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杉木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涪陵区重点引进第3代良种杉木作为造林树种。引种试验表明第3代良种杉木适宜在涪陵区内推广造林。随着杉木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加强杉木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在保障杉木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森林覆盖率,助推碳中和、碳达峰。本文深入研究了杉木虫害和病害以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杉木;虫害;病害;防治措施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属松杉目(Pinales),杉科(Taxodiaceae),属常绿乔木,喜温暖、光照、酸性土壤,为亚热带树种,树干可高达30米,胸径能达到3米,主要分布于平均温度15~20 ℃,年降水量800~2000 mm的地区[1-2]。木材蓄积量较丰富,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家具等行业。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
1.主要病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1.1炭疽病
特征:该病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体为胶孢炭疽菌,在4月至5 月容易发病。较轻者针叶性枯萎,重者绝大多数嫩枝枯死或全株性死亡,典型症状“颈枯”,发病的位置一般在顶芽下10 cm位置以内,对2-3年的幼树危害比较严重。
防治措施:一是苗圃地、造林地要求土壤肥力好、水源充足、坡度平缓。二是造林苗选择,要求苗木生长健壮且无病害。三是造林抚育,加强养护和抚育工作,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树苗的抵性。四是发现有感病植株应及时焚烧,可喷洒1%的波尔多液进行化学防治。
1.2黄化病
特征: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常在1至5月发病,主要危害我国原始森林杉木和杉树幼林,分为黄化型何黄化枯死型。黄化型:嫩叶、茎由绿变黄,再形成淡褐色的花斑,严重的整株变黄色,甚至变成红褐色、紫红色。黄化枯死型:嫩枝自下而上,由内向外逐渐干枯失绿或变黄,杉木长势明显衰退。
防治对策:一是适地适树。合适的环境有利于杉木迅速成林。二是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排水、施肥、松土、除草管理,促进杉木的良好生长。三是感病严重的杉木地,应及时更换抵抗能力强的杉木品種。
1.3叶枯病
特征:该病是一种感染性病害,常在6月发病,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在风口处、林缘或道旁易发。重点危害嫩梢和针叶。病原菌多从伤口处入侵,首先在嫩叶出现小褐点,然后再向四周蔓延,由淡黄色逐渐转变为浅黄棕色,直至褐色,病斑以上的针叶枯死或完全凋萎枯亡。
防治措施:一是通过盐酸四环素或霉素钙盐防治。二是切断病菌扩散途径。四是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山坡造林有助于控制病源。三是混交造林,通过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杉木生长。
1.4溃疡病
特征:该病是病原真菌引起,常在4至6发病,多发生在沿海山地或是高海拔山地。发病时枝干肿大、褪色,针叶变黄枯萎。主要传播方式为风、雨等自然因素。
防治措施:一是烟雾防治,5月下旬孢子释放期间,进行烟雾剂喷射,抑制溃疡病病原真菌扩散。二是选择在山坡、山洼地等风力较小、土层较深的地方造林。三是混交造林,降低杉木溃疡病的发生概率。
2.主要虫害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2.1 白蚁
特征:白蚁通常在9至11月出没,分为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主要蛀害杉木的树皮、根部、根茎处,且能够从伤口处直接侵入木质部造成危害,导致杉木成活率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一是太阳能黑光灯诱杀,利用其趋光性,在繁殖分群期进行诱杀。二是追挖杀灭,选择较大的白蚁道进行追挖。三是烟薰杀法,根据白蚁分飞孔确定巢穴具体位置,放烟后将洞口泥封。四是注重彻底清除林内死树及落叶,破坏白蚁聚集寄居环境。五是选用化学药剂消灭白蚁。
2.2 杉梢小卷叶蛾
特征:该虫为暗褐色。主要危害幼树。其幼虫主要危害嫩梢顶部和顶芽,吞噬其他杉树的枝干和顶芽,从而引起致杉树枯梢,甚至植株变形。
防治措施:一是使用黑光灯诱杀。二是营造混交林,增加林分抗性。三是化学防治,喷洒40%的氧化乐果。四是将病害部位摘除并焚烧,切断虫害传播途径。
2.3 双条杉天牛
特征:该虫体积小,褐色,长约2毫米。成虫常在3月至4月出现。主要通过危害韧皮部、树干下部、树皮裂缝等部位,阻碍水分和营养传输,影响杉木的正常生长。杉木受侵害时,树叶发黄、长势减退,甚至枯死。
防治对策:一是混交造林,增加杉木林抗逆性。一是农业防治法,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杉木林生长。三是化学防治,在喷施高浓度氧化乐果。
2.4 杉木球果麦蛾
特征:该虫极具趋光性,在3—6月虫害频发。成虫体长4-7毫米,主要危害球果,导致杉木种子不能正常结实。
防治对策:一是混交造林,降低虫害危害。二是加强幼苗抚育,提高幼苗的抗病性。三是加强杉木虫害灾情监管,及时清除虫卵。四是化学防治,通过药物诱杀。
3.结语
随着涪陵区第3代良种杉木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加强杉木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了4种主要病害,4种主要虫害。全区应重点抓好适地适树、抚育管理、混交林造林、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举措,以此促进区内杉木健康生长,提高杉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促进涪陵林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生国成.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01):69-70.
[2]霍强.森林病虫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04):147-148+151.
