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平原教授说:①会读书的人大多有问题意识。②教师讲的越多,学生学得越少,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千万不要做,③学生要主动地体验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降低到最低限度。教师更多地努力放在引导、维持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上,这就是新概念数学教学主体课堂教学的理念和体现,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其显著特征是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大主体交互在一起,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和学。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的动态平衡关系。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有机构成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重视了人格培养。通过主体的全员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生成及問题的解决,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
(1)课堂环境是模式实施的基础。布置环境必须保证其民主性要求与和谐特征要求,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气氛的融洽。其最大的特色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每小组中要尽量做到至少配一名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助,以期学习效率最大化。
(2)教学内容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都是在充分了解具体班级学情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生成问题作及时应对。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不求统一,视学校教学条件而定,通常呈现在黑板上、教案上、学案上或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3)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对于教师来说,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和参与解决者;思维的启发者。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师”,是学习途径中的“引路人”,是课堂上的“导演”兼“配角”,偶尔也串客“主角”。
(4)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既借助教师主体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又可以直接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是主体参与的基础。
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者之间就必须保证民主与平等;既然两大主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两者就得合作、互动,师生之间就必须双向影响、交互作用,共同感受,共同发现,共同体验;既然两大主体是通过合作形式来交互,师生关系就得和谐融洽,以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二、实施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之精华,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①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性,也重视了其“教”的功能;②批判并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了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③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④重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解决;⑤让教师更了解学情,促使教师的问题应对水平和应对能力的提高;⑥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使得教学管理更符合实际;⑦促进了教学其他环节的有效性,如解决了如集体备课形式化、备课笔记教条化、课堂教学低效化、早读晚读盲目化等一系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环节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一方面,由于受教师影响,教学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另一方面,教师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教学情形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问题探究式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与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讨论),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如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简而言之,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聆听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问题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实施主体课堂教学方法和措施
(1)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2)要把教学过程尽量安排成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上要多安排自主学习的环节。
(3)“商量、商量、再商量”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通过商量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和措施。
(4)通过日复一日的自学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加大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
综上所述,新概念下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维持、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指点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一、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主体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的一种模式。区别于其他模式,其显著特征是教师和学生两者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大主体交互在一起,共同参与课堂中的教和学。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有机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三者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的动态平衡关系。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系统就是由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及课堂环境有机构成的生态系统。这种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重视了人格培养。通过主体的全员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生成及問题的解决,提高了课堂整体效率。
(1)课堂环境是模式实施的基础。布置环境必须保证其民主性要求与和谐特征要求,要最大限度地保证课堂气氛的融洽。其最大的特色是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过程中,要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合理分配。一般来说,每小组中要尽量做到至少配一名学习成绩相对较好、组织能力和参与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助,以期学习效率最大化。
(2)教学内容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每堂课教学内容的确定都是在充分了解具体班级学情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由教师在课前备课时确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可变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堂生成问题作及时应对。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是教学目标,它是教学内容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呈现形式不求统一,视学校教学条件而定,通常呈现在黑板上、教案上、学案上或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3)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行为通常有:参与、设计、引导、梳理、点拨、示范、质疑、释疑、辅导、生成、指导、督促、检查、评价等。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最关键的作用,不仅在其“教”,重要的是在其“导”,“教师”就是“导师”。对于教师来说,所扮演的角色是多样的: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课堂生成问题的激发者、发现者和参与解决者;思维的启发者。教师是教学环境的“设计师”,是学习途径中的“引路人”,是课堂上的“导演”兼“配角”,偶尔也串客“主角”。
(4)学生是学习主体,是两大主体中最重要的主体。学生的行为通常有:学习、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生成、主动、接受、享受、质疑、释疑、评价等。学生是课堂生态系统中的最高级“消费者”,既借助教师主体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又可以直接与教学内容发生关系。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主动参与是主体参与的基础。
这种模式下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既然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两者之间就必须保证民主与平等;既然两大主体是民主平等的关系,两者就得合作、互动,师生之间就必须双向影响、交互作用,共同感受,共同发现,共同体验;既然两大主体是通过合作形式来交互,师生关系就得和谐融洽,以期教学相长,和谐发展,共同发展。
二、实施主体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
实施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教学之精华,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主体参与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①继承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的主导性,也重视了其“教”的功能;②批判并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了以“教”为主的“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等低效课堂教学问题;③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乐意学;④重视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性问题的解决;⑤让教师更了解学情,促使教师的问题应对水平和应对能力的提高;⑥帮助教学管理人员制定可操作性的管理措施,使得教学管理更符合实际;⑦促进了教学其他环节的有效性,如解决了如集体备课形式化、备课笔记教条化、课堂教学低效化、早读晚读盲目化等一系列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环节问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一方面,由于受教师影响,教学环节缺少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习能力普遍不强。另一方面,教师常以自己固定的思维和教学方式影响学生,教学情形基本相似,引导学生最终得出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问题探究式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与多种学习途径相结合,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如小组讨论),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如教师的引导与促进作用。简而言之,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学生的聆听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问题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学生的思考能力,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实施主体课堂教学方法和措施
(1)要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2)要把教学过程尽量安排成在教师激励和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课上要多安排自主学习的环节。
(3)“商量、商量、再商量”是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通过商量把教师的正确要求变成学生自觉的自我要求,把教师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要求和措施变成符合学生实际的要求和措施。
(4)通过日复一日的自学指导,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随着年级的增高逐步加大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比重。
综上所述,新概念下的主体课堂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激发、维持、发展学生学习兴趣,指点学生运用学习策略,创设各种条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以及成功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