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大数据分析(BDA)技术的全面记录、高效运作、精准分析、精确预测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已经初具规模,作为一项未来技术,得到了全面的重视。国内外科技巨头无不投入巨资进行开发。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与教育行业的结合尚属起步阶段。在我国,各层次的教学都在探索教育的“互联网 ”,本文从中学教育的微观教学场景出发,意在从师-生-教-学两个维度,初步探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能带来的增益。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中学教育;精准教学
【作者简介】沈小婷,女,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老师,英语专业硕士毕业。
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三个问题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却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其一,在宏观上,我国的人均教育资源不足。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巨大,教育资源在软、硬件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均教育资源仍旧相对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小班式”教学模式,我国“大班式”的,一人对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教学资源配比,显得粗放和缺乏针对性,一部分适应性较弱的学生,因而失去很多进步和发展的机会;其二,从教师角度,教学经验的整合提升,缺乏有力的统计工具。在大数据时代以前,一名教师提升其教学质量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持续的一线教学的经验总结,以及教师、教研员的教学研讨所得。而事实上,每一名教师在持续的教学生涯中,面对的每一名学生、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每一次考试、都是一个“数据样本”,可以说从这样“数据海洋”中提炼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知识缺漏加以引导,是一件难免偏颇,且几乎不可能充分利用其“数据价值”的工作。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或将有可能记录每一份数据,并使其永久的发挥作用;其三,从学生角度,自主学习的过程,缺乏强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复习过程中,往往陷于个人思维定式和既有的学习习惯,找不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和学习盲区,在相同的知识点、相似的思考方式上不得要领,因而学习成绩止步不前。这样的情况,甚至老师也难以发觉,遑论及时地引导,以至于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一错再错,难以突破。
以上三点,若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加以辅助和引导,或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以下将尝试进行逐点分析。
目前,我国各地的不少中学就教学的“互联网 ”,提出了不少创新模式,诸如“智慧课堂”、“数字化教学”、“iPad课堂”等。这些创想往往因为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用而名存实亡。用互联网产品思维来看待这一现象,这种情况属于未能“抓住用户的痛点”。 在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的时代,学校吸收互联网的软、硬件产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互动性,并一定程度即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样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是有时效性的。——互联网工具、大数据分析技术应该在提升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上发力:1.引入具有全面、精准、高效的收集和统计能力的大数据管理的完整教学系统。2.结合互联网软、硬件工具的各种教学形式、教学场景、考试和作业管理等,应以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核心。3.培养教职人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运用能力,以充分的数据分析取代主观判断,作为教学模式调整、典型问题归纳的依据。
在整个教学的闭环中,大数据分析应该作为一个“赋能”的角色,它作为一个分析工具,能使教师快速了解既有工作的教学质量,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简洁明晰地得到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的对后进生加以精准辅导。如此,则每一名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的能力,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进度的掌握能力,得到大幅度的加持;整个系统作为一个信息中枢,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以数据化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在此后的各种统计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生涯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名学生在校的每一个“学习行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随着这样的数据库与日俱增,其指导意义将越来越精准,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实现的“教学生产力”,将越来越大。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刊文《欧美顶尖大学是如何使用大数据的?》: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在09年以前,该校的黑人、西班牙裔、低收入以及家中第一代上大学的学生的留存率和毕业率与其他普通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该校“以一种可负担的方式,针对数万名学生实现教育体验的个性化。”亦即通过数据分析,针对这一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多方面不如普通学生的群体,定制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据称“不到三年,上述群体的毕业率与全体学生持平,这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尚属首次。”
