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在3D电影《阿凡达》问世之后,舞台整体的立体化思维模式越来越被专家们关注,该技法的发展正在不断运用到电影中,3D的影像,音乐营造的四维空间理论慢慢形成电影不可分割以及发展的目标。目前电影技术不断革新,各种先进的电影特效对电影表达的作用越来越大,2010年《社交网络》、2014年《地心引力》获得最佳原创配乐奖似乎标志着主流价值观对“电影配乐四维音效空间延伸化”更为认可。在如此的电影配乐主流审美趋势下,本文着眼于近几年更具价值的传统电影配乐,在深度解析作品的同时再次展示这些优秀的传统配乐,尤其是“四维空间延伸立体概念”对电影表达的重要作用及其独立作为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欣赏价值。
一、空间的多维性延伸
四维空间是万物在空间中所具有的普遍的、基本的属性。四维空间并不是指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里的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事实上,时间维是独立于空间维的,无论是一维空间还是二三维空间,都是有时间的。而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这并不等同于纯粹的四维空间。真正的四维空间需要将时间轴自由化,即不按先后顺序来组织时间,在传统的音乐作品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观念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实现或者实现得不够好,但是在新的计算技术和相关的数字音频技术逐渐完善后,加上新的媒介带来的观念的冲击,重组音乐四维空间中的时间轴就变得有可能。
四维空间概念在音乐中如上图,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构成了一个二维空间坐标轴;第三条直线穿过交点并垂直于前面两直线,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空间的坐标轴;第四条直线从交点穿过,并且垂直于前面三条直线,就形成了一个四维空间坐标轴。
空间的多维性是基于四维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空间的多维性才规定了空间质的多样性与其特殊性质。应用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知觉空间的性质,决定了其空间的多维性,包含多种量度的融合,构成了应用音乐音响的多维度性。
音乐是包括人文、社会、历史、自然、科学、艺术等丰厚的积淀,音乐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意多解性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剧本的结构、文本以及多媒体、音画设计都有全方面的创新思路。作曲家通过对音乐造型的设计与动作情节进展相统一;在音色上,作曲家通过对节奏速率、比例、活力以及力度輕重、寂响、厚薄状态的安排,达到音画同步、音画对比、音画对立的结构态。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而促使人类文化多元化、交叉融合的现今,在新平台、新前景的驱动下,应用音乐慢慢变成综合性艺术。不仅仅具备演唱、演奏形式,还具备舞蹈性、作曲、音乐制作、舞台表现性、数字媒体多媒体等等。对应用音乐的研究应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的融合、渗透,展开跨学科的发展,由一个单项化的学科变为多维度的艺术表现形式。
时间维度的自由化体现首先除了技术手段的支持以外,重要的是和上述提到的媒体形式方法产生互动和相应的对位。这种观念最早就在电影音乐中体现,比如由画面和故事的结构决定音乐的结构,但是同样的观念如果放到游戏配乐中就又需要改进,因为游戏过程中的可能性和情节都是不确定或者说和受众的高度互动的,此时原有音乐的时间线必须提前进行有机设计,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这在传统曲式结构中是没有理论支持的,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与游戏音频引擎的不断升级,加上VR音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基于时间轴的结构设计模式理论需要所有作曲家来关注。
二、多维视角的听觉认知结构在多媒体中运用
(一)在电影、多媒体音乐剧作品的运用
电影四维音效空间延伸中所表达的“内部空间与透视”,电影《偷书贼》民众烧书时唱的那首歌曲为了更好的配合当时的时代、空间、历史背景,直接剪辑了德国国歌《Deutschlandlied》,这样的手法并不是直接根据画面的场景来配乐,而是通过德国国歌透视出影片中女主角精神涅磐的多维度技术思考。音乐造型的表现手法通过特殊的声音涵义来启发观众心中的艺术通感表述。这是将主人公与时间轴的对应的一个经典案例。
