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附着符号,指语言符号以外,一切伴随着人的符号,如声气息、面部符号、身势符号、伴随着的物理符号(物体)。多方面的附着符号,形成了一个与话语同步的符号集合,于是成为符号束。笔记小说对附着符号参与语用现象的记载随处可见,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的参与,二是人随身而有的系统的参与。
关键词:笔记小说 附着符号束 参与语用
附着符号,指语言符号以外,一切伴随着人的符号,如声气息、面部符号、身势符号、伴随着的物理符号(物体)。多方面的附着符号,形成了一个与话语同步的符号集合,于是成为符号束。①
语境干涉中有“可见的自在物体、意外出现的人或物、自然环境”,也包含了物理符号即自然物。钱冠连先生认为,“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物体)”是专指“伴随人的”物理符号(物体),如人随身带的笔、筷子、望远镜、书、各种劳动工具……又如随身而有的工具系统、衣着系统、头饰系统……当它们脱离具体物件而获得约定的象征意义时,都有可能进入交际活动而成为符号。而语境干涉中的第二部分“自在物体、意外人或物、自然环境”(树、山、建筑物、艺术品……)虽然可能进入交际具有符号意义,但毕竟是早已存在的,不是人带着的,与说话听话人不存在依附性。②笔记小说中有不少关于附着符号束参与语用现象的记载,我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的参与;二是人随身而有的系统的参与。
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的参与
伴随物在被说话人运用时,代表某个事物(象征意义)参加交际,具有视觉形象,从而获得符号学的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伴随物必须是说话人蓄意准备的,否则就是语言环境中的自在物体。伴随物之所以能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是因为其与被代表事物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结合笔记中相关例证,我们认为这种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伴随物与所表之物行为和性质有相似或相关之处;二是伴随物名称与所表之物语音相关。
行为或性质的相似或相关
①至嘉靖朝,张、桂用事恣肆,有人于御前放郭索横行,背有朱字,世宗取阅,乃漆书璁、萼姓名,此大珰辈所为也。其后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咏严后二句,或又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语亦确。(《万历野获编》,页664)
郭索,蟹。因螃蟹横行,与权贵霸道横行的行为有相似之处,故被用来背书朱字以讥讽横行霸道的权贵,是以伴随物与主体之行为相似参与语用。
②高骈在维扬,曾遣使致书于浙西周宝曰:“伏承走马,已及奔牛。今附虀一瓶,葛粉十斤,以充道路所要。”盖讽其为虀粉矣。(《南部新书》,丁)
唐光启三年,中书令高骈镇守淮海。发生蝗灾,米价昂贵。正值浙西军队叛变,周宝逃奔毗陵,高骈听说后就派人送周宝一封信,这封信中涉及了虀和葛粉:虀,切成细末的腌菜、酱菜或调味的葱、姜、蒜等;葛,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制淀粉,即葛粉。因两物皆为粉末状,故高骈送之以喻其将粉身碎骨。
以上两例伴随物的使用,都是因其性质或行为与被代表之物有相似之处。
语音的相关
因语音相关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谐音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如:
①《岁时记》:“正月一日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贵人犹好画大鸡,元旦张之。”盖北地呼吉为鸡,俗云室上大吉也。(《书影》,页56)
