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a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巧妙地运用“发展性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简介里,就指出了学科教学特点是: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发展性教学”正是实现了这种教育新理念。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灵活运用教材,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被动地听结论,而不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去发现知识。学生没有自己思维的时间,没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因此,据现代教学理论建构思维,我们要给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自主探索,学会学习。教育家的研究表明: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的知识只有20%左右。可见,人的知识绝大部分是靠自学获得的。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靠自学自练。我们要相信学生具有自学的潜能,有主动发展的需要。在新课例题教学前,精心设计自学提纲,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给学生自主探索指明方向。
  (二)活用教材,注重创薪。学科教学离不开教材,教材是实现创新的主要依据。现行教材虽然作了改动,但仍存在着不足,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教材编排基本上是一题一例的形式,。忽视创新价值:二是教材中的问题、结论甚至连“想”的过程也同时出现,束缚孩子们思考的空间,而教师都是跟着教材走,凭着教材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价值的发挥,难以激发课堂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促进人的发展。
  (三)精心设计,激发活力。反馈练习是学好新知所必须的一个环节,要避免作业练习总是“一刀切”、“一个样”的通病。应学会选择练习题,让学生可持续发展。如:在练习设计上要有立体性,做到有层次、多样化,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对这一内容的思维训练可按学生智力形成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l、基本练习:求8、10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
  2、变式练习:既能被8整除,又能被10整除的数,最小的是多少?
  3、发展练习:有一包糖果,不论是分给8个人,还是分给10个人,都能正好分完,这包糖果至少有多少块?
  二、增强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我们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时捕捉学生“智慧的灵感,”培养他们强烈的问题意识。学生主动观察事物,反复思考问题,寻根究底,是不断发展进行创造思考与实践的源泉。
  (一)质疑问难,多向交流。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变学生不敢、不懂提问题为敢于、善于提问题。在应用题教学中,隐去其中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可提出哪些问题,再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解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教学工程问题应用题第二课时,出示条件:“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15天完成。”让学生提问题:“甲、乙每天各完成工程的几分之几?甲乙合做;几天完成工程的?甲先做4天,剩下的由乙来做,还需几天?……”。学生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比较,这样学生学习的情感丰富,各抒己见,多向交流,轻松、愉快地获取新知。
  (二)集中看管,解决漏洞。学生在学习中有不懂的,不理解的就记下来。如:大于平角而小于周角的角有名字吗?为什么公元年份是整百的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的分数单位是,可以吗?……带着问题或与同学一起讨论,或自己查阅资料,或请教教师,做到“视野之内无疑点。”“数学日记”给予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处处留心观察,时时留意数学问题。
  三、参与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
  实践活动是学生超越自我,自主发展的必要过程。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于开发人类所具有的潜能有很大的帮助,而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独特的优势。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智能开发,从手开始。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从而内化成学生内部的思维活动,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如几何公式的推导过群,算理的理解过程,都要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说理的过程中,发展各种智能。
  (二)实践运用,深化认知。生活处处有数学,处处需要用数学。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开阔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发展。
  1、增长知识。如学习“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后,让学生摘出报纸中有关数据,并说一说反映了什么问题,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加信息量。
  2、调查统计。如学习“简单的统计”后,让学生作一份调查,对去年自家每日用水,用电量或每月开支情况,制成统计表,从而适时进行“勤俭节约”教育。
  3、自编应用题。学习某一知识点后,让学生编几道与本知识点有关的应用题。如学生编出“求家中长方体皮箱体积”,“学校圆柱形水桶的容积”,“甘蔗的出糖率”,“肉松重量与用肉量的比”等等,内容不一,水平各异,新颖独特,叙述流畅,促其个性发展。
  4、设计规则方案。这是对应用题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如设计“租船、租车、购票、购物”等方案,或给要装修的房间规划一下所需的涂料及经费等,显示出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样,学生实践中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习“活”的数学,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使人的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应用“发展性”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美、生活美、应用美。使学生的身心获得和谐、全面、持续的发展,造就良好的个性素养、智慧潜能,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学科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种有效的培养兴趣的手段。数学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途径,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情境教学数学兴趣    新世纪基础教育改革对数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数学课堂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如下七个方面着手,可以大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提高学习兴趣七点建议  培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更是如此,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设计、操作。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靠我们教师不断去设计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摘要:在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几何,和许多数学知识的延伸一样,含有迁移现象的发生,迁移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对学习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分为两类,影响为积极的称为正迁移,影响为消极的称为负迁移。为防止负迁移的产生,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灵活多样的模式教学,不断地变繁难这简易,可有效地搞好立体几何入门教学。   关键词:空间想象力变
摘要:本文从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管理方面,探讨园林施工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园林施工 组织设计现场管理    0引言  园林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由于园林工程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多個施工单位建造,因此,若在施工组织、施工配合、成本控制上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施工进度,拖延工期,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生活的具体例子入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根据教学经验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的技巧。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并联系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为以后高年级有关余数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检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探讨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对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这部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