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课堂行为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主要从教师课堂语言,动作,心理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行为对高效课堂的具体影响以及哪些课堂行为对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课堂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根基和大本营,教师的课堂行为一般用三点可以概括,语言,动作,心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碼:A
一、教师的语言与高效课堂。
1.教师的语言要充实
教师语言的充实即所谓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的课堂语言应紧紧联系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要离题太远,比如当遇到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通过提醒学生后,要马上回归到课堂上来,从新明确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另外要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堂课,要在每一个40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不要过多的采用一些花哨的教学语言。
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炼的课堂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学生的思维才会减少障碍,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老师分析得有条理,讲解清晰利索,不拖泥带水,学生才能迅速明白老师的指令,理解老师的讲解。
3.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他们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甚至一生的命运,这些无疑都证明了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变为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特意性“评语”,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说的老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当然老师激励性的评价要适时适度,不能造成学生的反感,或误以为是一种嘲讽。
4.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仅是充实和准确是不够。因为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课,对于学生来说,仍可能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状况。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从而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效果。
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插话”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也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5.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
如何设置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老师在反思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经常反思:这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问题是多余的?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因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问互答往往贯穿这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老师的提问要紧扣教学环节、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引导学生思考;其次,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只有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意图,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课堂观察与课堂效率
我们很多老师上课激情澎湃,课前上课内容准备充分,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师的两只火眼没有发挥其重要性。近年来,课堂观察问题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把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从总体上看,课堂观察的范围很广,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室布置,学生的头发衣着等,但细节上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比如我们每节课都有起立这个环节,我们年轻老师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而忽略这个环节,我觉得这个环节很重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扫视整个班级与每个学生都有个眼神交流,学生的喜怒哀乐和精神状况都尽收眼底,这样你可以对本节课学生整体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先估分。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而且从他们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刚刚做过很剧烈的运动,现在很累了,那么这节课老师语速和教学难度是不是要有所调整呢?我们老师要作出很快的判断。开始上课,老师都有开场白,然后标题板书,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开始找书找笔记,说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啊。这些需要我们老师强调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整个课堂中我们需要快速的扫描每个学生,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肢体动作,知道他们的状况,然后正确的推断。如:
学生一直在凳子上左右小幅度的摆动,十有八九,他想去厕所。
一个平时非常活跃可爱的女生,最近回答问题扭扭捏捏,害羞了,肯定是心中有喜欢的男生,而且就在这个班,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可是要提醒班主任注意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点也不错,学生的眼睛最容易出卖他们。如学生长时间眼睛一眨不眨的看黑板、投影或者眼神游离呆滞,这个时候早就在周游列国了。学生一会抬头看你一会埋头,他肯定早做小动作。这些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用眼神提醒。
