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但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也要求教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让小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去阅读,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探究阅读教学的良好方法,以此来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从而达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分析出发,着重探讨让阅读成为习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63
語文阅读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明晰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让阅读能够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样不但利于达到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要求,也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所以说让语文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习惯,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以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来分析,主要包括有利于形成人文素养,有利于强化生活和文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上述内容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尤为关键的,小学生唯有具备上述能力及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更好地参与到生活和学习之中。详细叙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体现如下:
其一,有利于形成人文素养[1]。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但需要小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需注重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而阅读优秀的文章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而形成人文素养。详细阐述,文学作品以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风格去揭示日常生活的本质,可以成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而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能够学会分辨假丑恶和真善美,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质。
其二,有利于强化生活和文学之间的联系。优秀的文章都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因此说生活和文学二者之间有着尤为紧密的联系。也能够由此得知,阅读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深化学生认知生活与文学作品二者之间的联系。反之,若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那么则难以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也难以深刻认知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事件。通过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还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感悟能力。
其三,有利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去智力因素外的可对人的进步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其主要涵盖性格、兴趣、情感以及意愿等方面的要素。而阅读文学作品则能够利用其中的正确舆论和高尚的思想去塑造人、指导人。同时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人物角色,其精神层面的内容也能够对小学生的意愿及情感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实现塑造小学生人格,推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快速发展。另外,非智力因素也可以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便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其乐于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更多乐趣。同时小学生如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那么也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务必要善于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充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一方面,教师应先调查了解小学生易于对何种事物产生兴趣,而后针对小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需求等,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确保方案能够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2]。另一方面,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内容,通过阅读能够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扎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储备,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及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述文章时,应善于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爱上语文阅读,切实投身至语文阅读之中。这样久而久之便可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铺垫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自身调查的结果来选择小学生最喜爱的阅读类型,而后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及素质,使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获得更为全面的进步。
(二)强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强化阅读指导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强化阅读指导。以阅读的方式来说,主要有迁移法、三读法等。其中迁移法主要是指导小学生将自身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一些语句以及学习方法等迁移至课外语文阅读之中,来提升自身运用语文阅读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3]。
三读法这里主要指的是泛读,针对一些较为浅显的书籍或者是阅读价值较低的报刊等,则可通过“三读法”来大致阅读了解其中的内容。也可通过观看内容提要或者是标题等来快速获知富有价值的阅读信息。而对于一些富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教师则应要求小学生细细品味,感悟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吸收养分,以提高自身的营养储备。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小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也应指导小学生进行摘抄与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将好词好句和自身的一些感受与想法记录下来或者标注出来,特别是对于重难点内容更应加以标注,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小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可见,这种阅读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小学生现阶段语文阅读十分有帮助,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甚至是未来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并以此为前提来实施良好的教学拓展。在整个教学期间,教师不能只将视角放在课堂之上,也应放置在一些阅读活动上,如可为小学生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也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智力水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操,让小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找到自身最为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之中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
另外,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教师还可邀请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不但利于家长督促和观察孩子的整个阅读状态,促进孩子有效阅读,让孩子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扬长避短,还能够给家长和孩子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的环境,使家长能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了解孩子在阅读期间的喜好以及孩子的真实阅读水平,这样也尤为利于家长设计家庭阅读习惯培养计划,进一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务必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绝不可以运用单一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才能让小学生长久保持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最终真正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四)实施合作教学,培养阅读习惯
合作教学主要指的是让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实施合作教学,利于碰撞小学生之间的阅读思维,促进小学生表达情感和表达自我,同时此方式也利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至语文阅读课堂中,并逐渐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合作学习也为根据实际教学条件组织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其相对的学习方式为个体学习。实施合作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表现自我观点和个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使小学生在阅读期间更为快速深刻地理解文意,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如此便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也会渐渐形成。
(五)注重课堂评价,培养阅读习惯
因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技巧还较为不足,所以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即便出现了错误,他们也难以及时察觉并改正错误。在语文阅读中,小学生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阅读习惯,而错误的阅读习惯若未能及时改正,那么则会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还应该注重课堂评价,帮助小学生了解自身在语文阅读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而促进小学生发扬优势,改正劣势,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小学生时,应注重自身的语言表达,确保语言具有渲染力,同时还要善于鼓励小学生,多肯定他们,这样才更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自信,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另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小學生的评价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师对生的评价之中,也应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或者是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更利于小学生了解自身在语文阅读时的不足,从而快速改正不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可通过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以及开展各类阅读活动等方式方法,最终让阅读真正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蕾.让阅读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126.
[2]罗忠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84.
[3]刘娟,文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8):96.