四维空间延伸至多维度的运用,原创音乐剧《海上音》从剧目的安排、以科技为导向的音乐语言创新性与音画舞台的结合、到整体的呈现,都体现了与以往音乐剧不同的艺术格调和先锋意识,在上半场最后一幕《烛光》中,数字媒体制作团队通过使用纱幕投影、数字灯投影等的技术,将观众席与乐池连为一体,舞台布满烛光,真实舞台布景与虚拟互动,与音乐完美融合,强化视觉冲击,提高真实度,协同烘托整场浪漫、唯美的气氛,得到观众好评。《海上音》中舞台的音响设计、音效设计、视频设计、平面设计、舞台的软景硬景设计以及同多媒体的技术设计、作曲家的音乐设计,到现场乐池中乐队的演奏,无一不显示跨学科的交互关系。真实与虚拟产生互动,高科思维与传统思维产生思维碰撞。在这个案例中所涉及的要素更多,需要作曲家更加广泛的考虑各种因素对时间轴的影响,在舞台上演出需要兼顾时间轴的处理,同时在演出后,视频制作人员在重新剪辑舞台视频或者基于实况录像重新剪辑音乐生成一个新的版本时,作曲家也应该将设计的思想体现到最终的音频中,从而保证时间轴在不同场合下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二)多维带来的听觉结构认知
听觉受众一方面存在对音乐接受的敏感、喜好及经验的积累以及修为,包括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存在的构成法则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更需要通感联觉让这种临响经验与审美意趣有某种关联。力度、速度、音色的不确定性以及声音的随机性装饰,导致了声音的模糊性,多意多解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然而多维的应用音乐更使得音乐活动链条具有创造性。声音可以指代颜色、光线、姿态、甚至情绪,节奏可以指代速率、比例、运动甚至活力,力度可以指代轻重、厚薄、寂响以及状态。所有的指代都需要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发挥自己的通感联觉,启动自身的想象创造来使之成为现实。音乐是多声部艺术,具有多维性,其复调化多层次的结构是音乐文本的基本特征。尽管作曲家似乎已经在该文本中清楚地标明了各声部或各结构层级在音乐中的主次关系,但复调化的写作方式仍然可以使每一个声部或者结构层级有可能成为主要或者次要的角色,而这完全取决于不同指挥家和演奏团队在不同时代,或者在不同美学的关照下对音乐文本所做出的不同解读。在音乐结构的所有要素中,听觉能最快接受并迅速与自身呼吸匹配,也最容易记忆的当属速度。速度的变换会自然且非常有效地在听觉中形成结构。速度实际上是音乐认知和理解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当然也应该是音乐创作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维度。 三、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在作品
创作中的技法性表述
从受众听觉角度入手,尝试分析将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受众对作品中技法性的感知和体验。
1.四维空间延伸中的音乐结构态分析。音乐与空间的多维度关联;分析主题的动机构造、结构面貌、情感体现及其相关变奏;
2.传统调式调性语言的四维空间风格延伸。选出几部作品的主题音乐、场景音乐以及背景音乐的代表曲目,进行调性布局分析,同时总结其调式运用特点及调性发展手法;
3.立体模式化音乐造型配器研究。分析作曲者的配器手法;
4.四维空间延伸下的多声音乐技法空间感研究。主要从和弦材料、和声进行、终止式、织体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5.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对音画关系结构的影响。从影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对位、同步、平行等窥见作曲者的创作思路;
6.皮尔斯指号论{1}。将不同和声技法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联系分别以图像式手法和象征式手法进行分类诠释。四维空间延伸的综合性艺术通感图形表述。
《地心引力》原声碟《Gravity》中收录了16首曲目,声音元素丰富,在单调的环境框架之下极尽想象,大致上可以将其声音素材分为三类:
(1)无音高的噪音元素
a.有常见的噪声如白噪声、粉色噪声等。示例:02.Debris 00∶20起的噪声
b.多种打击乐及噪音声源采样。示例:08.Fire 00∶42起的镲片滚奏
c.合成噪音。示例:08.Fire 00∶21起类似于电鼓的音色
(2)有音高的采样及合成音色
a.乐器采样,如弦乐组,铜管组,吉他,钢琴等。示例:11. Aurora Borealis中的钢琴
b.模仿乐器和人声的合成音色。示例:01.Above Earth 02∶44起的管风琴