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一点错误其他学生开始起哄,说明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我们这样的学校,同学之间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如果那样,一定会影响到这个同学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要适当的帮助那位学生回到集体中来。 再说一个大家在课堂中都会碰到的常见现象,学生犯困,如果大批的学生这样你就要检讨你自己了,课堂太沉闷了,需要来点兴奋剂了。如果一个学生好几节课都这样,那他晚上肯定没睡好,我们是寄宿制的學校,睡觉是有规定的时间的,那肯定出问题了,我之前有几个学生这样,一查原来晚上在宿管老师查好离开后快11点整个宿舍开始开论坛:游戏。
这些问题我们老师都要及早解决,上课能够提醒的用眼神示意,不能解决的课后查明情况,这样对我们的整个课堂和学风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尽管一位资深的经验教师,也无法对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完全的加以掌握与理解,都必须通过敏锐、高洞察力的双眼,对教室生活中各种外显及内隐的变化,预先觉察事件发生的可能,以及何种经验正在学生身上形成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效的现代专业教师。
三、教师的心理焦虑程度与教学效率
教师都有较强的自尊心,由于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以及不同的评价制度,都在潜在地威胁着教师的自尊心而使教师产生焦虑。而教师不同的焦虑水平就会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高焦虑的教师,容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面对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升学压力问题和其它干扰课堂教学的因素,就会采取生硬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课堂秩序,维持自己的自尊心。低焦虑的教师,则反应迟缓、不易激动,缺乏激励力量,怕惹麻烦,怕吃苦,常常管理无力导致人心涣散、群龙无首的局面。只有中等程度焦虑,才会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使他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管理、引导教学过程、努力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很容易产生高焦虑。我们要想办法减缓这种情绪。
比如:走进课堂时,始终保持微笑。还有我们教师喜欢有两种形式的开场:一、提问上节内容,概念,公式,要背诵的文章诗歌等,而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提问五个有四个回答不够完整全面,老师开始发火或心情不佳,拉下面孔。这样学生就在一个非常压抑的氛围下开始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二、以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难点再次讲解作为新课的开始,以为反复重复可以让学生弄懂。我个人认为这样就给学生一个痛苦的开始。我们何必难点入手呢?简单快乐的开始让学生会充满自信。而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上课的难度和速度是面向大部分学生的,我们应该认清一个问题就是允许一些人不懂和暂时的落后,可以通过补差,简单的练习慢慢的提高。人和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焦虑也是我们教师一个容忍度的问题。
四、教师不良行为影响高效课堂
1、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前备课、课件资料等准备不足。
2、不能按时上下课,预备铃响后应该到教室准备好,按时上课,有的老师拖堂,有的甚至中途退出课堂。
3、上课仪式不认真。有的老师对于整天上课、起立、问好、坐下有点厌倦,于是教师说了“上课”后学生起立不迅速,不整齐,而学生问候参差不齐,教师问候也有气无力。课堂乱烘烘的,教师很难进入主题。上课时,教师要振作精神,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4、导入不生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5、课堂讲的过多。教师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看书的时间,互相答疑的时间。
6、教学环节不紧凑。平均用力,没有重点。
7、教学方式单一。
8、让学生讨论的内容,目的不明确,纯粹浪费时间。
9、选择的习题不够精练。
10、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上课要培养学生的回答问题、笔记书写,站立姿势等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碼:A
一、教师的语言与高效课堂。
1.教师的语言要充实
教师语言的充实即所谓的课堂教学语言要言之有物,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的课堂语言应紧紧联系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要离题太远,比如当遇到学生精力不集中的时候,我们通过提醒学生后,要马上回归到课堂上来,从新明确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另外要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堂课,要在每一个40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不要过多的采用一些花哨的教学语言。
2.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精炼的课堂语言可以节约学生很多时间,学生的思维才会减少障碍,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老师分析得有条理,讲解清晰利索,不拖泥带水,学生才能迅速明白老师的指令,理解老师的讲解。
3.教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他们很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影响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甚至一生的命运,这些无疑都证明了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所产生的作用。针对这一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评价变为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特意性“评语”,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这就是我们说的老师的语言要有激励性。
当然老师激励性的评价要适时适度,不能造成学生的反感,或误以为是一种嘲讽。
4.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仅是充实和准确是不够。因为每天一堂接一堂的课,对于学生来说,仍可能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状况。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从而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效果。
教师在授课中,往往可以根据教学进程,根据学生的情绪、反应,随机应变地穿插一些生动幽默的“插话”。这种“插话”往往可以调节教学节奏,轻松课堂气氛,也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但另一方面,我认为哗众取宠式的幽默或挖苦性的“趣语”,也会弄巧成拙地损害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同样,过多打趣也会因影响了知识的传授而引起学生反感,也会使课堂教学的效率降低。所以,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实际运用中还要注意一个“度”。
5.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
如何设置问题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老师在反思的教学行为的时候,应该经常反思:这节课中哪些提问是有效的?哪些问题是多余的?哪些问题需要改进?