在传统的中学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是,“一对多”的集中性的、统一内容授课的方式,这一形式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存在。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而传统教学无差别的單向知识传输在具体)学生)针对性上、差异化教学上的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这一问题,主要依靠教师在有限的课后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作为补充手段。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包括横向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纵向的同类问题的归纳,形成一份份多维度的,清晰的学生学习进展的画像。基于此,我们将更精准地获得:1.实现学习周期全记录。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周期里,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全记录,缺漏和不足都有据可查,而不仅仅是每个阶段的考试成绩。2.实现精准模块化教学。提炼集体性的知识难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形成必要的模块化的知识攻坚教案。3.实现精准预判性教学。根据历史数据的结论,教师们将在教学之前预知学生在各个知识单元上,可能发生的缺漏,从而提前干预,实现高效教学。4.实现精准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每个阶段不同的学习状况,给予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实现有别于传统的“千人千面”的教学法。基于以上四点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每一名新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同样来自《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也在使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管理,并为每个学生创建个人档案。在开始学习前,软件依照课程学习目标,对他们的能力作出评估,将他们置于合适的起步点,避免重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软件将持续对学生进行评估。课程软件一旦检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就会立刻提供針对性的补习。仅数学一科,就实现了课程的通过率从65%提升到了85%。
在中学生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自制力、时间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学习方法不对路的问题。不少学生在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补习、自习,却收效甚微。我认为即便在课后,我们也有义务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自学方案。大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工具,可向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份自我学习画像,学生将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审视自己,精准地发现知识点漏洞。并且通过这样的数据库的统计,我们可将每一名学生可能存在的常见错误、可能犯的错误、不良学习习惯、错误的思维定式,一一列举,让每一名学生的自我学习,实现有的放矢,从而达成以下目的:1.明晰。通过对学习周期,包括日常作业、各项测试、各项考试进行全面记录和与数据库的匹配分析,得出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那一部分需要复习和辅导,一目了然。2.高效。基于明晰的结论呈现,学生的自学针对性强,学习效率可大大提高。3.反馈性。通过对每个难点、易错点的攻克,将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信。
大数据分析的系统工具的引入,属于一项浩大的“基建性”的工程,各项应用的探索,都仰仗于技术的实现。然而无论是从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国情出发,一种更加精准化的、更加针对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关注大数据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对每一个一线教育从业者来说,都是极有必要的。
[1]涂子沛.大数据[M].广西:广西师范出版社,2012.
[2]林静.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70-73.
[3]李丹.大数据解析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综述[J].科技论坛, 2014(18):101-104.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中学教育;精准教学
【作者简介】沈小婷,女,厦门外国语学校,初中部英语老师,英语专业硕士毕业。
在中学教育实践中,有三个问题对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却是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其一,在宏观上,我国的人均教育资源不足。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事业投入巨大,教育资源在软、硬件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人均教育资源仍旧相对不足,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小班式”教学模式,我国“大班式”的,一人对几十人,乃至上百人的教学资源配比,显得粗放和缺乏针对性,一部分适应性较弱的学生,因而失去很多进步和发展的机会;其二,从教师角度,教学经验的整合提升,缺乏有力的统计工具。在大数据时代以前,一名教师提升其教学质量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持续的一线教学的经验总结,以及教师、教研员的教学研讨所得。而事实上,每一名教师在持续的教学生涯中,面对的每一名学生、每一堂课、每一份作业、每一次考试、都是一个“数据样本”,可以说从这样“数据海洋”中提炼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针对每一名学生的知识缺漏加以引导,是一件难免偏颇,且几乎不可能充分利用其“数据价值”的工作。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我们或将有可能记录每一份数据,并使其永久的发挥作用;其三,从学生角度,自主学习的过程,缺乏强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复习过程中,往往陷于个人思维定式和既有的学习习惯,找不到自己的知识漏洞和学习盲区,在相同的知识点、相似的思考方式上不得要领,因而学习成绩止步不前。这样的情况,甚至老师也难以发觉,遑论及时地引导,以至于学生在同样的问题上一错再错,难以突破。
以上三点,若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加以辅助和引导,或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解决。以下将尝试进行逐点分析。
一、通过大数据收集与分析,提升现有教学资源利用率
