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淌过心灵的河流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db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篇得到大家认可的习作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情真意切因而引人入胜,所谓具体、生动。作为习作起步阶段的指导,教师除了要激发、保证学生的习作兴趣外,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的心灵充实起来,让习作丰满起来,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为习作注入“生命”
  
  一篇好的文章首先应该有灵气。用孩子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自己独特的发现、感受,这样的习作才能引发人的阅读兴趣,让彼此感到世界的奇妙、生活的乐趣。如下雨了,在有的孩子眼中,“雨水如一位技艺高超的钢琴师,在草地上敲起了键盘”;在有的孩子看来,“雨水就如顽皮的小孩儿,蹦跳着扑向大地的怀抱,被风一吹,就迷失了方向”;还有的孩子发现,“大雨如注时,那雨如钢针般直射大地,可一碰到地面却如玻璃般破碎了”。虽然同为写雨,可不会觉得无聊,只会被孩子们稚嫩却又灵动的语言吸引并不时感动。没有什么写作经验,谈不上什么写作技巧,学生却拥有最为宝贵的写作动力——想象。想象力丰富的学生,看到的事物与众不同,便不会产生“写什么”的烦恼。因此,要解决学生作文空洞、乏味的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继而发挥想象,让万物以它独特的姿态、蓬勃的生命力展现在学生眼前,触动他们的心弦。叙述时,则可给学生一个富有童趣的视角,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其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如写风,可说风是调皮的、风是任性的、风是暴躁的等。于是,一切都“动”起来了,习作也随之鲜活起来。
  
  二、为表达寻求“依托”
  
  一篇好的习作首先要“言之有物”,其次要“言之有序”。习作起步阶段的学生,表达还不规范。如何让学生心中的话清晰地表达出来,这是教师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1.诵读。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在他们读书的同时,引导其多注意文中的优美词句。要求能读懂文章,对感兴趣的词句能借助工具书或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必要时做摘录,背诵优美片段。有了积累,学生就会有意识地模仿,逐渐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趋于准确、规范。
  2.变通。平日的积累是为了运用,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语句是表达的基础。这里的“变通”,主要关注的是句子的表达样式,是基于运用之上的一种创造。例如,学生在读过“东方明珠塔是个巨人”的句子后,赏花之时能发现“花中的姚明”——花坛中长势最好,长得最高的一朵。对于此类表达,教师要及时肯定,并在交流中让学生认识到同一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要求“异”,要求“活”。
  3.迁移。在语言表达的锤炼过程中,课堂是个主阵地。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多关注文本的语言,在借鉴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但语言具有情趣性是其一大特点,如“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在品赏语句之余,我请学生对其他的科学小品文片段进行改编。于是,表面温度高的星球“发起了高烧”,生活在黑暗中的冥王星被称为“性格孤僻”,火星上或曾发生过的“沙尘暴”则成了“性格暴躁”的表现……若教师常常能注意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有目的的言语训练,那么对中年级学生来说,“不知怎么写”这一难题便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三、为文章确立“灵魂”
  
  不必告诉学生写文章一定要先确立中心,但可以让他们多问问自己:我想耍说什么?我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1.多写“总分”段落。三年级的教材中经常会出现“先总后分”的段落,这是教师进行习作指导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而练习中也有这样的要求。不妨让学生先从这样的构段方式练起,可以让学生逐渐养成围绕一个意思说清楚的习惯。指导学生习作时,先请他们把自己想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下来。接着,对于从哪几个方面把它说清楚、说具体,教师可以先请大家聊一聊,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的内容。
  2.改善评价方式。一位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因而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增强他们自我评价、修改的能力。要注意的是,评价方式一定要“感性”些,不要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感到有压力。如写“同学”的习作,可让学生读一读,猜猜所写的是谁;介绍房间的习作,“听一听,你能明白他房间里的摆设吗”;写事的习作,“你了解事情的经过了吗?不清楚的可以问问”。多动用学生的力量,改变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自身习作的不足,产生修改的愿望,明确改进的方向,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习作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积累是必要的准备,准确规范地表达是基本的技能,而围绕一个意思具体、生动地倾诉是目标。
其他文献
儿童诗课堂教学应该既要遵循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诵读、感悟等基本理念,也要遵循诗歌这一文本特色,要让儿童诗的课堂上散发出独特的诗歌味。现结合我校举行的童诗教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以《秋天的思考》为例,采撷几个教学片段,和老师们共享。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一首儿童诗,对于诗,你有什么看法?(生交流)  师:请欣赏下面几首小诗(多媒体依次出示三首不同形式的诗歌)  1.小河里的标点符
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活化,是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传统作文教学依赖于教材,困守于校园,拘泥于方法技巧,沉溺于课堂说教,漠视语言表达基础素养的养成与生活实践的关联,轻视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感受和体验,背离了在紧密联系生活实践中发展认知能力、表达能力这一教育规律,造成了作文课“学生厌烦,教师犯难”的尴尬局面。  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习作教学的生活化。而组织开展以
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实现师生的个性化、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基本定位为——自主阅读,平等对话,发展个性,着力目标、方式、过程等方面实现个性化,把展现个性魅力的时空留给学生,让他们主动积极参与,实现个性发展的教学活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无疑,这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关爱。因此,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鼓励
【活动要求】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2.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活动过程】  一、温习课文,导入主题  1.《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3.小结: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愈是写雨
在小学苏教版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后面均编排了练习题。课后练习题的设计既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其实课后练习更是课堂教学目标的一种具体呈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了课后习题的重要性,导致课后练习形同虚设,课堂教学高耗低效。  那么,如何打造高效的阅读课堂?我认为就要依据教材特点,根据课后练习的要求,把课后练习扎实有效地落实在课堂上,为此笔者做了几点尝试。  一
略读课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出现在教材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因此,略读课的教学应该重视略读方法的训练。日前,在学校“一日教研”活动中,我听了胡建娜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妈妈的账单》一课,感触颇多,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对其处理略读课文的方法回味无穷。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而我从《妈妈的账单》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相对于习作指导课侧重关注学生的创作欲望而言,习作讲评课因为有了学生习作这一评价客体,更加突出了鲜明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习作教学中的评价,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一、开掘亮点,让
近几年,“思辨性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据说拟定中的高中语文新课标也设立了“思辨性阅读”任务群。不过,关于思辨性阅读,大家的看法似乎并不一致,有的差别还很大,为此而发生的一些讨论和争论多是各说各话,难以达成更多的共识。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思辨性阅读的认识。  一  我理解的思辨性阅读,就是借助批判性思维的基本原理、策略与技能开展的阅读,思辨性阅读就是批判性阅读。考虑到批判性思维的接受状况以及这个词
针对小学生对作文无从着手,教师对作文教学迷茫的情况,我就自己对作文教学的一些感悟,以下水作文为载体,从时段随机化、形式多样化、语言儿童化三方面对如何利用下水作文进行作文指导阐述自己的观点。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
教学目的    1.认识“全、奇”等14个生字,会写“爸、全”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亲情。  3.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喜爱读诗歌。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揭题,导入新课  1.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猜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补上“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文,我们一起把题目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