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伊索寓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lix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材第二册选编了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读<伊索寓言>》一文。读罢此文,不由得为钱先生思想的睿智及思索的深度而折服,不过很多事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文中节选的某些寓言,本人与钱先生有些不同的看法。这里笔者并没有与钱先生一决高下之意,只想写写自己的感受,以与同行磋商。
  蝙蝠的故事(故事略):这则寓言里人们嘲笑批判的对象全聚集在蝙蝠身上,蝙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变色龙,固然可恶;但鸟类兽群却也不值得同情,因为它们缺乏识鉴能力,缺乏警惕,如此让蝙蝠如鱼得水,岂不悲哉?故从这个角度,这则寓言给了我们很好的警示:不要轻易为表面现象迷惑,否则会吃大亏。现在有部小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尽管给人一种社会到处是陷阱,人人是坏蛋的感觉,但这又不是完全无道理的,因为正如钱先生言:人比蝙蝠“高明”——见人说鬼话,见鬼说人话。想到现今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横行,我们一方面在诅咒不法商人之时,别忘了提高自己的识假辨伪能力,否则买回的五粮液或许是白开水,正如蝙蝠充兽一样。
  乌鸦的故事(故事略):读到这则寓言,我脑海里马上闪现了如今铺天盖地的选美大赛。鸟类这个活动与人类相比,不过是邬某的儿子叫爸爸——小乌见大乌。仔细读之,感受匪浅。首先,上帝是个昏蛋,以貌取鸟,忽略其它,标准单一,缺乏公平公正竞争机制。孔雀天生一副好脸蛋、一身美艳的羽毛,乌鸦生就一张倒霉相,一袭单调的丧服。就外表而言,有可比性吗?这如潘长江与泰森对擂,故乌鸦只好被逼作假,值得可怜!我觉得乌鸦可算得上勇士,他弄虚作假的做法和令人意想不到的“为上帝挑中”正是一种对不公平机制的勇敢的反抗和讽刺。后来他提议大家拔光羽毛,光着身子一决高下,可谓他公平竞选的宣言。如此有勇有谋,有方法有策略的勇士何以成了唾骂的对象?鲁迅先生说:“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现实社会不公平的事不少,时代呼唤乌鸦这样的“真的猛士”。
  老婆子与母鸡的故事(故事略):伊索从老婆子的角度出发是要告诫人们不可贪心,钱先生从母鸡角度出发批判了社会上那些一毛不拔的有钱人。钱先生看得远,而对伊索的结论本人不敢苟同。首先,老婆子希望母鸡多下一个蛋,这不能上纲上线说是“贪心十足”。养鸡者希望提高产蛋率正如养猪人盼望猪长膘,火葬场希望多死人一样,何错之有?其次,鸡因长肥而不产蛋,老太婆事与愿违,这也不能说是贪心所致,只能说是养鸡需要科学指导,她毕竟不是养鸡专家嘛!所以,从这两点来看,本寓言提示了两个道理:第一,人生在世,希望是美好的,但有时不一定能成为现实,正如你希望天上掉馅饼、下银雨一样,那只能是痴人说梦。第二,做事切不可不讲方法、主观臆断,否则悔之晚矣!那么事已至此,该如何补救呢?顺之导之,另寻他路,未尝不可。下蛋鸡做不成了,就当肉鸡养也不错。
  狐狸和葡萄的故事(故事略):这则寓言就是著名的“酸葡萄理论”的出处,这种理论让人不由想起了那可爱又可怜的阿Q之“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为鲁迅先生狠狠鞭笞,“酸葡萄理论”也往往遭世人嘲笑。但我想阿Q不致因屈辱而卧轨,狐狸不致因愤怒而撞树,多少与这种理论是分不开的。的确,人生在世不如意常十之八九,梦想又怎能均被实现?阿Q苦苦挣扎无法改变自己的地位,狐狸想尽办法命定吃不到葡萄,当付出了汗水仍一无所获,要想平心静气过好剩下的日子,没有这种安慰剂不行。狐狸吃不到葡萄一定有些悻悻然,但我想它至少会坦然一些。可见对“酸葡萄理论”也应辩证地看,偶尔用之,注意尺度,未尝不可。
  驴子跟狼的故事(故事略):从来人们只知狼之狡猾诡诈,未想寓言中这头驴也这般攻于心计,笑里藏刀!驴,举止迟钝、不善快跑、形体瘦弱,正基于此,人们以之为忠厚老实,但也正是这样的表面容易让人放松戒备。可见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要对外表友善忠厚之人不可太过相信,应多加小心,防人之心不可无。而这种人有时是极其危险的,他害了你你或许还对他笑脸相迎。正如一句话说得好——被人卖了还帮人数票子。其次,对于弱小者不可欺之太甚,否则狗急跳墙,则如火山爆发,势不可挡。再者,这寓言又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论“费厄泼赖”应当缓行》一文中的一句话: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对于凶残狡诈的敌人,我们不妨也“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如驴之对狼,从这一点看,驴的思想境界比东郭先生高得多。
  苏轼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发散你的思维,多角度多侧面地去看待一件事、某句话,放飞思维,思想才能变得绚烂多彩、深邃透彻。以上数语恐见笑大方!
