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分析初三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帮助他们排除各种障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笔者经过近几年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初三学生存在的障碍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普通中学,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生进入初三年级以后,随着总复习的开始,学习中的各种障碍明显显现出来。
1 心理障碍。由于部分学生觉得中考升学无望,加上部分学生自身能力较差,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自认为不是学数学的“材料”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加上教师的“拼题”与“超课时”,学生总觉得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题,数学成绩提高不了,而产生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当,难度过分加深、内容过分加大,致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更有部分优秀学生,自认为数学成绩好,录取重点高中不成问题,因而产生自满心理。
2 认知障碍。感知不全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是学习的第一步,由于部分学生观察力不强,对中学数学认识不全面,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部分的、零碎的、表面的,对所学知识缺乏理解。由于要保证初三复习时间而缩短了实际教学时间,且课堂容量和密度增加了,造成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处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较差。在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何解数学题,由于学生对知识感知的不完善,对所学知识缺乏理解和掌握,因此学过之后留在记忆中的只是题目本身的外观形象,而信息储存较少。所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会出现负迁移,归纳、推理能力较低。初三数学复习时间紧、要求高,而教师只重视赶进度或完成复习计划,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改造
鉴于初三学生存在的上述学习障碍,根据教学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原则,必须不断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体策略是:“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力所能及、着重启发,因材施教、培养能力。”具体做法是:
1 适当集中,主线要明,脉络要清。数学复习开始阶段,不少学生头绪纷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知识适当集中,把分散在各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加快整理、归纳,全力理出一条线,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分清脉络,沟通所学章节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2 着重启发。起点要低,概念要清楚。数学是概念与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理解了一个题目所涉及的有关概念,才具备正确的解题基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放低起点,讲清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导八新概念的同时,将回顾理清已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寓于讲解的例题之中,使学生在解题中进一步深化概念、理解定义,熟练掌握应用公式和定理,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 因材施教,难度要适当,力所能及。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矛盾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同学生实现这些任务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如果所提出的任务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现区,那么就能推动整个系统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作为初三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所提问题难度必须适中,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难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易影响学生思维的展开。就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说,随着内容的深化、能力的提高,难度也应有所改变,让学生永远处于思维最活跃区。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障碍。
复习课中讲解例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和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解,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信息,因此总复习中时应做到讲中有练、讲中有问、练中有讲、练中有思、练中有得,帮助学生克服能力低、意识弱的障碍,提高学生推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复习中始终遵循这一原则,教学中部分例题让学生演板,然后充分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并及时反馈信息,对学生所作的错误题及时纠正,正确的及时肯定,方法好的学生互相交流。
一、初三学生存在的障碍
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普通中学,生源不是很理想。因此学生进入初三年级以后,随着总复习的开始,学习中的各种障碍明显显现出来。
1 心理障碍。由于部分学生觉得中考升学无望,加上部分学生自身能力较差,缺乏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自认为不是学数学的“材料”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受“读书无用论”影响,加上教师的“拼题”与“超课时”,学生总觉得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题,数学成绩提高不了,而产生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教法不当,难度过分加深、内容过分加大,致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更有部分优秀学生,自认为数学成绩好,录取重点高中不成问题,因而产生自满心理。
2 认知障碍。感知不全面。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是学习的第一步,由于部分学生观察力不强,对中学数学认识不全面,他们掌握的数学知识往往是部分的、零碎的、表面的,对所学知识缺乏理解。由于要保证初三复习时间而缩短了实际教学时间,且课堂容量和密度增加了,造成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处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较差。在中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如何解数学题,由于学生对知识感知的不完善,对所学知识缺乏理解和掌握,因此学过之后留在记忆中的只是题目本身的外观形象,而信息储存较少。所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题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会出现负迁移,归纳、推理能力较低。初三数学复习时间紧、要求高,而教师只重视赶进度或完成复习计划,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改造
鉴于初三学生存在的上述学习障碍,根据教学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原则,必须不断改进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总体策略是:“适当集中、反复循环,力所能及、着重启发,因材施教、培养能力。”具体做法是:
1 适当集中,主线要明,脉络要清。数学复习开始阶段,不少学生头绪纷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知识适当集中,把分散在各部分的“知识点”串起来。加快整理、归纳,全力理出一条线,帮助学生理清头绪、分清脉络,沟通所学章节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2 着重启发。起点要低,概念要清楚。数学是概念与命题组成的知识体系,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理解了一个题目所涉及的有关概念,才具备正确的解题基础。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放低起点,讲清每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导八新概念的同时,将回顾理清已学过的概念、公式、定理寓于讲解的例题之中,使学生在解题中进一步深化概念、理解定义,熟练掌握应用公式和定理,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3 因材施教,难度要适当,力所能及。教学过程的一个中心矛盾是教师向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同学生实现这些任务的实际可能性之间的矛盾。如果所提出的任务处于学生能力的最近发现区,那么就能推动整个系统向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作为初三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所提问题难度必须适中,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难往往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过易影响学生思维的展开。就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说,随着内容的深化、能力的提高,难度也应有所改变,让学生永远处于思维最活跃区。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障碍。
复习课中讲解例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消化和运用所复习的知识解决问题。如果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讲解,就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信息,因此总复习中时应做到讲中有练、讲中有问、练中有讲、练中有思、练中有得,帮助学生克服能力低、意识弱的障碍,提高学生推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笔者在复习中始终遵循这一原则,教学中部分例题让学生演板,然后充分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并及时反馈信息,对学生所作的错误题及时纠正,正确的及时肯定,方法好的学生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