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特别是教师对问题学生的爱,往往会激起他们重新学习的希望、信心和勇气。教师应该为每一位学生写好一个“爱”字,而不是一个“恨”字。
【关键词】惹“祸” 疏导 渴求 解“恨”
今天是五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内容是歌曲《可爱的苹果》。歌曲借可爱的苹果抒情,以纯朴真切的语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我觉得这首歌曲最打动我的就是一个 “情”字,有学生对老师真诚的热爱之情,也有诚恳深切的感激之情,更有借苹果之意表达出来的深厚热烈的敬爱之情。对今天的课我充满了期待,我想这一定会是一堂情真意切、其乐融融的音乐课。没想到全不是我想的那样……
一、评价老师——惹“祸”
五(1)班的音乐课:像往常一样,笑盈盈地欢迎同学们来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因为我预想学习新歌就该从“情”字入手,来打开同学们的心扉,所以看大家坐下后,便开始了我们之间的谈话。
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幼儿园3年小学5年,说说老师给你的印象,好吗?”
“差,极差!”一个接得很快且很响的回答。我一看,是吕台甬!
马上就有同学不相信似的重复他的话:“差,极差?”一看同学们的表情,吕台甬又轻轻加了句,“怎么可能?开玩笑的。”把头给缩了。(其实前句可能是他的真心话,后句则是生怕被老师骂而加的“套话”。)
吕台甬的话音刚落,立刻又传来一声声援:“老师,最坏了!”这回是钱凯豪(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很头痛的学生)。这家伙个头小,坐最后一排,态度很激动、很对立的样子。还有一个块儿大、个儿高的男生在他旁边随声附和着:“就是就是!”
这样的评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平常看似纪律较好、气氛较沉稳的五(1)班,居然还有这种状况!忍不住想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于是,我又问:“说说你心目中的好老师给你的印象呢?”
韩梦杰说了句:“徐老师给我慈母般的感觉。”(徐老师是他们的数学老师)还没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钱凯豪、吕台甬等一致大声批道:“马——屁——精!”
这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唉,都是让学生评价老师惹的“祸”!
二、现身说法——疏导
看这架势,懊恼没有用,简单批评没有用,想回避这个问题更不现实。不打开心结,是根本没法上新课的!
“听了几位同学对老师的评价,看着你们评价老师的模样,任老师想到了我的小时候。”我停顿了一下,看我要讲小时候的故事,全班都安静了,好奇地期待着。“任老师的学生时代有一件深刻心底的往事,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一次初二的英语期末考试,在我做完试卷后,坐在我后面的、平常要好的一个女同学一直问我要答案,因为不给看不好意思,所以,我就把试卷拿起来靠近她那边让她看,可是尽管如此她还是看不清楚答案,于是又怂恿我把答案抄纸条上给她,我真抄了扔给她!结果被英语老师抓了现行,还把我原先90分的英语成绩记为0分。这样一来,期末成绩排名就从全班第二跌到了20多名。后来还家访告诉家长,弄得我灰头土脸的,抬不起头来!”我环视了一下全班,看同学们的脸上都写着“同情”,就问道:“你们帮我想想看,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呢?”
学生们纷纷说:“问你要答案的那个同学!”我接过话,说:“一开始我也是又羞又怒,恨英语老师怪那个同学,根本没想过自己有错。现在想来,分明就是自己的错!”同学们一片愕然,我解释说:“就是我自己的错——是非不分!同学成绩不好,可以课余帮她,教她解题的方法,督促她及时学习,这才是好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而老师呢,更是没错,按考场规则处理,让家长协同教育。你们说对吗?”
许是引发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了吧,他们默默点头表示认同。我发现,几个问题学生的情绪已经没先前那么激动和对立了。
三、用心聆听——感化
看着同学们的心平静一些了,几位激动者的情绪平和一些了,我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一段旋律(听钢琴演奏a段音乐),感受一下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是悲伤的、深情的)?然后展示a、b段谱例,看看北京女三中初二3班的学生想表达的是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生:“敬爱和感谢。”
师:“是的,你们说老师批评学生,做学生规矩,能够加工资加奖金吗?”
生:“不能。” (学生们都笑了)
師:“老师批评学生,做学生规矩,是不是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健康、美丽、帅气呢?”
生:“不能。”(这下都笑喷了)
师:“那你说老师批评学生为了什么呢?”
生:“……”
师:“我们学校二年级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她的qq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态度决定老师的心情。’哈哈,学生语录,这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写在作文里的一句话,你们能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吗?”
同学们默不作声,然而我却相信他们其实心里是懂的。
师:“这是二年级小朋友的天真之语啊!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是否也应该学着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挨批评时能想想自己是否有错?”
话说到此,课堂气氛已经缓和、轻松多了,同学们的心显然又柔软一些了!