c.Pad。示例:10.In The Blind中贯穿始终的pad
d.Sub-Bass。示例:02.Debris 00∶04起的持續低音
e.模仿和象征性的音色如电波声,电流声等。示例:13.Soyuz00∶49的高频声
另外,少见用于旋律的突出音色(lead)
(3)传统管弦乐及人声原声
主要出现在主题旋律及其变奏中。示例:16.Gravity
常用处理手段:
(1)混响效果器(Reverb):为了营造特定的空间效果而使用。
示例:01.Above Earth 00∶17的人声,渺远而仿佛有着来自另一世界的不真实感,不难发现,为了使包括原声乐器在内的许多声响自然地呈现在宇宙这一环境下,大量借助了混响的这一作用。
(2)延迟效果器(Delay):同样可以营造空间环境,尤其在表现偌大的宇宙空间时,长延迟时间的延迟效果器被大量使用,从而加强了听众在听感真实性上的认同度,同时又不乏新鲜感。
此外延迟效果器还可以加强音色的层次感和延续感,使音乐更为丰富多变。不同声源加上flange(镶边效果器,短延迟效果)更是制造出奇特、充满幻想的音响。
(3)反转效果器(Reverse):使整个声音波形反向变化。一般由短促的起始、稍长的淡出的声音反转而成,产生稍长的起始至短促淡出的声音。
示例:05.Don’t Let Go 02∶04
(4)音高弯曲(Pitch bend):将整段声音做整体音高与速度的变形,主要出现在对长线条声音的调整中。比如需要急收且音调变化的音色。(Adobe Audition-Pitch bend)
示例:12.Aningaaq 04∶57。
(5)低频滤波振荡器(LFO):通过LFO调制某些参数,如放大器(Amplifier),产生抖动、游离、若隐若现的效果。
示例:05.Don’t Let Go 01∶10中的弦乐。
(6)包络器(Envelop):通过改变ADSR改变声音的状态。
示例:13.Soyuz 00∶31中的弦乐。
以上技术手段,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性堆砌,而是有其象征与造型目的的多维度空间延伸,同时也是将时间轴延展和扩充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15khz左右的频率调制,用来模拟空中游离的无线电波;低频噪音,用来模拟撞击产生的震动、航天器大型机械的工作状态以及产生一种心理烦扰—压迫感……这些声音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太空作业的想象非但没有使人感到夸张,反而加强了现实感。某种程度上,音乐家在此担任了拟音师的工作。此外还有很多音色的选择和处理,都是经过斟酌考究的。四维空间延伸中情节与音乐(立体性声画关系)原声碟中收录的16首曲目各有其对应的场景,没有发生重复。每一个情节都有其动机所对应的四维空间延伸模式。
在当下的科幻类或现实题材电影中,利用三个维度的多声道音效替代旋律变成一种常态,首先是因为音效的技术变化手段更多,在时间轴上重组或拼贴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更加抽象更好配合电影场景,不至于让观众“出戏”。这种趋势也逐渐在一些制作精良的游戏中出现,特别是很多电影改版的游戏,此时对第四维时间轴的重组也因为音效化制作手段的介入而变得更加自然。
四、从宏观角度——论四维空间延伸音乐语言中的先锋性在音乐深刻舞台动感中的意义
(一)21世纪新音乐体裁
四维空间延伸的音乐立体性思维是20世纪出现的新音乐体裁和语言表述,是涵盖了多文化、多层次的具有多元化、多面性的音乐。它通过国际化平台推向大众,音乐传播空间更广、传播性更强。在音乐诗话深化舞台动感中对于四维空间延伸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对于四维空间延伸音乐的立体化艺术语言的解读更是上升到反映哲学和美学的理念。 (二)四维空间延伸音乐分析的“实践和实用性”原则
在整体技术性音乐语言的深度解析中,我们常常忽略实用性音乐分析的内容,针对性过强或是仅仅面向较小众的专业群体。要想在音乐诗话性深化舞台动感中不仅体现学术性,提高思辨能力,又能够深入浅出,有更广阔的学术传播空间,就要坚持分析内容的“实践和实用性”选择。四维空间延伸音乐性思维载体就是非常具有“实践和实用性”解析的音乐实体,它以创作技法为核心,放射到不同领域中。
(三)音乐语境
在对四维空间延伸音乐进行研讨时涉及的内容是多面的,不仅要对针对音乐文本进行更深入的动态音块研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进行分析,如作曲家,甚至演奏家、指挥家、演唱家、录音师、混音师、母带处理、声道输出等直观和微观的角度。录音师、混音师、作曲家往往从兴趣、经历、情感出发,进行创作和二度创作,我们便也可从多个独特视角进行剖析,这时常常涉及到人文历史、甚至宗教信仰等。对感性与理性之间平衡的追求以及新分析要素的建立:演奏直觉,理论、历史语境;特定音乐语境中。
(四)逻辑、美感
