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教育部建设精品课程的总体要求,文章以嘉兴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性高校建设精品课程的主要做法并总结了其成功经验,希望对其他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有所启示。
关键词: 地方性高校 嘉兴学院 “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
一、导论
自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教高[2003]1号)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行动起来,紧紧围绕着建设“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总体要求,整合学科资源,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然而,各个高校所处的级别层次存在差异,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时,如何走差异化道路,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实践“五个一流”的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嘉兴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省属公办高校,其设立的经济学专业在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培养模式、模块方向、创新能力、经典阅读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它对整个专业的建设起到奠基性的支撑作用。2009年,嘉兴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嘉兴学院结合作为地方性高校的特色专业的“特色”,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二、“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探索
1.建立“交互式”师资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前提。近年来,为提高广大老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嘉兴学院(商学院经济学系)积极鼓励老师外出读博和进修,每年系外送名额不少于两人。同时,积极引导老师到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一方面能够增加老师对社会现实经济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师的实践能力,使老师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解也更现实、更具体、更生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专业目前已拥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010年,嘉兴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被列为浙江省2009年省级教学团队。另外,在推动教师队伍走出去的同时,嘉兴学院积极将校外知名的学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官员等社会成功人士引进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社会的经验和知识带入课堂,丰富广大学生的视野,许多人士还长期受聘担任学生们的社会实习指导老师。这种“交互式”的师资培养模式形成了“两个课堂”“两种知识”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也凸显了嘉兴学院作为地方性高校师资培养的特色所在。
2.凸显“先进性”和“特色化”,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知识传授的载体。课程改革应从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进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的调整。改革应该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走差异化道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之“精”,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即在保证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广泛吸收该领域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嘉兴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积极引入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货币理论、动态随机分析等现代经济学先进的前沿理论和分析工具,分别充实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部分和现实结合紧密的内容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我们还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践,邀请市统计局的有关人士来讲解嘉兴经济核算的具体做法。另外,为充分发挥“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基础支撑作用,我们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作了大范围调整,构建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了贸易方向和公司方向两个模块。坚持应用型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强化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实行柔性教育原则,使学生在接受良好的经济理论训练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提高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增强适应能力。
3.打破传统、勇于尝试,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嘉兴学院在“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选取“以问题为导向”、“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型”、“团队合作型”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来。例如,在讲到寡头市场结构时,选择“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以我国电信业为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竞争格局。在讲到“内部人控制”时,选择“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嘉兴当地企业在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内部人控制”存在的主要原因。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增加了学生对现实经济的了解,又凸显了地方性高校特色专业对现实经济实践的关注。另外,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嘉兴学院改变了“黑板 粉笔”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PPT,将诸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材料带入课堂,形象、生动、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嘉兴学院通过设立BB电子教育平台,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课件、参考资料、习题集、经典案例、模拟试题、授课录像等资料放在网上,面向每个学生公开免费下载。老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布置作业和答疑,实现网络式办公模式。这就消除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地域限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力推进教材建设。
教材是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对嘉兴学院而言,“西方经济学”教学过去很多年以来都采用国内外优秀的经典教材,如高鸿业编写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梁小民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显然,这些经典教材对提升嘉兴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就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来说,这些教材未能体现我校作为地方性高校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在,也不能反映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因此,编著一本符合我校自身特点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自2008年以来,经济学系先后两次组织广大老师,积极投身“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工作。结合精品课程的要求和特色专业“特色”,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大胆取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现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两本“西方经济学”教材(微观、宏观),其中“微观经济学”教材还获得省级优秀教材成果奖。另外,和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案例集也正在装订成册,即将付梓印刷。新教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增加了众多的社会经济事实和生活案例,将理论和实践在教材中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同学们对教材内容不再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5.广开途径,以多种形式推进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实践性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用于现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实验、实习等多种机会,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嘉兴学院的实践教学在全国范围内走在前列,学校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此,经济学系借助于这个广阔的平台,结合自身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需要,构建了基于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中,强调对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在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和经济学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中,通过包括短学期社会实践、课程实训、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实训技能。在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中,通过包括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最近,一本集中反映嘉兴学院经济学实验、实训成果的《经济学实验(训)指导书》即将集中成册,并很快会出版发行。
三、“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系统的过程,全国各大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五个一流”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细化分工、具体落实。不同的高校应该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要想在精品课程申报的竞争中胜出,务必凝练自身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特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也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相互不同,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张秉云.推进“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17-19.
[2]张树安,李桂荣.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以“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4):363-365.