《广韵·齐韵》:“鸡,古奚切。”《质韵》:“吉,居质切。”“古”“居”发〔k〕母;又“奚”发〔iei〕韵,而“质”为入声,韵尾收〔k〕。“鸡”“吉”本不同音,但“北地呼吉为鸡”,故元旦在门上贴鸡画,以其谐音喻来年大吉。
②又新妇入门,不踏光地,必传席始行,唐人呼为转席。(《坚瓠续集》卷四“传席撒帐”)
《广韵·昔韵》:“席,祥易切。入昔邪。”《缉韵》:“袭,似入切。入缉邪。”“祥”“似”皆发〔z〕音,二字又都为入声,语音相近。故人们在婚礼上有“传席”仪式,取其同音词“传袭”之“继承”义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传席,杭俗不以毡,而用米袋,名曰“传袋”,又曰“代代相传”,袋隐代。(《巾箱说》,页152)
《广韵·代韵》:“袋,徒耐切。去代定。”《广韵·代韵》:“代,徒耐切。去代定。”“袋”“代”同音,故用“传袋”示“传代”之义。
笔记中此类例证又有:
③李泌宿内院,旦起,或窃泌鞋送帝所,帝曰:“鞋者谐也,当为弼谐,事宜谐矣。”今人家嘉礼答采,比设绛丝鞋。新妇过门,进舅姑及诸姑伯姊,必具干鞋坤鞋诸仪,亦取夫妇谐好偕老之义,事或本于唐。(《不下带编》,页28)
婚礼中送鞋之仪式,正是取其谐音字“谐”之“和谐”义,祝福新人一生一世和谐相处。
又如:
④世俗小聘盛行,用一小元宝,一如意,名曰一定如意。(《花烛闲谈》,页304)③
小聘用“一(锭)小元宝,一如意”,取前者之“一锭”,后者之“如意”,构成“一锭如意”,谐“一定如意”同音,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以上几例,皆人们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刻意准备特定事物(即伴随物),使之参与语言符号使用,以表达美好祝愿。
此外,笔记中还有一部分是主体随身而有的系统参与语言符号交际的例证。
人随身而有的系统的参与
从笔记小说相关例证可见,人随身而有的系统参与语言符号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主体衣饰系统的参与
①谚以人之作事玩忽不经意,谓之撇在脑后者,语本于宋时伶伦之口。杨存中在建康军,以美玉琢成双胜帽环进高庙,为尚御裹,谓之二胜环,取两宫北还之兆。偶一伶在御旁,高宗指环示之:“此杨太进来,名二胜环。”伶接奏曰:“可惜二胜环,且掉在脑后!”至今传其语。(《不下带编》,页123)
“识”“式”皆为审母,“蒸”“正”韵尾相同,故“胜”“圣”同音。“环”“还”同音。故杨存中用美玉琢成双圣帽环并谓之“二胜环”,意在取其谐音“二圣还”,预示二圣(徽宗、钦宗二帝)胜利还朝之意。
②宣和中,童贯用兵燕蓟,败而窜。……又一人满头为髻如小儿,曰童大王家人也。问其故。……曰:“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齐东野语》,页10)
“髻”“计”同音,故童贯家人故意以“满头为髻如小儿”之形象出现,以“三十六髻”谐音“三十六计”,表“走为上”之义。
此两例皆为行为主体,故意用某种穿着打扮来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属主体衣饰系统参与语用。
主体工具系统的参与
①福唐张道人,多与人言偈,语人祸福如徐神公言《法华》,既过无不神验者,然亦时有戏剧警动小人者。郡有胥魁,其性刚悍,素为郡人所恶。偶以年劳出职,既府谢而出,跃马还家,道逄道人,冲突而过,既内不自安,下马挽张,且求偈言。张于茶肆取纸大书与之曰:“畜生骑畜生,两个不相争。坐者只管坐,行者只管行。”胥览之大惭而退。(《春渚纪闻》,页2433)
胥魁性格刚悍,为郡人所恶,一日骑马,冲撞了善为偈语的张道人,不但没有歉疚之意,反而“下马挽张,且求偈言”,张道人就以胥之坐骑作为参与语用的附着符号,做诗以讥讽胥为畜生。
②韩襄毅公破大藤峡,蛮寇荡平,置酒称贺,诸官俱齐,独邵宪长后至。会天微雨,张盖而入,韩公心不平,即席出令曰:“天阴雨下人撑伞,伞字中间有四人,有福之人人伏侍,无福之人伏侍人。”即举酒属邵,邵应曰:“人逢喜事精神爽,爽字中间有四人,人前莫说人长短,只恐人后又有人。”(《径林续记》,页38)
韩襄毅公因对邵宪长的后至不满,把其所拿之伞作为参与语言交际的附着符号,描绘“傘”之字形作酒令以讽刺邵宪长。
此两例是以人物随身而用的工具,作为参与语言符号使用之附着符号束的。
主体姓名官职的参与