关键词:杉木;虫害;病害;防治措施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Hook.),属松杉目(Pinales),杉科(Taxodiaceae),属常绿乔木,喜温暖、光照、酸性土壤,为亚热带树种,树干可高达30米,胸径能达到3米,主要分布于平均温度15~20 ℃,年降水量800~2000 mm的地区[1-2]。木材蓄积量较丰富,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家具等行业。是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
1.主要病害及有效防治措施
1.1炭疽病
特征:该病为常见的细菌性疾病,病原体为胶孢炭疽菌,在4月至5 月容易发病。较轻者针叶性枯萎,重者绝大多数嫩枝枯死或全株性死亡,典型症状“颈枯”,发病的位置一般在顶芽下10 cm位置以内,对2-3年的幼树危害比较严重。
防治措施:一是苗圃地、造林地要求土壤肥力好、水源充足、坡度平缓。二是造林苗选择,要求苗木生长健壮且无病害。三是造林抚育,加强养护和抚育工作,增加土壤肥力增强树苗的抵性。四是发现有感病植株应及时焚烧,可喷洒1%的波尔多液进行化学防治。
1.2黄化病
特征: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病害,常在1至5月发病,主要危害我国原始森林杉木和杉树幼林,分为黄化型何黄化枯死型。黄化型:嫩叶、茎由绿变黄,再形成淡褐色的花斑,严重的整株变黄色,甚至变成红褐色、紫红色。黄化枯死型:嫩枝自下而上,由内向外逐渐干枯失绿或变黄,杉木长势明显衰退。
防治对策:一是适地适树。合适的环境有利于杉木迅速成林。二是加强抚育管理,注意排水、施肥、松土、除草管理,促进杉木的良好生长。三是感病严重的杉木地,应及时更换抵抗能力强的杉木品種。
1.3叶枯病
特征:该病是一种感染性病害,常在6月发病,多发生在雨季,特别是在风口处、林缘或道旁易发。重点危害嫩梢和针叶。病原菌多从伤口处入侵,首先在嫩叶出现小褐点,然后再向四周蔓延,由淡黄色逐渐转变为浅黄棕色,直至褐色,病斑以上的针叶枯死或完全凋萎枯亡。
防治措施:一是通过盐酸四环素或霉素钙盐防治。二是切断病菌扩散途径。四是选择土壤肥沃、疏松的山坡造林有助于控制病源。三是混交造林,通过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促进杉木生长。
1.4溃疡病
特征:该病是病原真菌引起,常在4至6发病,多发生在沿海山地或是高海拔山地。发病时枝干肿大、褪色,针叶变黄枯萎。主要传播方式为风、雨等自然因素。
防治措施:一是烟雾防治,5月下旬孢子释放期间,进行烟雾剂喷射,抑制溃疡病病原真菌扩散。二是选择在山坡、山洼地等风力较小、土层较深的地方造林。三是混交造林,降低杉木溃疡病的发生概率。
2.主要虫害及其有效防治措施
2.1 白蚁
特征:白蚁通常在9至11月出没,分为黄翅大白蚁、黑翅土白蚁。主要蛀害杉木的树皮、根部、根茎处,且能够从伤口处直接侵入木质部造成危害,导致杉木成活率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一是太阳能黑光灯诱杀,利用其趋光性,在繁殖分群期进行诱杀。二是追挖杀灭,选择较大的白蚁道进行追挖。三是烟薰杀法,根据白蚁分飞孔确定巢穴具体位置,放烟后将洞口泥封。四是注重彻底清除林内死树及落叶,破坏白蚁聚集寄居环境。五是选用化学药剂消灭白蚁。
2.2 杉梢小卷叶蛾
特征:该虫为暗褐色。主要危害幼树。其幼虫主要危害嫩梢顶部和顶芽,吞噬其他杉树的枝干和顶芽,从而引起致杉树枯梢,甚至植株变形。
防治措施:一是使用黑光灯诱杀。二是营造混交林,增加林分抗性。三是化学防治,喷洒40%的氧化乐果。四是将病害部位摘除并焚烧,切断虫害传播途径。
2.3 双条杉天牛
特征:该虫体积小,褐色,长约2毫米。成虫常在3月至4月出现。主要通过危害韧皮部、树干下部、树皮裂缝等部位,阻碍水分和营养传输,影响杉木的正常生长。杉木受侵害时,树叶发黄、长势减退,甚至枯死。
防治对策:一是混交造林,增加杉木林抗逆性。一是农业防治法,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杉木林生长。三是化学防治,在喷施高浓度氧化乐果。
2.4 杉木球果麦蛾
特征:该虫极具趋光性,在3—6月虫害频发。成虫体长4-7毫米,主要危害球果,导致杉木种子不能正常结实。
防治对策:一是混交造林,降低虫害危害。二是加强幼苗抚育,提高幼苗的抗病性。三是加强杉木虫害灾情监管,及时清除虫卵。四是化学防治,通过药物诱杀。
3.结语
随着涪陵区第3代良种杉木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加强杉木的病虫害防治非常重要,本文深入研究了4种主要病害,4种主要虫害。全区应重点抓好适地适树、抚育管理、混交林造林、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举措,以此促进区内杉木健康生长,提高杉木的经济与生态效益的同时,促进涪陵林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生国成.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0(01):69-70.
[2]霍强.森林病虫防治现状与应对策略[J].农业灾害研究,2021,11(04):147-148+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