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万千姿态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tl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小语教材四下《黄河的主人》一文,以其生动形象的语言,既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又为我们描绘了黄河上的主人——艄公,在那滚滚黄河上的那份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如何解读这样的气势?如何面对这样的场景?如何诠释课文中的人物?读出“万千姿态”是笔者执教时最佳的选择、最优的路径。
  一、在领略中读出万千姿态
  师:看“滚滚”这个词所在的句子,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听了他的朗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黄河是波涛汹涌、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
  师:把你想到的读出来!(生声情并茂地读)
  生:黄河有很多很多的大浪,非常高,非常猛。
  师:惊涛拍岸,把你想的读出来,好吗?(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播放视频)这就是黄河滚滚,这就是浊浪排空。我相信同学们的眼前一定早已浮现出那巨浪滔天的画面。能把你看到的读出来吗?(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唐朝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黄河——“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多么震撼人心的气势。(生齐读)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如何才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实现《课标》的这一要求、提升学生的朗读?“把你想到的读出来!”“把你看到的读出来!”其实,这就是通过朗读表现理解,通过朗读诠释情感,以看促读、以想促读、以悟促读,实现“个性化的朗读”。在上述片段中,黄河的惊涛拍岸,对学生视觉上的冲击、心灵上的烙刻,都在无声无息中,化作了一种激越无比的朗读。
  二、在品味中读出万千姿态
  师:(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谁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生读)
  师:想一想,文中的“我”是怎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是胆战心惊的。
  生:我觉得文中的“我”是惊讶的。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讶之情?
  生:我从“啊”读出来了。
  师:“啊”是个语气词,能把它读好吗?(生读)
  师:他读的第几声?
  生:第四声。
  师:这个“啊”还可以怎么读?(生读)
  师:你读了第几声?
  生:读第二声。
  师:还有同学要读吗?
  生:第三声,吃惊的样子。
  师:同学们,小小一个“啊”字,可以这样读,也可以那样读,(师范读三种声调)都可以表达惊讶之情。
  师:除了这个语气词,你还从哪里读出了作者的惊讶之情?
  生:我从感叹号读出了惊讶之情。
  师:感叹号!一个小小的符号奠定了句子的基调。情感都饱含在这小小的标点符号之中,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他从感叹号感受到的,你还从哪里感受到?
  生:我从“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还有后面的省略号。
  师:还有一组数字,读完好吗?
  生: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
  师:我听出来了,这个同学越读越急促,越读越清晰。你能告诉同学们,为什么这样读吗?
  生:越来越不可思议。虽然竹筏小,但是没想到有这么多人。
  师:完全出乎意料,简直是不可思议。一个语气词,两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一组数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以品促读”贯穿着上面片段的整个教学设计中,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段话,却把那份惊讶之情与惊叹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啊”字的三种读法(á、ǎ、à)所呈现的三种不同神情,还是小小的一个感叹号所奠定的基调,还是那一组数字——“一、二、三、四、五、六”表现出的不可思议,都把作者袁鹰心中那份初次目睹黄河上羊皮筏子的惊讶、惊叹之情得以充分彰显。没有这样深入浅出式的品味,就没有那样声情并茂的朗读;没有这样聚焦关键词式的品味,就没有那样绘声绘色的朗读。
  三、在对照中读出万千姿态
  师:前面说是“惊涛骇浪”。什么样的浪才能称之为“惊涛骇浪”?
  生:很大很汹涌的巨浪。
  生:让人惊讶、害怕的波涛。
  师:“骇”惊吓、害怕,是这样的意思吗?在“惊涛骇浪”之上,人本应是……
  生:心惊胆战。
  生:心惊肉跳。
  生:手脚发软。
  师:可艄公却是如履平地,像走在平地上一样从容。谁能读出这样强烈的对比?(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是什么让艄公在惊涛骇浪之上如履平地呢?
  生:主要是在第8自然段,我画了几个词:“面对、险恶、身系、只有、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如履平地、主人”,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艄公是很有责任心的,为了乘客的安全,他是那么镇静,战胜惊涛骇浪,成为黄河的主人。
  生:还有“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也能看出艄公高超的技术。
  师:能把这高超的技术读出来吗?(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还有吗?
  生:我觉得是乘客的信任,让艄公如履平地。
  师:你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了,还有吗?
  生:我觉得艄公面对惊涛骇浪很淡定。
  师:你说的这个词非常好。这份感受,这份责任,这份精湛高超的驾驭技术,都能让艄公在惊涛骇浪之上如履平地。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展现了自己心中的艄公,继续看,我们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式(艄公,你……)来说一说心中的艄公。
  生:艄公,你握着一根朴素无奇的竹篙,像艺术家似的指挥着黄河,让黄河听你的命令,成为黄河的主人,我真钦佩你。
  生:艄公,你凭着精湛的技艺,就像黄河的弄潮儿。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到艄公手中的竹篙就是什么呀?
  生:指挥棒。
  师:刚才,他还说到了一个新的词,听到了吗?
  生:弄潮儿。
  师: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生声情并茂地读)
  师:还有同学想说吗?