①皮日休谒归仁绍,托故不出。日休假其姓为诗嘲曰:“硬骨顽形知几秋,臭骸知是不风流。及至死后钻令遍,只为当初不出头。”仁绍复嘲曰:“几片尖裁砌作球,火中炼了水中揉。一包闲气知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大酒清话》,“皮归相嘲”)
此例记载了皮日休、归仁绍以姓相谑的故事。
因归仁绍之“归”与“龟”同音,皮日休便以龟作为参与交际的附着符号,描绘其形体特征做诗戏谑归仁绍。而归仁绍则以日休之姓“皮”可做之皮球的特性作为附着符号束,描述其特征做诗以讥皮日休。
此例以主体之姓氏作为附着符号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②刘克庄,潜夫弟希仁,俱以史官里居,郡集寓公王臞轩。迈戏之云:“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后村云:“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王愿闻之。乃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盖王凡五得倅而不上云。(《齐东野语》,页5649)
宋杨平舟出任莆阳太守,刘克庄、刘希仁都以史官之身份定居故里。一日,众才子聚会。因二刘虽同是编修,但等级不同,故王迈出对戏二刘曰:“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职而未得,刘克庄应对戏之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
此例以主体之官职作为附着符号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主体性状特征的参与
①王平甫学士躯干魁硕,盛夏入馆中,下马流汗浃衣。刘贡父曰:“君真所谓汗淋学士也。”(《东轩笔录》,页2763)
因王平甫学士入馆时“流汗浃衣”,被刘贡父谐音谑为“汗淋(翰林)学士”,以主体当时之情态特征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②唐封抱一任栎阳尉,有客过之,既短,又患眼及鼻塞。抱一用《千字文》作语嘲之,诗曰:“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门紫。既无左达承,何劳罔谈彼。”(《南部新书》辛,《太平广记》,卷256)
此例封抱一作《千字文》以讥拜访之人。“面作天地玄”隐“黄”,“鼻有雁门紫”隐“塞”,“既无左达承”隐“明”,“何劳罔谈彼”隐“短”,实际是以诗文隐藏之“黄”“塞”“明”“短”,讥讽客人外形特征之丑。
又如:
③常熟严相国讷面麻,新郑高相国拱作文,常用腹稿,二相退食相遇,高戏严曰:“公豆在面上。”俚语,诮苏人曰盐豆儿。严答曰:“公草在腹中。”盖河南曰驴也。一时捧腹。(《坚瓠十集》,页317)
严相国,江苏常熟人,俗语诮苏人盐豆儿。故高相国讥其面上麻为“公豆在面上”。
高相国,新郑人,河南诨号曰“驴”。故严相国讥其作文打腹稿曰:“公草在腹中。”
此三例以主人公外形特征作为附着符号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总之,附着符号束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因素。钱冠连先生认为:“语言作为符号有它先天的缺陷,这便是附着符号束参与言语活动的前提。”“这就是说,附着符号束的参与能帮助克服语言的局限,帮助会话双方推测出多于话面的含义,当然也能帮助推测出会话的一般含义。”④笔记小说中此类例证数不胜数,限于篇幅,我们只择取以上几例作简单说明,以期能抛砖引玉,引起语言学者们对笔记中这类现象的关注。(本文为南阳师院专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2010003)
注释:
①②④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0页,第11页,第112页。
③刘孝存:《中国秘密言语》,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所谓“人体语”,便是我们人类惯常使用的发声语言之外的、以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动作情态来传达情感和信息的“无声语言”。