  
  熊卫国,刘大雄,教师,现居湖北襄樊。
其他文献
一个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在进入社会前十多年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那么学习有什么可谈的?实际上,世上的许多事情都存在着“人人可以为之,人人却未必擅为之”的现象。同样入校学习,同样的导师,效果却不尽相同。这就说明因对学习的内涵领悟不一样,导致个人对学习的投入不一样,对学习的目的、态度、方法及内容的选择也就不一样。  说到学习,不能不使人联想起有关古人勤学苦读的故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头悬梁
文言文的背诵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在背诵的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并体会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在教学中指导背诵技巧固然是一个办法,但是我发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文言文,让背诵水到渠成,效果可能更好!  一.还原场景,模仿古人直接交谈让记忆水到渠成  初中阶段有一部分文言文,人物对话比较多,内容丰富、对话精彩。教学中我还原当时场景,让人物运用古语交谈,然后再让学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无疑都是以汉族文学为主导的,对少数民族文学涉及很少或者并未深入探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区域文化探讨也没有深入进行。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区域文化为视角,注重文本的文化属性,采用文化分析法、对比法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思想、流派形成的理解。  区域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古代文学教学就是以区域、民族文化为视角,研究文学作品、流派、作家思想生成的文化因素及这些文化因素如何
PPT课件是教师采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软件,根据不同教学目的和要求制作反映教学的幻灯片课件,实际授课时,教师通过投影机放映出来,起到辅助讲解的作用,利用PPT课件进行授课,被称为电子板书授课,或称PPT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是一种计算机辅助多媒体课堂教学方式。  今天,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理论课的教学,PPT课件的使用愈加广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之语,其中的“以相娱乐”一句,包括教参在内的诸多版本均将其翻译为“以(借)此互相娱乐”。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不仅未能准确地传达司马迁的本意,也未能完全表现出蔺相如不畏强暴、针锋相对、轻巧腾挪、化被动为主动出击的大智大勇。理由如下:  1.无论是赵王“鼓瑟”还是秦王“击缶”,双方都不可能“互相”同时共享“娱乐”。  秦王所谓的“寡人
孔子的许多教育思想对当今的语文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回顾过去的教育,以对话为手段的教学虽然存在,然而,由于我们处在非对话时代,对话仅仅成了一种教学的艺术,而未成为教学的精神。当我们致力于全面生成和个性发展的和谐共进时,重温孔子的教育方式,不能不感佩我们民族的先贤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孔子从不以教师爷自居,他不认为学生就一定不如先生,因此,平易近人。他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因在师长面
王朔形容某人长相平平“掉到人堆里就找不着了”,如果我们考场作文也掉到“万人一面的汪洋中”,就很难突出个性。要力戒文章语言的趋同现象,避免在词语选用、句式结构、语气语势上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力使自己文章的语言或雅致凝练,或俏皮幽默,或优美诗意……要做到凭空逗巧,意外出奇就要在写作中求新避俗。  要使语言避俗求新,可以有以下四种途径。  一.想象修辞——追求形象  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人口开出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学生写作的目标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可是广大语文教师经常觉得当前学生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假、大、空”的现象非常普遍,到底是教师的作文评价标准出了问题,还是学生的作文真实存在此类问题?我想两者兼而有之。  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作文的真实性。  我们对中学生作文的真实性要求,不应拘泥于生活的真实,而应
据《湖北日报》报道,新学期到来,湖北省不少暑期备课的高中老师发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改必修教材中,鲁迅的作品《药》、《为了忘却的纪念》和《阿Q正传》不见了,保留在教材中的鲁迅作品为《记念刘和珍君》、《祝福》和《拿来主义》三篇。鲁迅作品入选高中教材,曾经陪伴几代人的成长,现在减少这些篇目,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汉口一位高二学生认为,鲁迅的作品较晦涩、语言较难懂。估计这是语文教材减少其作品的主要原因。汉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指在具体的思维过程中,能够在多方向、多角度、多途径地思考问题的基础上,改变习惯思路,摆脱思维常规,不迷信,不盲从,有主见,弃旧图新,超越已知,能寻求并最终得出对事物的崭新的超凡脱俗的认识。一句话,就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当然,作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强调“思维的批判性”,只是提倡对已知或未知事物进行超越一般的思考和实践,并非提倡进行不合常规、不合常理的胡思乱想。恰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