舞台化立体音乐多以时间、情节为发展线索,四维空间延伸音乐则通过不同的音乐形态音乐造型来表现出画面感、动静感、虚实感、空间、技术参数、舞台音乐画面感等,是非常高级的音乐综合表述载体形式。四维空间延伸音乐作曲家通常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丰富灵活的创作技法進行作曲,而这样的音乐逻辑是一种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前后一致的思维连续性。四维空间延伸音乐的创作从美学角度来说是一个被思考的戏剧性的逻辑过程,理性感性齐头并进,重视音乐文本的同时也重视多维度的音响感受。
结 语
四维空间延伸的创作思维,特别是基于对第四维时间轴的重组思维的发展,意味着应用音乐音响结构态的突破与创新,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在电影声音设计的通感整体艺术表述中取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将应用音乐带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情境。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而促使人类文化多元化、交叉融合的现今,在新平台、新前景的驱动下,应用音乐变成一种综合性艺术,以静态与动态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融合,完成从单一到多样,从单维到多维,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从宏观到微观的蜕变。
参考文献
[1]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当代电影分析》[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韦玲玲《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使用》[J],《江苏工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电影文学》2009年第12期,第109—110页。
[3] 张增举《节奏与情感——浅析〈盗梦空间〉音乐音响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1年第10期,第58—59页。
[4](美)理查德·麦特白,吴莆《好莱坞电影: 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J],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5]李曼《约翰·威廉姆斯〈电影音乐音画结合的特点及作用〉》[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吕维《用音乐来阐释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羽毛主题》[J],《电影评介》2009年第14期,第59页。
[7]付龙《浅析电影音乐与“主导动机”》[J],《电影评介》2010年第1期。
[8]《Twenty Four Frames Under: A Buried History of Film Music》,Quartet Books,1999.
[9] 《Complete Guide to Film Scoring》.Berklee Press,2010.
[10]《A History of Film Musi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1} [美]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符号学最主要的创始人。皮尔斯符号的三分法——图像符号、指索符号、象征符号。
刘灏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
一、空间的多维性延伸
四维空间是万物在空间中所具有的普遍的、基本的属性。四维空间并不是指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里的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事实上,时间维是独立于空间维的,无论是一维空间还是二三维空间,都是有时间的。而三维空间加上一维时间构成一个四维时空,这并不等同于纯粹的四维空间。真正的四维空间需要将时间轴自由化,即不按先后顺序来组织时间,在传统的音乐作品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和观念的限制,往往不能够实现或者实现得不够好,但是在新的计算技术和相关的数字音频技术逐渐完善后,加上新的媒介带来的观念的冲击,重组音乐四维空间中的时间轴就变得有可能。
四维空间概念在音乐中如上图,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构成了一个二维空间坐标轴;第三条直线穿过交点并垂直于前面两直线,就形成了一个三维空间的坐标轴;第四条直线从交点穿过,并且垂直于前面三条直线,就形成了一个四维空间坐标轴。