参考文献:
1.何薳:《春渚纪闻》,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魏泰:《东轩笔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欧阳修:《归田录》,李伟国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4.陆游:《老学庵笔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
(作者为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N
关键词:笔记小说 附着符号束 参与语用
附着符号,指语言符号以外,一切伴随着人的符号,如声气息、面部符号、身势符号、伴随着的物理符号(物体)。多方面的附着符号,形成了一个与话语同步的符号集合,于是成为符号束。①
语境干涉中有“可见的自在物体、意外出现的人或物、自然环境”,也包含了物理符号即自然物。钱冠连先生认为,“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物体)”是专指“伴随人的”物理符号(物体),如人随身带的笔、筷子、望远镜、书、各种劳动工具……又如随身而有的工具系统、衣着系统、头饰系统……当它们脱离具体物件而获得约定的象征意义时,都有可能进入交际活动而成为符号。而语境干涉中的第二部分“自在物体、意外人或物、自然环境”(树、山、建筑物、艺术品……)虽然可能进入交际具有符号意义,但毕竟是早已存在的,不是人带着的,与说话听话人不存在依附性。②笔记小说中有不少关于附着符号束参与语用现象的记载,我们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的参与;二是人随身而有的系统的参与。
伴随着人的物理符号的参与
伴随物在被说话人运用时,代表某个事物(象征意义)参加交际,具有视觉形象,从而获得符号学的现实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伴随物必须是说话人蓄意准备的,否则就是语言环境中的自在物体。伴随物之所以能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是因为其与被代表事物之间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结合笔记中相关例证,我们认为这种关系主要有两种:一是伴随物与所表之物行为和性质有相似或相关之处;二是伴随物名称与所表之物语音相关。
行为或性质的相似或相关
①至嘉靖朝,张、桂用事恣肆,有人于御前放郭索横行,背有朱字,世宗取阅,乃漆书璁、萼姓名,此大珰辈所为也。其后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咏严后二句,或又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语亦确。(《万历野获编》,页664)
郭索,蟹。因螃蟹横行,与权贵霸道横行的行为有相似之处,故被用来背书朱字以讥讽横行霸道的权贵,是以伴随物与主体之行为相似参与语用。
②高骈在维扬,曾遣使致书于浙西周宝曰:“伏承走马,已及奔牛。今附虀一瓶,葛粉十斤,以充道路所要。”盖讽其为虀粉矣。(《南部新书》,丁)
唐光启三年,中书令高骈镇守淮海。发生蝗灾,米价昂贵。正值浙西军队叛变,周宝逃奔毗陵,高骈听说后就派人送周宝一封信,这封信中涉及了虀和葛粉:虀,切成细末的腌菜、酱菜或调味的葱、姜、蒜等;葛,野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可制淀粉,即葛粉。因两物皆为粉末状,故高骈送之以喻其将粉身碎骨。
以上两例伴随物的使用,都是因其性质或行为与被代表之物有相似之处。
语音的相关
因语音相关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谐音来表达人们的美好祝福和愿望。如:
①《岁时记》:“正月一日贴画鸡,今都门剪以插首,中州画以悬堂,中贵人犹好画大鸡,元旦张之。”盖北地呼吉为鸡,俗云室上大吉也。(《书影》,页56)
《广韵·齐韵》:“鸡,古奚切。”《质韵》:“吉,居质切。”“古”“居”发〔k〕母;又“奚”发〔iei〕韵,而“质”为入声,韵尾收〔k〕。“鸡”“吉”本不同音,但“北地呼吉为鸡”,故元旦在门上贴鸡画,以其谐音喻来年大吉。