关键词:阅读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5-01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5.063
語文阅读在小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明晰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注重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让阅读能够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这样不但利于达到新课改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诸多要求,也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所以说让语文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习惯,应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以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来分析,主要包括有利于形成人文素养,有利于强化生活和文学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上述内容对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尤为关键的,小学生唯有具备上述能力及素质,才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更好地参与到生活和学习之中。详细叙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体现如下:
其一,有利于形成人文素养[1]。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不但需要小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也需注重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而阅读优秀的文章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进而形成人文素养。详细阐述,文学作品以形象化、生动化的语言风格去揭示日常生活的本质,可以成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而小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也能够学会分辨假丑恶和真善美,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质与道德素质。
其二,有利于强化生活和文学之间的联系。优秀的文章都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写真实的生活场景,因此说生活和文学二者之间有着尤为紧密的联系。也能够由此得知,阅读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深化学生认知生活与文学作品二者之间的联系。反之,若小学生未能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那么则难以积累相关方面的知识,也难以深刻认知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事件。通过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还可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感悟能力。
其三,有利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除去智力因素外的可对人的进步产生影响的心理因素,其主要涵盖性格、兴趣、情感以及意愿等方面的要素。而阅读文学作品则能够利用其中的正确舆论和高尚的思想去塑造人、指导人。同时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人物角色,其精神层面的内容也能够对小学生的意愿及情感等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实现塑造小学生人格,推动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快速发展。另外,非智力因素也可以推动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发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兴趣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兴趣便能够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其乐于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更多乐趣。同时小学生如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那么也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所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务必要善于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充分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一方面,教师应先调查了解小学生易于对何种事物产生兴趣,而后针对小学生的真实情况以及需求等,设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案,确保方案能够辅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2]。另一方面,阅读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内容,通过阅读能够开拓小学生的视野,扎实小学生的语文基础,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储备,也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及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讲述文章时,应善于引导小学生自主阅读,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增强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能够真正爱上语文阅读,切实投身至语文阅读之中。这样久而久之便可促进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为他们日后的语文学习铺垫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根据自身调查的结果来选择小学生最喜爱的阅读类型,而后对其进行深入讲解,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及素质,使小学生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获得更为全面的进步。
(二)强化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
强化阅读指导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务必要重视强化阅读指导。以阅读的方式来说,主要有迁移法、三读法等。其中迁移法主要是指导小学生将自身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一些语句以及学习方法等迁移至课外语文阅读之中,来提升自身运用语文阅读获取相关知识的能力[3]。
三读法这里主要指的是泛读,针对一些较为浅显的书籍或者是阅读价值较低的报刊等,则可通过“三读法”来大致阅读了解其中的内容。也可通过观看内容提要或者是标题等来快速获知富有价值的阅读信息。而对于一些富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教师则应要求小学生细细品味,感悟文章的主要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学作品中吸收养分,以提高自身的营养储备。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小学生阅读文章时,教师也应指导小学生进行摘抄与批注,在阅读过程中将好词好句和自身的一些感受与想法记录下来或者标注出来,特别是对于重难点内容更应加以标注,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并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小学生文学欣赏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可见,这种阅读习惯对小学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对小学生现阶段语文阅读十分有帮助,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语文阅读甚至是未来发展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 (三)开展阅读活动,培养阅读习惯
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并以此为前提来实施良好的教学拓展。在整个教学期间,教师不能只将视角放在课堂之上,也应放置在一些阅读活动上,如可为小学生开展一些语文阅读活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同时,通过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也可以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智力水平,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情操,让小学生能够在阅读活动中找到自身最为喜爱的一种阅读方式,从而提升小学生在语文阅读之中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水平。
另外,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教师还可邀请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邀请家长参与活动不但利于家长督促和观察孩子的整个阅读状态,促进孩子有效阅读,让孩子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扬长避短,还能够给家长和孩子之间创造一个良好的沟通与互动的环境,使家长能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中,了解孩子在阅读期间的喜好以及孩子的真实阅读水平,这样也尤为利于家长设计家庭阅读习惯培养计划,进一步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
应该注意的是,在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务必要保证活动的多样性,绝不可以运用单一形式开展活动,这样才能让小学生长久保持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兴趣,提高小学生参与语文阅读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最终真正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的一种良好习惯。
(四)实施合作教学,培养阅读习惯
合作教学主要指的是让小学生之间进行互助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实施合作教学,利于碰撞小学生之间的阅读思维,促进小学生表达情感和表达自我,同时此方式也利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拉近生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小学生更好地参与至语文阅读课堂中,并逐渐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
合作学习也为根据实际教学条件组织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其相对的学习方式为个体学习。实施合作教学有利于小学生表现自我观点和个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够使小学生在阅读期间更为快速深刻地理解文意,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如此便能够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水平,而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也会渐渐形成。
(五)注重课堂评价,培养阅读习惯
因小学生年龄较小,其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学习技巧还较为不足,所以小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时,即便出现了错误,他们也难以及时察觉并改正错误。在语文阅读中,小学生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阅读习惯,而错误的阅读习惯若未能及时改正,那么则会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针对上述情况,对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我们还应该注重课堂评价,帮助小学生了解自身在语文阅读中的优势与劣势,进而促进小学生发扬优势,改正劣势,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阅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小学生时,应注重自身的语言表达,确保语言具有渲染力,同时还要善于鼓励小学生,多肯定他们,这样才更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自信,提高小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另外,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对小學生的评价不应再仅仅局限于师对生的评价之中,也应让学生进行良好的自我评价,或者是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这样更利于小学生了解自身在语文阅读时的不足,从而快速改正不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可通过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化对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以及开展各类阅读活动等方式方法,最终让阅读真正成为小学生的一种习惯,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姜蕾.让阅读成为习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9):126.
[2]罗忠明.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84.
[3]刘娟,文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2019(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