四、投情演唱——释怀
我们开始了a乐段的学唱……
师:“老师能从大家的歌声中听出,我们班同学其实对老师也是满怀敬爱的。现在请大家来听听第二段旋律,这段音乐相比刚刚一段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听钢琴演奏b段音乐)生:“有点激动”、“很执著”、“诚恳的”。说得太好了!接下来哼唱旋律,学唱歌词,特别是句中的“就像”“决心”“多少”“决不”“我”在四度、五度跳进后都出现在同一声区的“5”音上,引导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表现学生对老师的真切诚恳的感激之情和为报答老师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说实话,绝大多数同学唱得很投入,就是那几个“闯”祸男生一时半会儿显然还打动不了他们,唱得不怎么积极、情愿。可我打心眼里希望他们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动情地歌唱啊!我该怎么鼓励他们呢?
“唱得不错,同学们!我们老师有时候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好学生和所谓的差学生,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感受:很多好学生成人成才后,看见小学老师都不太认识了,或者是淡淡地叫一声就好了;而那些当年天天被批的差学生,看见老师都显得非常的亲热,哪怕只是个踏三轮的,也会说老师您坐我的车不要钱!”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钱凯豪、吕台甬等!)
我接着又说,“据教育专家研究的一些资料显示,小时候一直被批的所谓的差学生,长大后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以后步入正道的话会很有出息。而那些小时候一直受宠不经风浪的好学生,一旦学习环境有了改变,以往的名次、人际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则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畏难情绪,且很难调适过来。这样看来,小时候被老师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放眼望去,全班同学的情绪都很放松,看见钱凯豪、吕台甬等一批调皮鬼已经露出得意的笑脸了!)
当全班同学们再一次投情演唱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目送他们心情放松、神情愉悦地离开教室,我的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五、课后反思——解“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深深知道,“恨老师”只是今天这堂课能够缓解,但绝非一堂课所能解决的事。
1. 学生为何“恨老师”
学生为何“恨老师”?老师的挖苦、嘲讽,会使孩子美好无邪的心灵变得冷漠、自卑,甚至充满恨意;老师的急躁、易怒,会使孩子平静如水的心灵变得动荡不安;老师对生严、对己宽,会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言行不一。也许错因不在老师,而是因为问题学生的偏见、任性所致,但毕竟是做老师的悲哀。
2. “恨老师”现象背后学生的渴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静思细想,忽然感到:“恨老师”现象背后折射的正是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对师爱的渴求啊!他们期望老师用慈爱的微笑、温柔的目光、宽容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关心,像春雨点点滋润他们稚嫩的心田,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写好一个“爱”字,而不是一个“恨”字。
【关键词】惹“祸” 疏导 渴求 解“恨”
今天是五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内容是歌曲《可爱的苹果》。歌曲借可爱的苹果抒情,以纯朴真切的语言,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感激之情。我觉得这首歌曲最打动我的就是一个 “情”字,有学生对老师真诚的热爱之情,也有诚恳深切的感激之情,更有借苹果之意表达出来的深厚热烈的敬爱之情。对今天的课我充满了期待,我想这一定会是一堂情真意切、其乐融融的音乐课。没想到全不是我想的那样……
一、评价老师——惹“祸”
五(1)班的音乐课:像往常一样,笑盈盈地欢迎同学们来上课,师生相互问好。因为我预想学习新歌就该从“情”字入手,来打开同学们的心扉,所以看大家坐下后,便开始了我们之间的谈话。
我说:“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读五年级了,幼儿园3年小学5年,说说老师给你的印象,好吗?”
“差,极差!”一个接得很快且很响的回答。我一看,是吕台甬!
马上就有同学不相信似的重复他的话:“差,极差?”一看同学们的表情,吕台甬又轻轻加了句,“怎么可能?开玩笑的。”把头给缩了。(其实前句可能是他的真心话,后句则是生怕被老师骂而加的“套话”。)
吕台甬的话音刚落,立刻又传来一声声援:“老师,最坏了!”这回是钱凯豪(这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很头痛的学生)。这家伙个头小,坐最后一排,态度很激动、很对立的样子。还有一个块儿大、个儿高的男生在他旁边随声附和着:“就是就是!”
这样的评价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平常看似纪律较好、气氛较沉稳的五(1)班,居然还有这种状况!忍不住想听听其他同学的回答。于是,我又问:“说说你心目中的好老师给你的印象呢?”
韩梦杰说了句:“徐老师给我慈母般的感觉。”(徐老师是他们的数学老师)还没等同学们反应过来,钱凯豪、吕台甬等一致大声批道:“马——屁——精!”
这又是我始料未及的!唉,都是让学生评价老师惹的“祸”!
二、现身说法——疏导
看这架势,懊恼没有用,简单批评没有用,想回避这个问题更不现实。不打开心结,是根本没法上新课的!
“听了几位同学对老师的评价,看着你们评价老师的模样,任老师想到了我的小时候。”我停顿了一下,看我要讲小时候的故事,全班都安静了,好奇地期待着。“任老师的学生时代有一件深刻心底的往事,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一次初二的英语期末考试,在我做完试卷后,坐在我后面的、平常要好的一个女同学一直问我要答案,因为不给看不好意思,所以,我就把试卷拿起来靠近她那边让她看,可是尽管如此她还是看不清楚答案,于是又怂恿我把答案抄纸条上给她,我真抄了扔给她!结果被英语老师抓了现行,还把我原先90分的英语成绩记为0分。这样一来,期末成绩排名就从全班第二跌到了20多名。后来还家访告诉家长,弄得我灰头土脸的,抬不起头来!”我环视了一下全班,看同学们的脸上都写着“同情”,就问道:“你们帮我想想看,这件事到底是谁的错呢?”