关键词: 地方性高校 嘉兴学院 “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
一、导论
自教育部发出《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教高[2003]1号)的通知以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行动起来,紧紧围绕着建设“五个一流”(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的总体要求,整合学科资源,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然而,各个高校所处的级别层次存在差异,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也有所不同。因此,在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时,如何走差异化道路,充分体现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以实践“五个一流”的标准,就显得非常重要。嘉兴学院是一所地方性省属公办高校,其设立的经济学专业在2008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在培养模式、模块方向、创新能力、经典阅读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基础课,它对整个专业的建设起到奠基性的支撑作用。2009年,嘉兴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建设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嘉兴学院结合作为地方性高校的特色专业的“特色”,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二、“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探索
1.建立“交互式”师资培养模式,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前提。近年来,为提高广大老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嘉兴学院(商学院经济学系)积极鼓励老师外出读博和进修,每年系外送名额不少于两人。同时,积极引导老师到校外的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这一方面能够增加老师对社会现实经济情况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老师的实践能力,使老师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讲解也更现实、更具体、更生动。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专业目前已拥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7人,博士4人,在读博士1人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2010年,嘉兴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被列为浙江省2009年省级教学团队。另外,在推动教师队伍走出去的同时,嘉兴学院积极将校外知名的学者、企业家、职业经理人、官员等社会成功人士引进来,通过举办学术讲座、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将社会的经验和知识带入课堂,丰富广大学生的视野,许多人士还长期受聘担任学生们的社会实习指导老师。这种“交互式”的师资培养模式形成了“两个课堂”“两种知识”的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也凸显了嘉兴学院作为地方性高校师资培养的特色所在。
2.凸显“先进性”和“特色化”,创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知识传授的载体。课程改革应从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的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进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的调整。改革应该充分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走差异化道路,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之“精”,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的特征。即在保证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广泛吸收该领域先进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此,嘉兴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积极引入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货币理论、动态随机分析等现代经济学先进的前沿理论和分析工具,分别充实西方经济学的微观和宏观部分的教学内容。部分和现实结合紧密的内容如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我们还紧密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践,邀请市统计局的有关人士来讲解嘉兴经济核算的具体做法。另外,为充分发挥“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基础支撑作用,我们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作了大范围调整,构建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了贸易方向和公司方向两个模块。坚持应用型人才与社会需求接轨,强化实际应用等方面的技能,实行柔性教育原则,使学生在接受良好的经济理论训练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提高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增强适应能力。
3.打破传统、勇于尝试,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现代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改革的目的就是通过引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质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嘉兴学院在“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中,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选取“以问题为导向”、“案例分析”、“课题研究型”、“团队合作型”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来。例如,在讲到寡头市场结构时,选择“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以我国电信业为例,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竞争格局。在讲到“内部人控制”时,选择“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嘉兴当地企业在委托代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内部人控制”存在的主要原因。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既增加了学生对现实经济的了解,又凸显了地方性高校特色专业对现实经济实践的关注。另外,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嘉兴学院改变了“黑板 粉笔”的传统的单一教学手段,更多地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制作PPT,将诸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教学材料带入课堂,形象、生动、有效地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嘉兴学院通过设立BB电子教育平台,将“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相关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授课教案、课程课件、参考资料、习题集、经典案例、模拟试题、授课录像等资料放在网上,面向每个学生公开免费下载。老师还可以通过该平台布置作业和答疑,实现网络式办公模式。这就消除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地域限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4.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大力推进教材建设。
教材是落实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对嘉兴学院而言,“西方经济学”教学过去很多年以来都采用国内外优秀的经典教材,如高鸿业编写的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梁小民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显然,这些经典教材对提升嘉兴学院“西方经济学”教学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就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来说,这些教材未能体现我校作为地方性高校教学内容的特点所在,也不能反映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专业的特色。因此,编著一本符合我校自身特点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就显得非常必要。自2008年以来,经济学系先后两次组织广大老师,积极投身“西方经济学”教材编写工作。结合精品课程的要求和特色专业“特色”,在教材内容选择上大胆取舍,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现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两本“西方经济学”教材(微观、宏观),其中“微观经济学”教材还获得省级优秀教材成果奖。另外,和教材配套的习题集和案例集也正在装订成册,即将付梓印刷。新教材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增加了众多的社会经济事实和生活案例,将理论和实践在教材中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同学们对教材内容不再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
5.广开途径,以多种形式推进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实践性教学是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用于现实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实验、实习等多种机会,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嘉兴学院的实践教学在全国范围内走在前列,学校拥有“国家级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此,经济学系借助于这个广阔的平台,结合自身建设“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的需要,构建了基于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实践素质培养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基本素质培养体系中,强调对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在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和经济学应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在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中,通过包括短学期社会实践、课程实训、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专业实训技能。在综合实践素质培养体系中,通过包括公益劳动、暑期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开放性实验、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和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团队精神。最近,一本集中反映嘉兴学院经济学实验、实训成果的《经济学实验(训)指导书》即将集中成册,并很快会出版发行。
三、“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总结
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渐进的系统的过程,全国各大高校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五个一流”的总体要求,整合资源、细化分工、具体落实。不同的高校应该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尤其是地方性高校要想在精品课程申报的竞争中胜出,务必凝练自身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特质,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也才能使精品课程建设内容相互不同,成为名副其实的“精品”。
参考文献:
[1]张秉云.推进“西方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2):17-19.
[2]张树安,李桂荣.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与举措:以“西方经济学”课程建设为例[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4):363-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