空间的多维性是基于四维性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空间的多维性才规定了空间质的多样性与其特殊性质。应用音乐音响结构的审美知觉空间的性质,决定了其空间的多维性,包含多种量度的融合,构成了应用音乐音响的多维度性。
音乐是包括人文、社会、历史、自然、科学、艺术等丰厚的积淀,音乐是具有不确定性和多意多解性的。作曲家在创作时对剧本的结构、文本以及多媒体、音画设计都有全方面的创新思路。作曲家通过对音乐造型的设计与动作情节进展相统一;在音色上,作曲家通过对节奏速率、比例、活力以及力度輕重、寂响、厚薄状态的安排,达到音画同步、音画对比、音画对立的结构态。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而促使人类文化多元化、交叉融合的现今,在新平台、新前景的驱动下,应用音乐慢慢变成综合性艺术。不仅仅具备演唱、演奏形式,还具备舞蹈性、作曲、音乐制作、舞台表现性、数字媒体多媒体等等。对应用音乐的研究应与其他学科进行合理的融合、渗透,展开跨学科的发展,由一个单项化的学科变为多维度的艺术表现形式。
时间维度的自由化体现首先除了技术手段的支持以外,重要的是和上述提到的媒体形式方法产生互动和相应的对位。这种观念最早就在电影音乐中体现,比如由画面和故事的结构决定音乐的结构,但是同样的观念如果放到游戏配乐中就又需要改进,因为游戏过程中的可能性和情节都是不确定或者说和受众的高度互动的,此时原有音乐的时间线必须提前进行有机设计,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音乐结构的完整性,这在传统曲式结构中是没有理论支持的,但是由于计算机技术与游戏音频引擎的不断升级,加上VR音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基于时间轴的结构设计模式理论需要所有作曲家来关注。
二、多维视角的听觉认知结构在多媒体中运用
(一)在电影、多媒体音乐剧作品的运用
电影四维音效空间延伸中所表达的“内部空间与透视”,电影《偷书贼》民众烧书时唱的那首歌曲为了更好的配合当时的时代、空间、历史背景,直接剪辑了德国国歌《Deutschlandlied》,这样的手法并不是直接根据画面的场景来配乐,而是通过德国国歌透视出影片中女主角精神涅磐的多维度技术思考。音乐造型的表现手法通过特殊的声音涵义来启发观众心中的艺术通感表述。这是将主人公与时间轴的对应的一个经典案例。
四维空间延伸至多维度的运用,原创音乐剧《海上音》从剧目的安排、以科技为导向的音乐语言创新性与音画舞台的结合、到整体的呈现,都体现了与以往音乐剧不同的艺术格调和先锋意识,在上半场最后一幕《烛光》中,数字媒体制作团队通过使用纱幕投影、数字灯投影等的技术,将观众席与乐池连为一体,舞台布满烛光,真实舞台布景与虚拟互动,与音乐完美融合,强化视觉冲击,提高真实度,协同烘托整场浪漫、唯美的气氛,得到观众好评。《海上音》中舞台的音响设计、音效设计、视频设计、平面设计、舞台的软景硬景设计以及同多媒体的技术设计、作曲家的音乐设计,到现场乐池中乐队的演奏,无一不显示跨学科的交互关系。真实与虚拟产生互动,高科思维与传统思维产生思维碰撞。在这个案例中所涉及的要素更多,需要作曲家更加广泛的考虑各种因素对时间轴的影响,在舞台上演出需要兼顾时间轴的处理,同时在演出后,视频制作人员在重新剪辑舞台视频或者基于实况录像重新剪辑音乐生成一个新的版本时,作曲家也应该将设计的思想体现到最终的音频中,从而保证时间轴在不同场合下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二)多维带来的听觉结构认知
听觉受众一方面存在对音乐接受的敏感、喜好及经验的积累以及修为,包括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存在的构成法则的认知和理解,另一方面更需要通感联觉让这种临响经验与审美意趣有某种关联。力度、速度、音色的不确定性以及声音的随机性装饰,导致了声音的模糊性,多意多解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然而多维的应用音乐更使得音乐活动链条具有创造性。声音可以指代颜色、光线、姿态、甚至情绪,节奏可以指代速率、比例、运动甚至活力,力度可以指代轻重、厚薄、寂响以及状态。所有的指代都需要音乐活动的参与者发挥自己的通感联觉,启动自身的想象创造来使之成为现实。音乐是多声部艺术,具有多维性,其复调化多层次的结构是音乐文本的基本特征。尽管作曲家似乎已经在该文本中清楚地标明了各声部或各结构层级在音乐中的主次关系,但复调化的写作方式仍然可以使每一个声部或者结构层级有可能成为主要或者次要的角色,而这完全取决于不同指挥家和演奏团队在不同时代,或者在不同美学的关照下对音乐文本所做出的不同解读。在音乐结构的所有要素中,听觉能最快接受并迅速与自身呼吸匹配,也最容易记忆的当属速度。速度的变换会自然且非常有效地在听觉中形成结构。速度实际上是音乐认知和理解一个很重要的维度,当然也应该是音乐创作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的维度。 三、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在作品
创作中的技法性表述