目前,我国各地的不少中学就教学的“互联网 ”,提出了不少创新模式,诸如“智慧课堂”、“数字化教学”、“iPad课堂”等。这些创想往往因为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效用而名存实亡。用互联网产品思维来看待这一现象,这种情况属于未能“抓住用户的痛点”。 在电子产品广泛普及的时代,学校吸收互联网的软、硬件产品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学互动性,并一定程度即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样的作用是有限的,并且是有时效性的。——互联网工具、大数据分析技术应该在提升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上发力:1.引入具有全面、精准、高效的收集和统计能力的大数据管理的完整教学系统。2.结合互联网软、硬件工具的各种教学形式、教学场景、考试和作业管理等,应以数据收集与分析为核心。3.培养教职人员的数据意识和数据运用能力,以充分的数据分析取代主观判断,作为教学模式调整、典型问题归纳的依据。
在整个教学的闭环中,大数据分析应该作为一个“赋能”的角色,它作为一个分析工具,能使教师快速了解既有工作的教学质量,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同时,简洁明晰地得到每一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的对后进生加以精准辅导。如此,则每一名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的能力,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进度的掌握能力,得到大幅度的加持;整个系统作为一个信息中枢,将教学过程中的点滴以数据化的形式记录了下来,并在此后的各种统计中发挥作用,可以说每一名教师在教学生涯的每一个“教学行为”、每一名学生在校的每一个“学习行为”,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并且随着这样的数据库与日俱增,其指导意义将越来越精准,有限的教学资源,能实现的“教学生产力”,将越来越大。
二、教师向:精准化教学
据《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刊文《欧美顶尖大学是如何使用大数据的?》: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在09年以前,该校的黑人、西班牙裔、低收入以及家中第一代上大学的学生的留存率和毕业率与其他普通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应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该校“以一种可负担的方式,针对数万名学生实现教育体验的个性化。”亦即通过数据分析,针对这一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多方面不如普通学生的群体,定制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据称“不到三年,上述群体的毕业率与全体学生持平,这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尚属首次。”
在传统的中学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是,“一对多”的集中性的、统一内容授课的方式,这一形式在可预见的未来还将继续存在。我们知道,不同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差异是很大的,而传统教学无差别的單向知识传输在具体)学生)针对性上、差异化教学上的存在明显的不足,目前这一问题,主要依靠教师在有限的课后时间,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作为补充手段。
大数据分析,通过对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包括横向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反馈、纵向的同类问题的归纳,形成一份份多维度的,清晰的学生学习进展的画像。基于此,我们将更精准地获得:1.实现学习周期全记录。一个学生在整个学习周期里,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全记录,缺漏和不足都有据可查,而不仅仅是每个阶段的考试成绩。2.实现精准模块化教学。提炼集体性的知识难点,开展针对性教学;形成必要的模块化的知识攻坚教案。3.实现精准预判性教学。根据历史数据的结论,教师们将在教学之前预知学生在各个知识单元上,可能发生的缺漏,从而提前干预,实现高效教学。4.实现精准差异化教学。根据每个学生、每个阶段不同的学习状况,给予强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实现有别于传统的“千人千面”的教学法。基于以上四点的实现,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每一名新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学生向:科学的自我学习管理
同样来自《泰晤士高等教育》的报道: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也在使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管理,并为每个学生创建个人档案。在开始学习前,软件依照课程学习目标,对他们的能力作出评估,将他们置于合适的起步点,避免重复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软件将持续对学生进行评估。课程软件一旦检测到学生的不足之处,就会立刻提供針对性的补习。仅数学一科,就实现了课程的通过率从65%提升到了85%。
在中学生当中,只有少部分具有良好的自我学习管理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往往存在自制力、时间管理能力不足,以及学习方法不对路的问题。不少学生在课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补习、自习,却收效甚微。我认为即便在课后,我们也有义务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个科学的自学方案。大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工具,可向每一名学生提供一份自我学习画像,学生将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审视自己,精准地发现知识点漏洞。并且通过这样的数据库的统计,我们可将每一名学生可能存在的常见错误、可能犯的错误、不良学习习惯、错误的思维定式,一一列举,让每一名学生的自我学习,实现有的放矢,从而达成以下目的:1.明晰。通过对学习周期,包括日常作业、各项测试、各项考试进行全面记录和与数据库的匹配分析,得出学生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那一部分需要复习和辅导,一目了然。2.高效。基于明晰的结论呈现,学生的自学针对性强,学习效率可大大提高。3.反馈性。通过对每个难点、易错点的攻克,将有利于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提升自信。
四、结语
大数据分析的系统工具的引入,属于一项浩大的“基建性”的工程,各项应用的探索,都仰仗于技术的实现。然而无论是从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还是我国教育行业的国情出发,一种更加精准化的、更加针对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方式,都是我们所需要的。关注大数据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在教育行业的应用,对每一个一线教育从业者来说,都是极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M].广西:广西师范出版社,2012.
[2]林静.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70-73.
[3]李丹.大数据解析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综述[J].科技论坛, 2014(18):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