  生:艄公,你很勇敢,破浪前行,我很佩服你。
  师:正是这样,艄公才成为了黄河的主人。有了艄公的陪伴,我相信你也会像这些乘客一样谈笑风生。
  师:同学们,长长的表述都是我们心中的艄公,这时候我们再来想一想,为什么把艄公称作黄河的主人?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好吗?
  生:黄河在我们面前像凶恶的猛兽,在艄公面前却像是温顺的小羊羔。
  师:这么强烈的对比,所以他是黄河的主人。
  生:因为他的智慧能够征服黄河,有力挽狂澜的能力;因为他的镇静在险恶面前毫无惧色,所以能成为黄河的主人。
  师:正因为有了黄河的主人,才让我们更加领略到黄河的雄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描写艄公的句子。(生齐读)
  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如何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及情感记忆,激起朗读的冲动与热情?只有在对话文本的过程中,构筑学生生活和文本语言的最佳路径,才能“天堑变通途”,才能读得有声有色,读出原汁原味。在上面片段中,艄公在惊涛骇浪中的如履平地与学生在“滔天巨浪”前的胆战心惊,不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相互的关照,更激起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奠定了朗读的基调,这样的朗读,我们才能听到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声音,才能领略他们多姿多彩的诠释。
  (作者单位:南京市力学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实录】  一、 学抓文路,初感索溪峪的“野”  1. 揭示文题。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生齐读课题)  师:课题中有一个双引号,能理解吗?(出示双引号的用法)  生:在这里是特定称谓或着重指出。  师:到底是特定称谓,还是着重指出呢?  生:(齐)着重指出。  师:我们再读课题,让我们听出这儿双引号的存在,读——(生齐读课题)  2. 练习浏览。  师:让我们走进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在诵读儿童诗教学中,怎样“打开创作的源泉”,把学生带进儿童的世界,让他们一个个“妙笔成诗”呢?我开始琢磨起来。实践告诉我,诵读可以敲响儿童诗创作的大门,让儿童诗悄然进入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入其眼、出其口、润其心。  A  我率先示范。课间,我开始在教室、在走廊阅读一些诗
期刊
一、 读——贯穿全课,层次分明  初读:难读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流。交流难读句子的时候,奚老师相机插入对“束手就擒”一词的理解;然后把难读的句子放入全文中再读,读准确、流利;再读,赶海这件趣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上三步读,是整体把握的读。  接下来的读,则是品味着读:选择一件你最感兴趣的事,想象画面,边读边做动作。画出句子中你感受到事情有趣的字词,多读几遍,将事情读得有趣。奚老师又重点指导了“
期刊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在学生的心田中播下阅读的种子,让阅读伴着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喜爱课外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有了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学生才会将“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我们要根据教材、课堂、学生实际,选用合适的
期刊
一、 词串朗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中的词语。  生:(齐读第一组)撞灯绳 俯下头 偏过脸 啄手指  师: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什么?  生:我联想到了小鸟像孩子一样顽皮、淘气,惹人喜爱。  生:(齐读第二组)扭动 挤开 钻进去  师:作者用这一连串的动词,描述什么?  生:描述了小珍珠鸟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回到鸟笼里的情景。  生:(齐读第三组)竟然 居然  师:这组词语什么意思?  生:都表
期刊
一、读一读,吟一吟,唱一唱  一篇古诗词,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在读中品味,激起学习兴趣。教师范读或利用录音机范读,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接着,教师进一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读懂词义,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句意和诗意。学生自觉地在读中译句解疑,比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效果会好得多,这时学生的读已经上升
期刊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性讨论由来已久,但当前似乎尤为热烈。为什么要讨论教学内容的确定性?是因为教学中出现了误区,甚至大家在犯一些集体性的错误。任何一个有基本语文素养的教师都会将“品味语言”“理清思路”确定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的,然而在这一确定的教学内容面前,我们却未必真正触及了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笔者认为,从课堂反映出来的情况看,误读和缺失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的教学过程缺失了什么呢?又该怎样改进呢? 
期刊
有了第一课时扎实有效的教学,第二课时才能亮点迭出。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第一课时教学,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呢?笔者拟从下面五个板块谈谈第一课时的教学。  板块一——聚焦课前预习,做好课始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预习是学生走进课文的第一步,它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同时也为教师上课,做好充分准备,正所谓“未有曲调先有情”。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预习作业应该有所区别,如以《爱因
期刊
一、 阅读一个故事  师:昨天同学们回去预习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文,我们先来聊聊《史记》、讲讲司马迁。  生:我先说说司马迁。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一位了不起的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生:我知道,《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还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期刊
“随文练笔”在当今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很常见,它是一种言语实践活动,融读、写为一体,以其篇幅短、耗时少而深受老师们的青睐。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低效,甚至偏离课堂教学目标的无效练笔。  误区一:练笔点重复老套,学生无话可写  最常见的是在结课时,老师问学生:“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然后给出随文练笔的题目。写人的课文是“某某某,我想对你说”;写物的课文还是“某某,我想对你说”。不论什么课文,都这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