学生们纷纷说:“问你要答案的那个同学!”我接过话,说:“一开始我也是又羞又怒,恨英语老师怪那个同学,根本没想过自己有错。现在想来,分明就是自己的错!”同学们一片愕然,我解释说:“就是我自己的错——是非不分!同学成绩不好,可以课余帮她,教她解题的方法,督促她及时学习,这才是好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而老师呢,更是没错,按考场规则处理,让家长协同教育。你们说对吗?”
许是引发了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了吧,他们默默点头表示认同。我发现,几个问题学生的情绪已经没先前那么激动和对立了。
三、用心聆听——感化
看着同学们的心平静一些了,几位激动者的情绪平和一些了,我先请同学们一起来聆听一段旋律(听钢琴演奏a段音乐),感受一下音乐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是悲伤的、深情的)?然后展示a、b段谱例,看看北京女三中初二3班的学生想表达的是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生:“敬爱和感谢。”
师:“是的,你们说老师批评学生,做学生规矩,能够加工资加奖金吗?”
生:“不能。” (学生们都笑了)
師:“老师批评学生,做学生规矩,是不是就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健康、美丽、帅气呢?”
生:“不能。”(这下都笑喷了)
师:“那你说老师批评学生为了什么呢?”
生:“……”
师:“我们学校二年级有一位优秀班主任,她的qq签名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明白了,原来我们的态度决定老师的心情。’哈哈,学生语录,这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写在作文里的一句话,你们能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吗?”
同学们默不作声,然而我却相信他们其实心里是懂的。
师:“这是二年级小朋友的天真之语啊!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是否也应该学着站在老师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了?挨批评时能想想自己是否有错?”
话说到此,课堂气氛已经缓和、轻松多了,同学们的心显然又柔软一些了!
四、投情演唱——释怀
我们开始了a乐段的学唱……
师:“老师能从大家的歌声中听出,我们班同学其实对老师也是满怀敬爱的。现在请大家来听听第二段旋律,这段音乐相比刚刚一段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听钢琴演奏b段音乐)生:“有点激动”、“很执著”、“诚恳的”。说得太好了!接下来哼唱旋律,学唱歌词,特别是句中的“就像”“决心”“多少”“决不”“我”在四度、五度跳进后都出现在同一声区的“5”音上,引导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表现学生对老师的真切诚恳的感激之情和为报答老师而努力学习的决心。
说实话,绝大多数同学唱得很投入,就是那几个“闯”祸男生一时半会儿显然还打动不了他们,唱得不怎么积极、情愿。可我打心眼里希望他们也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动情地歌唱啊!我该怎么鼓励他们呢?
“唱得不错,同学们!我们老师有时候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好学生和所谓的差学生,都有这么一个共同的感受:很多好学生成人成才后,看见小学老师都不太认识了,或者是淡淡地叫一声就好了;而那些当年天天被批的差学生,看见老师都显得非常的亲热,哪怕只是个踏三轮的,也会说老师您坐我的车不要钱!”
(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是钱凯豪、吕台甬等!)
我接着又说,“据教育专家研究的一些资料显示,小时候一直被批的所谓的差学生,长大后抗挫折的能力特别强,以后步入正道的话会很有出息。而那些小时候一直受宠不经风浪的好学生,一旦学习环境有了改变,以往的名次、人际优势不复存在的时候,则很容易产生心理落差、畏难情绪,且很难调适过来。这样看来,小时候被老师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我放眼望去,全班同学的情绪都很放松,看见钱凯豪、吕台甬等一批调皮鬼已经露出得意的笑脸了!)
当全班同学们再一次投情演唱的时候,下课铃声响了。目送他们心情放松、神情愉悦地离开教室,我的心里真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滋味……
五、课后反思——解“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深深知道,“恨老师”只是今天这堂课能够缓解,但绝非一堂课所能解决的事。
1. 学生为何“恨老师”
学生为何“恨老师”?老师的挖苦、嘲讽,会使孩子美好无邪的心灵变得冷漠、自卑,甚至充满恨意;老师的急躁、易怒,会使孩子平静如水的心灵变得动荡不安;老师对生严、对己宽,会使孩子变得自私自利、言行不一。也许错因不在老师,而是因为问题学生的偏见、任性所致,但毕竟是做老师的悲哀。
2. “恨老师”现象背后学生的渴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
静思细想,忽然感到:“恨老师”现象背后折射的正是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对师爱的渴求啊!他们期望老师用慈爱的微笑、温柔的目光、宽容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关心,像春雨点点滋润他们稚嫩的心田,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
陶行知先生曾告诫: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让我们牢记陶行知先生的告诫,努力为每一位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写好一个“爱”字,而不是一个“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