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器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n1990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镶嵌绿松石铜牌饰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高16.5厘米 宽12厘米
  盾牌形,面微凸起,正面以长方形绿松石石片规整地镶嵌成兽面纹。铜牌两侧上下有相互对应的四个半圆形孔,可系绳。该铜牌制作考究,在背面没有任何依托的情况下由几百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历经3000多年未松动一块,显见其镶嵌工艺技术之高超,是极其罕见的艺术珍品,更是我国已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它的发现标志着在夏代,我国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镶嵌工艺。
  镶粘绿松石龙形器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长64.5厘米
  全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嵌粘在有机纤维上。绿松石龙形器出土时放置于墓主人骨架之上,龙身略呈卷曲状,中部起脊。巨头、卷尾、凸目、尖鼻梁,腹两侧有卷云纹。龙首形象为“臣”字形,是商周青铜器非常流行的兽面纹样的早期形象。是目前为止所见形象最为生动、器型最大的绿松石龙形器。可称为中国第一龙。该龙及相关的发现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七孔玉刀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长65厘米
  青玉质。玉刀呈梯形,上窄下宽,通体磨光,背上横排七个圆孔,两侧饰有对称的齿形六个,两端第一与第二孔间刻有菱形几何纹,七孔之左、右、下方刻有双线纹。玉刀为夏朝高级贵族朝聘礼器,质地细腻,通体磨光,为研究夏代的制玉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玉璋 夏代(公元前2070-1600年) 长48厘米
  玉质呈乳白色,通体磨光呈长方形,首与阑部较宽,中间较窄,首部顶端作锐角形内弧,成双夹。阑上刻有细直纹。后部两阑间有扉牙,柄部较窄,中上部有一小孔,器身光滑,质地细腻,堪称艺术珍品。玉璋为我国古代贵族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
  玉虎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长16.5厘米
  青玉质,虎圆雕,作爬卧状。头部下垂,咧口竖耳,后尾上卷,身上刻画花纹。造型生动,姿态逼真,刀法纯熟。用料恰到好处,虎的耳、颈、背为黑色,头、尾、腹、腿为青色,身背光洁细腻,充分反映了西周时期玉雕工艺的高超技巧,是玉器中的俏色经典。
  玉(xiao)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 高4.6厘米
  浅黄玉质,变体形,昂首安卧,嘴尖下折成钩,两角弯曲,尾部上翘,两足蹲立,头部刻画两眼,身上刻画羽毛。造型古朴,形象逼真。
  铁芯玉带钩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 长18.5厘米
  玉色青中泛黄。长弧形,龙首形钩,末端为虎首。由九节玉块组成,中心穿孔以铁丝相连,身饰卷云纹。
  龙首玉璜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
  长14厘米
  淡青色玉质。两头为棕色龙首,璜体饰涡云纹。正中有一小穿孔。做工精良,造型别致。
  龙首玉带钩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11厘米
  青玉质地。长条形,背一圆扣钮,钩端龙首作回望状,颈身结合处有三条弦纹。身部从窄到宽向上拱起,上饰四道凸棱。
  透雕龙凤纹玉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7厘米
  弧角长方形,内一圆孔上饰龟背纹,外透雕龙凤纹,龙凤身体盘卷,龙头凤尾为褐色。布局对称合理,造型美观,制作精细。
  龙首白玉勺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8厘米
  青白玉质。勺柄高曲,运用俏色手法雕出黑色龙首形象。刀法流畅,构思精妙。
  伏人玉环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12.9厘米
  白鸡骨玉雕成,外侧镂雕四人伏其上。伏人脑后饰重发卷。巨目大鼻,脊背高拱,四肢环抱,双腿成鱼尾状。刻画生动,伏人头部形象以往少见。
  玉蝉 东汉(公元25-220年) 长4.5厘米
  蝉状,凸目,双翅。玉蝉为汉代丧葬口含玉器,蝉被古人视为纯洁、清高、通灵的象征。蝉自幼虫变为成虫,历经嬗变而飞升,传说死后口含蝉可以枯而不朽,也有再生之意,表达了古人死后极乐升飞的意愿。
  玉卧猪
  东汉(公元25-220年)长11.7厘米
  卧状,圆雕,汉八刀技法雕出耳、鼻、目尾等。
  白玉杯
  曹魏(公元220-265年)
  长11.7厘米
  圆筒形,下带圈座,直口,平沿,深直腹,圆底,圈足。通体光亮。玉质莹润细腻,以纯白和田玉琢成,杯壁厚薄均匀,是一件当时艺术水平较高的玉雕工艺品。
  玉辟邪
  北魏(公元493-534年)
  长4.3厘米
  卧状,四肢屈升,昂首,圆腹,丰臀,断尾,五官琢制清晰,是洛阳北朝时期少见的玉器类型。(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初冬微寒,闲坐把玩几件浅绛瓷器,方器、圆器、立器、趴器,凸的、凹的、粗的、细的、溜的、涩的……磕着手的都是说不确切的愉悦。无需与人言说,也无人言说,不自觉、不经意地东摸摸、西转转,亲近着这些来之辽远的“朋友”,真切的沁凉从指头传到神经,奇异的手感触动着一个词蹦出来——“手工”。  手工又是一种具体的技术、技能,需要师徒传承过程,需要勤勉坚韧的毅力和踏实虔诚的态度,如十年磨一剑的功夫积累,“匍匐”在