从受众听觉角度入手,尝试分析将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受众对作品中技法性的感知和体验。
1.四维空间延伸中的音乐结构态分析。音乐与空间的多维度关联;分析主题的动机构造、结构面貌、情感体现及其相关变奏;
2.传统调式调性语言的四维空间风格延伸。选出几部作品的主题音乐、场景音乐以及背景音乐的代表曲目,进行调性布局分析,同时总结其调式运用特点及调性发展手法;
3.立体模式化音乐造型配器研究。分析作曲者的配器手法;
4.四维空间延伸下的多声音乐技法空间感研究。主要从和弦材料、和声进行、终止式、织体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5.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对音画关系结构的影响。从影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对位、同步、平行等窥见作曲者的创作思路;
6.皮尔斯指号论{1}。将不同和声技法与所指对象之间的联系分别以图像式手法和象征式手法进行分类诠释。四维空间延伸的综合性艺术通感图形表述。
《地心引力》原声碟《Gravity》中收录了16首曲目,声音元素丰富,在单调的环境框架之下极尽想象,大致上可以将其声音素材分为三类:
(1)无音高的噪音元素
a.有常见的噪声如白噪声、粉色噪声等。示例:02.Debris 00∶20起的噪声
b.多种打击乐及噪音声源采样。示例:08.Fire 00∶42起的镲片滚奏
c.合成噪音。示例:08.Fire 00∶21起类似于电鼓的音色
(2)有音高的采样及合成音色
a.乐器采样,如弦乐组,铜管组,吉他,钢琴等。示例:11. Aurora Borealis中的钢琴
b.模仿乐器和人声的合成音色。示例:01.Above Earth 02∶44起的管风琴
c.Pad。示例:10.In The Blind中贯穿始终的pad
d.Sub-Bass。示例:02.Debris 00∶04起的持續低音
e.模仿和象征性的音色如电波声,电流声等。示例:13.Soyuz00∶49的高频声
另外,少见用于旋律的突出音色(lead)
(3)传统管弦乐及人声原声
主要出现在主题旋律及其变奏中。示例:16.Gravity
常用处理手段:
(1)混响效果器(Reverb):为了营造特定的空间效果而使用。
示例:01.Above Earth 00∶17的人声,渺远而仿佛有着来自另一世界的不真实感,不难发现,为了使包括原声乐器在内的许多声响自然地呈现在宇宙这一环境下,大量借助了混响的这一作用。
(2)延迟效果器(Delay):同样可以营造空间环境,尤其在表现偌大的宇宙空间时,长延迟时间的延迟效果器被大量使用,从而加强了听众在听感真实性上的认同度,同时又不乏新鲜感。
此外延迟效果器还可以加强音色的层次感和延续感,使音乐更为丰富多变。不同声源加上flange(镶边效果器,短延迟效果)更是制造出奇特、充满幻想的音响。
(3)反转效果器(Reverse):使整个声音波形反向变化。一般由短促的起始、稍长的淡出的声音反转而成,产生稍长的起始至短促淡出的声音。
示例:05.Don’t Let Go 02∶04
(4)音高弯曲(Pitch bend):将整段声音做整体音高与速度的变形,主要出现在对长线条声音的调整中。比如需要急收且音调变化的音色。(Adobe Audition-Pitch bend)
示例:12.Aningaaq 04∶57。
(5)低频滤波振荡器(LFO):通过LFO调制某些参数,如放大器(Amplifier),产生抖动、游离、若隐若现的效果。
示例:05.Don’t Let Go 01∶10中的弦乐。
(6)包络器(Envelop):通过改变ADSR改变声音的状态。
示例:13.Soyuz 00∶31中的弦乐。
以上技术手段,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性堆砌,而是有其象征与造型目的的多维度空间延伸,同时也是将时间轴延展和扩充的有效手段之一。
例如:15khz左右的频率调制,用来模拟空中游离的无线电波;低频噪音,用来模拟撞击产生的震动、航天器大型机械的工作状态以及产生一种心理烦扰—压迫感……这些声音符合人们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太空作业的想象非但没有使人感到夸张,反而加强了现实感。某种程度上,音乐家在此担任了拟音师的工作。此外还有很多音色的选择和处理,都是经过斟酌考究的。四维空间延伸中情节与音乐(立体性声画关系)原声碟中收录的16首曲目各有其对应的场景,没有发生重复。每一个情节都有其动机所对应的四维空间延伸模式。
在当下的科幻类或现实题材电影中,利用三个维度的多声道音效替代旋律变成一种常态,首先是因为音效的技术变化手段更多,在时间轴上重组或拼贴变得更加便利,同时也可以使音乐更加抽象更好配合电影场景,不至于让观众“出戏”。这种趋势也逐渐在一些制作精良的游戏中出现,特别是很多电影改版的游戏,此时对第四维时间轴的重组也因为音效化制作手段的介入而变得更加自然。
四、从宏观角度——论四维空间延伸音乐语言中的先锋性在音乐深刻舞台动感中的意义
(一)21世纪新音乐体裁