因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问互答往往贯穿这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老师的提问要紧扣教学环节、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助引导学生思考;其次,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有针对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要便于学生操作,有层次性,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求,学生主动参与面广。只有巧妙的设置问题,让学生明确老师的意图,对问题进行思考,才能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课堂观察与课堂效率
我们很多老师上课激情澎湃,课前上课内容准备充分,但很多时候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教师的两只火眼没有发挥其重要性。近年来,课堂观察问题在国外的相关研究和教师教育课程中越来越受重视,把课堂观察的能力与技巧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重要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影响因素。从总体上看,课堂观察的范围很广,如教室内课桌椅的摆放、教室布置,学生的头发衣着等,但细节上是不容我们忽视的。比如我们每节课都有起立这个环节,我们年轻老师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而忽略这个环节,我觉得这个环节很重要,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扫视整个班级与每个学生都有个眼神交流,学生的喜怒哀乐和精神状况都尽收眼底,这样你可以对本节课学生整体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先估分。如学生刚上完体育课,而且从他们的表情中知道他们刚刚做过很剧烈的运动,现在很累了,那么这节课老师语速和教学难度是不是要有所调整呢?我们老师要作出很快的判断。开始上课,老师都有开场白,然后标题板书,这个时候很多学生开始找书找笔记,说明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啊。这些需要我们老师强调从而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再比如,整个课堂中我们需要快速的扫描每个学生,观察学生的眼神和肢体动作,知道他们的状况,然后正确的推断。如:
学生一直在凳子上左右小幅度的摆动,十有八九,他想去厕所。
一个平时非常活跃可爱的女生,最近回答问题扭扭捏捏,害羞了,肯定是心中有喜欢的男生,而且就在这个班,这个时候我们老师可是要提醒班主任注意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点也不错,学生的眼睛最容易出卖他们。如学生长时间眼睛一眨不眨的看黑板、投影或者眼神游离呆滞,这个时候早就在周游列国了。学生一会抬头看你一会埋头,他肯定早做小动作。这些问题,我们老师都可以用眼神提醒。
一个学生回答问题时,只要有一点错误其他学生开始起哄,说明这个学生的人际关系非常糟糕。我们这样的学校,同学之间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同学之间需要互相帮助,如果那样,一定会影响到这个同学的学习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我们要适当的帮助那位学生回到集体中来。 再说一个大家在课堂中都会碰到的常见现象,学生犯困,如果大批的学生这样你就要检讨你自己了,课堂太沉闷了,需要来点兴奋剂了。如果一个学生好几节课都这样,那他晚上肯定没睡好,我们是寄宿制的學校,睡觉是有规定的时间的,那肯定出问题了,我之前有几个学生这样,一查原来晚上在宿管老师查好离开后快11点整个宿舍开始开论坛:游戏。
这些问题我们老师都要及早解决,上课能够提醒的用眼神示意,不能解决的课后查明情况,这样对我们的整个课堂和学风都是有好处的。
因此,尽管一位资深的经验教师,也无法对具有高度个性化的教学情境,完全的加以掌握与理解,都必须通过敏锐、高洞察力的双眼,对教室生活中各种外显及内隐的变化,预先觉察事件发生的可能,以及何种经验正在学生身上形成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有效的现代专业教师。
三、教师的心理焦虑程度与教学效率
教师都有较强的自尊心,由于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以及不同的评价制度,都在潜在地威胁着教师的自尊心而使教师产生焦虑。而教师不同的焦虑水平就会影响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高焦虑的教师,容易激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面对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升学压力问题和其它干扰课堂教学的因素,就会采取生硬措施,不惜一切代价来维持课堂秩序,维持自己的自尊心。低焦虑的教师,则反应迟缓、不易激动,缺乏激励力量,怕惹麻烦,怕吃苦,常常管理无力导致人心涣散、群龙无首的局面。只有中等程度焦虑,才会激发教师的教育热情,使他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段管理、引导教学过程、努力追求完美的教学效果。
我们教师很容易产生高焦虑。我们要想办法减缓这种情绪。
比如:走进课堂时,始终保持微笑。还有我们教师喜欢有两种形式的开场:一、提问上节内容,概念,公式,要背诵的文章诗歌等,而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提问五个有四个回答不够完整全面,老师开始发火或心情不佳,拉下面孔。这样学生就在一个非常压抑的氛围下开始学习,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二、以上节课没有解决的难点再次讲解作为新课的开始,以为反复重复可以让学生弄懂。我个人认为这样就给学生一个痛苦的开始。我们何必难点入手呢?简单快乐的开始让学生会充满自信。而课堂中,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上课的难度和速度是面向大部分学生的,我们应该认清一个问题就是允许一些人不懂和暂时的落后,可以通过补差,简单的练习慢慢的提高。人和人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区别的。其实焦虑也是我们教师一个容忍度的问题。
四、教师不良行为影响高效课堂
1、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前备课、课件资料等准备不足。
2、不能按时上下课,预备铃响后应该到教室准备好,按时上课,有的老师拖堂,有的甚至中途退出课堂。
3、上课仪式不认真。有的老师对于整天上课、起立、问好、坐下有点厌倦,于是教师说了“上课”后学生起立不迅速,不整齐,而学生问候参差不齐,教师问候也有气无力。课堂乱烘烘的,教师很难进入主题。上课时,教师要振作精神,这样才能影响学生,带动学生。
4、导入不生动,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5、课堂讲的过多。教师要给学生讨论的时间,思考的时间,看书的时间,互相答疑的时间。
6、教学环节不紧凑。平均用力,没有重点。
7、教学方式单一。
8、让学生讨论的内容,目的不明确,纯粹浪费时间。
9、选择的习题不够精练。
10、不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教师上课要培养学生的回答问题、笔记书写,站立姿势等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