期刊
俑,也叫偶人,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使用极普遍的一种随葬明器。其最早来源于我国奴隶制时期的人殉制度,而到了封建社会,用人物俑随葬逐渐代替了残酷野蛮的殉人仪式,体现了社会正逐步进入文明时代,使用人偶陪葬也由贵族阶层扩展到一般财力殷实的地主阶层中。从现有资料看,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过关于俑的随葬。俑按照制作材料可分为陶俑、木俑、石俑、铜俑等,其中以陶俑居多;按照用途可分为仪仗俑、兵马俑、镇墓俑、生肖俑、伎乐
期刊
中国古代文房用具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文房用具大都小巧玲珑,大不盈尺,小不足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淀,是古代文人雅士们桌案必备之物。其中材质、造型十分繁丰,题材更为广泛,制艺功力深厚,诸多文房精品更是炉火纯青,可谓材精工绝,是工艺与文化的结合。这些案头小品,在文人的使用和欣赏过程中,被演变得各具特色,历来深受人们的青睐。  现借《收藏界》择优精选几件文房雅器珍品与同好品赏:  清代玛瑙灵芝
期刊
清宫珐琅彩瓷分为瓷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两类,其创烧于康熙朝而发展于雍正朝,至乾隆时期又步入了一个新的辉煌,不仅在数量上远超康雍,而且取材种类多样,装饰繁缛华美,反映出乾隆朝高超的制瓷工艺水平。本文试图以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乾隆珐琅彩瓷碗为例,彰显其皇家气派和王者风范。  以下乾隆珐琅彩瓷碗的装饰,一类是在色地上彩绘花卉,并将锦上添花、吉庆有余等吉祥之意寓于其中,具有铜胎画珐琅般的立体效果。而另一类则继
期刊
近年来,古玩艺术品市场持续升温,随之伴生的就是对古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和对古玩艺术品知识的渴望。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推动古玩艺术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鉴定专家队伍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就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专家队伍建设谈几点意见。  当前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的现状  当前的古玩艺术品鉴定领域,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乱象丛生。首先,缺乏严格的专家管理机制。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古玩艺术
期刊
多年前,天津杨柳青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中国文化传承名镇”。《魅力中国·魅力名镇》节目对天津杨柳青这样评价:古老的大运河为这里带来深厚的积淀。运河水早无当年辉煌,但这里仍然是文脉昌盛,一派斯文。这里的年画天下闻名。几百年兴盛,几十年衰落,如今已经全面复兴。文化是这里不灭的灵魂,京师附近的平原小镇,当属中国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  许多年前去北方出差,过天津时,列车员报站名:“杨柳青到了……”我有
期刊
中国的青铜器出现于史前,繁盛于夏商周时期。不仅器物类型繁多,而且造型庄重华丽,纹饰精湛优美,为世界所罕见,且铭文内容丰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文字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从用途上来说,青铜器分为容器、兵器、乐器、车马器等几个大类。本文简介一些青铜容器主要的种类和名称。  鬲(li,音历):形状和鼎相似,侈口、三空足。一般煮饭用,足中空便于炊煮加热。  鼎古代的烹饪之器,和现在家里的锅差
期刊
张大千先生在中国书画史上是位名副其实的传奇人物,他的后半生与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不解之缘也极富传奇色彩。去年笔者因公务出差台北历史博物馆,不仅瞻仰了这位近现代书画大师在台北历史博物馆楼台后廊,面对植物园、荷塘的大画室,还有幸观赏了该馆收藏之张大千为数可观的书画精品。  在这些精品中,有一套张大千绘画的水墨写意画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台北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称该册为《观物之生》。此册绘于1962年,
期刊
宜春市博物馆藏两件石湾窑素胎瓷猴,两猴大小相同,高16.5厘米,形态相似。一件屈膝交脚而坐,头左斜,双眼注视左上方,两唇微张,露齿,似有垂涎欲出;右手置于两膝之间自然而垂,左手手指微弯,放在右侧太阳穴处。另一件屈膝并脚而坐,头略前探,双眼微向前上方注视,左手置于左股外侧,右手微弯,用指盖轻搔右腮。二者通体露胎,呈赭褐色,唯眼白、牙齿施白釉,眼球、指、趾甲施黑釉。露胎处刻划细腻纹理,将猴毛表现得十分
期刊
江西省景德镇是闻名遐迩的制瓷重镇、瓷艺之都,其景德镇窑烧造的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地域特色鲜明,艺术成就辉煌。早在汉代景德镇已出现了冶陶业,宋代创烧的青白瓷便已闻名全国。而明清时期的景德镇珠山御器厂,当时就成为了全国的制瓷中心。其烧制的宫廷用瓷及皇帝的赏赐用瓷,代表着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成就。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以王琦为首的“珠山八友”创立了中国第一个陶瓷艺术流派“月圆会”。他们致力于新粉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