四维空间延伸的音乐立体性思维是20世纪出现的新音乐体裁和语言表述,是涵盖了多文化、多层次的具有多元化、多面性的音乐。它通过国际化平台推向大众,音乐传播空间更广、传播性更强。在音乐诗话深化舞台动感中对于四维空间延伸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对于四维空间延伸音乐的立体化艺术语言的解读更是上升到反映哲学和美学的理念。 (二)四维空间延伸音乐分析的“实践和实用性”原则
在整体技术性音乐语言的深度解析中,我们常常忽略实用性音乐分析的内容,针对性过强或是仅仅面向较小众的专业群体。要想在音乐诗话性深化舞台动感中不仅体现学术性,提高思辨能力,又能够深入浅出,有更广阔的学术传播空间,就要坚持分析内容的“实践和实用性”选择。四维空间延伸音乐性思维载体就是非常具有“实践和实用性”解析的音乐实体,它以创作技法为核心,放射到不同领域中。
(三)音乐语境
在对四维空间延伸音乐进行研讨时涉及的内容是多面的,不仅要对针对音乐文本进行更深入的动态音块研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多种方式进行分析,如作曲家,甚至演奏家、指挥家、演唱家、录音师、混音师、母带处理、声道输出等直观和微观的角度。录音师、混音师、作曲家往往从兴趣、经历、情感出发,进行创作和二度创作,我们便也可从多个独特视角进行剖析,这时常常涉及到人文历史、甚至宗教信仰等。对感性与理性之间平衡的追求以及新分析要素的建立:演奏直觉,理论、历史语境;特定音乐语境中。
(四)逻辑、美感
舞台化立体音乐多以时间、情节为发展线索,四维空间延伸音乐则通过不同的音乐形态音乐造型来表现出画面感、动静感、虚实感、空间、技术参数、舞台音乐画面感等,是非常高级的音乐综合表述载体形式。四维空间延伸音乐作曲家通常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丰富灵活的创作技法進行作曲,而这样的音乐逻辑是一种具有普遍的理论价值、前后一致的思维连续性。四维空间延伸音乐的创作从美学角度来说是一个被思考的戏剧性的逻辑过程,理性感性齐头并进,重视音乐文本的同时也重视多维度的音响感受。
结 语
四维空间延伸的创作思维,特别是基于对第四维时间轴的重组思维的发展,意味着应用音乐音响结构态的突破与创新,四维空间延伸概念在电影声音设计的通感整体艺术表述中取得到前所未有的进步,将应用音乐带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情境。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而促使人类文化多元化、交叉融合的现今,在新平台、新前景的驱动下,应用音乐变成一种综合性艺术,以静态与动态的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的融合,完成从单一到多样,从单维到多维,从单一学科到跨学科,从宏观到微观的蜕变。
参考文献
[1]雅克·奥蒙·米歇尔·马利《当代电影分析》[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 韦玲玲《电子音乐在电影音乐中的使用》[J],《江苏工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电影文学》2009年第12期,第109—110页。
[3] 张增举《节奏与情感——浅析〈盗梦空间〉音乐音响的运用》[J],《电影评介》2011年第10期,第58—59页。
[4](美)理查德·麦特白,吴莆《好莱坞电影: 1891年以来的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史》[J],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5]李曼《约翰·威廉姆斯〈电影音乐音画结合的特点及作用〉》[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6]吕维《用音乐来阐释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羽毛主题》[J],《电影评介》2009年第14期,第59页。
[7]付龙《浅析电影音乐与“主导动机”》[J],《电影评介》2010年第1期。
[8]《Twenty Four Frames Under: A Buried History of Film Music》,Quartet Books,1999.
[9] 《Complete Guide to Film Scoring》.Berklee Press,2010.
[10]《A History of Film Music》.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1} [美]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是符号学最主要的创始人。皮尔斯符号的三分法——图像符号、指索符号、象征符号。
刘灏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 金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