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信息技术课通常应付学业水平测试,往往变成培训课、题海战术课,丢掉了课堂本应该具备的多姿多彩的本色。怎样才能上好高中信息技术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精通软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遇见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实践课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的配置情况,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根据本校自身实际,尽量讲好各个软件,并且由简到繁,但不能求全,以免片面强调硬件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受限。上好信息课,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点明要点,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的不足,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应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环节入手。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 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针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①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越记不住、越容易混。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几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少一些,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②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③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做成课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滦县第六中学)
一、教师要精通软件,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遇见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实践课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
二、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的配置情况,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根据本校自身实际,尽量讲好各个软件,并且由简到繁,但不能求全,以免片面强调硬件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受限。上好信息课,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点明要点,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的不足,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应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环节入手。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像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 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针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要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①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越记不住、越容易混。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几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少一些,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②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生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很理想。 ③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做成课件,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滦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