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和激励互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来有效地沟通,使小组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原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2007年开始工作,一直担任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工作,后来调入现在的学校,在这所以城乡结合为主要特色的学校继续着自己的数学教学之路。回想从教的这几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寻找出适合学生、适合自己、适合学校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这几年,我一直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作为我教学转变的重要方式,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一、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这个学期,我们班共有56个学生,我们把他们分成了1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当小组长,还有两个学习中等的和一个学习较差的同学,每四个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小队,由学习最好的同学当学习带头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一个学期下来,效果相当的好,每个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开学初建立小组意识。
开学之初安排座位的时候就要确定好每个学习小组的人员,要优良中相结合,要在性格上互补,在有一定的友情,老师也要在确定好各个小组的情况下,在班上加强教育,让他们形成一个小集体,要荣辱与共,同进退,共命运。
2、课前分配好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圆的周长》时,就要求我们各个学习小组做好学习准备(绳子、尺子、圆形物体),来共同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中,各个小组都能分好工,准备好东西,合作完成测量、计算,并且讨论出结论。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3、课堂中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比如,我在进行《比赛场次》的教学时,就要求各学习小队,以每两人“握手”情境,各学习小队9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分好工,画图的、列表的、计数的等等,然后集中讨论,有什么数学规律。
4、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
二、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
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成学习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小组成员在共同努力完成目标的过程中互相依赖,互相帮助和激励互动。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通过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建立和维护相互信任来有效地沟通,使小组各成员之间有更多交流和自我调节的机会,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原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2007年开始工作,一直担任小学高段数学教学工作,后来调入现在的学校,在这所以城乡结合为主要特色的学校继续着自己的数学教学之路。回想从教的这几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只有不断的研究与探索,寻找出适合学生、适合自己、适合学校的教学方法,才能取得教学上的成功。这几年,我一直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把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应用作为我教学转变的重要方式,经过不断的摸索、实践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和心得。
一、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这个学期,我们班共有56个学生,我们把他们分成了1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来当小组长,还有两个学习中等的和一个学习较差的同学,每四个学习小组组成一个学习小队,由学习最好的同学当学习带头人,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要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一个学期下来,效果相当的好,每个学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下面我就谈谈我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
1、开学初建立小组意识。
开学之初安排座位的时候就要确定好每个学习小组的人员,要优良中相结合,要在性格上互补,在有一定的友情,老师也要在确定好各个小组的情况下,在班上加强教育,让他们形成一个小集体,要荣辱与共,同进退,共命运。
2、课前分配好学习任务。
在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小组的任务完成的怎么样,个人的学习成果怎么样)。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创设情境或提出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善于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学习的迁移。在本学期我在讲《圆的周长》时,就要求我们各个学习小组做好学习准备(绳子、尺子、圆形物体),来共同探索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课堂中,各个小组都能分好工,准备好东西,合作完成测量、计算,并且讨论出结论。可想而知,结果只能是学生不能尽兴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学任务也肯定不能完成。这就是老师在课前没有预先估计到的结果,因而,没有对学习任务进行合理分配。
3、课堂中合作探究。
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各组根据任务分工进入合作探究阶段,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期间教师要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比如,我在进行《比赛场次》的教学时,就要求各学习小队,以每两人“握手”情境,各学习小队9人一共要握多少次手,分好工,画图的、列表的、计数的等等,然后集中讨论,有什么数学规律。
4、全班交流。
让每个小组的报告员代表本組向全班进行学习成果汇报,了解每个小组学习的情况,同时注意了解每个小组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每个小组提出的疑问,可以请其他小组介绍解决办法。交流的问题,如果没有深度,则议论不开;如果没有争议性,则议论时也无法有效地展开。
二、我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从形式上改变了以往教师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它真正体现了教学活动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思想,将孩子们置身于一个新的、自主的学习天地中,同时又给了他们一个可以合作与探究的单位,学习与评价掌握在了他们自己手中,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在这一刻生动起来,为他们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
1.分组,应该合理
教师在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性格等差异情况进行合理的搭配。由于每个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产生了全班各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分组学习可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人的智能、个性、才干是多样的,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合作小组的人数,我们建议4-6人,一般来说,2人配对、4人相邻合作学习,对学习场地的变化要求不是很高,较容易实现。
2.分工,为了合作
教师在启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在他们印象中,“一起干”就是“合作”,“小组学习等于合作学习”,因而,在小组活动中,合理分工、明确分工尤为重要。不同的成员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任务,每个成员、每个角色都不可或缺,不能替代,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才能促进合作,分中有合、合中有分才是有效合作。当各小组在汇报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不同的学习成果、相互评价和相互欣赏时,也体现了组间的一种有序分工、一种合作依赖。
3.交往,需要互动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主动交往,掌控了小组活动的进程。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主动交往,增加了合作学习成功的概率。学生在教师留给的合适的学习时间与开放的研究空间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切磋,共同提高,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必然达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互相影响,互相启迪。小组在合作学习、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必然形成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激励、互相帮助等良好的研究氛围。
4.教师,明确角色
教师在合作学习的整个过程,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这些问题要得到及时的解决,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因为教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方面,某些时候比起学生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有效,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就越充分。“合作的伙伴”包含老师也以学习一员的身份进行研究或参与研究,并向学生展示研究结果。
5.评价,指向过程
教师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要根据自己对合作学习的监控和学习小组对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评价措施和多样的评价形式,包括用语言、眼神、体态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表示欣赏、表示肯定。
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适时适度的评价,突破了课堂教学中只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评价方式看,有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在每一小组汇报后,既有学生“评委”发表意见,又有教师即兴点评。从评价内容看,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在肯定、欣赏、激励、引导中,学生自然生成合作意识和合作技巧,悄然获得精神的支持和情感的滋润,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创造潜能和合作欲望,不仅出色完成眼前的学习任务,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在课改实验深化的进程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数学能力发展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成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经过教师们的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合作学习将变得更加有效、更加成熟,数学课堂也将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