像是树形的几何图案,有时这种装饰图案是以小方形围着。有的是在两条细纹中间饰以小方形的简单几何图案,而宽的蓝条纹就没有任何装饰。有的装饰图案是织上去的而有的是绣上去的。同其它黎族比起来,刺绣和布料都是粗糙的,但彩色很优雅。他们很喜欢使用有光泽的捻线,比如红色,鲜黄色或青绿色等。
作为一个人类学家的有心人,史图博每经一地,随处搜集黎族织锦,视为宝物,在仔细研究之后,写出他的田野调查结果,为我们留下一笔真实而又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