②又新妇入门,不踏光地,必传席始行,唐人呼为转席。(《坚瓠续集》卷四“传席撒帐”)
《广韵·昔韵》:“席,祥易切。入昔邪。”《缉韵》:“袭,似入切。入缉邪。”“祥”“似”皆发〔z〕音,二字又都为入声,语音相近。故人们在婚礼上有“传席”仪式,取其同音词“传袭”之“继承”义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福。
传席,杭俗不以毡,而用米袋,名曰“传袋”,又曰“代代相传”,袋隐代。(《巾箱说》,页152)
《广韵·代韵》:“袋,徒耐切。去代定。”《广韵·代韵》:“代,徒耐切。去代定。”“袋”“代”同音,故用“传袋”示“传代”之义。
笔记中此类例证又有:
③李泌宿内院,旦起,或窃泌鞋送帝所,帝曰:“鞋者谐也,当为弼谐,事宜谐矣。”今人家嘉礼答采,比设绛丝鞋。新妇过门,进舅姑及诸姑伯姊,必具干鞋坤鞋诸仪,亦取夫妇谐好偕老之义,事或本于唐。(《不下带编》,页28)
婚礼中送鞋之仪式,正是取其谐音字“谐”之“和谐”义,祝福新人一生一世和谐相处。
又如:
④世俗小聘盛行,用一小元宝,一如意,名曰一定如意。(《花烛闲谈》,页304)③
小聘用“一(锭)小元宝,一如意”,取前者之“一锭”,后者之“如意”,构成“一锭如意”,谐“一定如意”同音,表达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以上几例,皆人们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刻意准备特定事物(即伴随物),使之参与语言符号使用,以表达美好祝愿。
此外,笔记中还有一部分是主体随身而有的系统参与语言符号交际的例证。
人随身而有的系统的参与
从笔记小说相关例证可见,人随身而有的系统参与语言符号使用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主体衣饰系统的参与
①谚以人之作事玩忽不经意,谓之撇在脑后者,语本于宋时伶伦之口。杨存中在建康军,以美玉琢成双胜帽环进高庙,为尚御裹,谓之二胜环,取两宫北还之兆。偶一伶在御旁,高宗指环示之:“此杨太进来,名二胜环。”伶接奏曰:“可惜二胜环,且掉在脑后!”至今传其语。(《不下带编》,页123)
“识”“式”皆为审母,“蒸”“正”韵尾相同,故“胜”“圣”同音。“环”“还”同音。故杨存中用美玉琢成双圣帽环并谓之“二胜环”,意在取其谐音“二圣还”,预示二圣(徽宗、钦宗二帝)胜利还朝之意。
②宣和中,童贯用兵燕蓟,败而窜。……又一人满头为髻如小儿,曰童大王家人也。问其故。……曰:“大王方用兵,此三十六髻也。”(《齐东野语》,页10)
“髻”“计”同音,故童贯家人故意以“满头为髻如小儿”之形象出现,以“三十六髻”谐音“三十六计”,表“走为上”之义。
此两例皆为行为主体,故意用某种穿着打扮来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以达到某种特定目的,属主体衣饰系统参与语用。
主体工具系统的参与
①福唐张道人,多与人言偈,语人祸福如徐神公言《法华》,既过无不神验者,然亦时有戏剧警动小人者。郡有胥魁,其性刚悍,素为郡人所恶。偶以年劳出职,既府谢而出,跃马还家,道逄道人,冲突而过,既内不自安,下马挽张,且求偈言。张于茶肆取纸大书与之曰:“畜生骑畜生,两个不相争。坐者只管坐,行者只管行。”胥览之大惭而退。(《春渚纪闻》,页2433)
胥魁性格刚悍,为郡人所恶,一日骑马,冲撞了善为偈语的张道人,不但没有歉疚之意,反而“下马挽张,且求偈言”,张道人就以胥之坐骑作为参与语用的附着符号,做诗以讥讽胥为畜生。
②韩襄毅公破大藤峡,蛮寇荡平,置酒称贺,诸官俱齐,独邵宪长后至。会天微雨,张盖而入,韩公心不平,即席出令曰:“天阴雨下人撑伞,伞字中间有四人,有福之人人伏侍,无福之人伏侍人。”即举酒属邵,邵应曰:“人逢喜事精神爽,爽字中间有四人,人前莫说人长短,只恐人后又有人。”(《径林续记》,页38)
韩襄毅公因对邵宪长的后至不满,把其所拿之伞作为参与语言交际的附着符号,描绘“傘”之字形作酒令以讽刺邵宪长。
此两例是以人物随身而用的工具,作为参与语言符号使用之附着符号束的。
主体姓名官职的参与
①皮日休谒归仁绍,托故不出。日休假其姓为诗嘲曰:“硬骨顽形知几秋,臭骸知是不风流。及至死后钻令遍,只为当初不出头。”仁绍复嘲曰:“几片尖裁砌作球,火中炼了水中揉。一包闲气知常在,惹踢招拳卒未休。”(《大酒清话》,“皮归相嘲”)
