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词语的理解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素。一方面,学生深入理解词语之后才能够走进文本;另一方面,在对词语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够推进后续的文本解读。那么该如何进行词语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呢?笔者认为,词语具有非常深厚的语境内涵,并不能从单一的角度来进行学习,而是要立足整体,从整体的多个角度,多样化形式中感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对词语形成整体的认知和感受,引领学生从词语学习入手,走进文本的独特之中。
一、立足整体,感受词语的形象
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生活阅历也比较单薄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只不过是能够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但是这么一来就容易让小学生陷入肤浅。因此,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呈現词语的动态形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这不但能够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加深词语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词语体验,培养良好的词语学习习惯。有些词语非常具有个性特征,在句子中也具有非常生动形象的个性特征,具有十分深刻的性格塑造作用。比如,“细细端详”这个词语,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有一段描写,写到了李时珍仔细地研究草药,用了“细细端详”这个词语,如果单纯只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学生只能理解到,端详这个词语就是看的意思;但是却不能深入理解端详这个词语刻画和塑造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为此,我让学生进行表演,拿着一片草叶子,怎么去观看呢?学生们模拟动作认为要翻来覆去的查看,而且还要闻一闻,放在手里捏一捏,掂量一下。这样的动作,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就能够深刻体会,李时珍当时严谨认真的一种工作态度。这种对词语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只是对词语的单纯字面性的复制。
二、立足整体,体验词语的情境
在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将词语和文本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理解的词语是词语的意思和文本没有直接的关联。这就让词语学习和文本当中的词语学习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却不能灵活运用,无法深入理解,特定语境当中的词语意思。有基于此,教师应该将词语与学生本身的体验密切结合,既要能够让学生对词语身处当中的文本有深刻的领会,又要让学生对文本的词语,有相当多的情感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积累过程当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比如,七嘴八舌这个词语,如果单纯从词语的字面意思理解,是说很多人都在说话,场面非常嘈杂热闹。如果放在特定的文本当中,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为此我会引领学生展开自我表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自我的认知和个性化理解。有的学生认为七嘴八舌,就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词语,说明人们都抢着说;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词语,表明所有的人都想说话,想说的人太多了。通过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词语七嘴八舌的含义。
三、立足整体,理解词语的层次
在进行词语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但要能够让词语融入整个课文的文本,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借助词语的脉络和线索,走进文本的深层,深刻理解文本所具有的人文和情感。这就需要探寻词语的层次,从词语的多个层次性进行解读。为此,教师要立足词语的整体化和多样化,不但要采用事实性的教育模式,而且,要紧扣文本当中的关键词语,让词语融入文本当中。比如,有一个词语叫做“多亏”,这个词语是比较常用的,也是一个相当口语化的词语。有一篇课文是描写小骆驼,课文当中讲到了骆驼的驼峰,我追问学生这两个驼峰看起来多难看,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从文本当中找到解释,这个解释里边用了一个词语,叫做“多亏”。多亏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驼峰的整体机能,彰显了驼峰在小骆驼身上的重要性。学生一方面认识到这个词语的形象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词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总之,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立足词语的整体性和多样化,紧扣词语的形象性、体验性、层次性,让词语教学释放应有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221121)
一、立足整体,感受词语的形象
对于年龄还比较小、生活阅历也比较单薄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只不过是能够有一个简单的认知,但是这么一来就容易让小学生陷入肤浅。因此,在进行词语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呈現词语的动态形象,让学生能够有一个感性的认知,这不但能够让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加深词语的理解,形成个性化的词语体验,培养良好的词语学习习惯。有些词语非常具有个性特征,在句子中也具有非常生动形象的个性特征,具有十分深刻的性格塑造作用。比如,“细细端详”这个词语,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有一段描写,写到了李时珍仔细地研究草药,用了“细细端详”这个词语,如果单纯只是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学生只能理解到,端详这个词语就是看的意思;但是却不能深入理解端详这个词语刻画和塑造李时珍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为此,我让学生进行表演,拿着一片草叶子,怎么去观看呢?学生们模拟动作认为要翻来覆去的查看,而且还要闻一闻,放在手里捏一捏,掂量一下。这样的动作,学生在表演的时候就能够深刻体会,李时珍当时严谨认真的一种工作态度。这种对词语的理解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只是对词语的单纯字面性的复制。
二、立足整体,体验词语的情境
在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将词语和文本没有进行有效的结合,理解的词语是词语的意思和文本没有直接的关联。这就让词语学习和文本当中的词语学习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却不能灵活运用,无法深入理解,特定语境当中的词语意思。有基于此,教师应该将词语与学生本身的体验密切结合,既要能够让学生对词语身处当中的文本有深刻的领会,又要让学生对文本的词语,有相当多的情感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积累过程当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比如,七嘴八舌这个词语,如果单纯从词语的字面意思理解,是说很多人都在说话,场面非常嘈杂热闹。如果放在特定的文本当中,就需要学生进行自我体验。为此我会引领学生展开自我表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进行自我的认知和个性化理解。有的学生认为七嘴八舌,就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词语,说明人们都抢着说;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个词语,表明所有的人都想说话,想说的人太多了。通过学生七嘴八舌抢着回答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了词语七嘴八舌的含义。
三、立足整体,理解词语的层次
在进行词语学习的过程当中,不但要能够让词语融入整个课文的文本,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借助词语的脉络和线索,走进文本的深层,深刻理解文本所具有的人文和情感。这就需要探寻词语的层次,从词语的多个层次性进行解读。为此,教师要立足词语的整体化和多样化,不但要采用事实性的教育模式,而且,要紧扣文本当中的关键词语,让词语融入文本当中。比如,有一个词语叫做“多亏”,这个词语是比较常用的,也是一个相当口语化的词语。有一篇课文是描写小骆驼,课文当中讲到了骆驼的驼峰,我追问学生这两个驼峰看起来多难看,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学生从文本当中找到解释,这个解释里边用了一个词语,叫做“多亏”。多亏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了驼峰的整体机能,彰显了驼峰在小骆驼身上的重要性。学生一方面认识到这个词语的形象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也认识到词语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总之,词语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当立足词语的整体性和多样化,紧扣词语的形象性、体验性、层次性,让词语教学释放应有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