此例记载了皮日休、归仁绍以姓相谑的故事。
因归仁绍之“归”与“龟”同音,皮日休便以龟作为参与交际的附着符号,描绘其形体特征做诗戏谑归仁绍。而归仁绍则以日休之姓“皮”可做之皮球的特性作为附着符号束,描述其特征做诗以讥皮日休。
此例以主体之姓氏作为附着符号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②刘克庄,潜夫弟希仁,俱以史官里居,郡集寓公王臞轩。迈戏之云:“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后村云:“欲属对不难,不可见怒。”王愿闻之。乃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盖王凡五得倅而不上云。(《齐东野语》,页5649)
宋杨平舟出任莆阳太守,刘克庄、刘希仁都以史官之身份定居故里。一日,众才子聚会。因二刘虽同是编修,但等级不同,故王迈出对戏二刘曰:“大编修、小编修,同赴编修之会。”因王迈有五次调升通判正职而未得,刘克庄应对戏之云:“前通判,后通判,但闻通判之名。”
此例以主体之官职作为附着符号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主体性状特征的参与
①王平甫学士躯干魁硕,盛夏入馆中,下马流汗浃衣。刘贡父曰:“君真所谓汗淋学士也。”(《东轩笔录》,页2763)
因王平甫学士入馆时“流汗浃衣”,被刘贡父谐音谑为“汗淋(翰林)学士”,以主体当时之情态特征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②唐封抱一任栎阳尉,有客过之,既短,又患眼及鼻塞。抱一用《千字文》作语嘲之,诗曰:“面作天地玄,鼻有雁门紫。既无左达承,何劳罔谈彼。”(《南部新书》辛,《太平广记》,卷256)
此例封抱一作《千字文》以讥拜访之人。“面作天地玄”隐“黄”,“鼻有雁门紫”隐“塞”,“既无左达承”隐“明”,“何劳罔谈彼”隐“短”,实际是以诗文隐藏之“黄”“塞”“明”“短”,讥讽客人外形特征之丑。
又如:
③常熟严相国讷面麻,新郑高相国拱作文,常用腹稿,二相退食相遇,高戏严曰:“公豆在面上。”俚语,诮苏人曰盐豆儿。严答曰:“公草在腹中。”盖河南曰驴也。一时捧腹。(《坚瓠十集》,页317)
严相国,江苏常熟人,俗语诮苏人盐豆儿。故高相国讥其面上麻为“公豆在面上”。
高相国,新郑人,河南诨号曰“驴”。故严相国讥其作文打腹稿曰:“公草在腹中。”
此三例以主人公外形特征作为附着符号参与语言符号的使用。
总之,附着符号束是语言交际中的重要因素。钱冠连先生认为:“语言作为符号有它先天的缺陷,这便是附着符号束参与言语活动的前提。”“这就是说,附着符号束的参与能帮助克服语言的局限,帮助会话双方推测出多于话面的含义,当然也能帮助推测出会话的一般含义。”④笔记小说中此类例证数不胜数,限于篇幅,我们只择取以上几例作简单说明,以期能抛砖引玉,引起语言学者们对笔记中这类现象的关注。(本文为南阳师院专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X2010003)
注释:
①②④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10页,第11页,第112页。
③刘孝存:《中国秘密言语》,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所谓“人体语”,便是我们人类惯常使用的发声语言之外的、以人体的各个部位的动作情态来传达情感和信息的“无声语言”。
参考文献:
1.何薳:《春渚纪闻》,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2.魏泰:《东轩笔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欧阳修:《归田录》,李伟国点校,中华书局,1981年版。
4.陆游:《老学庵笔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中华书局,1979年版。
(作者为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博士)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